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是一個被濫用的辭彙,其濫用程度至少不亞於「民主」。雅斯查·蒙克曾說:」如果你分別去問三個學者關於民粹主義的本質,那麼你可能會得到五個不同的答案。而且,民粹主義並不像電燈的開關一樣,要麼開著,要麼關著。「高贊的 @山高縣 和 @曹哲 雖然在觀點上完全對立,然而其話語的邏輯都是將處在對立立場的人認定為民粹主義者——即民粹主義是壞的。

然而我們必須要意識到,民粹主義是一種盛行於具有代議制民主傳統的國家的辭彙,如果不把民粹主義放在議會民主制下審視,就會面臨一種倒錯——辯論雙方都聲稱自己代表了人民,然而與此同時指責對方煽動人民。

馬克·拉扎爾認為,全球範圍內的民粹主義缺乏統一的意識形態基礎,從義大利的」五星運動「到法國的」la manif pour tous「,再到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特茲,民粹主義的意識形態光譜涵蓋了左右的各個角落。民粹主義不僅本身不是一種意識形態,也完全不能將之綁定到任何一種意識形態上。

民粹主義是一種政治傳統,而民粹主義運動是受特定政治傳統影響的社會思潮。我們或許無法直接為民粹主義下一個定義,然而我們可以描述一個民主制國家中典型的民粹主義運動的特徵。

1.民粹主義運動強調」人民「和」精英「的對立,強調在不同社羣之間劃分敵我界限。民粹政治家經常使用的詞語是」我們「和」他們「。

2.民粹主義往往以一個具有強大個人魅力和權威的領導人作為核心。

3.民粹主義強調直接民主,反對代議制民主。

4.民粹主義熱衷於批判現有官僚系統和民主制度的腐敗和欺騙。

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不滿,是現代國家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民眾中不滿的心理存在的廣泛性,已經達到了無須探討其根源的程度——經濟的負面衝擊,異質性文化的衝擊,現有制度對人的異化,隨便什麼都會觸發不滿——與之相對的,我們要討論的是心理上的不滿是如何轉化為政治上的行動。代議制民主下,民眾通過授權代表,實行對國家的治理。當民眾中的不滿積蓄時,代表無法解決不滿,甚至懶於在政治舞臺上展現這種不滿,民眾就會產生對所謂」體制「的不信任。

而我們在這裡要討論的」體制「,由兩個部分組成,職業化的官僚和民選的代議制機構。對於前者,民眾集中於批判其腐敗,對於後者,民眾集中於批判其無能。在廣泛的不滿彌散於整個社會中時,民眾就產生了反體制的政治意願。

民粹主義政治人物利用了這種不滿。他們宣稱,他們可以繞開行政和立法機構直接反應人民的訴求。現有的政治體制被民粹主義描述成社會進步的障礙,而社會變革不能依賴議會和官僚系統慢吞吞的決策,而要依靠人民的直接民主和激進的手段。在行動上,他們也往往選擇繞過官僚系統直接幹預基層決策;在互聯網媒體崛起後,民粹政治家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與民眾互動,甚至利用社交媒體直接完成對民眾的動員。作為一個最典型的例子,2016年發生在土耳其的政變中,埃爾多安就曾在社交媒體上動員民眾進行反政變遊行。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民粹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政治人物與民眾的互動形式,它依賴於民眾對現有民主制度的不信任和對特定政治人物的信任。它的主要訴求是對現有政治框架進行創造性毀滅,為了社會的變革而突破框架的束縛。而這個過程不可避免地帶來個人權威的集中,和對地方性知識的異化。蒙克的一項統計發現:民粹主義領導人執政期間,出版自由水平下降了7%,而公民權利下降了13%;與此同時,左翼與右翼的民粹主義政治家執政期間出現民主倒退的概率幾乎相等。

最有趣的是,雖然民粹主義政治家熱衷於指責官僚和政客的腐敗,然而研究表明,40%的民粹主義政治家最終因為腐敗而受到指控——這一比例遠高於平均水平。


符合士大夫利益的民主叫民主,不符合士大夫利益的民主叫民粹。

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瀉藥,話不多說,直接看圖:

