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来自圆桌 ? 「2019 这些最值得看」,点击关注,参与更多话题讨论。

知乎还出了[2019 影视榜单],快来看~!

最近新出的电影以及之前的经典电影


那必须是星战系列首部真人剧集《曼达洛人》。

我知道最近大家对于星战这两个字都提不起很高的兴致。被寄予厚望的星战9牢牢锁定了史上最烂星战电影的地位,前无古人后估计不知道能不能有来者。

然而,同样是迪士尼,在《曼达洛人》上的表现则完全超出预期。毕竟这是 Disney+ 征战世界的先锋战将,必须保证顶尖的作战能力。Netflix 今年年中首次显露出退订潮,Apple 和 Disney 两大巨头同时发力抢占流媒体市场。迪士尼虽然资源雄厚,但面对网飞和苹果,依然要重视每一步安排,尤其是第一部开播的自制剧,对于冲击第一波订阅人数高峰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人员配备上,迪士尼已经给《曼达洛人》做出了最顶尖的安排。单单是超级星战粉丝费儒出任制片人就已经让人放下了一半心,这么些年和 MCU 打江山积攒的经验,再加上自己对星战的喜爱和深入了解,算是给这部衍生剧有了提前的品质保证。加上菲洛尼,维迪提,红毒蛇,梅姨等一众顶尖演职人员的加盟,以及传闻中1200万美元的单集预算,迪士尼这次真的拿出了正确的做事态度。

-

超级 IP 的衍生剧,其实不好拍。漫威就已经有过多次的尝试,成功的案例虽然有,但失败的例子也有不少。衍生剧本身依托强大的故事背景和市场基础,一上来就会有比较稳定的收视率和观众人群;但另一方面,衍生剧往往也会受迫于超级 IP 自身的叙事特点和情节发展,没有能力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叙事空间,也塑造不出自己的人物,最后沦为鸡肋。

《曼达洛人》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保留了星战里许多能触碰到原本粉丝的细节和设定,还同时巧妙地找到了电影叙事里的两个空档,即角色空档(被绝地和西斯的光芒所掩盖但其实充满潜力的曼达洛人)以及时间空档(帝国被推翻后第一秩序建立前),并以此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线。所以,整部片子完美融合在星战的大背景之下,却又得到了一个独立且优质的故事空间。这也是《曼达洛人》成功的最大基础。

《侠盗一号》有著类似的操作,也因此获得了很不错的评价。但毕竟是大荧幕作品,还是和星战主线牵连更多。《曼达洛人》则有著更高的自由度,也因此能给粉丝们呈现出星战世界不同的一面。

-

衍生剧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面对和吸引新观众,或者说,如果不是星战粉丝,会不会愿意来看这部剧。这就很考验团队的综合能力了,换句话说,这部剧本身的硬实力:故事线,角色塑造,情节推进,画面,特效,等等。

费儒毕竟是 MCU 的奠基者之一,他很明白如何让星战这样的经典IP在流媒体上用年轻人的方式吸引观众。曼达洛人第一季的故事线,可以用大白话表达为:实力强劲造型酷炫的冷酷赏金猎人,却因为有情有义而选择努力保护一个萌物不受伤害,与各种不同的敌人展开激烈厮杀。嗯没错,很像在星战的背景下拍的西部片。

主角的人物设定,是大家都很喜爱的「看似无情但内心似火同时能力超群」人气男主配置,同时又捎带上了目前任何大作都少不了的「萌物」来提升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热度(以及创造出另一个吸金的IP来开发周边),再加上超一千万美金单集预算带来的视效和打斗,即便不是星战粉丝,这部剧也完全具备了成为爆款的能力。

-

当然了,少不了还要给星战粉丝多喂一些情怀梗。迪士尼接受之后在星战情怀方面的尺度总是把握不好,经常是强行一把把往观众嘴里塞情怀还问好不好吃。在《曼达洛人》里显然克制了很多。这里就不剧透了,很多公众号也已经总结过n个星战梗。

-

抓紧去看吧,现在开始追节奏刚刚好。


谢邀 @知乎电影

[爱尔兰人]可能是今年最好看的电影。

《时代》周刊评选的「2019年度十佳电影」,[爱尔兰人]排在第二(第一:[痛苦与荣耀]);在《视与听》杂志评选的「2019最佳电影」中,排在第三(第二:[寄生虫],第一:[纪念品])。

[爱尔兰人] The Irishman

奥斯卡预测网站Goldderby,[爱尔兰人]目前在最重磅的两个大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赔率都排在了第一。

