瑪格麗特·麥克萊根,和語言治療師、醫學作者安妮·巴克,在《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一書中明確指出: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開始對他們說話,而且一直到學齡前都要與孩子一起歡笑、進行簡單的對話、一起閱讀以及遊戲,這樣才能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

01 對話越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越強

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認為:語言是出生後從環境中得來的,而嬰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對寶寶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一書中寫到:有研究表明,3歲之前,家庭成員對孩子說的話越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越強。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在3歲時掌握的辭彙量的多寡將直接影響到9至10歲時的語言能力。而且,掌握的辭彙量越多,閱讀時的理解能力就越強。

很多父母不知道該跟尚不懂事的小寶寶說些什麼,作者建議任何話題都說,但是要給寶寶留出"回應"的時間。寶寶做出的任何動作都意味著他們在"回應"你的"對話",父母需要和寶寶進行眼神交流。除此之外,還可以唱童謠,叫寶寶的名字。

等到孩子自己會蹦出一個字的時候,父母可以不斷對寶寶重複他說過的話,寶寶就會來模仿,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模式。當1歲大的寶寶走過來舉起手臂說"抱",如果你在抱起他的同時說:"抱起來嘍。"或是類似的話,那就更好了。

(圖片來自作者,禁止轉載)

作者強調: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對於理解更多的含義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可以加強語言和行為之間的聯繫。"你正在往椅子上爬,下來了,現在再爬一次。"描述的時候,句子一定要簡單:每個句子只有兩個要點。

父母可以為孩子示範簡單的句型。如果孩子說"樓……蓋",父母可以說"你正在蓋一座樓",把"蓋"和"樓"用正確的順序說出來。同時注意關鍵的詞語,當父母重複孩子說的話時,可以適當地補充。"爸爸扔球?""是的,爸爸正在扔皮球。"

孩子學會說的話越多,說錯的地方也會越多,但這也意味著孩子在進步。父母要忽略孩子不重要的錯誤,注意關鍵的詞語就好,不要去糾正句子中所有的"細節"。還有,很多孩子在某個階段偶爾會出現"口吃"現象,這是"正常的語言障礙",因為這一階段語言能力發展太過迅速,以至於他們嘴巴說話的速度跟不上大腦思考的速度,大人不要急於糾正。

當孩子的讀音不正確的時候,不要模仿孩子,也不要評論,最佳方式是用正確的讀音重複他說的話,然後加進去一些其他的內容。但是不要期望孩子去模仿你的正確發音,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他們還不具備這個能力,一味地強調發音準確會讓父母和孩子都變得非常沮喪。

02 親子閱讀,是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肥沃土壤

有研究表明,父母或老師為孩子講解、閱讀書籍,並且讓孩子接觸插圖中畫出的實際物體,對孩子學習語言非常有意義。比起只是被動地聽家人念書的孩子,經常和父母一起閱讀的孩子的辭彙量更大,語言能力更強。

圖片來自作者,禁止轉載

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讀書呢?作者的建議是: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在他們很小、剛開始形成專註力的時候就讀書是非常好的。雖然他們還聽不懂故事,但是會很享受你說話的韻律、節奏以及專註的態度。

作者建議父母把書放在寶寶能夠到且可以"閱讀"的地方。在我家,除了寶寶專屬的讀書角以外、客廳遊樂區、卧室、車裡,我都會放幾本繪本,營造一個閱讀的氛圍,讓寶寶覺得讀書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

圖片來自作者,禁止轉載

讀書,需要先從簡單易懂的書開始。讓孩子盡情的享受,當專註力和記憶力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時,故事也可以一點點加長。

貼近孩子生活的書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愛。我家住在一樓,先生給流浪貓搭了貓爬架,做了貓窩,鋪了電褥子,所以我家窗前總有貓咪玩耍休息。寶寶每次看到繪本里的貓咪,就喊"貓貓",還給我們表演貓咪洗臉,一臉的開心。

日本著名童話作家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中說:讀書的快樂來自精神的自由,被強制或被人橫加干涉都不會得到快樂。所以沒必要刻板地講述書上的每一頁或者每一幅圖片。孩子不感興趣的地方就滑過,特別感興趣的地方,就著重講解,要善於觀察他們,解讀他們。而且,孩子的興趣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今天不喜歡的書,明天可能就喜歡了。這很正常,不要著急。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更好的方式是描述圖片的內容而不是閱讀文字。可以根據你們一起在書里看到的內容,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孩子回答後,再根據答案繼續提問或進行描述。

