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搞笑,動作等等都行。就是別來恐怖,驚悚,懸疑等等的。

謝謝(*°?°)=3


推薦幾部日韓電影吧。

韓國:

《假如愛有天意》

《恐怖直播》

《7號房的禮物》

《孤膽特工》

《辯護人》

《雛菊》

《我的野蠻女友》

日本:

《入殮師》

《情書》

《千與千尋》

《菊次郎的夏天》

《東京物語》


首推《大象席地而坐》

然後最近有看《楚門的世界》

這部電影很棒的!!!

《放牛班的春天》屯了很久了 昨天剛看 溫馨感人 但是有一點難過 感嘆於馬修老師的才華橫溢與顛沛流離(這個詞!瞎用!)我不曉得咋形容 但是真的很棒啦!

《肖申克的救贖》 哭了!!!!這部我真的強推 順便推下這本書!! 我最愛的書沒有之一!!!裡面的故事都好好看!!我要吹爆(請忽略我發瘋)

還有就是《美麗人生》《霸王別姬》也很好 就是看完了整個人有點壓抑(就我個人來說吧)

還有就是費雯麗的一部電影!!!叫啥來著記不到了 突然間的失憶最難過!!!不過那部很有名查費雯麗可以查到女主 斯嘉麗 男主白瑞德

啊啊啊還有就是個人很喜歡的一部叫《愛你,羅茜》莉莉柯林斯的劇

龍媽的一部劇《遇見你之前》也吹爆!

好啦就這些啦!祝你開心!!


《何以為家》根據敘利亞難民兒童贊恩的真實經歷改編,以 12 歲男孩的視角講述了在直線距離我們約 6974 公里的黎巴嫩底層民眾的生存掠影。影片通過倒敘講述了關於一個男孩起訴他的父母,被迫讓他在一個充滿污垢,混亂不堪的世界中生存的故事。

對很多不了解中東的人來說,電影中的場面本身就很令人震驚和詫異了。混亂的巴扎、人口爆炸的家庭、賣餐巾紙的小女孩、所有人擠在一起睡覺的局促的家、毫無秩序的街道,就是那片土地上每天都真實發生和上演著的現實。

對很多不了解中東的人來說,電影中的場面本身就很令人震驚和詫異了。混亂的巴扎、人口爆炸的家庭、賣餐巾紙的小女孩、所有人擠在一起睡覺的局促的家、毫無秩序的街道,就是那片土地上每天都真實發生和上演著的現實。
對很多不了解中東的人來說,電影中的場面本身就很令人震驚和詫異了。混亂的巴扎、人口爆炸的家庭、賣餐巾紙的小女孩、所有人擠在一起睡覺的局促的家、毫無秩序的街道,就是那片土地上每天都真實發生和上演著的現實。

也許大家還記得去年在戛納電影節斬獲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剛獲獎不久便引進到中國上映。與其同為焦點的《迦百農》,不僅斬獲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還提名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愷撒獎最佳外語片……時隔一年,它改名換姓,在大家幾乎要把它忘了時,低調宣布 4 月 29 日在全國公映。


「迦百農」是電影在中國內地譯名定為《何以為家》之前的名字。其實筆者還是更喜歡《迦百農》這個譯名,「Capernaum」是《聖經》記載過的一個如今已荒廢的村莊,迦百農的希伯來語是 Kefar Nahum ,Kefar 是鄉村,Nahum 是那鴻,所以它的意思是「那鴻的鄉村」。據稱耶穌開始傳道時,即遷居此地,但其法語「Capharnaüm」一詞意為「混亂」,更能代表導演娜丁·拉巴基想要表達的社會問題。

把全世界扛在瘦弱的肩膀上

影片根據敘利亞難民兒童贊恩的真實經歷改編,以 12 歲男孩的視角講述了在直線距離我們約 6974 公里的黎巴嫩底層民眾的生存掠影。影片通過倒敘講述了關於一個男孩起訴他的父母,被迫讓他在一個充滿污垢,混亂不堪的世界中生存的故事。