最後插播一則廣告:

直播預告丨「飛奔的馬達」即將直播,快來訂閱TA的直播間! https://www.zhihu.com/theater/11005/forecast/2959


一切政治共同體都是民粹的

——拉克勞

根據拉克勞的觀點來看,民粹政治最主要的特點,在於將人民描述為一個同質性的有機整體,而忽視了整體內部的矛盾和對立。而這一前提,則是建立在對外的敵我劃分的基礎之上。所以民粹主義其實一種通過強調和突出外部差異,來忽視內部差異的一種政治動員的手段。

而只要承認共同體內部一律平等,並應該像一個緊密團結的有機整體一樣對外行動。基本就符合民粹特徵。這也是拉克勞為什麼認為各種共同體在意識形態上和實踐都難以完全擺脫民粹性,無論是其政治傾向是什麼。

所以無論是民族主義也好,共產主義也罷,或是保守主義,都有天然的民粹傾向。只不過雙方關於內外、敵我的劃分界限不同而已。

而關於民主的定義就很難說了。民主的概念很難定義,是因為民主形式的種類過於繁多,且各民主主義流派之間相互攻訐,相互否定。這導致我們很難給民主下一個絕對權威的定義。不過可以肯定民粹主義絕對是眾多互相矛盾的民主主義中的一種。所以基本無法比較。

不過單說民粹主義的話,可以肯定的是民粹主義理論有很多思想是來自於盧梭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民主權,既sovereignty。而法國大革命也往往被一些人認為是帶有民粹主義性質的運動。而其中被發揚的人民主權論也是之後民主專政理論的主要思想來源。


在這裡特意說明一下,某高票「自由主義」大V想反國內的民粹主義思潮也是可以的。民粹主義本身也一直處於爭議之中。但是無論是爭議,還是辯論,都切忌通過發明概念的方式,搞雙重標準。

首先,民粹主義在現實中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反對自由主義下的代議制民主,而國內反對西方民主(其實也就是反對當下歐美主流的代議制民主,認為西方民主就是代表著華爾街精英或是韓日財閥)的民粹主義就是正兒八經的民粹主義,就根本不是什麼中文語境下獨有的民粹。這種觀點放哪國都叫做民粹。不存在什麼淮北為橘,淮南為枳。

民粹主義之所以經常被批評為多數暴政,是因為民粹主義認為現行代議制下的民主機制不能很好體現人民主權原則,不能體現人民真正的利益。所以民眾應該在強有力的領導帶領下突破和繞開現行制度的約束,來實現民主的意志。所以民粹主義本身也並不反對主權在民的觀念,相反他恰恰是站在人民主權論的立場來反對代議制。這也導致各種民粹主義在其理論和實踐中往往會出現不尊重個人權利、忽視羣己權界,倚賴強人政治,過於強調敵我劃分等特徵。它並不僅僅只是反對精英的一種政治傾向。

如果僅僅從更重視個人權利的自由民主主義角度來看,則法國大革命中大量處決異見者、實行革命恐怖的羅伯斯庇爾派就往往被認為是一種多數暴政的民粹主義行為,而並不是一種真正的民主。所以在國外,民粹主義也往往會被持相反立場的人認為是多數暴政。而並不僅僅只有在中國,所謂中國式獨有民粹才會被認為是多數暴政。

至於該大V為什麼即要站在個人自由主義立場反對民粹,又要把國內的民粹主義和國外民粹主義單獨分出來,然後再重新發明概念,專門對國人大肆批判一番,實在讓人不明白這是什麼一種操作。而且與其有「雙標性」地斥責國內民眾是民粹主義,認為自己才代表真民主,倒不如反思反思自己這種行為是不是也過於民粹了呢。


民主制度,一般分為直接民主、代議民主,也有混合類民主(Liquid democracy、delegative democracy)。

在直接民主中,公民作為一個整體組成一個權力機構,並直接就每個問題投票;

在代議制民主中,公民從他們中間選出代表,這些代表聚集在一起組成一個權力機構,代表民意決策,例如立法機關;