我家有一套觸摸書,孩子最先記住的是書里的瓢蟲,每次問他瓢蟲在哪裡?都能一個不差的找出來,連書脊上的那個也不會漏掉。忽然有一天他用小手兒指著被子興奮不已,我發現原來是因為新買的被罩圖案上有幾隻可愛的瓢蟲!再後來,玩具、包裝盒以及任何繪本,只要有瓢蟲出現,不管是什麼姿態什麼顏色,都逃不過孩子的火眼金睛!

圖片來自作者,禁止轉載

先生給孩子畫了幾隻瓢蟲貼在家裡不同的位置,孩子睡醒之後看見非常欣喜。(圖片來自作者,禁止轉載)

總讓大人給他反覆的閱讀同一本書,是孩子到了閱讀敏感期的信號。敏感期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早教專家李芷怡老師在《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一書中指出:如果孩子在敏感期沒有得到相應的幫助,錯過了敏感期的學習機會,成年後花上50年的時間,也未必可以達到敏感期觸手可及的程度。

表弟小時候總讓我媽沒完沒了的給他讀《狐狸列那的故事》,我媽想偷工減料地多翻過去幾頁糊弄糊弄,結果剛讀出一句話,就被我表弟當場揭穿了!

那時的表弟正處在閱讀敏感期,會有"重複性"的特徵。這個時候的孩子,雖然能聽懂大人所講的,甚至能覺察和補充大人在講故事時遺漏的情節,但是他自己還不能複述故事,不能一次就把故事中的所有信息、感覺都抓住,他在這個時候語言認知能力有限。

通過大人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講,孩子在這種不斷重複的過程中才能不斷發現和體會新的東西,依靠重複性的內容來構建語言認知系統。此時需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在重複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同樣被重複的還有表達和接收,也是愛的重複表達。

當孩子已經學會了更加複雜一點的含義,就可以開始看一些畫面稍微複雜一點的圖書了。每一頁圖畫都有很多內容,包含了很多孩子們知道的事物,還有在不同頁面重複出現的小動物,大人能夠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來拓展他們對較為複雜含義的理解。

而且孩子們很喜歡尋找書裡面的小動物,尤其是讓他們尋找被遮擋住的東西。讓他們注意觀察圖片的細節,是培養閱讀專註力的好辦法。但別要求太高,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即可。

圖片來自作者,禁止轉載

作者還在書中透露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寶寶最初會說的50個詞,總是說得極其緩慢。但是辭彙量一旦達到神奇的50個,新的辭彙就會突然間爆發出來。而閱讀就是讓寶寶增加辭彙量的重要途徑。

03 遊戲玩樂,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功課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和作家科恩博士在《遊戲力》一書中說: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那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躲貓貓,是最受孩子歡迎的遊戲之一。"你藏在窗帘後面嗎?沒有!你藏在桌子下面嗎?沒有!哦!原來你藏在門背後!"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遊戲充滿了樂趣。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躲貓貓能幫助嬰兒認識物體的永恆性:即使你看不到東西,它們也會一直存在。而且,躲貓貓遊戲對提升寶寶的觀察力、專註力、記憶力、預見能力都很有幫助。

在遊戲中,描述依然很重要。大人可以給孩子描述正在做的遊戲,有很多機會可以引入方位詞語,比如"裡面""上面""下面""後面""最頂端""旁邊",或者與他們一起聊有關顏色、大小、數字,這樣就在遊戲的同時,給孩子引入基本概念創造了機會。

圖片來自作者,禁止轉載

另外,唱兒歌是一種非常好的互動方式。兒歌的節奏和韻律對於想像功能的發展也非常有幫助,這樣更能體會到語言遊戲本身的愉快。

04 孩子的將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長決定的

語言是人類分布最廣泛、最平均的一種能力。在人的各種智力中,語言智力被列為第一種智力。語言在人的一生都佔據著重要地位,是人們發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更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紐西蘭特伯雷大學溝通障礙系教授瑪格麗特·麥克萊根,和語言治療師、醫學作者安妮·巴克合著的《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是一本關於嬰幼兒語言學習發展的綜合指南。兩位作者在開篇就寫道:嬰兒的大腦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學習機器,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將來是由父母來決定的。並且強調,0-6歲是孩子學習言語的關鍵期,錯過這個時期,語言裝置系統將完全卸載。

