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自信,首先得明白自信的本質是什麼!

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自信」其實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視角,因為「自信」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心理學只能「解釋」自信的表象,而無法觸及自信的根本。

自信的本質是「正見」。

正見的意思是:對事物正確的認知與見解。

如果從狹義 角度來理解,就是:首先你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認知事物的思維體系和方法論,其次,這個體系得是在你的生活範疇、人際關係中絕大多數時候都能夠是「正確」的。

只有當你在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時候,你對事物的認知、你的行為都是正確的,你才會有自信。

如果你老是出錯,老是被人指責,老是被別人否定,那你不可能自信。

所以人不自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具備正確認知世界的智慧。

那些脫離實際,妄談通過「心理建設」、「思維調整」的方法來擁有自信的觀點,很顯然是沒有意義的。忽略客觀存在,讓自己不受實際錯誤和否定的影響,這不是在令你的心理變得更健康,只是在令你變得更……厚臉皮?

我們回歸實際,會發現所有不自信的人所共有的一項特質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對的。

首先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和思維體系,所以對於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物沒有穩固的標準,無從去判斷對錯。

其次是多元化、混雜的各種資訊與觀點的衝擊之下,很容易令一個人陷入迷茫,感到無所適從。

比如說我現在刷知乎,最近很火的那個公交車上踹小孩的事件,對這個事件很多人的回答各不相同,相互矛盾,有的人說揍得好,有的人說這是不對的,面對這些不同的看法與標準,如果我沒有屬於我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作為標準,我就無從去判斷和衡量這些不同的看法。

那我自己的價值觀就是:這種事情和我無關,我對這些事情也毫無興趣,所以沒必要浪費時間去關心。

而且事件的具體來龍去脈根本沒有人知道,即便發到網上,也是經過加工和選擇性增減的,那些振振有詞對這類事件分析的頭頭是道的人,不過是在描繪他們自己所選擇的相信的這個「事件」罷了。

除非有一天我打算做個靠追熱點換流量的公眾號,否則我不會在這些熱點事件上浪費時間。

所以從這個視角來看,自信的建立過程,本質上是一個人他自己的三觀建立的過程,在建立過程中,再不斷地和外界進行磨合,對他的三觀進行完善,當他的三觀基本穩定的時候,自信就建立了。

因為這個時候你有了屬於你自己的標準,你知道了對你來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無所謂沒必要去Care的,什麼是重要的,什麼的不重要的,要去做什麼,不要去做什麼。

有了自己成熟的價值觀,就有了自己的評判標準。

比如一個孩子被學校里的混混打了,這個時候他感覺到屈辱,自卑,不甘。

本質上是因為在默認校園欺凌現象的學校里,很多男生都有這樣一種潛在的共同價值觀:那些有很多狐朋狗友,能夠通過暴力欺壓其他人的「混混」才是強者。我作為一個男人就這樣被他欺負了,說明我很無能,這是因為我自己太弱小了。

那麼在這樣一種扭曲的、幼稚的價值觀之下,任何一個被欺負的孩子都會感受到屈辱和自卑。

但如果他能夠有一種更成熟的價值觀,他首先就會認識到無論任何情況下,無緣無故主動施暴的那個人才是錯的。

其次他不會在這樣一個時代還用「暴力」來作為評判一個男人的標籤。

最後他會找尋在這種情況下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尊嚴和保護自己的方法。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這也是自信很重要的一個點。

很多人把自信理解為是一個人在生活的任何情境下都是自信滿滿,不畏懼任何挑戰和挫折,這很顯然是錯誤的。

如果你明知自己不擅長演講,還非要讓自己去當眾演講,那麼這種情況下會出醜、緊張那就是必然的。

一個聰明的人會知道自己什麼當為,什麼不當為,何時當為。不在那些對自己不重要、不感興趣、也不擅長的領域浪費時間,這才是有智慧的「自信」。

「我相信自己做不好這件事」,這也是一種自信;

「我知道自己做不好這件事,所以現在先不去做」,這就是有智慧的自信;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開篇就說,自信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因為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局面下,你的反應和心理狀態都是不一樣的。主動避開那些對你不利的、不擅長的情境,這不就是很現實的問題么。

那麼怎樣才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正見呢?