Goldderby网站预测

豆瓣9.1,IMDb8.7,烂番茄新鲜度96%,MTC评分94。总之翻遍全网,想要找出个别真心实意的差评属实困难,包括漫威粉丝在内。

但是,所有的评分和预测,跟[爱尔兰人]的卡司摆在一块儿时,瞬间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乔·佩西+阿尔·帕西诺,平均年龄77岁的四个人,就是电影的活化石。

从左至右: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乔·佩西、阿尔·帕西诺

国宝级的导演和演员,当他们在同一部电影里集结,那份岁月历练过的厚重感,反倒让「年度最佳」的头衔看起来显得轻飘飘。

但[爱尔兰人]绝不是一场暮气沉沉的,贩卖情怀的返场演出,相反地,他们依旧生猛。

209分钟的时长,直捣速食时代观众的舒适区,但对影迷来说,像是送来了一份来自上世纪的大礼。

「209分钟,没有一秒钟是多余的」

[爱尔兰人]改编自美国作家查尔斯·布兰特(Charles Brandt)的小说《听说你刷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ing Houses)。

「我听说你刷房子」是一句黑帮黑话,指杀人时血会溅到墙壁上,就像红色的油漆

讲述了二战老兵弗兰克·希兰(Frank Sheeran)从工人到杀手,从政客再到锒铛入狱的传奇一生,并由此延展出关于亲情、友情、社会、政治,以及人生的思考。

在《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的歌声中,镜头缓缓穿过疗养院的长廊。

从第一个镜头起,就有马丁内味儿了

路过耶稣和圣母玛利亚,路过苍老与无奈,最终停在了弗兰克·希兰(罗伯特·德尼罗 饰)的面前。

弗兰克·希兰

虽是满头白发,眼神浑浊,但弗兰克衣著规整,坐姿笔挺,老派的讲究和体面。

然后他对著镜头开口说话了,像是在录制一部属于自己的纪录片,往事在温吞的低语中蔓延开来…

一如马丁的其他电影,电影中的时间就像洗牌一样被打散穿插在一起,再以拼贴的方式呈现。

二战期间,弗兰克在纽伦堡接受了「一切服从命令」的军事教育。他在欧洲战区的安齐奥待了122天,盯著俘虏给自己挖好坟墓,然后再开枪将他们杀死,面无表情。

得益于CGI数字化减龄技术(digital de-ageing technology),在银幕上还原出了一个更年轻的德尼罗

战争使弗兰克变得麻木,失去了对杀戮的敏感性。罗伯特·德尼罗很擅长饰演这类内心封闭、难以接近的角色,75岁的他在[爱尔兰人]中再次做到了。

偶然的机遇,弗兰克结识了费城本地黑帮的头目安吉洛(哈威·凯特尔 饰)和罗素(乔·佩西)。弗兰克和罗素谈及自己此前参战的事,罗素对他产生了好感。

弗兰克今后的人生,和罗素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罗素

在弗兰克面前,乔·佩西饰演的罗素显露出一种慈父般的温柔,很难与他黑帮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后来罗素和安吉洛开始给弗兰克一些「刷房子」的任务。

弗兰克的动作略显笨拙,新技术虽然可以易容,可也只是物理减龄,肢体语言不会说谎

在罗素的牵线搭桥下,弗兰克被安排在了工会里面担任组织工作,主要替当时「卡车司机国际兄弟会」的主席吉米·霍法(阿尔·帕西诺 饰)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吉米·霍法,在50-60年代非常受欢迎,是仅次于总统般的存在

吉米和弗兰克通过电话认识,第一句话就是问弗兰克:「我听说你是刷房子的?」。

弗兰克很尊敬吉米,说和他打电话就像是在和巴顿将军讲话。

待三驾老爷车悉数亮相后,他们一起拉著剧情前进,牵扯出黑帮与政府间的各种利益勾结。

尤其是在肯尼迪当上了总统后,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发,此时的弗兰克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在一次次或庄严,或亲密的对谈后,紧张的局势被崩成一股绳,随时有断裂的可能,一种令人不安的共鸣时刻存在著。

肯尼迪遇刺身亡后,吉米把楼顶降下来的半旗又给升上去

直到1975年,从宾夕法尼亚州到密歇根州的一次公路旅行,漫长得就像弗兰克的一生,他在途中搭飞机去底特律,杀死了吉米。

整个过程写意,短暂,波澜不惊,相同的街道开车来来回回经过好几遍,像是在为最后的告别彩排,整个时代的动荡都压在了弗兰克对准吉米的那两枪上,迅速,准确。

走之前罗素留下了弗兰克的墨镜,回来之后再戴上,有种「温酒斩华雄」的从容与自信。

而后媒体的报导是,吉米失踪了。

可弗兰克的女儿佩琪(安娜·帕奎因 饰)很清楚,这事是父亲干的。从那天起,佩琪就从弗兰克的生命中消失了,再也不跟他说话。

吉米死了,所有牵涉其中的人,不管知不知情,有罪还是无罪,有意还是无意,都被传讯和审问,每个人都以某个罪名被判处有罪。

一个风谲云诡的黑帮时代,眼看就要到头了,它结束的是那样疲软,令人难以接受,可又在情理之中。曾经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一个个都进了监狱,罗素,弗兰克,还有他们的死对头。

