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說家,"水滸迷「俞萬春,曾寫過一本水滸續作《蕩寇志》。此書銜接金聖嘆批評本,故事從"降石碣英雄排座次"之後開始。主要內容為大宋官軍如何擒殺梁山賊寇,而梁山大小頭目如何不得好死。為達到徹底消毒的目的,《蕩寇志》也是七十一回(七十回+結子),用同等篇幅對應金批水滸(楔子+七十回)。

按照先賢的理解,水滸故事是元代遺民借宋時舊事反抗蒙古而作,故此,明代《水滸》成了官書,號"忠義";而清代《水滸》成了"匪書",於是先有七十回腰斬,後有《蕩寇志》等續作。

《元雜劇·李逵醉酒》

飲興難酬,醉魂依舊。尋村酒,恰問罷王留。王留道,兀那裡人家有!可正是清明時候,卻言風雨替花愁。和風漸起,暮雨初收。俺則見楊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釣魚舟。更和這碧粼粼春水波紋縐,有往來社燕,遠近沙鷗。


九天玄女直接給梁山套個負面buff,直接像征方臘時期一樣失去天命強行高戰損,羅真人直接把公孫勝叫回去,怎麼玩


按歷史來說,就是被殲滅。

按小說里說,有點難整。因為被詔安之前的設定,宋江吳用百戰百勝,宋朝完全不經打。兩贏童貫,三勝高太尉,宋朝還有誰能頂?

權利的遊戲裡頭,少狼主沒有輸掉一場戰役,卻輸了整個戰爭。

攻城略地是本事,守城安民是更大的本事。也許山東及時雨的名頭響,可你要真要有這麼大的本事山東河北不早就響應你了?還用得著在水窪里建大本營嗎?

宋朝基本盤還在,戰略上宋江還是會輸。像吳用關勝林沖這樣本事的人在朝廷里多得是,也許會相持一段時間,但是人才輸送上,梁山完全跟不上。當水泊的兵都老了以後,就是梁山滅亡的時候。


水滸里有不招安的啊,方臘就是。

人家混的比宋江好多了,龍袍穿著,大官封著,地盤不是宋江這小水窪能比的。

結果呢,還是被剿滅了。

一旦你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要麼,他幹掉你,要麼,你幹掉他,要麼,你投降他,然後大概路被幹掉。

一個有污點有黑歷史有實力的團隊,一旦投降,被幹掉是早晚的事。

統治層不允許有這樣一個威脅存在。


施公寫的很明白了,落草為寇有兩條路,一條是投降,像宋江那樣;一條是反抗到底,像方臘那樣。

結果也很明確了,反抗到底全軍覆沒,投降的死的七七八八。歸根結底就是渾濁的年代,沒有人的活路。

是非成敗轉頭空,詔不詔安,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再苟兩年,等到靖康之變,與方臘、張叔夜等建立抗金民族統一戰線


沒有出路。岳飛、宗澤不久就要登場了


不招安,可能就是死路一條

不招安,關勝秦明索超楊志董平呼延灼等等就會馬上離去,人數可能失去三分一,而實力可能要丟掉一半,畢竟這都是大將。

會留下哪些人,無非是林沖,底層人民加


被朝廷圍剿或自生自滅唄!

水泊梁山能養活幾個人?靠島上那點地108個人的吃的問題都可以解決,1000個人的吃飯問題能不能解決?

梁山要解決吃飯問題只能出島囤田,可是出了島怎麼守的住土地?梁山下面無險可守。搶劫?大約可行。

如果朝廷重視梁山,幾戰可以把梁山人困在島上。人少他們可以自給自足,人多就內亂。梁山邊上會游泳的不會只有阮家三兄弟吧,實在不行去江州招募也可以啊。好吧朝廷打不過,張叔夜不得重用。放棄幾個州,堅壁清野總行吧。把鹽路鐵路掐死,麥熟了就騷擾放火,梁山人能堅持多久?

以一國之力平一州之患,打不過,還耗不死嗎?


被剿滅!


坐牢,是梁山好漢的出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