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產生心音樂的速度太快了,難道已經有科研結果表明一首歌聽太多遍在腦內的效果就會減弱嗎?還是別的?人類真的需要這麼多新音樂嗎?


同樣的事物重複太多遍都會產生厭倦,不需要研究表明,這是邏輯上的必然。一個物種不會厭倦重複,那麼就很容易對現有的產生長久的滿足,在生存競爭中就極易被淘汰,就延續不到2019年。音樂也是如此,而作為藝術,他的不實用性決定了其多變性創造性更加重要。而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迅速和廣泛性加速了審美疲勞和新音樂的產生。當然其中大部分是純粹商業化的辣雞產物,真正高質量的音樂依舊產量很少,畢竟天才就那一小撮人,畢竟純粹做音樂的就那一小撮人,畢竟一個人的性格是固定的,擅長的音樂風格大多數是單一的。中國音樂面臨的真正問題在於資本的強力競爭壓力和大多數人鑒賞水平的不足,導致高質量的音樂反而得不到傳播,安心做音樂越來越難,不如打著原創音樂人的幌子,當段子手,當偶像,參加綜藝,當網紅。畢竟大部分人分辨不出來音樂的好壞水平的高低。不僅僅是音樂,影視,書畫等藝術類的都是如此。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總覺得現在的歌作詞大多顯得很浮躁,沒有以前那會兒的歌作詞聽到能產生的共鳴


過剩時代,人都過剩了,多出點歌還不行了?你先思考好人過剩後如何可以避免,再想歌的問題


有個笑話,大意是說某臉盆廠家製作出的臉盆經久耐用,號稱十年不壞,結果很快就倒閉了…因為消費者買一個臉盆就夠用好幾年。

現如今音樂市場也是一樣。要是不天天產出一堆流水線式的音樂作品,你讓人家公司藝人怎麼賺錢呢?

總而言之,之所以會產生題主所言的現象,是因為很多公司藝人並不把音樂當藝術來做,而當成商品來做。


站在粉絲和歌迷的角度,他們應該都在期待著喜歡的歌手出下一張專輯。

於歌者,出新音樂等於收入。

於一些歌手,出新音樂也許還意味著博取關注和維持人氣吧?

現代世界的運行是快的,要緊跟上那節奏。頭腦於是變得燥熱了。

僅代表個人看法,比較狹隘~


因為一個音樂聽太多就會厭煩吶,而且每年都會有不同的風格


沒音樂壓力太大會死


快餐音樂,和垃圾食品一樣,需要是商業催生出來的。現在做快餐音樂成本低,出品快餐的也不知道哪一款會成為爆款,只能跑量看運氣了。到處都是快餐音樂,缺乏深度的審美體驗,那被洗腦的大眾就看起來需要更多新鮮的音樂了。不過,藝術形式本身也是要推陳出新的,審美疲勞是顯然的,市場上新的音樂多了不是壞事,關鍵是自己要能分辨和找到自己喜歡的,或者還有些營養的。再說了,蘿蔔青菜大肉,各有所愛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