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一處「混亂」的貧民窟里,生活的大多是被社會遺棄的難民,底層階級,這裡的孩子出生即黑戶,沒有上學的機會,男主角贊恩就是其中一員。贊恩兄弟姐妹 7 個,與父母擠在一間破舊的閣樓里生活。父母無力撫養卻不停生育,贊恩和弟弟妹妹們沒有身份,也從未上過學。12 歲,對於孩子來說本應享受著家庭的愛護與童年的快樂,但對弱小的贊恩來說,他已經早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除了在混賬房東的小賣部打零工,到街上攔路過的行車行人販賣果飲,還不時受到父母的謾罵的毆打。


這些孩子缺乏最起碼的溫飽,從未受到父母的保護和愛惜,相反,他們以愛之名剝削著兒女,把孩子當做自己求生的工具,男孩可以成為非法販毒的賺錢工具,女孩到了一定年歲可以賣了僅換取幾個月的房租……贊恩不忍妹妹離去,離開了無情的父母,踏上了獨自成長的旅程,但種種磨難卻將他拉入更灰暗的深淵。


反觀這對父母,無力負擔起養育和教育責任的同時依舊不停生育,為了幾隻雞便將 11 歲的女兒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最後懷孕慘死。這徹底引爆了贊恩的憤怒,當得知自己的妹妹被害死後,幼小的身體里爆發了壓抑已久的憤怒,親手為妹妹復仇,他拿起刀奔向兇手……他歷盡人世間的苦難,最後卻因傷人入獄,無奈絕望之下,贊恩在監獄裡通過電話熱線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控訴自己的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家,將他們告上法庭。


「我想起訴父母。」「為什麼要起訴父母?」「因為生了我。」

當這一幕出現的時候,會有許多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不感恩卻反過來責備自己?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嗎?


《何以為家》的前半段描述了贊恩的家庭背景和生存現狀,後半段則描述了贊恩離家出走後暫時得到了年輕黑人媽媽的憐憫庇護,可沒多久年輕黑媽被抓後,贊恩不得不獨自艱辛照顧小黑娃。一個連自己三餐都不保的 12 歲孩子還時刻想著照顧一個未足歲的孩子,只因為曾經短短几天的庇護。如果連這樣的舉動都算不上感恩的話,那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感恩呢?《何以為家》給天下所有的父母敲響了警鐘。


「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職業,因為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也不需要經過孩子的同意。但為了一己之私就把孩子生下來,讓他們經歷人世間的苦難卻不給予他們愛與關懷,是何等的殘忍。


片中經歷一切苦難的贊恩,在法庭上發出了他憤怒的吶喊:「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生而不養」是贊恩對自己父母的控訴。贊恩在流浪時,與衣索比亞單身母親相處,深刻感受到自己父母與這位母親的強烈對比,即使沒有身份資金不足,依然不會賣孩子的衣索比亞女人和沒有身份資金不足賣女兒理直氣壯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解的男主父母親。


延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父母的責任又是什麼?若連給孩子一個身份的證明都沒有,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解決,周邊充斥著家暴、童工、販賣兒童,那麼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來受苦的父母,與惡魔有何區別?


贊恩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懂得用盡全力對愛的人負責,他不像父母那樣用貧窮和低賤當做身不由己的借口,儘管生活讓他一次次紅了眼眶,但他始終堅毅,始終倔強,獨自和命運抗爭,最後獲得挪威永久居住權,兄妹開始了求學之路,一家人開啟新生活。

黎巴嫩眾生相

看過《何以為家》的人,必然對男主角贊恩印象深刻,操著滿嘴的粗鄙之言卻重情重義,一副「犯我妹妹者,雖遠必誅」的模樣,揮舞著拳腳卻無濟於事的橋段惹人生憐。


這個角色迸發著巨大的能量,飾演男主贊恩的阿爾·拉菲亞完美塑造了一個少年老成,惶恐無助的男孩形象,並憑藉該片獲得了土耳其金橘獎最年輕影帝。為什麼他的表現如此奪目?因為他根本沒有演,這原本就是他的日常生活。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雜誌查看完整 26 篇內容

雜誌

世界博覽 2019年11期

報道世界重大事件,展示世界各國人文地理新版圖、新景觀

¥8.00 會員免費


豆瓣上面自己找啊,很簡單的事情


海上鋼琴師有看過嗎,我覺得很震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