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個單子,考次高分,甚至最近狀態良好內心就開始得意忘形,雖然有時會自我暗示這點成績不算啥可是內心還是會不受控制,結果導致各方面難以持續進步提升,苦惱不已。


曾經有點成績也愛驕傲,工作以後讓社會錘了,現在就能平常心看待自己,不卑不亢了。

向外看,跟比自己優秀的朋友,領導,同事學習,向內看,不斷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提升,彌補自身的不足。

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看似老生常談,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中國有句古語:「槍打出頭鳥」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周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三國時候的關羽,被稱為「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他能武善戰,劉備的江山,有他不可磨滅的功勞。也留下了非常多的經典故事,「千里走單騎」,「刮骨療傷」都是他留下的豐富歷史素材。

不可否認,關羽本人非常有能力,也很有魄力。但是關雲長最後怎麼死的?

關羽是在敗走麥城之後,遇到埋伏被擒,然後被孫權斬首的。

為什麼會這樣?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因為關羽平時就驕傲自大,侮辱過這兩人,所以糜芳,士仁不願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兵敗後,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這就是歷史上「敗走麥城」的故事。

關雲長固然是一代英雄,如若他能放下自己的驕傲自大,跟同事和平相處,與人為善,可能就不會遭到陷害,賠上自己的性命。

我們普通人驕傲固然不會致命,但過分狂妄,還是會在一個節點內,給自己帶來麻煩,前幾年的「郭美美利用福利彩票炫富」「我爸是李剛」這些例子都真真切切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驕傲使人迷失方向,看不清自己,最終害人害己。

相比於單純的欣賞關雲長的魄力,我更提倡諸葛亮的處世觀。

他在給兒子的《誡子書》里提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

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告誡8歲的兒子從哪些方面去學習、修身、養性,如何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短短的86字,蘊含著一代偉人平淡而高深的處世哲學。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低調,謙卑不單是個人修養,也是自己的保護罩。

世界之大,總有自己達不到的高度,去不了的遠方

目光狹隘,只能看見自己這一畝三分地,還覺得自己很不錯,無異於井底之蛙。

日月風水,輪流轉動,不要因為自己的狂妄,給自己挖坑,活埋了自己。

驕傲無狀,是因為你沒看到風險。等你意識到風險無處不在時,就是你要學會謙虛謹慎時。


有進步,有成績,心裡高興,很正常。但「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無友不如己者」,要有「重」,才有內心的威猛氣勢,才不易「忘形」,否則「學則不固」,難有進步。同時,即便自己有一些成績,但其實,「沒有什麼人,是真正不如自己的」--大家都在路上走,遲一步,早一點,都會達到同樣的境界,並且,人各有所長,過分在意自己暫時的成績,眼界就有些窄了。

另外,多看一些人,多「向上」看一些人,會發現古今中外,知道的認識的,書上讀來的,甚至身邊親見的人中,都有智慧、意志、能力、成就,高到令人感到「高不見頂」的人物,多想想這樣的人,自己就容易「涼」下來一些,然後「見賢思齊」,繼續努力的勁兒也就容易生出來了--「寧有種乎?」

瀉藥https://www.zhihu.com/answer/883226812


擴展一下你的世界觀,當你認識到自己很渺小,很微不足道之後,自然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了。


謝邀!

自己的成功是否有別人的幫助(同事、領導、下屬、家人、客戶)?要心懷感恩。

是否有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公司外部的也算)?要見賢思齊。

自己為公司、家庭、社會帶來多少好處?要奉獻價值。

自己兒時的理想實現了嗎?要不忘初心。


一直去學習自己不會的東西


認識到自己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