在牢里,他们耗不过生老病死,时间才是最终的大BOSS。

轮椅,病床,皱纹,一场游戏一场梦。

18年后,只有弗兰克活著等到了出狱。警察再次找到弗兰克,请他说出当年吉米事件的真相。

弗兰克想要咨询自己的律师,警察告诉他,「你的律师死了」。弗兰克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谁干的?」,警察告诉他,是「癌症」。

十足的讽刺,但又无可奈何,弗兰克还活在自己「刷房子」的时代。

三个多小时过去了,电影的最后,依旧是疗养院里的长廊,借墙上的一幅画转场,从亮到暗,从往到今,呼应了开头,一切终被时光掩盖。

[爱尔兰人],是马丁导演继[穷街陋巷](1973)、[好家伙](1990)、[赌城风云](1995)、[纽约黑帮](2002)和[无间道风云](2006)后,再度回归自己最熟悉的黑帮题材

距离他与罗伯特·德尼罗和乔·佩西合作的上一部史诗黑帮片[赌城风云]已过去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

相比马丁之前的黑帮电影,[爱尔兰人]不会让你有阵发性的肾上腺素激增,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忧郁的沉思。

受义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马丁的黑帮片热衷于用影像再现美国城市一隅的生活全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贴合大众,激发观众直面现实的「痛感」,从而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他的黑帮片里,往往会将黑帮的传奇故事写实化

比如说[爱尔兰人]中的杀人事件,看不到火花四射的激情枪战,通常是简单直接,不拖泥带水,也不会有漏网之鱼。

一起发生理发店发生的枪击事件,当杀手出现,镜头一路跟随著他们,然后落在了隔壁花店的橱窗外,只闻枪声,不见现场。

这种身不在场的超然感觉先是让人困惑,然后就是惊艳,也恰恰反映出了黑帮间较量的情况,不缠斗,不抛头露面。

还有电影中所展示的黑帮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这点与[教父]是一样的,「不能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电影分别用很多篇幅展现罗素和吉米与弗兰克一家人的关系,他的女儿佩琪喜欢吉米,但是讨厌罗素。

还有出现在角色下方的介绍字幕,这种做法在马丁的[穷街陋巷]中也出现过。

[穷街陋巷]

区别在于,[爱尔兰人]还注明了这个角色在未来死亡的日期和方式,所有人都成了一个个被封装的区间,冷冰冰的。

还有最重要的,弗兰克的一生都是裹挟在政治语境下的,他见证了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以及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各种社会运动。

[爱尔兰人]堪称是黑帮版的[阿甘正传]

弗兰克的身后是黑帮,黑帮的身后是一整块写满了贪婪、暴力、野心和腐败的美国社会大幕布。

个人、黑帮、美国,三者的历史交织在了一起,也正应了吉米第一次请弗兰克「刷房子」时问他的问题,「你愿意成为这段历史的一部分吗?」。

[爱尔兰人]当然并不仅仅满足于对时代变迁的临摹,电影更在意的是生存其中的人的精神状态。

黑帮中的责任与忠诚,是马丁的社会隐喻,就像科波拉在[教父]中的家庭关系,这些迫使弗兰克必须做出选择。

这部电影中最大的冲突不是黑帮与政府,也不是个人与时代,而是弗兰克自我的内心冲突—— 暴力的反噬让一个很早就丧失了自责本能的男人,却在晚年对自己的过错进行忏悔。

弗兰克在疗养院完成祷告后,对神父说,「你离开的时候,不要把门关上,留一道缝,我喜欢这样」。这种无声的时刻该如何解读,是弗兰克的习惯,还是他对死亡的邀请?

