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晚年的繪畫似乎有很明顯的抽象化方向,不過他所探索的這個方向跟後來大行其道的印象派是否是一致的呢?


首先,倫勃朗並沒有抽象,同時印象派也沒有抽象。

印象派是個大包袱皮,囊括了很多不同的風格。即使說可能的共同表象,印象派也只是注重光影,追求寫生和速寫效果而已,仍然是具象畫,甚至本質上是自然主義的。所以,從抽象的角度出發,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問題不對。

我對你問題的延伸理解:

倫勃朗晚年的畫作,存在潦草和不精細的筆法,比如他晚年的浪子回頭,這一點和後來的印象派有所類似的地方。我猜你大概是想問這其中是否存在理念上或者師承上的關係?

從畫史來看,並沒有明確的直接聯繫。因為藝術史的說法是透納和康斯塔布爾影響巴比松,巴比松影響印象派。或者我的觀點裡,喬爾喬內和提香影響馬奈

不過,我的另外一個看法是:所有後來的藝術大都站在先賢藝術家的肩膀上。

如果我對你的問題判斷準確的話,我同意你的直覺,倫勃朗和後來的印象派的技法和審美上的確有想通之處。

我們先來看一下倫勃朗晚期的大畫:浪子回頭。

浪子回頭(部分),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倫勃朗,1668-1669

這幅畫在冬宮,第一眼看過去,總覺得彆扭,因為筆觸、造型都粗糙,右側的人物在卡拉瓦喬或倫勃朗光影畫法的陰影中淡去,而左側的爸爸和兒子兩個人物在描畫上給人一種未完成感用筆粗糙,筆刷的紋路、顆粒感,高光的平塗、色彩過渡的突然和顏色不均勻感很強烈。如果再仔細看,其實右側的人物繪畫,也是類似地重意不重型

這種手法,尤其是在筆觸、父親的頭髮、臉部高光的應用和兒子面部的模糊處理,的確和後來的印象派的人物肖像,在很多方面相似。

比如,印象派肖像畫大神馬奈的莫里索肖像

再扯遠一點,看一下後印象派塞尚畫的自己的叔叔

當然,這其中各有側重。

倫勃朗是用造型和高光來突出父親悲憫包容的神情,和聖光一樣父子相擁的氣氛。馬奈的造型準確,筆觸輕盈。塞尚在琢磨人的臉部肌肉、光線和形狀的組合。

但是他們都的的確確地進入了同一個審美維度探索光線和視覺的關係,摸索精細或粗糙技法和物象生動的邊界。

但是,這不是源於倫勃朗,這條對於光線和筆觸不斷摸索和嘗試的千里暗線,從提香晚期就開始了,後面還有丁託列託、委羅內塞、蓬託爾莫、埃爾·格列柯、魯本斯,然後是委拉斯凱茲倫勃朗。

這條線一直延伸,直到印象派,終於越來越多的人贊成:描繪剎那所見而不是物象應是。起碼這是一個很好的角度。

歷史是一條長河,每一滴水都有來處,每一滴水也都有去處,我們所談到的所有的繪畫派別,所有偉大的非凡的藝術家,都在歷史上可以找到他們的先輩,可以看到他們從哪裡來,可以看到他們離開我們視野時,所拋灑的美學思想,又被若干時光之後的哪個新人撿起來繼續前行。

所以,從更高的層面時候,倫勃朗的繪畫嘗試和印象派當然有關係。只是他們的關係是一個古老的命題,而倫勃朗在探索這個命題的時候,被題主敏銳地發現了。


似乎你把印象派與抽象畫搞混了


要不先解釋一下你說的後期抽象化吧…?


沒啥大聯繫


他們都荷蘭的 我想如果倫勃朗再活個二百年 一定是巴比松畫派代表人物。 現實 、巴比、印象。追求事物真實性感受體驗是一致的。 巡夜 打破了畫面的均衡,追求主次關係遮擋虛實變化的客觀事實 帶給人不同以往情景感受。這和巴比松提倡走出畫室 感受大自然光線的這種突破性追求自然真實的繪畫精神 還是有繼承關係的。


沒什麼聯繫,而且你應該去多讀點美術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