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創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證明了這一點。

——阿諾德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複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也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

同時,美國一個權威諮詢機構調查結果表明:孩子1歲時,想像力、創造力高達96%,可這種情況在7歲上學以後發生逆轉。到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只剩下4%。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


測一測你的棋力水平:https://www.iqidao.com/evaluate/entry

免費獲取圍棋教學視頻,覆蓋零基礎-業餘5段水平,點擊鏈接:https://www.iqidao.com/videos/series

獲取更多圍棋資源,請關注「愛棋道」公眾號或掃描二維碼??

https://u.wechat.com/MOvoaFykgyPo99QthbCAI4Y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管是在什麼時代,孩子的創造力教育永遠重要。

只不過隨著人工智慧的出現,我們會要壓迫感。

比如,當京東的智能快遞穿梭在道路上,就有一小部分的人沒有工作。

當你去餐廳點菜,機器人端著托盤過來,服務員的崗位又減少了人力。

機器始終是機器,因為他是由人發明的,由聰明的人發明的。那些覺得機器人會取代人力的,我認為只會取代那些沒有思想的身體勞力工作。

這才更加凸顯創造力的重要,因為它有獨立的思想去控制著所能控制的。


知識和創造力並不是對立的,知識是靜態的事物,創造力是動態的思維方法,它們可以相輔相成。知識是創造力的素材。這就好比做飯的大廚需要有上好的食材,如果腦中沒有足夠的知識、準確的理解、豐富的經驗,創造力就如無米之炊。


那為什麼我們確實會看到學歷挺高、思維死板的人,有時候會感嘆童年的創意全都被磨滅了呢?這不是知識的錯,而是學知識的方法出了問題。


知識本身是客觀存在的,正如金礦的存在,但是學知識的方法,就像開採礦山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學知識用了刻舟求劍的僵化辦法,就像記住礦山每個坐標的挖掘方式,那肯定沒有什麼創造力,換一個坐標,換一座山,就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了。真正的學習方式是:理解金礦是什麼,金子是什麼,金子和周圍的物質如何混合,用怎樣的物理和化學手段能找到金子、分離金子。這樣深入透徹的學習,不僅允許在學習過程中自由嘗試,更蘊含了無限可能性,挖完一座金山,再去挖銀山、寶石山,都是輕車熟路的。


以原理為核心、問題為導向的知識學習,不僅不會壓制創造力,還會給創造力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這個結論,是我經過長期的閱讀、思考、實踐得出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或者說,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嗎?在瑞士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我遇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著名創造力研究心理學家,於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


果不其然,他的第一句話和我的發現不謀而合:「其實,父母與其說是培養創造力,不如說是保護住孩子的創造力。很多創造力都是天生的,父母只要保護住它們,不要讓它們磨滅或被扼殺。」


接下來,他又告訴我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結果。他說,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多樣愛好。從統計上看,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家很多都有文藝愛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裡,愛好音樂者所佔比例比一般科學家群體高好幾倍,愛好繪畫者所佔比例比一般科學家群體高十幾倍,愛好舞蹈者所佔比例比一般科學家群體高二十幾倍。


這些統計結果說明,多樣化的興趣愛好可能會幫助孩子發展創造性思維。


這個結論,與創造力研究者們的結論如出一轍,那就是,具有創造力的人往往個性豐富。

基於多年的閱讀研究,加上個人的實踐體會,我也總結出幾條對孩子發展創造力十分重要的建議,父母很容易在家實施。接下來,我們就從三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1.創造力的源頭從哪裡來?

先來想一想,什麼時候你會感覺自己最有創造力、新點子源源不斷?可能是在準備一場家宴的過程中,想到好幾個創新菜,又突發奇想,想到一個驚喜環節;可能是在籌劃一次旅行的過程中,興緻勃勃地搜索所有酒店、景區,對規划出的一條完美路線特別自豪;也可能是在最近公司徵集新的營銷方案時,花了好幾晚寫了新方案,特別希望能被領導賞識通過。所有這些時刻,都是你創造力爆發的時刻,你把全部能量都集中到想要有所突破的領域。


為什麼呢?


首先,這些肯定是你自己感興趣、能勝任的領域。


你一定是從心底喜歡做菜、旅行或者策劃,才會興緻勃勃樂此不疲地投入。如果你想到廚房就頭大,看旅行攻略完全看不懂,覺得營銷真是太難了,那麼估計你最多就是去想想,不會真的去做。


其次,你心裡一定期望著某些人的熱情反饋。


你心裡期盼著家宴上聽到家人的笑聲,期盼著遇到志趣相投的同行旅伴,或者期待著老闆對你的賞識和獎勵。總體而言,他人的態度是我們做事時頭腦中會想像的場景。


那麼,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能夠得出對教育孩子有幫助的什麼結論呢?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 抓住0—7歲關鍵期培養一生的優勢

郝景芳 等

中信出版社

¥35.40 會員免費


不管在什麼時代,創造力都是不可缺少的。Adobe有一項關於「創造力在教育界的形勢」的調查,引起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這項涵蓋亞太地區的13個國家(如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印度、泰國、新加坡、韓國等)中的1014名教育工作者,通過討論未來的學習和教育的新趨勢,提出關於創造力的問題,揭示受訪地區創造力在教育界的形式。目的在於讓更多的人了解教育界中創造力的狀況,更好的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來自公眾號:TeachFuture蔚來教育(ID:teachfuture)