嘿嘿,其實很簡單:「系統性的讀書,系統化的思考」。如是而已。

現在知識付費的浪潮帶來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知識的「華麗化」。

明明是很普通的事情,非要加上看起來很酷炫的名詞;明明是生活中簡單的問題,非要用漂亮的語言分出個一二三四;說個名詞就說名詞吧,後面一定要加個括弧和一串英文才顯得科學和高大上。

其實以前我也熱衷於寫這類文章的,一個是自己寫的過程中有一種我在傳播非常正規、非常高端的知識的自我滿足;二是讀者也愛看,覺得有逼格。往朋友圈一轉發,你看我的閱讀品味多高。

現在才算是明白了大道至簡,無論語言多華麗,名詞多專業,那都是花架子。

文章的核心價值在於道出問題的本質,把根本講清楚了,那些繁冗的修飾都是次要的。

要系統性的去讀哪些書呢?

歷史,法學,經濟學,心理學,哲學,佛學,命理學,儒家經典,道家經典等等,這些不同的體系你深入的研究哪一個都可以。

但主要的,一個是看你自己的興趣,二個是一定要抓住一門深入系統的研究下去。因為一門學科只要你系統的學下去之後,你一定會發現這個學科先天所就具備的缺陷和不足,然後你再有目的性的從其他體系中來彌補這種不足。

我個人目前選擇的就是以佛學為主,心理學為次,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替補。

學習某一個學科體系並不是目的,核心的目的是:任何一個系統性的學科,都能夠幫你找到對任何一件事情去理解的切入點,而且切入了之後,你還能夠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去分析它。

「能找到切入點、還能有完整的方法論去分析」,能夠具備這種能力你最起碼已經比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要智慧了。

我在生活中見到的所有真正擁有自信的人,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基本上都是非常清晰確定,稜角分明的。

我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在乎就是不在乎。而且還有充分的、完整的邏輯去解釋和支撐他們的觀點。

而那些不自信的人,通常都沒有、或者說是不敢有自己對於事物清晰確定的評判,他們不敢說自己覺得一件事對還是不對,好還是不好。即便他們能表達出自己感性層面上的傾向,也沒有嚴密的邏輯去支撐自己的觀點。

所以反過來說,嘗試在公共場合清晰而明確的表達出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看法,並在接受了別人的質疑和反駁之後,修正或更改自己的看法,這是一條迅速獲得正見的捷徑。

隨著智慧層次的不斷提升,你必然的會感覺到對自我的接納度和認可度的不斷提高。

智慧是自信的前提,或者說自信只是智慧的附帶產物!


內心要足夠強大,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好與不好,這都是我。同時「不要臉」是做好一切的基礎,當然是,在影響別人的前提下,不要認為這是自私,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那些所謂的大公無私,背後都是會有所需求,當然我不否定有的人真的是無所求。好像偏題了,好了拉回正題,每個人或多或多少都會有一些不自信,只是程度不同。由於某些不能讓人知道或了解的人、事、物,都會讓自己產生自卑或膽小的心理。也可能是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或能力不能夠,也會讓人產生這樣的心理。所以我覺得要直面的去面對接納這些事,當然這些要一個過程,同時過程會很苦,但是這才能夠讓你更快的成長,內心也會慢慢變得足夠強大。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也是一個不夠大膽、自信的人,但是我要告訴自己去做那些你不敢,或不想做的事,每當我不想去做,不敢去做,會強迫自己把這些做好,做不好也沒關係,就當是體驗的,下次碰到這種事就有經驗了。然後我觀察到自己那段時間整個人的狀態都不一樣了,不在害怕,也有了自信,哦對了,還有就是多看書,這樣你的眼界也會更加的開闊。

這不是雞湯,而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也許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畢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讓自己變得大膽而自信。

一個集情商智商度不夠但溫柔的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去做什麼,真的就去做,然後自己去感受自己是什麼感覺,去觀察事情到底是什麼樣子,然後把這些想法寫下來。

保持相信自己,然後多干幾件這樣的事,後來遇到一些沒見過的事,就拿著這些自己得來的「經驗」去應對,看看結果如何。

到後來你可能會發現,身邊的一些人並不會有那麼多自己的東西,而你的東西都在你寫的本子里,成為你能大膽一些的可觸摸到的資本。


謝邀

不過我是點進來看答案的。


多交朋友 多利用機會表現自己 多肯定自己 嘗試新東西新環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