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加入圓桌校園新生進階之道,更多關於大學新生的討論,歡迎關注圓桌&>&>&>


親愛的題主你好呀,給你溫暖的抱抱?

這裡是壹心理的人生答疑館,不隨意、不敷衍、不瞎掰,聚集萬名答主智慧,誠意為你專業解答。(任何心理問題都放馬來邀!)

熊貓君劉女士:心理從業人員,邏輯小怪物,熱愛生活。

ta的主頁

您好,我是熊貓君劉女士

我們每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中,都有很大概率會面臨一種情緒,叫【離別焦慮】。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安全島】。家,父母對於你而言,就是安全島,你被照顧著,你信任你的家人,你可以隨心自在的,不用給自己太大的人際壓力。因為你可以哭可以笑,你是父母的孩子,他們會對你非常的寬容。所以,一旦我們跨出自己的安全島,需要面對過去不認識的同學老師,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學習新的行為生活模式的時候。如果你無法及時調整心態,無法去適應環境,你就會產生【焦慮】從你的表達中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害怕【別離】的人,你對父母的【依戀】,非常的強烈,這一方面可以說明,你的父母給了你足夠的【重視與關心】,一方面也說明,你的【獨立意識】不夠強。離別焦慮是因為【捨不得】【捨不得】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因為內心【沒有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自己不夠信任自己。所以必須要通過親密關係,外在的保護,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種種不安。我記得我小時候,媽媽給我做了一個小被子,上面有一隻小猴子,我每天都要捏被角睡覺,如果沒有小被子,我就會哭的像條哈士奇。後來父母帶我出去串門,據說都要帶上那條小被子。後來我長大了那天小被子,也不知道被丟到了那裡。————————————從你的描述中,我感覺你還沒有勇氣去獨立的面對一些新的環境。一旦新的環境出現了壓力,你就會思念家人,就會想回家,回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可是,你心裡也是很清楚的

你終將會長大,要一個人住校,要獨自出去求學,要面對性情各異的同學。

你知道,你不能一直依賴著父母給你的安全,你必須要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適應。————————————離開家以後的焦慮,需要自己勇敢的去面對,擴大自己的安全區域,讓自己擁有遊刃有餘的生活態度。我給你的建議是:1,【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目標】很多人一進入新的環境,特別是學校,最擔心的是自己【交不到朋友】,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被邊緣化被孤立】因為這種急切的想要穩定自己不安的情緒趨勢,讓很多人,一下子就馬不停蹄的開始了【社交生活】,趕緊去找到自己的【朋友圈】,恨不能一起上廁所,下課一起去打球,晚上一起八卦談心。可是,越是急切的想要擺脫【不安】越是容易在這種【刻意討好】的環境中【迷失了自我】

離開父母到了學校以後

第一件事情不是著急去融入而是要想清楚自己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你要記得,你進入學校,父母為了你的學業努力的掙錢工作,都是為了讓你接受良好的教育,學習更多的知識。所以無論你想要怎麼去適應環境。【都千萬要記住,你來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是為了你自己。】所以,你要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什麼時候該去圖書館看書,幾點去食堂吃飯,早上幾點起來跑步,哪些時間用來休閑娛樂,哪些時間用來強化複習課堂知識。自己需要有明確的計劃。然後,按照屬於你的,適合你的計劃,去一遍一遍的堅持和強化。讓自己熟悉學校的生活。如果你感覺到孤獨

但也千萬不要逃避

這是你人生的必經之路你的孤獨,也許雖敗猶榮。

2,【不要為了剋制自己對家的思念就強迫自己不和父母聯繫,物極必反,要珍惜自己的心靈資源】你的父母應該是對你很好的他們就是你的心靈島嶼嘗試著每天通電話,變成3天打一次電話,不要一開口就是,我想回家……而是告訴你的父母你的近況如何,和他們坦誠的說出你的思念,並且讓他們鼓勵你,給你堅持下去的力量。你的父母肯定希望你慢慢的獨立起來,他們也很捨不得你一個人在學校里難過,所以,你要和父母好好的溝通

無論你們相隔千山萬水

父母永遠都是在為你加油鼓勁的所以你要堅強起來建議不用太頻繁,但是要有節制和規律,不要一遇到一點點悲傷壓力就馬上撥父母的手機,你需要自己平復以後,在和父母溝通。你需要成長。一個人的成長。

3【積極的適應環境,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在你明白了自己的任務是什麼?在學校的目標是什麼?自己對自己有哪些期待?