关于失去、罪恶、悔恨,[爱尔兰人]把集中的高潮铺开在了时间长河中,把最响亮的回声折算成绵延的叹息,若隐若现,只为尽可能延长。

[爱尔兰人]看起来是如此的冷静,以至于你不知何故,便屈从于电影的讲述,那不是一种幻想,而是一种既定真理的重构,仿佛历史被这部电影覆盖了。

每一个史诗篇章中,最后画下句点的,永远不会是其中的某一个人,而是时间

所谓的黑帮,一个个都成了被时间清算的小卒,无论他曾是多么不可一世的大人物。

11月18日,马丁刚刚度过了他的77岁生日。

和同时代的导演阿莫多瓦一样,他对「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感兴趣。准确地说,是对「如何减缓时间的流逝」感兴趣,企图用一个简单的切口,来弥合岁月的裂痕。

[痛苦与荣耀]是阿莫多瓦的切口,[爱尔兰人]就是马丁的切口,让人感觉这就是马丁和片中男演员们职业生涯的总结,也像是最后的谢幕。

「马丁在回溯自己的黄金岁月,就像转动著手上的念珠」,如果说[爱尔兰人]真是一次完美的道别,那么在电影内外便形成了感伤的互文

片中最振聋发聩的台词,不是政客们歇斯底里的演讲,不是黑帮间的互怼狠话,而是出自弗兰克的女儿佩琪。

她在看到新闻报导吉米失踪后,冲著父亲发出了一声质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简单的词是[爱尔兰人]最好的注解,甚至贯穿了上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马丁和科波拉的每一部黑帮电影。

佩琪是始终在旁观的局外人,她代表了电影中那个混乱世界里尚存的良知。

一句「为什么」,点破了包围著整个「最伟大的一代」(The Great Generation)的理想主义泡沫,一种「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的恍惚,蓦然降临。

最大的悲剧在于,多数人都醒悟得太晚了。在一切都发生后,包括弗兰克在内的所有人被要求反省,「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同样的问题,仿佛也是电影之外的马丁自己在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现在还要继续拍这样的电影?」。

是啊,为什么呢?

文_万福村村民

更多关于2019年度电影的影片信息,欢迎点击《看电影》和知乎联合出品的「小蓝星年度电影榜」ヾ(^▽^ヾ)

转载请私信联系,未经授权的转载将被我们视为侵权


不是「妈虫」,是骄傲的全职妈妈

文_卷卷毛

《82年生的金智英》是16年底在韩国出版的一本小说,如今改编成了电影,于10月23日在韩国上映。

金智英这个名字是韩国社会最常见的女性名字之一。

2016年5月,发生在首尔江南地铁站的一起随机杀人事件,将韩国社会的「厌女症」推至舆论漩涡。随后出版的《82年生的金智英》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无数韩国女性的日常经验和内心深处。

一位成团女爱豆在节目说:「以前想不通的事突然都明白了,因为身为女人,就像被人打了一记后脑勺一样。」

??[82年生的金智英]

金智英的故事其实很温和,她甚至算是在整个社会已经抽到上上签的那部分女性:

接受高等教育,漂亮有能力,有过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很认可她的上司,有著努力顾家又不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常鼓励她的朋友、关爱与支持她的母亲等等。

但也正因此,普通的金智英的故事才更细思极恐。一个受到关爱的、很努力上进的女性,因为婚姻和育儿而陷入到混沌又毫无进展的孤岛处境。

??[82年生的金智英]

和许多韩国女性一样,也跟许多亚洲女性一样,金智英和本书作者赵南柱都是在婚姻生子后隐于家庭。根据韩国统计厅2015年的数据,韩国每五位已婚女性中就有一人因结婚、生子和育儿而离职。

但所有的全职母亲,并未因此得到她们应得的感谢,反而倍受欺凌和贬低。

2015年,韩国出现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热门话题,「妈虫」这个词也在那一年出现。「妈虫」最初指没有管教好孩子而打扰到别人的年轻母亲,后来也用来讽刺那些看上去无所事事、靠丈夫养活的全职妈妈。

??[82年生的金智英]

全职主妇居然被称为「妈虫」,这让赵南柱震惊又难过。「在此之前,再怎么侮辱也不会侮辱到妈妈们身上」,这成了《82年生的金智英》的成书契机。

  • 01

电影开篇,智英一言不发地做著家务劳动,忙碌过后,她推著婴儿车到离家附近的公园长椅,带孩子晒太阳。她买了一杯咖啡,却听到邻座的上班族嬉笑打趣:

「妈虫命好啊,命好...太羡慕了,我也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还到处转悠...」

小说里,智英匆匆逃离,事后回想,被气得发抖,质问道:

「我用我先生赚的钱买什么东西到底关他们什么事,我又不是偷先生的钱来用,我赌上自己的性命把孩子生下来,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梦想,只为了带孩子,但我却成了他们口中的一只虫,你说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82年生的金智英]

赵南柱自己也经历过,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在咖啡馆写书,被闲言碎语击中:「明明天天都在玩,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既然在玩,为什么还喊累?」