肯定會,因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多體力勞動和枯燥反覆的工作都會被機器替代,就拿現在來說有一些工廠都在實驗無人工廠了,而反觀腦力活動這是很難被替代,比如設計行業,雖然現在有很多有關設計的軟體,但沒有一款軟體能夠自己主動設計出某物,其主要做用還是替代設計師的那些體力勞動。我認為思維是人之所以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最跟本原因,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的形成原因,而這其中的創造性思維在如今這個科技日益發達、知識大暴炸的時代顯得尤其重要,一個好的點子再加上行動能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甩掉一批人


反正我特別喜歡愛因斯坦的那句話,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想像力可以囊括整個宇宙。反正我可能得想想你創新時比較喜歡的,可是我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沒有太多讓我鍛煉想像力。感覺更多的是枯燥的訓練和自律。很多甚至都不能談論自己的情感看法,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在人工智慧時代,想像力很重要,我認為想像力來源於我們的情感,我們的熱愛。我們只有對某件事情很感興趣。十分的熱愛著生活才會積極主動的去思考,才會有更多創新的想法。我記得我們書本上結構力學求解器說的繁雜的工作交給機器來做,把創造力想像力留給人類。我正好在工地實習,發現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簡單重複的,枯燥的,沒有太多的創造力。對於我來說我是很難忍受這種枯燥的工作。打個比方,我覺得簡單枯燥的工作,就比如說抄寫課文。有創意的工作是寫文章。根據你的提問,你可能是想知道想像力在未來是不是很重要,你是不是應該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我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肯定是要的。但是我們具體要如何去做,我覺得首先要讓孩子經常快樂,然後再去慢慢培養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有了這些東西,他們的想像力自動就會出來。他們會主動去探索事物背後的東西,他們會不知不覺的把很多東西聯繫在一起創造他們的東西。說的有點啰嗦,請見諒!


科技進步創造,有時確也有時退步的肋骨


曾經採訪人工智慧領域的十來位專家:未來人工智會取代多少人類工作?各個專家的估計有一定差別,但共識是:在未來的 10-20 年,隨著機器學習快速發展,人工智慧會在各個領域大面積使用,目前的重複性勞作、簡單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未來交給人工智慧去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具體有多少工作會被取代還說不清,白宮的報告給的數字是 47%,麥肯錫的報告估計是 49%,Siri 的創始人之一 Norman Winarsky 估計的數字是 70%。即便按最低估計,也有近一半工作受到威脅,不可謂不嚴重。


我之前的小說《北京摺疊》預測了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動造成的社會影響,但是這篇小說是 2013 年寫的,並未完全預測到技術發展的方向。我當時以為受衝擊最大的是底層勞動力,但實際上,按照目前的技術趨勢看,反而是初級和中級白領工作最容易被取代。


底層勞動力只有工廠工人容易被取代,服務業底層勞動力反而很難被取代,因為機器人的靈活性不如人,非標準工作環境會讓機器人無所適從。但是相對而言,很多白領工作因為工作環境簡單、工作內容重複、基本上是與數據和文檔打交道的工作,很適合人工智慧去做。可以說未來只要是標準化重複性工作,多數都可以交給人工智慧來做。


我們該怎樣讓自己和孩子做好準備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不希望讓父母們感到焦慮。一說到「做準備」,父母們可能會一下子緊張起來,陷入新一輪焦慮。但是這一次,很可能我們焦慮也沒有用。


我們沒有辦法在專業學科和技術能力上提早布局 —— 事實上,提早布局有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技術的更新換代和轉向是非常迅速的。即便是未雨綢繆,讓小孩從小學編程,但最後的結果可能就像我們小時候學 Basic —— 程序語言過時的速度是很快的。


我們也沒有辦法給孩子施加危機感和壓力 —— 危機感和壓力能帶來什麼呢?埋頭刻苦和兢兢業業嗎?前面說過了,只會埋頭刻苦和兢兢業業的職業,將會大量被更刻苦的機器人取代。我們即使再想把孩子逼成考試機器,他們也比不過真機器。


那未來我們該何去何從?

Part 1 未來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未來需要的,肯定是三大類能力:與人工智慧相處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超越人工 智能的能力。


1、與人工智慧相處的能力


第一種能力,是圍繞人工智慧發展產生出的需求,這一個領域要求人能理解人工智慧、 改進或發展人工智慧,或者至少能夠與人工智慧工具和諧相處,並利用工具做事,正如今天 我們可以藉助移動互聯網發展自己的事業版圖。


我們首先要知道,與智能世界相處,基礎思維能力仍然是重要的。


任何時代都需要學習。我並不反對按部就班的基礎教育。實際上今天孩子的學習環境中,從小打下語文和數學基礎,是很好的設置。智能時代知識技術更新很快,需要的是不斷自我 學習的能力,讓自身更新的速度與時代匹配。而自我學習能力,最需要的是良好的自主閱讀 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自我反思能力。閱讀和數學抽象思維不是人類本能,必須系統化教育 打好基礎。但我不贊成僵化灌輸的教學法。對語言、數學的理解需要更重視基礎思維,而並非簡單記住解題技巧。學習語文、數學,不是學習背誦和計算,而是要理解語言表達的內涵,抽象思維的邏輯。人工智慧程序的基礎仍然是語言概念表達和數學邏輯思維。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51 節內容

鹽選專欄

培養科學思維,讓孩子贏在智能時代

郝景芳 雨果獎獲得者,兒童創新教育項目童行計劃創始人

51 小節 | 10 小時

¥118.00 會員免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