而在流動民主中,選民可以直接投票,也可以將自己的投票權力委託給其他參與者;選民也可以為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代表。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一定程度上混合兩種形式基本形式的民主。

一個社會中的個體A個人可以將他們的權力委託給另一個個人B,並在任何時候再次收回這種權力。

民主的本質可以抽象為一種集體決策的方法,運用在政治生活中的決策,其特點是在強調集體決策的一個重要階段參與者之間的一種平等。但是民主定義所要求的平等可能或多或少程度不同,取決於民主的不同形式,

投票示意圖

民粹問題,有些複雜,我們先從不同學者的回答中尋找共性。

A thin-centred ideology that considers society to be ultimately separated into two homogenous and antagonistic camps, "the pure people" versus "the corrupt elite," and which argues that politics should be an expression of the volonté générale (general will) of the people.

在一種狹義的看法來看,認為社會最終被分成兩個同質對立的陣營,「純粹的人民」與「腐敗的精英」,並且所謂的政治應該是人們一般意志的表達。

此定義根據:Mudde, Cas; Kaltwasser, Cristóbal Rovira (2017). Popu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opulisms core consists of four distinct but interrelated concepts:

1.The existence of two homogeneous units of analysis: the people and the elite.2.The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elite.3.The idea of popular sovereignty.

4.The positive valorisation of the people and denigration of the elite.

民粹主義的核心包括四個不同但相互關聯的概念:

1.存在兩個同質的分析單位:「人」和「精英」。

2.人民與精英的對立關係。

3.人民主權的觀念。

4.對於人民的積極評價,以及對於精英的負面評價

此定義根據:Stanley, Ben (2008). "The Thin Ideology of Populism". Journal of Political Ideologies. 13 (1): 95–110.

Pits a virtuous and homogeneous people against a set of elites and dangerous others who are together depicted as depriving (or attempting to deprive) the sovereign people of their rights, values, prosperity, identity, and voice.

使一個同質性的人民羣體與一羣精英和危險的「其他人」處於對立狀態,後者這些人共同被描述為一羣剝奪(或試圖剝奪)主權人民的權利、價值觀、繁榮、身份和自由的聲音的人們。

此定義根據:Albertazzi, Daniele; McDonnell, Duncan (2015). Populists in Power. London: Routledge.

那麼,民粹制度的本質就出來了,它試圖去對立兩個同質化的社會羣體,這種對立通過貶低一方和對另一方保有積極看法。


再說差別,我們在做定義時,一般定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一類是規範性的(normative)描述性的定義試圖準確的涵蓋所有屬於被定義物的對象,但是規範性的定義則試圖去把一些定義項無法解釋的對象排除出去。

我們對於兩種主張都做的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的定義,那麼從規範性來看,民主或者民粹都沒有把對方進行排除。

那麼就是說,這兩個不是對立的定義。

我覺得民粹主義可以起到民主矯正的作用,尤其是代議制度民主,它有助於動員那些感到被排斥在政治決策之外的社會羣體。它還可以提高社會政治精英對社會大眾關切的認識。民粹政治家多依賴於民眾對現有民主制度的不信任和對特定政治人物的信任,去煽動兩個社會羣體的對立,這是一種政治情緒,這是因為它的主張定義本身就帶有一種褒貶性,會帶來情緒。民主主張者,可能覺得相比於人物,和社會情緒,社羣對立,真正能保障人民意志的制度更可信。就像卡爾波普爾所說

「問:誰應當統治?答:最好的人 ,人民,大多數人。以上為幾種常見答案。但這個問題提錯了,應該由這個截然不同的問題替代:怎樣組織我們的政治結構,使得壞的或無能的統治者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 ?」——卡爾波普爾

一個理論更強調通過煽動對立情緒來保障人民利益,一個更相信真正能保證公共意志在公共決策能得以貫徹的是制度。雖然制度常有各種問題,民粹主義可以起到民主矯正的作用,動員一些遠離決策人員的參與情緒。兩個理論現在都在被「濫用」,以「利用」...

如果想學習政治學,從頭開始學習的話,應該閱讀哪些專業書籍??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