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很多人说的《大话西游》,我觉得不能算。这部电影当初准确说来是被香港市场认为是烂片,1997年之后才因为在内地高校和网路的传播,带来了大量讨论和解读,是几乎人人都认可的经典,没有从烂片到经典的认知转换。其实个人认为其实不存在真正的什么烂片变经典,烂片就是烂片,经典始终是经典,除非是恶搞或因时代背景不同的解读,比如《无极》。

那非要说一部符合这题的电影,我认为是徐克的《蜀山传》。

2001年的蜀山传,差不多20年前的作品,全片共用了1600多个特效镜头,前后制作了共3年,但在当时被喷得体无完肤摇摇欲坠,面对如今国内市场的仙侠玄幻电视剧层出不穷,特效却还在斗气化马,你有没有过一丝后悔?老怪拍电影是个技术流,喜欢大胆启用新技术,这是他的优点,也是蜀山遭遇滑铁卢的原因,原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成想被螃蟹啄了一口。

当然我并不是责怪当年的观众,毕竟当年中二少年看仙侠小说时,脑补的画面肯定比蜀山里的世界精彩大气一百倍,如今国产特效发展也很快,也有很多剧做出了不错的特效,比如《将夜2》里的大河剑意,就让我起了鸡皮疙瘩。

总之说来说去,电影工业是一个很庞大狠复杂的产业链,赶超好莱坞不仅需要剧本等软体方面的改进,硬体方面的创新投入也必不可少,感谢徐老怪当年的勇气吧!


《大话西游》一开始扑街,甚至西安制片厂都不愿意署名,谁想后来呢!火了!

《英雄》,美国认为这部电影是真正拉开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整体的叙事或许牵强却极具象征性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影响统治者的观念比消灭他们的肉体更重要,更有效,是艺术和商业结合上也有相当的创新。

《蜀山传》2001年,《蜀山传》上映,光怪离奇的画风饱尝争议,徐克导演真实领会到什么叫做「玩脱了」,接近一个亿港币的出资,最终只换来了3000万的票房,徐克这一次输得彻彻底底。

时间飞逝,当十多年的时间转瞬即过,咱们再去看这部影片时,才惊叹于徐克其时超越年代的天马行空,当电影职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咱们才发现,本来中国仙侠电影的最高峰,居然依旧是徐克这部赔惨了的《蜀山传》。

《肖申克的救赎》如果说哪部影片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逆袭」?我想许多人会把票投给《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出资2500万美元的影片,上映后的票房只要2800万,就连导演都感慨:咱们想了一切办法,但便是没有观众走进电影院。

如果说观众的不理解也就罢了,在奥斯卡的参选中,这部影片也是全面败北,一无所得。

但便是这么一部不被观众接受,不被专业人士认可的影片,通过十多年的沉淀之后,如今已经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影史最佳。

《芙蓉镇》

信任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这部影片,但它在豆瓣评分中,高达9.1分。你知道吗,这部影片上映初期,根本不被其时的观众所接受,尺度过大成为这部影片最大的诟病。

当然,现如今再去看,「那都不是事」。


一方面,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导演的想法比较前越,他在那个观众的欣赏水平还没有达到影片高度的时代创造出了那样的影片。

另一方面,新的不符合既定审美标准的东西刚出现的时候往往容易遭到排斥。


《大块头有大智慧》?

这部电影是刘德华和张柏芝主演,导演杜琪峰,编剧韦家辉。在香港拿下2634万的票房后,引进内地,因为引进内地的话需要做一系列的删减,以致大陆看过的影迷直呼烂片,豆瓣评分一度6分以下。

影片却在第二年的金像奖上拿走了最佳影片奖。

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 导致了两极分化。

个人觉得影片有参禅悟道的感觉以及有因果关系和自我救赎,很难否认大只佬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ps.小学时候看到电影里头颅和尸体的特写至今给我心灵留下了阴影


在这个地下写个类电影的东西吧。

《绝命毒师》

这个戏呢,确实是部好戏。五季看下来确实虐心啊,我必须承认的是,这个比较古早的美剧事实上带给我的生命体验几乎能超越90%的好莱坞类型电影。

但是我们客观来说,《绝命毒师》的价值在于连续讲了五季的庞大的故事。看到一些非常早的评论说《绝命毒师》也就是平平无奇。甚至很辣鸡。

那么今天就来写写《绝命毒师》的价值在何处。(建议各位看完五季的完整剧情再来看这个)

《绝命毒师》第一季的故事是什么呢?

概括来说就是:身患癌症的化学家老白为了给家人留下些钱,最终成为了当地的狂躁毒枭屠库的供应商。

但是在这短短一季的内容中,我们看到的老白其实是很不完整的。

老白跟前合伙人之间有不止一腿的关系,前合伙人是市值几十亿公司的大股东。前合伙人愿意给他提供帮助,他反而拒绝了?

然而仅仅靠著缉毒警局的连襟兄弟,在聚会上讲的故事。他就准备去现场看看毒枭是怎么制毒,然后加入这个产业?

这个逻辑,事实上是立不住脚的。

也就是说:老白为什么要去制毒?这件事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老白无法收手?

