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的主角光環,彷彿自己降臨在世上就是來拯救世界,必定有著驚世的人生經歷,,,可就在某一瞬間,你的觀念崩塌了,碎成你夢寐以求的樣子,你不甘的說出了"原來我也是普通人啊!"。


從九歲到二十九歲。

一直在修正對現實的認知。

九歲,

舅媽給親戚家兩個表哥買了毛衣,

沒有給我買,

因為我媽媽也沒給她家孩子買過衣服。

親情也要禮尚往來,這很公平。

二舅媽人很好,也喜歡我,

只不過不能用買衣服表達。

十歲,一直是班長。

我和一個壞孩子一起犯錯,

老師狠狠批評了他,僅僅是瞪了我。

你以為老師看上去不公平?

但老師瞪我對我來說殺傷力也很大,

響鼓不用重鎚。

十一歲,鄉村小學倒閉,

我被納入城鎮小學,

新班級選班長,我沒有參加選舉。

但鄉村小學的同學,還是投了我的選票。

聽到我名字的一瞬間,

我同時明白了自卑和自信的含義。

十二歲,進入了畢業季。

有女生表白說喜歡我,

我拒絕了她,

第二天,她就和別的男生在一起。

輕易的喜歡會輕易的改變。

不要在意。

十三歲,上了初中。

我不喜歡新數學老師說話的方式,

所以我的數學成績並不突出。

情緒真的對現實有影響。

十四歲,長鬍子和痘。

身體瘋長,

世界多了新的領域和快感。

十五歲,考高中。

中考的早晨,一腳踩到水坑裡。

但並不影響考出自己的最高分。

真想前進,濕鞋子也影響不了什麼。

十六歲,高一。

冬天,全校只有我穿布面的棉鞋。

家長擔憂會被同學嘲笑。

對此,我不動聲色,大家也都沒有反應。

嘲諷都是從自嘲開始。

十七歲,高二分班。

因為初中數學一般,所以選擇了文科。

我嘴上說自己喜歡文科,後來也真喜歡。

容易掌控的,更容易被喜歡。

十八歲,高考。

像平常一樣答題,

6科客觀題,4科滿分。

超平均成績50分逆襲。

認真準備後,

越重要的事情,越不要在意。

十一

十九歲,大一。

軍訓的時候被定為班長,

一個同學發燒,執意陪他去醫務室,

軍訓結束我就卸任班長了,

到現在他還叫我班長。

權勢名頭未必那麼重要。

十二

二十歲,大二。

參加一個十分重要的慶典,

暑假都沒回家。

爸爸媽媽很高興我能參加。

我忽然明白了集體主義。

十三

二十一歲,去郊區支教。

在郊區的理髮店裡理髮。

一條街的平房理髮店,找了四五家,

只有一家會理髮。別的都是保健。

我大約讀懂了老舍的《月牙兒》。

十四

二十二歲,畢業,姥姥病危。

順利入職高中母校,姥姥十分驕傲。

她病逝後,我悲痛於她的消失,

也慶幸於自己一直能哄她開心,讓她驕傲。

生死有命,陪伴父母。

面對死亡,我並不是無能為力。

十五

二十三歲,在母校成為明星教師。

學生說我後現代,同行誇我民國風,

但我夙興夜寐,滿枕落髮,嗓子漸啞。

當老師很有意義,但是太累了。

十六

二十四歲,從學校進入更高的平台,

發現高中時期在走廊里挨訓的淘小子,

已經混的風聲水起了。

不管你承不承認,出生就有差距。

十七

二十五歲,高材生寫東西連標點都是錯的。

不是真錯了,而是領導認為你錯了。

果斷藏拙,遠離核心高壓是非之地。

明白: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

十八

二十六歲,在業務科室小試鋒芒,

斬獲多項榮譽,也懂得跟領導表心意。

順利進入提拔通道,按順位提拔。

努力真的有回報,或多或少,或早或晚。

十九

二十七歲,被小白富美包養。

吃軟飯很爽。

但不怕沒軟飯吃,才能一直吃到軟飯。

男人還是要靠自己。

二十

二十八歲,榮升奶爸。

孩子好壞如抓鬮,

多學知識不發愁,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做馬牛。

做最好的爸爸就是對兒子最好的教育。

二十一

二十九歲,寫出知乎爆文,

後背刪帖,感受過山車式經歷。

深感得失之心莫太深。

平平淡淡才是真。

二十二

三十歲,遭遇疫情。

終於理解長輩為何對升官發財搞人脈有這瘋狂的偏執。

不是為了面子,

為了生存而已。

未完待續。


自命不凡,這是一種病,得治。

高中的時候,我的一幫同學,天天在一起打劍吹牛逼,都叫嚷著即使不流芳百世,就要遺臭萬年。

上大學的時候,也是個個志得意滿,覺得自己都能成就一番大事。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也都憧憬著一年一台階,三年一大步,五年大邁步,十年財務自由。