她那时没有作品也没有名气,不反驳,只把那些话堆积在内心深处。

智英因为手疼去医院看病,被医生反问:「饭是电饭锅做,衣服是洗衣机洗,为什么会疼?」

丈夫不太喜欢她出去上班,对她说「你正好在家休息一下,孩子长大就会好的。」智英反问:「看孩子是休息吗?」

??[82年生的金智英]

不工作的女人成了男人的「寄生虫」,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被完全看不到和贬低,被认为是「休息」。

有位作家一针见血:「尽管人们写了很多崇高的话语赞美母亲,但实际上这个角色被赋予了很低的威望。我们的社会崇尚的是金钱权力和成就,而不是哺育孩子。」

家务是不付酬劳动(Unpaid-work),做饭、洗衣、育儿、照顾老人和病人,劳作一样不少,但因为发生在私领域的家庭内,不产生经济效益,全职妈妈仍然是「没有职业工作的人」。

她们的劳动即使再辛苦,因为无法度量其价值,无法通过工资体现出来,就会被完全忽略掉,而全职主妇和她身前的丈夫甚至因此有了细微「主—奴」意义上的差别。

日本电影[家族之苦3]里,全职主妇的女主在一次打扫房间时因为太累睡著了,因此被小偷光顾,而自己藏的私房钱也被丈夫发现。

被丈夫张嘴就讽刺:「那些都是我赚来的钱吧,你倒是去赚钱看看啊!我一边流著汗、一边用糟糕的英语和中国老板理论的时候,你倒在打盹啊,挺舒服啊!

??[家族之苦3]

国产剧《恋爱先生》里,全职主妇的女主面对多次出轨的丈夫,被丈夫气急败坏地质问:

「我给你买头等舱的机票,给你订最好的酒店,反正这么些年都是我来养你的,穿最好的衣服,住最好的房子,开最好的车。

我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的时候,你在干什么?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你给过我温暖吗?你给过这个家什么?凭什么让我净身出户?」

??《恋爱先生》

什么柴米油盐、事无巨细,什么生养不易、母性伟大,在他们看来全没技术含量,没经济收益,也便全没意义。

小说里,金智英反思「不论哪个领域,技术都日新月异,尽量减少使用劳力,而唯有家务始终得不到大家认同。」全职主妇,也因此从未在家庭角色上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同。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大约有6亿女性全职承担家务劳动,而全球处于同样情况下的男性,则只有4100万人

而根据统计,中国女性花在照顾家庭等无报酬工作上的时间,占总劳动时间的44.6%,男性的这一数字仅为18.9%。

女权主义者们在1973年的《新女权主义》小册子中就已经写道:「女性所做的是高达平均每周99.6个小时的工作,既没有罢工的可能,也无法缺席……」

女性在家务上无偿付出,而男性通过工作带来社会声望和地位,他们又能通过在外挣取的工资控制妻子,被赋予了家庭内的控制权和惩罚权。

本质上,这是一种新型剥削,以家庭和婚姻为名。

毕竟,如果你要真的给家务劳动算一笔,让人想起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里设置的一种新型「雇佣婚姻」,一下子让主妇的劳动价值具象化:

主妇的劳动时间是一年2199小时,这份工作它的价值是304.1万日元(约19.7万人民币)每年。作为对比,在日本,一名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年薪为16.8万元人民币左右。

但一旦这份「雇佣约定」发展成为爱情、以婚姻收尾,反而因此成为一种「爱情剥削」。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况且,家庭主妇还是高危行业,[塔利]里的妈妈在生下第三个孩子之后,终于被多年繁重的家务日常和心理压力拖垮,只能幻想出另一个人格来自我治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塔利]父亲完全缺席家务

何其相像,[82年生的金智英]里,智英抑郁症发病,才开始让家人重视起她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妻子,偶尔也觉得挺幸福的。可是有时候呢,我又觉得自己像是被囚禁在什么地方
  • 02

一旦选择成为全职主妇,便意味著多种风险,最重要的,便是和社会脱节的风险。

在韩国、日本和国内这样的高强高压职场环境里,怀孕通常意味著离职。女性在生育后,突然陷入到在职场和社交都失语的双重困境。

这样的现象在韩国被称作「强力断工」(????)。数据显示,约有45%的韩国女性在生育后经历「强力断工」,平均持续时长达8.4年。

等到孩子长大一些,这些女性也会想著重回职场。比如金智英。

智英重新开始找工作,却发现因为几年的空白期,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变得很不容易,愿意雇佣她的只有一些弹性工作时间的小店铺。