想清楚這些問題以後,再去有選擇性的交友,學校就起一個微型的社會,不要把自己的心全然封閉起來,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校園生活。

你未來會收穫很多。去積極的參加學校活動,有機會的話去參加一下學生會的活動,在班級里努力的去爭取做一做班幹部,為同學們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積極的去參加學校的工作,比如板報設計,比如演講比賽……等等……在你用樂觀的心態去為學校的事情付出的過程中,自然會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也會被你的態度所感染,並且認可你,欣賞你。你自然就會找到屬於你的朋友圈。去和舍友們一起去聚餐吧,大家一起去看看電影,一起打打遊戲,下課去打打羽毛球籃球。把自己的課餘生活充實起來。也許,你就不會那麼想家了。也許你會遇到一些讓你不喜歡的人和事,你會排斥,那麼如果他們的性情與你不和,你就不要強迫自己去變成他們的樣子,不要盲目從眾,亦不能隨波逐流。在學校培養一些新的愛好

學校也會有一些興趣小組

自己試著去挑戰一下自己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善待他人善待自己這樣的你才會可愛————————————綜上,就是我的全部分析和建議我知道,幼鳥離巢的過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幼鳥,我們都會從羽翼單薄在風中瑟瑟發抖,最後羽翼豐滿,翱翔天地。

加油吧!祝你好運!

王明燦:外表不靠譜內心很強大的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名人力資源管理師,騰訊問答專欄作者。喜歡音樂、動漫和體育。性格悶騷,愛KEY社,愛亞由,也愛生活

ta的主頁

開學對家裡面依賴,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這個心態較為明顯。原來我上大學的時候,離開父母一開始時間還有點不適應,後來跟寢室的同伴混熟以後,才變得稍微好一些。

因此,覺得不適應或者心裏面憋屈難受,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不管是誰,都要學會與父母分開、斷奶的過程,人總要長大去迎接自己的生活

要想緩解對父母的依賴,首先得學會嘗試與陌生人交往的人際模式。與親人相聚不同,陌生人的交往模式不同於和自己家裡人,一開始都是熟的,而是會有選擇性,自我篩選的過程,興趣、愛好相同的,能玩在一起,三觀不合,則很難聚在一塊。

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需要去適應社會,平時可以和同學們交流交流,看看有什麼相同的興趣愛好,比如踢球、運動、玩遊戲等等,男生在一起喜歡瘋玩遊戲,女生則愛聊明星、八卦、逛街之類的,先找到一兩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平時能玩在一起的,這個時候就不會感覺孤獨。

其次,入鄉隨俗別人喜歡什麼,儘可能地去參與,比如室友們愛玩三國殺,那麼就聚在一塊,看看能不能一起玩,學一下;大家喜歡什麼,那麼就多了解看看,在自己感興趣地範圍內,去摻一腳。

我當時上學住宿就這樣的,到處寢室亂逛,有什麼好玩的或者做什麼,都感興趣的去了解一下,能學會最好,學不會的就不學,除了抽煙、喝酒之類的不幹,其他可以玩的都可以嘗試。

時間久了,旁邊都能會有夥伴,交流起來自然覺得開心。

最後就是不忘學習不管是什麼身份,大學生、高中生還是初中生,大家都還是學生,以學為主,平時玩玩可以,但是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得把學習抓好,那麼學習累了,可以和父母打打電話通通氣,每周規定某個時間跟家裡打電話,溝通一下,免得家裡面的人操心。

學會目標管理,給自己列個計劃,該做什麼是什麼,儘可能地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跟人相處多了,自然也不會覺得陌生,到那時,就會擺脫對父母的思念和依賴了。

傅博一:相信心理諮詢就是一面鏡子,你看清了事情的全貌,也就能活的更加自在

ta的主頁

剛開始上大學出現對父母的依賴的心理,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所以不要認為這是什麼不好的行為。本身人就有對父母的依戀,在嬰幼兒時期表現得最明顯,只不過慢慢隨著人長大,這部分的依戀表現在行為上就慢慢被弱化了。

所以剛到校園特別想家,想父母很正常。這也是因為你剛來到一個新環境,由於對新環境還有周邊的人都不太熟悉,就會比較容易焦慮,而為了拜託這種焦慮,就會想要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或者是「懷抱」,這個地方就是家,因為你熟悉,你覺得安全。

所以學會享受離開家之後的生活,這是每個大一新生的必修課。你可以嘗試一下幾個辦法去緩解一下。

1、與父母、老朋友聯繫

離開家在身體上離得遠,不意味著在心理上離得遠,如果想你原來生活周邊的人,就和他們聯繫,告訴他們你想他們,讓他們與你分享他們的生活。

2、結交新的朋友,從舍友開始

對新環境產生安全感的一個較好的方式就是結識新環境里的人,舍友是要與你相處4年的夥伴,先和舍友們搞好關係,可以一起去購物、吃飯、逛逛校園,相信你們很快可以找到共同話題。