二十年後,成為一市之長,三十年後,成為一省主官。成就一番大事業,贏得身前身後名。

可真正到了21歲,或說是進入社會工作1-2年,直接就讓我們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會意識到,現實和預期的完全不同。

當我看到每個月發到卡里的工資,當我看到每個月要繳納的水電費和房租,當我細細的算每天的開支,便明白了,像我這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人生的容錯率真是太低了。

從開始就只能一路緊跟著(被安排好的)大部隊前進,根本不敢走偏,而最後也只是勉強的在大城市有一席立錐之地。自己手裡的飯碗便是一切安全感的來源,只不過這飯碗也恰恰成了最大的不安全感。稍有行差踏錯被裁員辭退,下個月的房租房貸或是生活開支就不知道要從哪裡出。

而更要命的則是,相似的學歷,專業,資質,背景,在這一線城市成千上萬——我們是被量產的。有多普通,沒人比我自己更清楚。對公司,對另一半,我們都有那麼多替代品。

而上面說的這兩者導致的共同結果就是,因為維持自己現在的生活已經左支右絀,所以也就怕極了各種意外。外面看起來還算光鮮靚麗,但本質卻是被社交和工作拴死的隱形囚徒,996的工作和頂著領班的不滿請假與愛人約會。僱主和愛人,他們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讓我走好,走對「幸福」這條路的人,所以對於他們的要求,我根本沒什麼議價權,只能服從。

而當我看到單位里40多歲的更年期婚姻不諧的婦女們,她們天天在一起竊竊私語,東家長西家短,看似熱情,實則淡漠尖酸刻薄。要是稍有不如她們意之處,她們頓時可以用口水把你淹沒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中(傻逼女人)。

當我看到了單位里40多歲的男同志們,基本不幹活,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年輕人的身上,自己頂著副主任科員和主任科員的「領導」架子,工作一推二五六,出去吃吃喝喝,折騰自己外面的一畝三分地。

當我看到張三的爹是某局的副局長,李四的姨媽是法院的副院長,王五的叔叔是政府辦的主任。單位領導天天寵著他們,什麼活都讓我來干。他們轉正後,馬上就要調走提拔了,即將留下我和一群大叔大媽。

當我看到領導和當地老闆吃吃喝喝,吃完喝完還往車裡放黑口袋,但我只能負責做好服務,這一切和我沒有半毛錢關係。

瞬間就能想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或者說,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差距。

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天發現自己這麼渺小,但發現的那一天,大概就是成年的開始吧。


我 16 歲以後開始走運,在北京打拚了五六年就已經有車有房,過早的成功讓我自發地給自己戴上了主角光環。


在這光環下,我開始夢想著當大明星,甚至不惜花重金「帶資進組」。結果,我不僅沒實現夢想,還被騙得傾家蕩產。

1

張沐陽的本名叫張曉燕,這個「藝名」是她花了大價錢從大師那裡求來的,大師說她命里缺水缺火,把名字改了能彌補她的先天不足,叫的人越多,這個名字就越有力量,待她本人完全適應了這個新名字後,到時自有貴人相助。


曉燕對此深信不疑,第一時間就回到老家把自己身份證上的名字給改了,連帶著自己的淘寶昵稱、微信昵稱通通改成了跟「水」、「火」有關的名字。我一度非常好奇,為什麼曉燕那麼堅信大師所說的話,於是向她刨根問底。她告訴我,在她小時候,曾有人斷過她的命,說她雖然父親早逝,但 16 歲以後開始走運,她這一輩子不愁錢花,在剛開始從業的時候會跟錢打交道,在 28 歲以後有當明星的潛質。


曉燕之前的人生確實如大師所說的順風順水,畢業後通過校招進入了金融行業,因為長相甜美可愛,老闆對她多有青睞。那幾年全國的經濟形勢不錯,她跟著老闆投的幾個項目都賺了不少錢,在北京打拚五六年就有車有房,早早地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過早的成功讓她自發地給自己戴上了主角光環,她覺得自己跟電視劇里的主人公一樣,生來就比別人強,最主要的是,大師說過她就是這種命。於是,不愁吃喝的她,在自己 28 歲那年,就開始琢磨起了當明星的事兒。