??[82年生的金智英]只能看些小时工

她重新联系原来的女上司,本来已经决定要去,却因为无法雇佣到月嫂照顾小孩,婆婆又坚决不同意男方休产假顾家而告吹。

即使真的能回到职场,在[82年生的金智英]里,也是丈夫旁边女同事那样,边顾孩子边上班,一切鸡零狗碎、手忙脚乱,还要饱受职场歧视。

即使原本被委以重任,一旦请假生子,重返职场,也要从头再来。

日剧《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里,女主结婚生子,三年产假过后重返职场,已经从核心的广告策划部被调到了业务部(销售部)。

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江湖已不再是那个江湖,但上司说得明白:公司要用你,为的是来显示我们对育龄女性的包容。

??《业务部长 吉良奈津子》

以《都挺好》重回大众视线的姚晨也曾在一个演讲中,谈过生育对自己的影响。她说自己连著两次,都在雄心勃勃摩拳擦掌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怀孕了。

生孩子,休产假,从公众视野消失,期间自己的整个团队都散了,只留下了经纪人。五年过去,生了两个孩子,错过很多好导演的好项目,等再回到职场中时,突然发现自己的事业处于无戏可拍的尴尬境地。

有代表作的、娱乐圈中坚的明星尚且如此,那些普通的全职妈妈想要重归职场,所面临的困难程度,便可想像。

姚晨同样在演讲里提,自己这些年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她困惑:「为什么没有人问我先生同样的问题呢?」

?? 姚晨演讲《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

即使强势如「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也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被问及同样的问题。

她回答说「父亲就不会被问及「同时兼顾事业与家庭会觉得辛苦吗」这种问题,而女性只要成为了母亲,无论她是演员还是工程师、图书管理员还是老师,都会被问到平衡家庭与事业。」

?? 凯特·布兰切特采访

[找到你]中有一句台词说:

「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母亲。如果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说,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这不算一份职业。」

而事实上,更多的女性则是既要在社会上同男人一样的工作,又要回家做繁重的家务。因为历史长久的传统角色和很难改变的观念决定了这一点。

事业与家庭是需要平衡,但只问女性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则是,男性在外主事业天经地义,女性终归还是要回到家庭中去。

所以[82年生的金智英]里,智英一开始没被选到企划组名单上,这个名单上也只有男性,上司解释:

「不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行,而是女职员要结婚、要休产假,很难长久。」

?? [82年生的金智英]

一面逼著女性无论如何都要回归家庭,一面用「妈虫」这样的话语污名化全职主妇。这就是这个男权社会的本性和本质。

如果你再往深一层想,根据《东亚妇女的职业生活》上的数据:在韩国,全职工作的女性只能挣到相当于男性54.6%的收入;在中国台湾,女性收入为男性的69.8%。在内地,这个数字是68%。

《福布斯》报道,韩国职场中身居要职的女性就更少,她们仅占董事会及管理层的2%。

另一个更残忍的现实是,女性只能在职场做薪酬最低的工作,而且还不能摆脱回家后家务的束缚。然后,她们还要再接受另一层被社会贬低的女性价值。

?? [82年生的金智英]里讽刺职场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出版后,受到了韩国男性的普遍抵制。同名电影在韩国电影评分网站上,女性观众打出了9.46的平均分,男性则是1.76。有男网友甚至留言称电影是「一群被害妄想症的狂欢,建议送她们去心理治疗室」。

两性的分裂令人绝望。

赵南柱解释说:「在韩国,他们常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设想——男女关系是一座天平,男性和女性站在天平两端,当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那么,男性所得到的一切都必将会向下跌落。」

但其实,男性同样在这张网里承受著无形的父权压力。只是,他们又很容易把自身的失落感归咎于越来越独立的女性和女性地位的提升。

越弱者挥刀砍向更弱者,「妈虫」污名的诞生便是这个逻辑。


2019.09.26 首答

2020.01.03 修改

------

2019电视剧推荐:

年度惊喜:《黑袍纠察队》《曼洛达人》《守望者》《我们与恶的距离》《我是大哥大》

年度推荐:《爱、死亡和机器人》《报复》《黑暗物质》《东京大饭店》《现代爱情》《致命女人》

特别推荐:《我的天才女友》(2018)

2019电影推荐:

年度惊喜:《何以为家》《小丑》《绿皮书》

年度推荐:《寄生虫》《波西米亚狂想曲》《地久天长》

年度小确幸:《多哥》《捡来的孩子》《原钻》《疾速备战》

------

2019年电视剧

一、放眼全球的爆款有,比如说《致命女人》,但是放眼全球同时兼顾极高品质的电视剧,诸如《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怪奇物语》之类,并没有出现。

