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收入會有不同級別的消費,但對於車這個消費品,你們買不同價位的車,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是驕傲?嫉妒?攀比?被迫?什麼也沒想?或其它?歡迎大家分享。


我買GTR是因為速度與激情裏保羅沃克就專愛GTR,而且它作為超跑殺手,性能足夠強大,而我喜歡玩車,所以就買它。

家裡其他人的陸巡路虎奧迪以及BMW系,更多的是出於社交需要,畢竟合羣這個特點,在賺錢的時候很重要,所以圈子裡開什麼車戴什麼表穿什麼衣服,檔次上大家都差不多。


我母親是一個對車完全一竅不通的老太太。但她坐過不同的車(主要是各家親戚的),有幾萬、十幾萬的,也有大幾十萬的。事前沒有告訴她價格,但坐了以後她就能明顯感到體驗上的差異,感慨「確實不一樣」。你要是自己開車的話,這種體驗差異會更明顯。


我所接觸的價位處於60-150萬這個區間

買車的心態就跟夫人一起去餐廳喫飯一個感覺

感覺奮鬥的日子過得好一點了,該享受一下了

並沒有炫耀,應該是與家人的享受


好吧,我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有關汽車、消費和心理的問題。雖然我還還沒有買過豪車,連普通的私家車我還不曾擁有呢!

車確實屬於一種消費品,而且價值往往不菲,僅次於房子了。既然是消費品,就有級別之分:有低端、中端和高端的。豪車當然屬於高端中的高端。

人類的購買行為,最基本的是滿足自身的生存(喫穿住行)需要;但任何一種購買行為的背後,又有其文化和心理上的意義。比如,我今天去市場上買菜,是買普通菜,還是有機菜、農家菜?如果我買後者,同樣是花錢,它表明我更加在乎健康,或者對健康的要求更高。

當我們有了錢之後,要不要去買私家車呢?大部分都會選擇「是」,因為有了車,出行更方便、乘坐更舒適,不僅如此,朋友、鄰居看了之後,我也更有面子啊(是不是?)——這就是人們購物背後的心理。

你說的幾個詞,已經很全面了——驕傲、嫉妒、攀比、被迫……你想啊,假如說你的鄰居、親友或同齡人都已經開了一定檔次的車了,而你落後了,你心裡上會不會有壓力?當你買上和他們同等甚至更高級別的車之後,你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甚至你會有一種優越感(超過別人的感覺)。

人要不要這種優越感呢?我覺得,是需要的;但與此同時,也要看你選擇在哪方面。如果你比別人活得更自由、更灑脫,或者你的兒女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出色,或者你的家庭更加和睦(你的夫妻感情更恩愛),或者你比別人做了更多的公益事業,等等,這些也都能帶來一種「優越感」。

我們並不反對有些人在購買車子上去體驗優越感,但我希望:人們可以尋找到更多、不同的方式去找到自己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也就是說,我們的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多元化一些,也從而更加多彩一些!


好比,現在有兩個女人可以做老婆,一個是鳳姐,一個是林志玲。兩個女人都能滿足做老婆和生孩子的需求。志玲要的彩禮比鳳姐高一倍,如果經濟允許的情況下,你選擇誰做老婆呢?


買衣服的心理啊。月入1500萬,買輛法拉利也就半個月的事。


你開一次你就知道為什麼買了,好車是真的好啊


無非幾種原因

第一種 正常購物需求

這種佔大多數,一般一輛車的價格就是一個人的年收入總額。所以這種基本上在馬路上佔有60%以上。所以不乏有一些BBA等一些品牌的好車出現,也就是別人的一年收入而已。

第二種 打腫臉充胖子

這種也比較常見,現在的社會基本上都是面子社會,誰錢多誰nb,誰會裝逼誰nb。那麼如何裝逼到位呢?iphone最新系列?怕是現在人手一部了,所以貸款買車!爸媽出力!0首付!

就超前消費了唄,5000收入,月供18000。這種也就見怪不怪了!

第三種 汽車狂愛者

這種就是單純喜歡,熱愛。只是付出的方式不同,有人會存錢購買,有人會採取非常手段。


秀優越感


身份,舒適,買得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