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电影:#微博首发# 「我的职责就是战斗」

#迪士尼花木兰# 明年3月全球献映! http://t.cn/AiOSQTpI ???


聪明的人看到了共赢和商机,知道穿上别人做的嫁衣,化劣势为优势。

狭隘的人心里只有狭隘的民族主义,haters just gonna hate hate hate,除了叫骂逼逼,什么解决办法也拿不出来。

……原文……

大家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可以理解,但咱自己文化软实力不行,拍的东西再好在全球也没啥传播度。人家迪士尼花了大本钱拍出来给咱的文化做宣传,就不要太苛责了。

说英语也是方便传播嘛,说中文老外谁看呀,还传播个屁呀。

至于历史细节,人家其实应该也考虑过在细节上完全遵照历史,但这是电影又不是纪录片,他们可能更多地考虑画面效果和情绪调动,所以土楼什么的好看就行了。

换个角度想想,这也算变相告诉大家土楼是中国的不是韩国的,想看土楼就来中国旅游吧!

总体看来,真真是全方位的中国宣传片,女主人设也足够让咱们自豪,或许会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人对咱的刻板印象呀。

咱们就多夸夸迪士尼,让它尝点甜头,让华人演员们多点声音,也让世界人民看看咱中国人宽广的心胸。

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好看,三观正。票房越多,愿意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人就越多。

对比一下丹麦的黑鱼,咱该偷著笑了。

预告里全是亚洲面孔,开心!


不要纠结我说咱国文化软实力不行了。的确是有待提高。

我们已经生产出了很多好作品,可外国人不愿意接触也接触不到,接触到了也看不懂理解不了。

迪士尼拍木兰的确是为了赚钱,但也无疑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帮助,对华人演员地位的提升也有帮助。双赢嘛。

再说一下土楼,回想一下,我们看国外的片,有纠结过人家的建筑符合史实吗?几乎没有过对不对,即便不符合史实,我们也不知道啊。

我们也是觉得好看,有异域风情就行啊。

老外根本不在意土楼,他们只在意木须龙。迪士尼把木须龙和歌舞删了,反倒有点照顾中国观众的意味了。

当然迪士尼能遵照史实最好,为了效果选择元素组合,也是无伤大雅的。

毕竟只是商业片。

电影还没出来,我们可以有意见有批评,但最好不要跑到外网上骂骂骂,显得我们多小气吧啦啊。给迪士尼提意见时,注意一下表达的艺术就行,别一副喷子的亚子。兼容并蓄,以和为贵。哈哈ヾ?≧?≦)o

如果有愤青说我舔一类的,直接删除拉黑。把鼓励和寻求共赢当舔,这种心态很不健康啊老铁,也很难赚著钱啊老铁。


再观赏一波韩国网友,大家开心开心


不同的两个人发一样的话,有组织的黑?


说美国才是文化输出。这不废话吗老哥。人家美国本来就是文化输出强国。好莱坞大片那么多全是文化输出,复联火爆中国时你不喷,你来喷咱们中华故事改编的花木兰,喷华人演员演的花木兰,三个大大的问号???送你。

你话里的意思是这片子对咱们中国百害而无一利,这就非常不客观了,利是明摆著的,传播中国文化也是明摆著的,我前面说了很明白了,双赢双赢双赢,为什么装看不到呢?

另外说英语怎么了,等哪天咱们强大了咱们办个华莱坞要外国演员都说汉语才是本事。你自己没这个本事,眼红别人,人家把中华的故事传播到全世界,你还酸不溜唧,就该国家出面,强烈抗议这部片子是吧?就该禁止此片在中国播放是吧?你想想臊不臊?