二、特定圈子的爆款和高品质叠加的电视剧不少,比如基于星战衍生剧《曼洛达人》,对星战迷来说是原汁原味的星战,并且男性观众占大多数;比如说日剧《我是大哥大》,日式喜剧在中国狠狠传播了一把(BTW:日式喜剧和沙雕风不能等同,沙雕只是一种手段,日式喜剧本质是「人设崩塌」,19年喜剧也只推荐这一部);比如说《我们与恶的距离》,虽然因为某些因素传播不算广,但某种程度上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一时热议,政治话题在国内也有些松动。(BTW:被禁是因为男主称中国台湾是一个国家)

三、小众剧集依然充满惊喜,比如说《黑袍纠察队》《守望者》《报复》。在此类别下我们看到短剧合集也有不错表现,比如《爱、死亡和机器人》。本人对此类剧集情有独钟,《黑袍纠察队》是上半年最好看的一部,年末啃掉了《守望者》和《报复》。HBO出品的《守望者》质量之高令人咋舌,无论从故事还是讲故事层面,都让从业者叹为观止,但不可否认它也缺乏火爆的潜质。《报复》在平衡情节和人物上都做得不错,但后半段情节明显偏弱,导致烂尾。19年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有趣且小众的剧集,一部都没有。

四、中规中矩的电视剧不多,比如日剧《东京大饭店》《现代爱情》。

五、国产剧强势崛起,从《长安十二时辰》到《庆余年》,整体市场始终有爆款出现。

2019年电影

关于19年的电影市场我并无太多想法,和大部分人一样,《何以为家》《小丑》和《绿皮书》是年度推荐片,除此之外,院线电影的表现多少人都令人失望,《复联四》我也没有二刷,甚至在电脑前重温的冲动都没有。《地久天长》是今年国产艺术片的惊喜。《疾速备战》算是年中印象比较深的片子。《雷霆沙赞》反正我看笑了,依然推荐。

不料年末有幸看的三部片子都挺喜欢,一是《多哥》,讲人与狗的情感;二是《捡来的孩子》,伊桑·霍克的表演至深,故事虽然较为平淡,但很生活了;三是《原钻》,虽然一开始非常讨厌这种叽叽喳喳的感觉,使人焦躁,但风格独特,最后结局也颇令人意外。

豆瓣年度片单

豆瓣年度片单英美新剧、外语电影、华语剧集我较为认同。

-------

2019.09.26

《我的天才女友》:《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

1,吊打国剧。

2,每周都有很准时地追剧,接著迫不及待买了同名小说,顿时有神还原的感觉,但后续剧情也有些失望。

3,让直男了解女性内心世界。

《黑袍纠察队》:剧集讲述超级英雄在巨大的荣耀和名望之外的阴暗面,他们的存在让人们受到威胁,一支由前中央情报局组成的「黑袍纠察队」将出面制裁这些堕落的超级英雄。

上次通宵追的是《MOTHER》和《柏林之狗》,这次是《黑袍纠察队》。

通过反英雄的形式展示世界的运行方式,很惊喜。不过S01E08实话说高潮没冲上去,更像是第一季和第二季中点伪失败:解决了几个小BOSS就以为可以打败大BOSS。最后钩子也超出预料,怒等第二季结局。

Antony Starr很棒,前途无量!

Antony Starr

《何以为家》: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你们为什么生我?

导演说现实比这更残酷。

腾讯视频可在线观看

《疾速备战》:《疾速追杀》系列第三部。

第一部很炸,第二部有点无聊,我在想第三部还能怎么玩?结果编剧导演把「仪式感」玩到了极致。当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把对称美学走到极致的时候,《疾速追杀》证明了极致形式主义的商业价值,就好比B级片始终有市场。这也给了国内数字电影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曾言:「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

在平庸繁杂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电影可以让我们近身体验别样的人生,2019年有很多优质力作为我们内心留下了滚烫的烙印,其中闪现的光影画面也成为我们心头不可磨灭的瞬间,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回顾,在2019年,哪些优质的电影作品可以成为精彩丰盛的高光之选?《寄生虫》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77届电影电视金球奖上,《寄生虫》勇摘「最佳外语影片」桂冠,这不仅仅是属于韩国电影史上的史诗丰碑,更属于亚洲电影领域的荣耀之光。

这部搭建在现实生活体系上的具象化力作,成功地剥去了大多影视作品中被强加的虚幻外衣,将荒诞深刻的生活本相血淋淋的呈现在大众面前,即使在情节设置上有大开大合的戏剧化渲染,但让观众在铺陈转合中开始嗔目深省。

整部作品中,气味、蛆虫、残羹剩饭,明喻与暗喻的意向交错横生,地上与地下的世界的划分,背后则是清晰分明的社会等级制度,当黑暗与嘲讽的基调贯穿在影片始终,即使片中少有的明快轻松的情节,也让大家觉得暗流涌动。