咱們正常人都知道,明星吃的是青春飯,一定是越早越有優勢,可曉燕這命里 28 歲才開始有當明星的潛質,等找到一家願意簽她的經紀公司,再開始包裝形象、訓練才藝,待她真正出道不就年過 30 了嗎?難不成人家這命里還是個演技派?我將自己的疑問說給曉燕聽,沒想到姐妹兒大手一揮說:「我能跟她們一樣嗎?我有的是錢,大不了我自己捧自己唄。」


此話一出,我不禁一個哆嗦,這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雖說以前我也聽說過,當紅一線明星也曾是帶資進組拍戲而一炮而紅的,但親眼見識到帶資進組這種操作,還是不禁讓我感嘆真是「六」啊。


我問她:「看好要選哪家公司的新戲了嗎?」


人家接下來的話再次刷新了我的三觀,她說:「帶資進組不還是要看別人的臉色嗎?我的第一部戲,必須是女一號,我要讓編劇以我的親生經歷為原型,寫一部院線電影。」


說實話,我上一次聽到這種豪言壯語,還是在一個山西煤老闆的生日聚會上,沒想到曉燕,不,應該是沐陽,小小年紀就有這種魄力,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家裡是河北省首富呢!

2

等曉燕過完 28 歲生日的時候,畫風已經完全變了,衣食住行完全對標一線女明星的做派,居然還讓公司給她配了個男助理,時不時的從人家身上找存在感,凸顯自己的主人公地位。這個時候的曉燕已經「飄」到了一定的境界,為了早日追尋到自己的宿命,她開始廣發英雄帖,尋找靠譜影視公司合作。


最終在一位不知全名的熱心朋友推薦下,曉燕結識了一位「業界大牛」,這人聲稱自己是從好萊塢回來的,曾經和許多一線的大牌導演合作過,我們暫且就以黃老闆來稱呼他吧。


這個黃老闆有兩位合作夥伴,一位是正兒八經的「紅三代」,據說他爺爺曾經給某位大人物當過警衛員,逢年過節的時候,市裡的大小領導都得來他家裡坐坐;另一位曾在馬尼拉開過賭場,後來家裡的老爺子病重,不得已,才回國繼承家業。而這位黃老闆的出身也是不凡,據說他家裡是做地產生意的,月流水最少的時候也能達到八千萬人民幣。這仨人湊在一起,活生生的就是一部小時代 5.0。


可同樣都是富二代,人家黃老闆偏偏就與其他人不同,雖然他完全可以仰仗父母的庇佑一輩子衣食無憂,但他偏要做出一番事業來。多年的留學經驗使他深深的意識到國產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的差距,為了促進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綠卡回到中國,決心踏實做內容,絕不向市場上的媚俗之風妥協。黃老闆一通慷慨激昂的言論聽得曉燕內心感慨萬千,在不知不覺中,她開始覺得自己做的不僅僅是一部能夠迎接她走向神壇的電影,更是在為中國文化產業的雄起做貢獻。


一來二去,曉燕漸漸與黃老闆成為了朋友,兩人經常湊在一起聊電影、聊未來。當曉燕向黃老闆透露自己想當演員的時候,黃老闆先是將市面上的一線明星們扁得一無是處,然後對曉燕自身的條件進行了科學的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以目前曉燕的資質來看,絲毫不輸大屏幕上的一線明星。


漸漸的,黃老闆完全獲得了曉燕的信任,雙方達成了初步合作共識。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黃老闆提出共同投資開發這個電影項目,雙方各出資五百萬,當然主演還是曉燕。原本曉燕為了當主演,決意獨自出錢把這事兒給辦了,現在有人願意負責一半的投資費用,她高興還來不及呢。於是,曉燕痛快的答應了黃老闆的請求,並提前將百分之二十的預付款打到了對方的賬戶,也就是一百萬元人民幣。


說起來,這個黃老闆也確實是給力,在收到錢後沒幾天,就從國外將自己留學時期的學妹給請過來親自操刀寫劇本。說起他那個學妹,來歷也是不凡,她曾經在電影《權力的遊戲》劇組實習過一段時間,後來自寫自導的片子在國際上還拿過大獎。眼瞅著劇本質量有保證,曉燕的心徹底的放了下來,她在工作之餘時不時的也去黃老闆公司參與項目會議,看著大家熱火朝天的討論著故事內容,曉燕頓感充滿無限鬥志。