我相信国家对这部电影一定是喜闻乐见的。广电的审批也一定是很轻松的。

对了,你觉得好莱坞的花木兰里的价值全是西方价值是吗?看过动画片的都知道,并不是这样。

忠君爱国孝顺正直友爱顽强无畏智慧这些在动画里一个不少,忠孝礼义信怎么就全成西方的价值观了?唯一稍微西方点的价值观就是女性独立了,但我觉得木兰辞本身也在称赞女性独立。我看了动画全片,觉得我如果是一个外国人,我一定会意识到原来中国人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消除一些对中国人的偏见。

土楼的事最后说一句,这是商业片,导演考量得比你多,我觉得既然土楼是中国的,那就无伤大雅。中国裤裆藏雷的片你多喷喷吧,不符合史实的那么多也麻烦你全都喷一遍,不要宽于律己严于律人。外国人做到这份上真不错了。

还喷这部片子是爆米花商业电影,我倒希望中国优秀的爆米花商业电影更多一些,多向迪士尼学习学习,商业电影才有传播力度啊,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啊,拍得高大上谁看啊,你现在喷得起劲,你咋不把中国纪录片全看一遍呢?

说了这么多,你还只看得到阴谋的一面,我也没啥好说的了。你或许更适合去清朝呆著,闭关锁国不要跟任何外国人有文化交流。

或者跟川普混也行,我们国家一直开放包容,川普的某些观念比较适合你。

同样一部电影。有的人为中华故事在世界传播而欣喜。有的人却为这种传播的实施者是外国人而气愤。也是有意思。


纯粹黑子了。韩国人自己不要脸,怎么变成西方人的锅了?

说著这个逻辑推导,韩国人说端午节是他们的,→西方人只提亚裔。

韩国人说李白是他们的,→西方人只提亚裔。

韩国人说四大发明是他们的,→西方人只提亚裔。

西方人心里苦。

动画里只提到了China ,没提Asia。看过动画的老外都知道是Chinese princess 。再说了,其他亚裔可没有韩国人不要脸。韩国人蠢,西方人不背锅。

倒是用黑人演小美人鱼,西方人对西方人真狠呐…

双赢老哥。嘴巴都说破皮了,大白话听不懂呢?另外没啥曲解也没啥刻板,动画片看一看?

你对「西方对我们有刻板印象"的刻板印象挺重的。

而且你这话是在曲解我。委屈。


有些人看了一分钟的预告,就觉得自己看了整部电影,还截图说刘亦菲演技怎么样,拜托,就一分多钟,你看的出演技???你不知道前后剧情怎么样,你就不知道当下那个人物的情绪,还截图,真的是酸啊

某些国际影后的粉丝,劝你们安静如鸡 蒸煮垮脸,英语low,武打low的货色,拿不上台面的东西,还吹4s的打戏,要不要face啊


再次修改

这个答主把我的意思说出来了,而且简单易懂!大家直接看这个就好了,忽略我后面的bbb

我没点开评论就知道一大群杠精来临

无非是 木兰历史上xxxxx 迪士尼弄得是错的

就是来圈中国人钱的 你就是跪舔欧美的

我 ???? 我一个至今没出过国的人,可真是委屈了

正因为我爱国 所以这次我还挺骄傲 很多中国文化 元素 在全世界刷脸 说不定还能吸引一波中国迷 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不是很好吗?

而且首先首先 这是迪士尼根据动画版 花木兰改编的真人版 不是历史剧 不是纪录片

而且木兰在历史上确实很有争议 说不定拍纪录片也不能尽善尽美

妆容那块 一是动画的情节就是在故意扮丑的,画的肯定要夸张了些,有些同学指出也是南北朝的仙娥妆 我去搜了下没找到图片

然后换个角度想 这只是个预告片 太短了,一个电影是看整体的故事,万一人家很多改编在电影里是不突兀的,甚至比你们说的那些更具有合理性,非要嘲 也要等成片出来吧

而且赚钱????人家花那么多钱拍电影,难道不是为了赚钱,不是拜托,不是慈善家

拍个电影赚个钱还不行吗?你拍电影能说不为了挣钱,人家也没打著还原中国历史的旗号非把你骗进电影院吧 你不想看 不去看就成了袄

而且,很多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清历史啥的,比如我,还得去现翻 找资料 俺忏悔 俺一会好好去看看科普 而且这个热度一出,很多懂得在科普 不懂的在看科普 也是让很多人了解了历史 相信国外也有同学在查阅吧

如果你还要杠 那我只能说

行行行 你说的都对 可以吗 ????

