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水情喫緊,經濟部則規畫將在新北雙溪、苗栗天花湖與臺南南化二,興建三座新水庫,只是蓋水庫要考量環境衝擊、地方意見。環保團體則認為,以增建、加高水庫之方式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

水庫水位持續下降,臺灣缺水危機不斷攀升,從水利署的水庫即時水情可以得知,臺南的曾文水庫蓄水量只有23.06%,苗栗明德水庫及南投霧社水庫的蓄水量不到20%,臺南的白河水庫蓄水量更只有7.67%都屬於危險等級,再加上氣象局預估明年2月至4月反聖嬰現象持續,降雨可能偏少,目前經濟部規畫,將在新北雙溪、苗栗天花湖與臺南南化二,興建三座新水庫。如果再加上全臺7座水庫「壩體加高」計畫,兩者相加,預計可幫助臺灣度過百年大旱。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峯表示,「我們不會有時間表,因為三座水庫的興建,地方以及我們環保界跟生態界,都還有一些意見,我們會以最開放的態度跟他們持續的溝通。」

水利署表示,極端氣候將是常態,加上政府致力打造臺灣為高階製程中心,用水量勢必增加,臺灣的地形不容易留住水資源,興建水庫儲水是必經之路,預計臺南南化第二水庫完工後可日供17萬噸水、苗栗天花湖水庫日供26萬噸、新北雙溪水庫可日供12.6萬噸,但目前,除了雙溪二階環評報告已完成,天花湖還正在進行生態補充調查,南化二也還在規畫作業中。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中央跟地方一定要合作,尤其要傾聽地方民意的聲音,更重要不能破壞生態環境。」

臺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表示,「其實這個叫做臨渴掘井,蓋新水庫像現在,其實像人工湖伏流水再生水,這些都要好好去運用的。」

環團認為,以增建、加高水庫之方式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且在豐水季越來越短的情況下,水庫加高後,淤積不免越趨嚴重,依現行水利法規定用水順序依序為家用公共用水、農業用水、水力用水、工業用水,但每次缺水都先停農水,因此呼籲政府還是應該檢討用水大戶水費,明定耗水費開徵期程,才能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