三個月後,第一版劇本出爐,曉燕對於獲獎編劇的作品十分滿意。按照黃老闆的計劃,劇本二稿完成後,他會親自飛往香港邀請一線導演和攝影,到時候豪華的陣容加上優質的故事,不愁電影沒票房。

3

面對一片大好的形勢,曉燕發揮出了曾經做過金融的優勢,腦子一轉:既然自己的目的是當主演,何不出讓自己的部分股權呢?這樣雖然收益會有所減少,但能減少自己前期的投入成本。更何況,花別人的錢來捧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曉燕又在一位不知姓名的熱心朋友推薦下,聯繫上了另一家影視公司,我們暫且稱第二家影視公司的負責人為徐總。曉燕原本的初衷是想跟對方聊聊合作意向,而徐總也在看完項目書後,提出與黃老闆坐下來聊一聊的想法。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三方進行了一次友好的會談,徐總表面上與黃老闆雲淡風輕的聊著天,兩人私下裡卻在暗暗的較著勁。那次見面後,曉燕向徐總詢問具體合作意向,徐總則淡淡的表示合作沒有問題,但是希望能夠看到前期的項目支出情況,這樣方便他們公司權衡一下後期注資的金額。


曉燕聽後十分高興,於是單獨找到黃老闆,希望對方能出具一份項目支出流水單,黃老闆表面上說著全權配合,實際上卻遲遲不見行動。後來實在躲不過去,才安排財務草草的做了個財務報表。曉燕別的不好說,可看報表是她的強項,這黃老闆的賬明顯對不上,摸不著頭腦的她,轉而向有過投資經驗的圈內同事請教。在同事的建議下,為了確保自己的資金安全,曉燕向黃老闆提出了撤資的請求。這黃老闆一聽資方要撤資不光不著急,而且還十分配合,委實將地產大亨二代的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著實佩服。


曉燕眼瞅著靠黃老闆是不行了,於是便將拍電影當明星的心愿全都寄托在了徐總的身上。徐總表面上並未過問曉燕與黃老闆之間的事情,但實際上卻是心知肚明。當曉燕提出雙方共同投資開發電影的時候,徐總簡單的以一句「董事會未通過」為由,直截了當的拒絕了她。曉燕急於求成,於是便抱著大不了自己全權買單的心態談合作,最終將電影的承製權交給了徐總公司。


說來徐總也是個爽快人,其行事作風十分果決,在有了劇本初稿的前提下,連夜就將項目組人員碼了起來,並自先行墊付了劇組人員的車馬費。這邊徐總的新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那邊黃老闆的撤資事宜卻遲遲沒有動靜,曉燕曾多次上門討要投資款,可對方卻總是以資金周轉不開為由,將此事無限期的拖了下去。可新項目不等人,徐總那邊的吃喝用度還都等著結賬呢,於是曉燕為了不耽誤項目的進度,給徐總的公司暫時先打去了五十萬用於應急。


這天,曉燕再次上門討要投資款,可誰知道黃老闆居然去國外旅遊了。從那天開始,黃老闆就電話不接、微信也不回,徹底玩起了失蹤。曉燕無計可施之下,一紙訴狀將黃老闆告上了法庭,她本想以詐騙罪將其送進監獄,可律師拿過合同一看,發現合同並無問題,雙方簽字也都用的是真名,並不構成詐騙罪,只能以普通的經濟糾紛來解決。曉燕只得換了個名目重新上訴,可開庭日期遙遙無期,等到法院的結果宣判下來了,說不定自己的電影都拍完了。於是,曉燕又委託另一位不知姓名的朋友調查黃老闆的行蹤,可誰知這一查不要緊,還就真查出事兒來了。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9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我要去都市:小鎮青年奔騰往事

真實故事台 真實故事台,描繪眾生群像。

¥19.90 會員免費


我經歷過,在23,24歲左右。

那年一個人跑去他城闖蕩,面試幾次,被批評地很慘。原本以為喜歡的人分開後會對我還是喜歡,結果全是自以為是的幻想。

沒覺得丟臉,也沒覺得恥辱,略有點外強中乾的心虛,內心其實自卑的很,也知道自己實力就那樣,所以愛不停找別的理由搪塞。這個階段想起來還蠻感慨的,是青春啊,只有那時才有那種傻兮兮的中二,滿腦袋幻想自己是人生巔峰,圍著自己的是榮光,是焦點,失去的戀人又怎麼回來圍著自己。