如果你还要骂我

那我给你磕个头?

以下是原回答 我打这么多字超累 可能昨晚一激动 很多地方没说好,等我去好好了解再去修改 慎看 反正我真的是好开心好开心好开心好开心好开心

超棒,超惊喜!!!先放动图

真的太帅了,动作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行云流水 有力量 又很有美感

然后是妆容,很多人说不理解,还有人说是日本艺伎妆????说欧美人永远分不清中韩日妆容的

国家宝藏有科普的,b站也有up主科普

而且动画中这个情节是,木兰为了相亲,故意画的丑妆 故意画的 肯定夸张了些

不过也可以看出迪士尼最起码去了解,去还原了,比张口就来说是日本妆的强多了

对镜贴花黄

顺便这个博主说的很对

纠结是为什么是福建土楼的,木兰在历史上没有记载是哪里人的啊??木兰好像是虚构,历史上没有真的存在,这个存疑,我一会去查阅下,资料。而且为什么一定是园林,古代有土楼的,还是兵营

这个你能看出是女娇娘吗??那些说刘亦菲太美,女扮男装违和的,也可以放心了

在贴图防杠精

最后吹爆迪士尼的细节!!还有大片视感

真的太震撼壮观了

我的使命 就是战斗

一部电影有争议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无脑黑就行

什么双眼无神,面瘫???几句轻飘飘的话就把刘亦菲贬的一无是处的人真是又蠢又坏

刘亦菲真的超棒,不知道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汗水!很拼了,可以看出下了苦功夫

真的太期待了,太想看了!!!恨不得明天就上映

我的木兰战士,你真的很棒!!

不是不是

不是天仙,她就是木兰啊


不出意料,在放出真人电影版《花木兰》的预告后,「花木兰」瞬间登上热搜。首支预告能获得如此关注度,原因不外乎三点:1.动画版《花木兰》在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地位;2.终于轮到「中国公主」真人化;3.主角刘亦菲的个人影响力。

总之,这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以中国为背景的作品,2.9 亿美元的预算足见迪士尼的重视程度。一旦上映,大概率会预定内地票房前十一席之地,同时很有可能创造中国文化背景下作品的全球票房纪录。

备受关注,自然就容易招来非议。在预告放出后,就有不少人开始「挑刺」,主要集中在好莱坞美国思维下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误读和对中国历史的一些错用。譬如,一群中国演员,在古代背景却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相传木兰是北方人却住在福建土楼、木兰的妆容显得特别怪异等等。

更有甚者怒斥其为 cultural appropriation。这个词的意思是「文化挪用」,是指在自己所处的主流文化中,在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挪用其他文化中的符号特征。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美国白人,丝毫不了解中国文化,仅仅因为旗袍好看,就穿上旗袍,甚至为了美观还做出了自己的改良,就可以被称为 cultural appropriation —— 事实上,这是个真实案例。去年一个犹他州的白人女孩身著旗袍参加了高中毕业舞会,并将照片 po 到网上,就遭到了许多华人网友的批评。

这种情况在国内也不鲜见。比方说,一些电影为了增添异国元素 —— 比如印度 —— 就会让演员戴上头巾。显然他们不知道一般只有锡克教才会戴头巾,更遑论分清锡克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头巾的区别和含义了。

比如《大闹天竺》

在被文化挪用后,被挪用的主体感到生气是可以被理解的。在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化被曲解和误用,往往让人产生一种被冒犯的感觉,甚至感到生理不适。这就像如果拍一部四川人的戏,为了展示四川人民热爱麻将,打的却是国标,四川观众一定会蹦出一句「MMP」。

