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太无聊,想出去玩,但是不能出去,在家不知道做什么好


额,弄个棉花糖吃吧。

视频来源于网上,侵删

这假期基本就是吃饭、吃鸡、睡觉、水网水群、看小说、学著给狗剃毛,和汉子瞎贫,还视频和姐们儿喝啤酒了…

随便聊聊,给闲慌了不知道干啥的推荐分享

我重播了小时候爱看的言情小说,好几个作家现在想想都没啥欲望再读,但有一个想起来还觉得好,叫阿巳,是个北京人,那会我还上初中呢,最早看了她一获奖短篇《丹青》挺喜欢的

后来她写了本名字特俗的书《每个姑娘都单纯》开始以为看不下去,翻完发现一点都不傻,80后女作家写言情小说的就没有比她更「不矫情」的,现实思考、男女情欲之别与思维矛盾展现的清晰,话也脆,不脸红不肉麻,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开篇浪催的男主就教育我们女人「当你们不追求情只追求欲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单纯起来。」

她所有书里写的北京都很真实,我最喜欢《不靠谱的活著》,《大猫奋斗》也挺逗,前两年的新书《颠倒巷》也挺有意思的,创造了个男女观念颠倒的世界,有点玄但没什么废话。

反正阿巳挺好,你们无聊了可以看看。

还有前两天看见一个问题邀请,当时挺有兴趣答的

本来想列举《人生七年》中的各个人物成长轨迹,认真写个长回答展现展现深刻,英国卫报的数据还有一堆图片都截好了,可写了没俩自然段老得回去翻视频查资料,给我弄烦了,果断放弃,我果然摆脱不了干啥啥不行 吃啥啥不剩 啥也不是 女屌丝的命运了,但这片子真的太棒了,还是想简单概括推荐给大家

这纪录片挺牛逼的,导演历时50多年,一共拍了8部,找了十几个生活环境相异,阶层不同的孩子,从7岁开始记录他们的成长,并每隔7年展现一次他们的变化,很多人都说导演做这个社会实验是想得出阶级不可跨的残酷事实,但我觉得不是,我认为导演心里光没灭,想给人们的期待有所回应。

虽然结论基本是穷人的孩子长大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各有各的好结果。

但在被记录的这些穷孩子中【尼克】成为了命运的漏网之鱼,在英国如此坚固的公私教育系统下他实现了阶层跨越,从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小学一步步考上牛津,最终成为名校物理教授,你可能以为他天赋异禀,但我觉得只是因为7岁时他想知道月亮上有什么,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答案。

《人生七年系列》-尼克篇汇总

虽然当下教育已变为高价品,贫富决定受教程度,这条起跑线从人出生开始就是歪的,但是找平也许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关键在于你是否坚定的相信自己能踏平它,并为此坚持。当然教育改革也至关重要。

在家闲著没事建议大家去看看这个经典的纪录片,反正我当年看完感触很深。也许从每个孩子的隔7年一汇报中也可以启发你对自己方向的思考

ps:我看腾讯买了版权,vip免费看,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系列值得付费,鼓励大家支持正版。


喝酒、打麻将、打羽毛球,一个都不能少。

宅在家也可以风情万种……


1月底产假回去part time上班,3月初刚转成full time,美国疫情大爆发了,于是开始在家办公一直到现在,公司的说明是有效疫苗出来前不会要求全体回公司,所以我预测今年大体我和队友俩人都要一直在家工作了。

这三个月说实话,除了疫情糟心,但不需要每天通勤俩小时,可以在家陪家人陪娃,还是很幸福的。

宅家的我,和老爸一起,种了菜,生了豆芽,养了豆苗:

老爸没事割下草:

我做做美食:

偶尔全家也会开车到没人的山里放放风:

然后疫情宅家期间,和两位好友一起开了家母婴淘宝店

因为大使馆关闭了,护照无法更新,也买不到机票,目测今年就会这样一直宅在家了。


宅,是更高级的旅行。

疫情让很多人都无法出门,但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光明正大的宅在家里的时机。

无聊的party让我尴尬,各种各样的social让我无所适从,我宁愿蹲在墙角玩儿猫:

我有时候不知道如何跟人解释,我不是不喜欢他们我只是不想出门,后来大量的无效社交让我坚信——该说NO时就说NO,不必为无谓的人多费口舌,真正的朋友也没必要解释。


1我为什么选择闭嘴

2求别给我打电话

3我就是嘛也不想干

4我讨厌路遇熟人

5如何谢绝social

6一个内向怂逼的日常

7我为什么注孤生

8论如何与我做朋友

9和朋友的日常

10你想怎样被对待 就怎样对待别人

11如何撬动我的心

12和男友的日常

13关于我心里想的和我嘴上说的

14我就是个怂龟怎么了

关于独处,我从未感到孤独,我和书里的人物对话,看著电影哭笑由我。

我只有和自己相处时我的内心才感到丰盈,力量慢慢流回体内——无谓的social让我耗尽体力去应对,对我来说简直是场灾难。

这大概是内向者和外向者最大的不同。谁说一个人的假期不能好好过,独处让我感到无比快乐。

本文由LinkedIn领英翻译原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