(簡直扯蛋,天真真好,就不會知道越是焦點越是有人想抹殺你的局面多激爽)

不覺得那些幻想好笑,回頭看這種時候可遇不可求,深表懷念。

因為爽。

沒了後就不爽了,怎麼都爽不起來。滿腦子都是更深沉負面的兜底思路,憂鬱感更重。

後來又過了幾年,劇本不是按照「我不是中心,是個普通人,就這樣平凡如螻蟻地苦哈哈下去吧」。並沒有,我認清現實了,也熱愛生活平凡,也懂蜉蝣撼樹。但左看右看,我還是個主角畫風(經歷是真豐富)。

……也就這樣吧,我連是什麼畫風都挺無所謂的,是什麼畫風人都會被砸雞蛋和退場。

如果你還中二,且Y且珍惜,不然以後都沒靈感腦內了。


我從了解房價開始認清現實。

通過了解房價在不同時間、不同事件和不同區域下的走勢,我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敘事是以有權者和有錢者為第一人稱的,(偽)中產者以及無產者僅僅是配角與背景,這真的讓我很失望。

這樣一種認識是建立在兩個發現之上的:

發現1:住豪宅才是剛需

我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是,一線城市中心區域新建住房以建築面積140平米以上的豪宅為主。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全都蓋大房子,越往外走,戶型越小。

如果現在(2020.06.06)點開鏈家看北京朝陽和海淀的新房,你會看到這樣兩張圖

朝陽區新房售價、面積和房型

海淀區新房售價、面積和房型

這兩張圖結構出奇的相似,最左邊是孤零零的80平米小房,中間最高的那根柱子都是140平米的戶型,尾隨著長長的160、180和200+戶型。從圖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北京中心城區的新建住宅絕大部分是面積在140平米以上、總價在1000萬元以上的豪宅了,80平米以下的戶型已經消失了。地產商很聰明的知道他們的服務對象是誰——富人,對價格不敏感、對生活有追求的富人。真正的剛需人群是住不進這些新建成的小區的。

(對我們來說)更糟糕的是,富人大量入住是會帶來縉紳化Gentrification,也就是一種具有擠出效應的社會現象。高消費人群的湧入會帶來高端需求,進而抬高周圍的租金價格,例如銷售高檔商品的店鋪會出更高的租金替代原有的平價商店,最後抬高整個區域的生活成本,迫使原來的住民搬出。整個區域於是完成了整體的向上「升級」,街道會更加整潔、治安會更好、配套的醫療、學區也都會變好,就是不會再有中低收入人群了。現實版的摺疊北京。

發現2:房價變化與經濟走勢脫鉤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認為,房價和人們的收入水平掛鉤。經濟形勢好帶來收入水平提高,人們有了購買力後就有改善住房的需求,最終帶動房價上漲。

然而現實中發生的是,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房價平穩上升,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房價火箭般上升。原因是經濟下行時期,資本為了避險大量湧入房地產,導致房屋供不應求。更可怕的是,政府採取的逆周期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往往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這次疫情期間的深圳樓市就是活生生的寫照,一邊是樓盤的火爆成交,價格屢創新高,一邊是經濟寒冬,寫字樓大量空置。這樣的冰火兩重天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結論:

話說回來,這些現象是傳達了一個很明顯的信號,那就是房子已經不在普通人手裡了。房屋的金融屬性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使用屬性,變成了資本和權力的玩物,其結果就是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被無情剝奪。剛需產品尚且如此,其他的商品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我不會再相信好好努力、好好工作就能像他們一樣吃牛排、住大房子,入關了也不行,這是系統性的、結構性的問題。入關之後老爺們的房子可能從140變成280,我等草民該蝸居還是要蝸居的。

一個倡議:

面對這種現象,與其喪,還不如反抗。所以我有個小倡議吧,提出來和各位討論。

倡議的核心是建立一個在不購房基礎上的長效循環機制。目前的思路是參與者每月上交一定的會費(按收入比例,例如2%),會費進入一個信託或者基金,資金賬戶交由銀行託管。假如參與者一直沒有購房的話,那麼若干年後他的會費將以租房補貼的形式返還給參與者,假如參與者購房了的話,那麼他的會費將不予返還。

當然還需要設置一個停止機制,以房價收入比或者租售比為參考指標,促發到某個閾值時活動解散,資金全部返還,這個可以用以太坊實現,實現一個比較透明的管理機制。

歡迎大家一起brainstor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