3、制定每周計劃,充實生活

如果每天無所事事,那肯定就只剩胡思亂想了,可以給你每周的生活制定作息安排,一個充實的安排會讓你覺得每天都有事可干,還很有成就感。

4、加入學校興趣社團

學校有很多社團和學生會部門,選取幾個你感興趣的部門面試去吧~很多社團都會有定期的聚會,還能學到很多東西,教到很多朋友。

別著急,慢慢來,一般開學兩個月左右,你就會慢慢適應啦!


王永馥:二級心理諮詢師/廣州永馥諮詢中心創辦人

TA的主頁

很小的孩子會有不同類型,有些很喜歡新的事物,新的環境,對陌生人也覺得很感興趣。當有一些孩子卻是相反的,他們面對新事物總是會有點排斥,新環境也會讓自己感覺很緊張很不安,面對陌生人,總是有點怕怕的感覺欸。當然也有很多孩子會處於這兩種類型之間。

如果是第一種孩子,要去新學校了,他們覺得會遇到很多新同學新老師,這是多麼令人期待的呀。而後一種孩子一定是處在惴惴不安之中。中間狀態的孩子,可能既有期待,又有點不安。

那麼真的去到新的學校之後,第一種孩子可能忙著去交朋友,忙著去探索新環境去了;中間狀態的孩子,帶著一些不安,但是好奇也還是有的,慢慢好奇戰勝了不安,也漸漸的適應了新的生活。

但是對於後一種孩子來講,新環境陌生人的刺激感排斥感會很強烈。想念熟悉的家,熟悉的父母就是必然了。

那麼對於這種孩子來講,首先需要意識到,對新事物新環境的融入,你會有很多的阻礙這種阻礙就是你自己對新事物新環境的排斥感。你需要更多的接受並且克服這種排斥感,努力的去嘗試適應,而不是因為排斥就退縮會最安全最舒適的家裡。你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也需要克服更多的心理阻礙,這種不舒適的感覺可能會持續很久,但是你必須要去面對,努力的去適應。

告訴自己,你就是會比別的孩子要付出更多才能適應新環境,不是你不好,而是真的對你來講太難了,但是你(寶寶)很堅強。


既然把我的回答都看完了,不順便來這玩玩嗎?(訂閱號id:xinli001_qa)

萬條心理回答等你來挖,與百萬心理愛好者一起提問共同成長。


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寶寶也要進入幼兒園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生活」了,剛入園的小寶寶們經常嚎啕大哭,不想離開爸爸媽媽,分別的場面好像要上演一場離別大戲。

寶寶對父母的依賴太重是導致分離焦慮的原因之一,為什麼寶寶會過分依賴父母呢?

有可能的原因:

1. 寶寶沒有獨立自理能力,父母為寶寶做的太多,幫寶寶穿衣,喂寶寶吃飯,幫他做很多決定等寶寶沒有成長的空間,也缺乏自信,形成依賴,一有問題就想到父母,讓父母幫忙。

應對方法:在家就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準備好適合孩子用的衣架、在出門前讓他自己選擇衣服、準備孩子喜歡的水杯、餐具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

2. 父母對孩子也有很大的依賴,有些時候,並不是寶寶在焦慮,寶寶要去幼兒園了更焦慮的是媽媽,原本重心都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突然的「解放」帶來的不是輕鬆,而是焦慮,一方面分別的傷感,另一方面擔心孩子在校園的種種,讓父母的情緒變得焦慮,同時這種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孩子,也讓他變得焦慮。

應對方法:所以父母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也十分重要,孩子十分敏感,能夠感覺到父母情緒的變化。

3. 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完善,如果他還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他在幼兒園很難交到朋友,會想回到家庭的環境,依賴父母給的安全感。如果在家都是通過哭鬧去解決問題,父母聽到哭鬧就滿足了寶寶的要求,這對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是一種阻礙。

應對方法:在家中注意與孩子多溝通,對話,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需求,適當「延遲滿足」

4. 對陌生環境的恐懼。突然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對成人來說也需要時間去適應,對寶寶來說更需要時間去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寶寶肯定會被父母特別依賴,想念家裡熟悉的環境,想要見到父母。

應對方法:可以讓寶寶帶著自己熟悉的喜歡的一件東西一起去上學(玩具或者枕頭等),與寶寶交流,承認並理解他的情緒,與寶寶約定,放學後就會來接他回家,並遵守承諾。


這個題有點寬泛。要擺脫對父母的心理依賴,主要經濟獨立和面對各種事務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這樣的話就再也不用去依賴父母了。

可是真正能做到以上兩點可就不是這麼隨便說得那麼輕巧了,那需要掌握一門或多門專業知識能找到工作或創業成功,能隨時評估出顧客同事領導下屬鄰居及社會各色人員的心態行為規則,才能周旋其間處理各種事務。這種真是說不清理還亂,所以不說了。


可能樓主父母把自己保護的太好了,有他們在,讓你特別有安全感?