更要的是人物塑造的对立性,住在昏暗潮湿地下室内的金家人,狡猾精明,攻于心计,但是从深层次去剖析,他们也只不过是被桎梏在地狱牢笼里的底层人民,当你没有了往下游走的空间和选择,挣扎著向上攀援其实就成为了人的本能。

相反的是,殷实阔绰的朴家人,看上去谦和善良,但细品之下,他们无非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如片中所说:「钱就是熨斗,能把一切的皱纹都熨平」。很多观众都说片中未免把富人阶层刻画的太过无脑和纯善了,最后茫茫然的步入陷阱,遭人陷害,其实不难理解,富人世界的天空本身是干净澄明的,他们看不到黑暗。

金家人贪婪市侩,鸠占鹊巢的行为著实惹人生厌,但是细想过来,他们确实拥有鲜明合理的行为动机,在阶级对立这个矛盾化常态中,你会觉得所有的冲突和博弈,都变得理所当然,这也是电影立意的高妙之处。《婚姻故事》

这是一部极致细腻真切的作品,很多时候,让人觉得它并不属于爱情片的范畴,而是一部写实纪录片,真相残酷,但是手法柔化,故事平凡简单,甚至略显老套,但是却从用开端就开始毫不刻意的触发了观众的共情感,这完全得益于导演对细节的考究和拿捏,从相爱到别离,这看似普世化的场景,在片中得到了微妙缜密的展现。

婚姻这个故事,在很多人眼里,走向和套数不同,但是结局却大致相同,人们在这部片中似乎看到了镜像化的自己,婚姻这首和弦乐,会随著冲突和矛盾的日益凸显而日渐走音。

从偶然的拌嘴和争执,到最后不可调节的冲突和崩溃,一切的一切,像是在影射我们所有婚姻中的体验员,好的婚姻,需要好的坏的全盘接收,若是你总在罅隙中挑挑拣拣,维持激情的婚姻内核其实已经开始消磨殆尽。

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男女主吵架的片段,歇斯底里,声嘶力竭,不给对方遗留任何情面和余地,因为互相了解对方的痛点和命门,所以总是可以不偏不倚地击中对方心里的靶心。

因为深爱而产生的共鸣和契合,此时此刻,却变成伤害对方的一把把利剑,刀刀致命,至死方休,这两个在争吵中血肉模糊的人,好像是你,好像是我,好像是所有在婚姻中灰头土脸的失败者。另外,这部作品里不乏一些脱离鸡汤的金玉良言,每一句都值得我们拿出来反复咀嚼,不过,要告诉大家的是,它绝对不是一本让我们对婚姻徒增幻想的「情感圣经」。《地久天长》

首先,小心翼翼的说一句,咏梅老师是我最喜欢的国内女演员,在我眼中,她擅长的表演形式就是「克制隐忍的情绪叫嚣」,在这部影片,它得到了完美细致的展露。影片的主题聚焦在一个平凡普通的「失独家庭」,没有过多的设计引人催泪的张力情节,平静内敛,舒缓清明,对悲痛和苦难的叙述方式缓慢却生动,越是无声,越是沉寂,却越能击中人心。

影片中有处场景让我印象颇为深刻,刘耀军和王丽云回到故乡给儿子上坟,没有哭泣,没有哀怨,只是语气平常的和深埋地下的儿子聊聊家常,稀疏平常的几句话后,便是许久的沉默,只能听到荒凉原野上呼啸而过的风。

这里两位演员为我们奉献上的是毫无痕迹的自然演绎法,作为观众,你却能深刻感知这敛尽苦涩的人生,是如此的真切,这尘世间最平常的幸福,却也是如此的轻脆易摧。《送我上青云》

国产电影能真正探入女性领域,首先让我很惊讶,其次之外,是无以名状的欣慰,这部作品是略点黑色幽默的现实题材,当女主盛男出现的那一刹那,我觉得她似乎符合了很多女性对于独立女性的形象设想。果敢无畏,专注自己,在人云亦云的人世间,坚定不移的选择逆流而上,再加上记者职业的身份标签,让女主的设定更为多元饱满,和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中的职业角色一样,生活中的女主也始终在忽明忽灭的人生道路上匍匐前进。

因为被诊断出绝症,盛男决定一往无前地踏上一段寻爱之旅,直面自己的内心渴求,这部电影,导演的立意具有大胆性突破,直言不讳地把两性话题摆上台面,不过这并不是让人脸红心跳的情节刻画,而是把植根在大多女人内心的诉求和爱欲,完整通透地宣泄出来。

当你真正学会直视自己的内心,冲破内心世俗的羁绊,你才能真正抵达青云之上,「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这里的「好风」或许指的就是女性用出世的心去寻求自我的征程,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女性朋友观看的作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