由此可見,父母責任之重大。父母用心陪伴,孩子的學習能力就會充分舒展;父母忽視疏離,孩子的發展就會錯失良機。0-6歲,是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也是對父母責任心的一場考驗。

請在孩子0-6歲的年紀里,多陪伴一下孩子吧,多和孩子聊天對話,閱讀玩耍,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助力了孩子的未來,同時也為自己編織了人生中一段美妙的時光。


大人不要剝奪孩子的發言權,比如一件事,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表現好要誇獎,說的一般不要諷刺,可以講解分析。

多溝通,不要忽視孩子的存在。讀書可以增加孩子的經驗和視野。

鼓勵他參與表演,誇獎他的優點,分析一下不足,如果這樣就更好了,,,

通常,孩子出生後,大人經常在孩子邊說話,長大後孩子就特別能說愛說,甚至會有點貧嘴。孩子兩三歲時內心上是和父母有共生關係,孩子會努力融入父母關係,學習他們的習慣。相反,孩子小時,身邊父母經常沉默,孩子長大了一般會沉默寡言。

孩子小時有模糊的價值觀,父母的經常否定批評,會讓他覺得自己說的毫無意義,甚至是被討厭的,壞的,就會失去表達的慾望。

乃至於連白白都不願意說。


「故事接龍」遊戲能刺激孩子創造性地使用語言。一家人坐在一起講故事,任意聯想,孩子就會注意聽別人說的內容,同時關注故事的走向。最後家長把故事再完整複述一遍給孩子聽,這就算是口頭作文的雛形了。


兩個遊戲,教孩子更豐富的詞與更好的表達


先跟大家講一個我朋友的故事。她算是典型的用心養育的媽媽了,從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做功課,孩子出生以後更是特別注重早期教育和親子關係,工作之餘的所有時間都用在盡心儘力地陪孩子讀書、玩遊戲上,小朋友的發育也很好,健康,快樂,能說會道。


但就像許多上班族媽媽一樣,她平時要藉助老人和保姆的協助照顧孩子。在孩子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她就發現,雖然自己和孩子爸爸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但孩子卻一嘴濃濃的方言味,聽起來和老人、保姆的口音很像。她想,這一定是受了老人和保姆的影響。她很擔心,孩子這麼小說話就有口音,以後會不會很難改正過來?


先說答案,當然是不會了。因為從嚴格意義上講,方言和普通話屬於同一種語言的不同表現形式,區別最大的是語音,而語義和語法則沒有本質的區別。同時接觸普通話和方言的孩子,會把不同的發音識別為不同人的語言習慣,不會影響他順利習得母語。


孩子在剛開始學語言的時候,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身邊的人,等他長大一些,發現其實大家都聽得懂普通話,或者小朋友們都說普通話,就會自覺地把自己的語言頻道切換到普通話上,而之前對方言的模仿,就僅作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發音擴展練習,要知道,能夠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發音器官發出不同類型的語音,對以後學習外語可是大有幫助。而且,更多的談話對象,可能會帶來更多元的辭彙輸入,對孩子辭彙量的增長也有幫助,這可是語言學習中更重要的問題。

兒童驚人的辭彙學習能力

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在講話時,辭彙更豐富,描述更細緻,而有的孩子看起來辭彙量少一些呢?