如此說來,我特別羨慕你。

我從小就不依賴家人,因為他們沒有給我安全感。

睡醒了可能就找不到人,說好了去參加家長會可能根本不會出現,有問題不能第一時間幫你解決,或者,遇到了問題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解決。

所以,沒有安全感,特別沒有安全感。

於是被迫自己不依賴別人,自己成長,到後面導致不信任任何人。總覺得任何人做事都不如自己來得放心。

我覺得樓主對父母依賴可能真的是因為父母力量比較大,對你重要,而且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這種情況下,你又幸運又存在一定的風險,就是成年了依然依賴父母,但父母力量會隨著年紀漸長而變得弱小,需要你成長。

所以,你可能要從責任感出發,從父母會老,你要獨立,照顧自己,打點一切,甚至反過來照顧他們,庇佑他們的角度說服自己慢慢改變這種現象。

還是羨慕你。

有人依賴,你願意依賴,多好呀。

更新

我說我很羨慕樓主,可能因為我缺失這一塊。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我真的有個替我打點一切的父母,也許我就沒有現在這般處理事情遊刃有餘了。

有時候,雙刃劍吧。

分享一下身邊的事例

我身邊有位好朋友,她看起來被父母保護得很好。工作以後,銀行卡都不需要自己保管,自己也不會操作轉賬,都是父母收著,轉到支付寶上給她。她覺得這樣很方便,自己省去很多麻煩,現在要結婚了,男朋友也是一個有想法有個性的人,她依然計劃如此。因為拿管錢舉例,她覺得記賬,管錢,繳納物業費水電煤這種太麻煩了,不如丟給老公。我想說,有時候,你身體力行去做一些事,麻煩一點,不輕鬆,但你有實權。你依賴,你被控制,一旦遇到大的變化,你無法逆轉,甚至連瀟洒離開的勇氣都沒有。還是要遵循獨立自主,與父母子女親人都保持一點個人邊界比較好。

對了,我這位朋友看起來被保護的很好,但她很焦慮,每次說話不敢大聲,眼睛裡是那種老鼠一樣怕怕的感覺,你能感覺得到她小心,害怕。安全感也是如人飲水啊。

希望無論你有人可依賴,還是無人依賴

都能強大自己

這樣有人依賴時候就適當地歇歇放下一點包袱

沒人依賴的時候,你也能做自己的天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謝邀

依賴父母是心理成長發育的需要。

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很弱小無法自主的活動,這時,我們需要讓我們的主要撫養者母親,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

並完全的依賴她而生存。我們什麼都不用說,只要哭哭,或者做個表情動作,媽媽就知道我們的意圖,並且幫我們去處理。

這時,嬰兒感到媽媽和自己是一個人。

這時依賴媽媽是嬰兒成長的需要。

當我們逐漸長大,嬰兒越來越意識到媽媽是媽媽,自己是自己,媽媽和自己是分開的兩個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獨立於母親,開始自己的社交直到成人。

有的孩子可以較成功的完成與母親的分離,走上社會獨立去生活、工作,組建自己的家庭,開始自己的人生。

而有些人卻不一定能做到,她們外在是成年人,但內心依然是個孩子,他們會不停的需被照顧、被安撫、被關心,即使成家了也會去較多的依靠另一半,就像孩子依賴父母一樣。

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也很難獨立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如孩子的爸爸或媽媽。

造成一個成年人心理發育停留在孩子狀態的原因較多,但歸結為一條是:一般長不大的成年人都是由心理發育年齡也處於孩子的父母撫養長大的。

這樣的父母會和孩子聯繫得過度緊密,使得孩子沒有空間去成長。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已經長大的成年人想要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只能自行承擔起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責任,試著去獨立的生活和工作,在經濟上能夠負擔自己。

當然,經濟上的獨立只表示部分獨立,許多經濟獨立的人在精神上並不獨立。

如果想在精神上也獲得獨立,可以通過長程的動力性的心理諮詢來促進個人心理上的成長,擺脫自己對父母精神上的依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