这些东西,最终的最终,我们必须从整整5季的剧情中去分析查找。

事实上老白根本不在乎钱,老白在乎的是尊严和地位。换句话说,老白并不能接受「汉克」成为了自己儿子的崇拜对象,老白也不能接受在自己的房子里,汉克要嘲笑自己不够像个男人,甚至还要拿出枪来供大家把玩。

尊严这件事几乎成为了老白在最后一刻仍然在索取的东西。也是老白在每一次有望脱身的时候成为了让他留在这个泥潭中的动力。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盖尔的《草叶集》被老白拿回家,放在厕所当做战利品。而干掉炸鸡叔之后打给妻子的电话中,妻子关心的是我们是否安全,而老白在意的是「我赢了」。

这个复杂的动机,能否在一个更短的体量内去完成呢?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整个故事的讲法就不能像《绝命毒师》这样一点点的于无声处听惊雷了。这个故事文本必须强化情节,把人物驱动的叙事手段转化为情节驱动。并且要对大量的支线细节进行删减,从而能聚焦到一个最核心的矛盾上。比如这样改编一下:

老白与汉克的最终对决。炸鸡叔是表面的反派,而故事的结尾却是老白与汉克的对决。

窝囊废老白罹患癌症,身体每况愈下。汉克一面发动同事为老白捐款,一面细致追查潜藏著本市的大毒枭「海森堡」。炸鸡叔所经营的产品正是「海森堡牌的蓝冰」,而作为本市的良心企业家,汉克的所有线索都指向了炸鸡叔,却都断在了半路上。

老白的化学技术一直被小粉深知,而小粉制毒团队中的胖子正是死于炸鸡叔之手。小粉要复仇,追查到了炸鸡叔的制毒师是老白。而老白正是被炸鸡叔商业集团的医生所发现。于是医生把两个小时的治疗流程改成了4个小时,这样老白就有了2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主导毒品的生产。

老白并不甘心被炸鸡叔操控。因为老白的终极目的是战胜汉克,他要获得尊重。因此在于汉克的接触中,他发现汉克根本不在意一个「海森堡」制毒师,汉克在意的是那个让他抓狂的良好市民炸鸡叔。老白要获得认可,于是要伙同小粉干掉炸鸡。而另一边炸鸡知道汉克对自己事业的威胁,于是转手让双胞胎去干掉汉克。而汉克收到了提醒,这封提醒来自小粉与老白。但是老白的目的是要让汉克反杀双胞胎,而双胞胎的死会被墨西哥家族算在炸鸡的头上。老白便可以借机一举摧毁本市的两大毒枭。制毒师为什么要干掉大毒枭呢?当然是为了成为大毒枭,然后站在汉克对面成为汉克的敌人。汉克没死却也残废了,只能坐在轮椅上。在最后一场戏中,汉克坐在轮椅上,在沙漠中见到了老白,此时此刻的老白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与救赎,他获得了他心中的全然的胜利。案子结束了,没有人会继续追查下去,汉克残废了,他也被迫拿著抚恤金提前退休了。老白打败了所有毒品产业的竞争对手,成为了蓝冰集团实际控股人和最终受益人。但是老白也只是一个垂垂暮年的癌症晚期患者。汉克此时枪杀老白,老白死了,他的蓝冰集团也会被另一个小毒枭接手。而汉克就永远背叛了「程序正义」和自己的信仰。而汉克不枪杀他,老白就会想72年的老教父一样寿终正寝,说不定会死在天伦之乐中。

那么我们来看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显然变成了一个「情节驱动」的故事。观众紧紧的围绕著「蓝冰集团内外部的一切斗争」这个核心去看故事。情节和叙事的推进都依靠著一次次的冲突爆发和强情节。

故事的起因是蓝冰的流行和炸鸡叔几乎要露出的马脚。而已经成为制毒师的老白,也与炸鸡叔并不十分和睦。

而故事的启动则源于小粉团队中,康宝的死亡。胖子死了,小粉要找炸鸡复仇,于是与老白合谋。

这场复仇显然牵扯了许多,这让汉克一步步的逼近了炸鸡。在故事的中点,炸鸡决定了要做掉汉克。而这个行动将会把剩下的所有事彻底点燃。

高潮来临的前夕,灵魂的黑夜中,汉克残了,老白和小粉也几乎束手无策。而老墨西哥人,却马上要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老白的安排下,老墨和炸鸡都挂了,老白成功登顶,炸鸡帝国轰然倒塌,惊爆内幕层出不穷。而在废墟上再次会面的两人,一个是轮椅上的昔日英雄,而另一个则是癌症晚期的毒枭「海森堡」。

这样的故事拍的出来,当然不错。我们也能在复杂的纷争中看到汉克,老白他们人性深处的挣扎。

但是,这样所营造出来的悲剧史诗感,完全比不上在「人物驱动」下的《绝命毒师》。

究其原因,《绝命毒师》用更加漫长的篇幅仔细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行动线与内心世界。而表面上相互关联的情节事实上是相对割裂的。因为叙述的重点并不在于:这件事怎么样了。而在于,这些人变成什么样了。

「人物驱动」在近年来也逐步逐步的成为了获奖电影的标配。比如大爆的《三块广告牌》《小丑》《伯德小姐》等等 等等。

写剧本写故事是个靠天赋的事,也是门精准的手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