但是我今天想说的,却是关于文化输出的事情。这里我首先要讲一个最近看到的小故事。

在赢得共和国内战以后,凯撒掌握了大权。财政官建议将他的头像印在即将发行的货币上,货币有金银铜三种。

价值最贵重的金币似乎更符合凯撒尊贵的身份,但是凯撒却把神灵印在了金币上,把士兵印在了银币上,自己则选择了价值最低的铜币。在凯撒看来,价值高昂的金币只有富人和贵族使用。铜币虽然价值最低、最不起眼,但却是普通人中流通最广的货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铜币上,这样每个人都会知道他才是罗马的主人。

这个故事当然是假的。毕竟凯撒将绝对权力掌握在手中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两年就被刺杀了。期间他唯一发行的,印有自己头像的货币是银币,并且数量极其稀有。

但是作为古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确实发扬了「货币是统治的最好宣传」这一思想。他的继承者,开国皇帝屋大维就将自己和凯撒的头像印在了铜币的正面,表明自己权力来源的正当性,背面则印有船只表明自己有统治的实力。通过这枚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加深自己「天命所归」的印象。

在没有宣传海报、电视转播来竞选的年代,普罗百姓也无从窥见大人物的外貌,货币就是最好的传播途径。屋大维甚至把自己的对外形象设计成 30 岁的年轻人,显得特别没有侵略性。之后的罗马皇帝,哪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也会铸造印有自己头像、流通最广的货币,来告诉国民,谁才是罗马最有权势的人。

故事的道理并不复杂。看似完美、高贵的东西并不易于传播,相反,普通民众通用的事物,才是最好的传播载体。「编造」凯撒铜币故事的作者也非常有趣,在文章结尾承认了自己的杜撰,并给出了答案:故事虽然是假的,却更容易让人相信——换句话说,易于理解,且易于传播。

回到中国的文化输出问题。

同为中华文化圈,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化输出都远弱于邻国日本和韩国。日本依靠动漫、游戏,甚至将本国文化远传欧洲、美国。在中国家长看来,小孩子才看的动画片,却影响了全世界几代人。沃卓斯基姐妹是因为看了《攻壳机动队》才拍摄出了《黑客帝国》,欧洲、美洲不少足球运动员的启蒙是《足球小将》,任天堂在游戏界的地位就更不用提了。

韩国亦是如此。通过各种娱乐节目和综艺,这几年韩流在亚洲的影响力甚至盖过日本。在中国爆火的几个综艺节目《跑男》、《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等都来自韩国,说是韩国开启了内地综艺的新篇章也不为过。「阿西吧」甚至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比心」手势也颇为流行。不仅如此,吸取了美国流行音乐优点的「K-POP」正反向输出著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变得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反观中国,特别喜欢输出太极、京剧等门槛较高的文化,常常费力不讨好。文化输出首先就是要让人喜欢,尤其是让年轻人喜欢。太极与京剧,就连本国年轻人也不甚了解,怎么能指望外国年轻人感兴趣呢?

就像男女恋爱一般,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外在的东西虽然肤浅,但只有对这层肤浅的皮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去深挖内里的才华。

其实近年来,在文化输出上,中国也有不错的案例。

第一个是抖音。国外版抖音名为 Tik Tok,风靡整个东南亚,成为东南亚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即使在最难突破的欧美市场,Tik Tok 也创造了不俗的成绩,长期居于免费下载榜的前列,这是微信、淘宝等国民应用也未曾做到的。一个抖音的文化输出能力,恐怕是学院派努力多年也难以企及的。

另一个则是网路小说。最早是由一个担任过美国外交官的《盘龙》书迷建造了名为「WuXia World」的网站,专门「英化」和搬运中国的网路小说,没想到点击量飙升,短短一个月就超过 5 亿,培养了一群死忠粉。火到什么程度呢?甚至出现了一个美国年轻人因为爱上修真小说,最后戒掉毒瘾的故事。

虽然影响力还不足够深远,但是中国的网路小说确实是在世界范围类网罗了一批死忠粉,甚至有一些外国人开始尝试学习写修真小说。如今的日本轻小说,也有极大数量模仿中国网路小说的套路,不过情节还比较老套,因此有了「起点领先业界 10 年」的说法。

