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真理堅定不移,但真理的形式卻發生著不斷變化,從追求本質的自然元素論,到以人為本的一神論,再到自由平等的科學。發展到科學,標誌著真理擺脫了自然性和情感性。

真理的形式,是由普遍的文明發展決定的,人與人交互作用構成社會,社會反過來制約個人。

科學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本質,即是說這個世界的真理是客觀存在的。通過不斷的探索,必將為認知所掌握。科學強調的是普遍的認知。保證每個認知主體能夠在可重複、可驗證、客觀的道路上抵達真理。

說白了,科學是真理通過具體的途徑教化主體的過程。人必須站在科學的道路上,才能成為主體,才能被社會認可,組成普遍性的一部分。那些不希望被科學教化的人,將被邊緣化。

就像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說的,沒有文明就沒有精神疾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力圖重建主體。

所以精神分析是科學發展的一個環節,但它是以人為本的。而並非純粹理性的科學。


老生常談的問題,爭議一百多年了。

如果直接回答你的問題:精神分析,它不科學。但是我要問,科學總是代表真理嗎?

科學就像一個驕傲的孩子,自以為站在真理的巔峰給看得上眼的人發證,將自己無法解釋的一切通通丟到一個名為「奇聞異談」籃子里,可能這也是為什麼人類只花了兩百多年就到了幾乎快要把自己玩完的地步。人們逐漸遠離了神明的教誨,拋開信仰,因為那不科學。殊不知,人類才是那個一直被注視著的熊孩子。

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拋開潛意識談心理學都是耍流氓。心靈和科技就像真理的左手和右手,心理學屬於精神科學,如果這麼喜歡研究神經激素之類的,應該獨立開闢一門大腦學,為什麼要加個「心」字呢。

科學又是否能夠解釋,換心人為何能夠繼承對方的記憶情感甚至個性?如若又解釋不出來就開始杠,那當我沒說,不與夏蟲語冰。

心理學,是研究「意識」的學科。沒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這個意識,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漂浮在水面固然可以享受溫暖的陽光,但誰說在深海潛水就不是另一番樂趣了呢?

謝邀。


這已經是陳舊不堪的東西,很多不是科學的認識。


科學不科學可以讀讀早期的書/論文:

《瘖啞與傾聽》《科學心理學大綱》《精神分析詞彙》


首先你要知道科學是什麼?

科學代表著反覆論證,有數據,分析,結論,但科學不完全是對的,科學一直在被推翻。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屬於科學,但是,對人類了解自己和治療心理問題還是有效果的。

只是這不屬於科學範疇,你要把科學看做一個學科,而不是真理就好。


如果按照可證偽原則就不科學

但是有用


潛意識就像無窮宇宙,現有的理論都是初探,是有科學性的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有的科學主義說他是科學的,有的堅決反對,而且都各有理由,關鍵是它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你說人沒有潛意識,可是你又無法觀測,就像神學一樣,你說沒有上帝,可在信的人眼裡,上帝就在他心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