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明朝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尚有疑惑


1.只有內閣首輔執硃筆。這就是秦漢時的丞相制度。只要皇帝不怕丟失權力,秦二世漢高祖就是榜樣。

2.內閣輪流執筆。這就是唐宋的輪相制度。例子,呃,唐宋輪相制度下的皇帝找不到。唐玄宗天寶年間的李林輔參見1.

3.明清的內閣軍機處都當相於祕書,處理國家大事都是藍批相當於祕書處理文件,皇帝的硃批相當於董事長的簽字。秦漢的丞相是總經理。唐宋的多相相當於現在常委會。

明的內閣成員原則上是官員共推的,那麼官員在人選上還有一定話語權。清的軍機處完全由皇帝一言而決,天下真的變成「一個之天下」了


張居正:吾非相,乃攝也。

朱洪武做夢也沒想到,沒有丞相也可以這麼囂張吧


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不是皇帝做所有的事,而是當皇帝想要做什麼事時,他不需要和任何大臣商議,皇帝的聖旨不需要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宰相加印,就能具備通行天下的法律效應。所以皇權的加強,和皇帝是否行使這項權力無關。

明朝皇權的加強反應在他把具有批駁皇帝旨意許可權的宰相變成了只能服務於自己的幕僚。所謂的閣臣不過是皇帝的私人祕書。

在唐宋時期,宰相們拒絕執行的旨意不具備任何法律效應,但是在明朝,內閣不具備法律上反對聖旨的權力。所以可以把內閣看做代行宰相之事,卻無宰相之權的機構。因為內閣不具備任何法律權力,他的權力來自於皇權,而不是相權本身。因此史學家們把明初廢丞相定義為相權的消亡。

所以明朝加強了皇權,但是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朝政卻一點事都沒有,那是因為該做的事下面的祕書們都幫他做了。但是祕書們做事都是要依據皇帝的法律地位,而不是以內閣宰相的身份施行政令。輔臣,輔也。宰臣,宰也。一個是輔助,一個是執掌。顯然明朝皇權比之唐宋,是得到了極大的加強的。


其實明朝的內閣制有點像唐朝前期的集體宰相制度,所不同的是內閣整體來說行駛的部分皇權,如果皇帝勤快能幹了很多時候內閣就是擺設,比如崇禎時期和雍正由於皇帝太勤快,可謂事必躬親內閣就是擺設(當然有個小問題就是崇禎是勤快就是能力有點),可以說如果沒有明朝皇帝的偷懶,恐怕內閣也沒有如此的名聲。

宰相就不一樣了,如果皇帝是省委書記那宰相就是省長,一把手當然說了算但是二把手也是擁有獨立的行政,人事等權力,所以為了不大權旁落明朝以前的皇帝要麼是自己勤快乾活。要麼就是多設立宰相分散權力,或者不停的調換人選(當然明朝內閣也長換人不過原因還是有部分不同的)。

總結,假設明朝是宰相制度那麼皇帝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可以參考前面的皇帝和大臣的關係,可以偷懶但是要時時關注宰相做了什麼幹了什麼,以免大權旁落成為人形圖章(ps.其實很多時候宰相有自己的圖章,很多事都可以他說了算,可以說只要宰相沒有下殺皇帝廢太子等明顯謀反的事,基本上他都可以說了算)


嘉靖、萬曆二朝應該會更好


其實明朝無丞相卻勝過有丞相。內閣成員,司禮監完美的勝過了。皇帝只需冷靜的分析首輔的批示即可。

所以嘉靖不上朝,他孫子萬曆四十多年不上班。就能證明,明朝的皇權不是唯一?


不讓騎馬、不讓出門、不讓認爹

多喫春藥多生娃,少喫丸藥多工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