这不禁让人想到,网路小说之于中国,是否能成为动漫之于日本的存在呢?虽然两者之间差距巨大,但哪怕有日本动漫十分之一的市场和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文化输出能力。

花木兰这个形象亦是如此。

诚然,从这个预告看,它确实符合文化挪用的特征,但文化挪用很多时候并非坏事。文化挪用最初的争论,是在一些流行艺术中,借用了非洲的一些符号特征。而有些非洲文化的符号和产品,是禁止其他民族使用的,这点在中华文化中并不存在。

迪士尼使用土楼也好、奇怪的妆容也好、不符合时代的兵器盔甲也罢,其实是好莱坞拍中国文化的常见毛病——喜欢把一切看起来很中国的东西,堆砌在一起。

这也不单是对中国。好莱坞对于整个东方文化的理解都是混杂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根本分不清中国和日本。比如《杀死比尔》里乌玛?瑟曼穿著李小龙的衣服,但拿著日本武士刀大杀四方——对于他们来讲,这就是东方文化,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文化输出的第一步,永远都是片面和符号化的。就像是之前说到中国电影中使用印度元素,无非就是头巾、歌舞和咖喱,如果让印度人看来,恐怕也会大呼一声尴尬。

仔细想想文化输出做的特别好的日本,也是一样的。我们说到忍者,就知道是日本的,可能脑海中还会想到苦无、手里剑、忍术等等,但是有几个人能分清伊贺流和甲贺流的区别?我们还能想到和服,但是正装和服和浴衣的区别又是什么?日本文化也是在符号化的过程中,让人产生兴趣,到逐渐被深入了解的。

符号化的目的,是便于传播与记忆,这是商业社会中必经的一步。提到「文化挪用」的人担心其实可以理解。因为害怕这是好莱坞,或者说美国人不尊重中国文化,豪不考究所导致的错误。

但是要知道,美国人就算真的跟中国文化过不去,但是美国人从来不跟钱过不去。目前透露中消息称,《花木兰》是女性导演执导的成本最高的电影,即使对于迪士尼来说,也是相当重视的项目。很显然,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专门花钱去得罪中国市场,实在没有道理。

迪士尼这几年之所以强盛,正是因为其全球化的运作能力。如果论艺术,如今的迪士尼只不过是中下水准,但是论商业能力,大约是当下最强的造梦机。花木兰的故事,非常适合现在「女性独立」的主流价值观,如何将一个传统故事包装成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形象,这正是我们应该向好莱坞学习的。

或许等到《花木兰》上映后,外国人依然不知道土楼在哪儿,分不清各朝代的兵器。但是,这些最终都会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就像日本的寿司,法国的面包一样。回过头来说,有些历史细节,甚至连大部分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又怎么指望他人抠细节呢?

想要扭转这种局面,也需要一步步的,先让他人感兴趣,持续地输出,最终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真的渴望了解你的文化,你的历史。

要知道,在义大利人看来,必胜客是异端,星巴克也是异端,但不妨碍大众一提到披萨和咖啡,就想到他们。

就像那个罗马硬币的故事,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找到那枚流通最广的铜币,并将头像印在上面,如此而已。


娘西皮,我是真的没想到迪士尼会把中国元素表现得那么那么那么好!

真的,外国电影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都很片面,很多这样类型的影片你都可以看得到老外自身理解的中国色彩在里面。

但是花木兰!我真的觉得做得很好!我好自豪!为中国文化自豪,为刘亦菲自豪!(我算老几)。

我真的好想对刘亦菲说:姐妹!你特码真的做的很好!

今天看到微博上说,现在我们该懂得黑豹对于黑人的意义了,这是我们的华人公主啊!

预告里木兰相亲的妆容也很「对镜贴花黄」,刘亦菲也表现得很好,当时公布公主是刘亦菲时,多少人说刘亦菲太美演不了。

公主立马给你一耳光并且告诉你什么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