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是知識和經驗,技能不斷積累的過程後的產物。厚積薄發,就是說的靈感與創造。


日常的積累加上一個突然的爆發。


來自於一個個Due day和Deadline


這是一個龐大的命題,就像問哲學家從哪裡得出這些理論一樣。藝術家的靈感來源是多元化的,若要追其本質實屬困難,本人也不提倡本質追求,因為在溯源的漫長過程中會有無數的分支影響我們作出選擇,就像我們追溯一隻貓的起源,我們要分析它的科、屬,從它的形態又可以有無數的分叉。運用康德的符號學分析法來看,我們試圖從一種表象來得出一種圖式從而找到規律,這是困難並且極度容易出錯。無論我們是通過漫長的藝術史積累還是從社會史的觀看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在美學的角度上我們可能得出的是藝術家在美學上的思考與突破,而在社會史中觀看我們又會得到一種藝術家與社會階層的聯結。因此我們與其溯源不如尋找出這些密密麻麻的分支。

在明確了尋找的目標後,我們又需要界定哪一些屬於藝術家,更進一步講,這個問題尋找的是藝術品的靈感來源還是藝術的靈感來源,再或者說這是在探求藝術家的藝術思想來源嗎?先談談藝術吧,在康德的分析中有一句話「結果是,在他看來,似乎在自然中甚至沒有原因能夠控制這個效應的因果關係,而只有這個客體的概念能夠做到,這個概念只有理性才能提供,理性可以用它來比較客體,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客體當然就被看成是一個目的,但並不是自然目的;因此,是藝術的產物。」這個客體經過一系列的推敲被確定為藝術的產物,也就是它是藝術家的作品。從圖形到法則落到概念最後比較中確認目的。因此我們也可以判斷出藝術是理性的產物,而不是由一系列感性不經嚴謹的思考而得出的隨機之物。藝術是理性的,那麼我們纔可以討論它的來源。

藝術史中的文字或圖像可以得出結論嗎?從史論中尋找出一條路線是比較快速的手法,總比你再去搜索例子、走訪當地、查詢歷史來得快,但是我們必須警惕其中是藝術品的歷史還是藝術的歷史。在最古老的巖壁畫中我們看到了目前應該是最早的藝術,人類觀察自然、提煉自然並將之用語言表達,這符合上述的過程。在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下畢加索以及非洲藝術,他們都是自然藝術的代表,尤其是以畢加索的公牛與非洲藝術的雕塑為例,我們都可以觀察到他們對自然的高度總結與提煉並且精確表達。但是畢加索僅僅就可以簡單地論述為自然藝術家嗎?我想這是不準確的,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還與對繪畫表現的追求以及社會動蕩的反饋。

倘若說我們不進一步的思考或者擺脫繁雜的考究過程,只是簡單地討論藝術靈感的來源,我想已經有很多前輩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的工作。包括BBC的紀錄片、各大美術館的總結性展覽與探究性展覽,如果只是作為入門好奇看看這些完全可以勝任,畢竟看視頻總比看這裡文縐縐的文字要好得多。在此,感謝知乎邀請。日後有時間會繼續更新該文。


其他的答案說得跟沒說似的。雖然真理就是這樣。事先聲明,我離藝術家十萬八千里呢,我只是個好像喜歡藝術的普通人。這是我找寫作題材的方法。

兩個關鍵詞:放鬆、聯想。

刨去從天而降的妙想(這個可遇不可求),我發現了一個激發靈感的好方法:

散步。把一切放在生活瑣事上的心思通通丟掉去散步。

散步時把注意力放在看到聽到聞到的東西上,很隨意的聯想,想到什麼就繼續想下去直到想不下去。有時腦子裡突然冒出個問題也想,不斷地想想想......

實際上,所謂的「感受生活」大概就是這種狀態,只是要不斷保持這種狀態何其難......

我作了一篇文章是就是關於此的。


生活、情感應該都會有影響吧


謝謝

來源於不斷的學習 大量的練習 還有思考。

剛開始學畫畫時候,以為靈感就是晚上做夢忽然來的,或者生活中某個時候刺激的,後來,我覺得自己錯了。


聽歌

大自然

我不是藝術家

我希望我是


一個瞬間的定格


日常生活;自我體驗;別人的藝術作品 如:音樂、電影等。


靈感

來源於生活

來源於自己某個時刻的內心情緒

來源於身邊發生的某件刻骨銘心的事

可能來源於某部電影

某個信息

某個人


在藝術家本人安靜,思想沉澱的時候,恰好與思想跳躍相反。


以我個人的創作經驗來看,靈感可能來源於一段感同身受的文字,一個新鮮的節奏,一個奇妙的音色,一副畫面或者一個特殊的環境...等等。這些都是能讓你容易產生聯想受到啟發並沉浸到畫面中的元素。

日常的積累必不可少的,這些積累並不是特指技術或者理論方面。除了積累還需要排除,因為人的想法總是源源不斷的,需要去舊留白,給大腦留出新想法的空間。這就需要日常要經常進行主題創作的記錄,哪怕是很小的片段,這些片段有些可能以後會有用,但是大多數其實是沒用的。這些大多數沒用的記錄實際上是你腦中本能的或者此時此刻迸發出的想法,你把它記錄下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排除的過程。你記了下來,這個東西就沒了,你也就比較容易再接受新的知識來源受到新的啟發。

職業的藝術家需要但並不依賴靈感。有時候靈感並不是具象的音符,而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雖然很多藝術家需要一種孤獨感和痛苦感包裹自己,但是他真正創作的時候卻是極度的理性的。他有時只是需要靈感的引導,剩下的還是需要理性的思考才能創作。


一剎那間的「賣單兒」(東北話,沒法解釋)


靈感來源於想像力,聯想力,創造力,以及所處的環境,知識閱歷,或者說每天的生活都能不經意間激發靈感,一張圖片,一段文字等等,只要你敢想,並且善於觀察。


靈感是生命本來具有的綻現,只不過通常會被經驗和習慣掩蓋掉了,藝術家的靈感除了對藝術的熱愛,剩下的都是來自對自由的追求與理解及實踐。實際上對藝術的熱愛本質上,依然來自於對自由感受。


一半出自對生活挫折、憋悶的體感、苦思和領悟,一半出自自己對這種挫折、憋悶地反動的堅持。


精神層面的來源於生活啊,生活反作用


藝術來於生活


來源於內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