其實,每個孩子都天然有著驚人的辭彙學習能力。他們在 2~6 歲期間,辭彙量會飛速發展。以英語國家兒童的數據為例,兩歲時,孩子平均掌握 200 個左右的單詞,而到了 6 歲,差不多會掌握超過 10000 個單詞,最快的時候每小時都會掌握一個新詞。短短四年時間,孩子的辭彙積累實現了質的飛躍,基本上能應對絕大多數日常交流。


孩子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這裡就不得不講講兒童期的一個天生的辭彙學習能力——快速映射能力,它就是迅速地把辭彙和概念一一對應起來的能力。孩子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快速映射,迅速地把語言的聲音形式和意義對應起來,即使是從沒有聽過的詞,他們也可以根據上下文,迅速做出一個假設,並快速驗證假設。


比如在第一次聽到「狗」這個詞的時候,可能的場景是,大人指著一條狗對孩子說,你看,這是狗!孩子可能經常聽到「這是什麼什麼」的句式,於是他判斷,大人的這句話是在向他介紹新東西。而這個新東西是什麼呢?可能就是眼前這個小小的、很可愛的、會動的小動物。那這個小動物又是什麼呢?哦,就是那個聽不懂的新詞——「狗」。下次再聽到這個詞的時候,他們會在頭腦中回想起前一次見到狗的畫面。在不斷重複中,獲得越來越精確的語言意義。

這個過程,跟我們大人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差不多,不同點在於,孩子傾向於認為,聽到的新詞就是他看到的整體。比如我們對孩子說「這是狗」的時候,對於沒聽過的新詞「狗」,他馬上假設它的意思就是他眼前看到的這個動物,而我們成年人聽到「這是狗」的時候,如果沒聽過「狗」這個詞,我們會根據語法分析,推測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這是白色的」「這是小的」「這是會動的」,或者「這是狗」,因為受到已有語言經驗的負面影響,我們更不容易通過猜測獲得意義。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 抓住0—7歲關鍵期培養一生的優勢

郝景芳 等

中信出版社

¥35.40 會員免費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佳主要表現在:兒話語嚴重或者疊音字出現頻繁。語句表達前後顛倒混淆不清。辭彙量少,說話沒有頭緒不連貫,按字蹦詞不成句子……

生理原因需及時就醫。

語言鍛煉不足的情況下:

營造氛圍,家長把孩子當同齡人對待。多說多說多說。聽得多了,自然而然的量變會引起質變。不斷「嘮叨」。多陪孩子做遊戲,念故事書。

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對孩子進行引導,蹲下來聽孩子說,做一個熱心細心的崇拜者 。比如汽車,問寶貝是什麼,什麼顏色,用來幹什麼的。慢慢的孩子就知道怎麼去描述一樣東西,怎麼使用長句,怎麼表達清楚自己。

孩子有需求時,表達明確清楚才幫助實現。不提前滿足。比如喝水,剛開始寶寶跟你說喝水就可以了,不要寶寶沒要表現動作就趕緊讓喝水了。之後變成說我要喝水。訓練一段時間後可以增加難度,我口渴了想要喝水。

避免過多糾正孩子語音。寶寶有自我矯正的能力,重複錯誤多了,更容易記住錯誤的,而且會反感,對自我進行懷疑和否定。說對了鼓勵,說錯了告訴正確的就行,不用強調錯了。

個人經驗: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我覺得這個是母親的天然感應,哈哈),寶寶看見什麼,表沒表現出興趣不要緊,咱告訴呀,說外觀顏色形狀說到組成部分說到像什麼。基本上就是自言自語又嘮叨階段。再一個就是有效利用繪本,盡量語氣誇張一點,他們都熱衷於表現我很厲害我知道,適當的示弱是一個讓孩子開口的好辦法哦。讓寶寶給你講故事,適當的時候引導一下就OK了。一開始是需要你給念書的。我有一個晚上連著講三隻小豬二十遍~老母親口乾舌燥加想吐,但是寶貝特別熱衷。第二天我把書偷偷藏起來了,意外的是三天後人自己完整把故事講出來了,更精彩。所以小時候的付出都是會有回聲的,一定要平和心態。當然我姑娘現在是個話匣子,而且想像力巨豐富。每日必備節目就是給三個月的弟弟講故事,念卡片~


多閱讀。「水滿則溢」。

當孩子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感情自然而然就會向外流露,會提問題,會獨立思考,會表達自己對世界、對萬物的看法。因此一定要抓住閱讀敏感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於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來說,是終身有益的。

有六歲女兒一枚,從懂事開始,就每天晚上陪她看繪本,講上邊的故事。現在已經可以獨立閱讀,愛看書、愛思考,識字量較大,身邊的人普遍反應她表達能力強。

語言表達屬於信息輸出,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輸入做鋪墊,很難有高質量的輸出效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