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从几年前就开始大量欣赏古典音乐作品,但是欣赏音乐也只停留在最直接的感受情绪,情感之类的层面。但无法深层地理解音乐的技术,也听不出不同版本之间的优劣。如何通过学习或阅读,从技术层面欣赏音乐,真正听出演奏家的技巧,或者不同版本的优劣呢?

相关问题:在音乐分析中,在音乐本体形态之外的「文化」内容到底有没有分析价值?


谢邀。

虽然现在很累,但莫名地想认真地写一下这个回答。

题主在问题描述里问了若干个问题,我尝试一个个来聊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但无法深层地理解音乐的技术,也听不出不同版本之间的优劣。」

说到「音乐的技术」,其实太广的话题了,不缩小范围的话,实在不太好聊。后面提到版本的事情,那么我就默认这里的「技术」是指乐团对于作品的演奏技术?关于版本比较这个事情,在音乐爱好者中是看得比较重要的,但可能我会说一些有些爱好者不太喜欢听的话:很多时候的版本比较,基本上是玄学。因为,第一,当一个人在评论某个版本好某个版本不好时,其实是很主观的,他表达的真实意思是,某个版本自己喜欢某个版本自己不喜欢。所以,关于版本比较,我倒是觉得题主可以更自信一点。自己喜欢的版本,对你来说,就是更好的;不喜欢的版本,别人吹得再好,其实也没什么意义。而且,说句实话,在音乐爱好者中流行的那些版本,在技术上来说,真的没有差的。他们在技术层面不说每个录音都是大师级的演奏,但专业性都是达标的。你喜欢任何一个版本,都没有问题。第二,很多时候,大家听一个版本录音,觉得好,或者不好,以此判断一个指挥或者乐团的水平,都是不公正的,因为很多时候,大家讨论的艺术处理和演奏技术、音色这些方面,都是录音师和后期混音师的工作成果,并不是指挥和乐团直接带给你的演奏效果。

如果题主感觉一定要读一些专业书学一些音乐知识才放心的话,我能想到的,可能只有配器法和乐器法这个专业科目可能和管弦乐欣赏有一些关联了。至少可以把各个乐器的音色、音域、各个音域的表现力特点、以及各个乐器的重要乐队片段熟悉一下,以及一些乐器搭配的基本模式弄清楚。此外,如果还有闲心,可以读一些指挥法的书(不过读完你可能会发现对自己帮助不太大)。另外,配合听赏熟读精度甚至是深入研究音乐史一定是有好处的。中文音乐史的话,推荐格劳特的那本就好了。读音乐史的重点不在于作曲家生平,而是重要作曲家重要作品中最重要的那些点,了解这些的话,其实对从结构上、观念上、理论上理解音乐作品会有一些帮助。

如果题主本意想学和声复调音乐分析这些科目的话,我的建议是不要学。因为这个对版本比较类的听赏真的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会有反作用。如果你对这些音乐分析类的内容学深入了,今后你就不会再关注版本方面的信息了。因为对你来说,所欲版本都是一样的,你听音乐只会听它的结构、材料这些内容,不再会关注这个乐团这个作曲家的处理有什么独到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作曲专业的学生几乎不会关注版本比较、而音乐爱好者更喜欢版本比较的原因。(我有不少同学朋友和我吐槽过一件类似的事情:他们和爱乐者聊天,爱乐者和他们聊版本,他们一点也不了解,然后就被爱乐者鄙视了,觉得他们专业学得很差)我上学的时候,做音乐分析,基本上就是从Youtube上找个最高清的录音或者录像,对著乐谱听两遍关键的地方,然后就可以从乐谱入手去做分析了,不会去管那个演奏是谁的版本。

再另外,一个个人经验:如果你认识真正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靠谱的音乐爱好者,多和他交流,多听他说话,可以听听他的建议和见解,对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听赏水平可能有奇效。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虽然音乐听得相对也不少,但对版本的了解是很少的(因为我是音乐专业的。。。所以。。。不太关注版本。。。)但大一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外系的很好的朋友,他就是一个姿势水平非常高的音乐爱好者。我俩的寝室分别在学校的东边和西边,但我整个大学期间在他的寝室度过了很多的时间,听了很多碟,听他各种瞎扯听了很多,然后我对各种版本以及相关知识都提高了很多。当然,这个经验题主要慎重使用,因为如果你遇到的不是真大神,而是喜欢满嘴跑火车的半瓶醋,那。。。也不会对自己的进步有什么帮助。

「如何通过学习或阅读,从技术层面欣赏音乐,真正听出演奏家的技巧?」

如果是说那种独奏演奏家的话,这个看书就没办法了,跟人聊天也没啥办法。如果想从技术层面评价一个独奏家演奏水平,那几乎只能是自己比较深入专业学过这个乐器才有资格和有能力。我再强调一遍,是从技术层面评价,不是从单纯的审美和艺术处理风格方面评价。所以,如果你没学过一段时间钢琴,你当然也可以说郎朗的某场音乐会某张碟弹得很怎样怎样,感觉不到位,情绪不对,诸如此类。但你最好不要说他什么踏板没处理好,和声弹得太浑浊什么的。


谢邀。作为一个作曲硕士,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回答的必要。大家都讲了很多,我觉得就现在技术方面的观点而言,大家都基本上把我要说的说完了,不过在这里需要特别补充一个令人失望的事实

终极地(Ultimately),要从技术层面上彻底地理解任意音乐,其关键不在于技术(音乐科技和技法)本身,而是在于对人类心身行为的解释,归根结底是个心理/生理/物理学问题,而非纯音乐形态分析问题。如果把音乐看作单纯的「技艺学」,单从表面形态来分析,终极地(Ultimately)是毫无意义的。

我曾尝试过详尽地从纯技术(纯技法)角度分析一位完全未被人分析过的作曲者的作品,写了一篇论文,然而写到最后,到头来发现其实那些技术分析和描述的部分(下面链接文中第二节到第七节)其实是最没用的,因为将来人工智慧发展了或者生理物理之谜被解开之后,这些分析和再创作试验都是可以用那些更好的方式解决的。

Raymond:「天籁传声」流行钢琴作品之和声技法探析?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从「还原论」和「物理主义」的角度看,文学、音乐、艺术的创作解释可以被还原成纯心理学,继而被还原成纯生理学,最后被还原成纯物理学。如果最先端的物理学(量子物理、高维时空/弦论等)发展出了大统一模型,那么岂止于音乐艺术,人类一切行为及存在都可被解释了。

从「涌现论」的角度看则会有变异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然而理路与还原论/物理主义观点大致相似。

因此我的答案是:要想终极地理解音乐技术、技法,唯一的途径是跳出音乐形式本身,从非音乐的交叉学科中去寻找答案。


相关问题:

在音乐分析中,在音乐本体形态之外的「文化」内容到底有没有分析价值??

www.zhihu.com图标

我曾经也觉得学习了音乐技术就能科学的比较版本。

事实证明我错了。

或者说大多数经典作品的版本就没有被「科学比较」的意义,如圭大所说,差别主要在主观喜好。

主观并没有什么不好,后现代也支持观看者以主观的视角解读作品,但别太当真就行了。录音版本这个话题,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只听过那一两百部作品,为了能扯淡,只能刻意放大版本的意义,让一两百的谈资被放大到一两千。因此没必要跟别人谈论太多版本,省得大家互为地狱。


泻药。。

直接回答问题的话,音乐演奏技术,和音乐创作技术虽然表面上想用客观的技术角度对文化类问题进评价,但是实际上本质还是一个文化问题,最终结局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了解到专业演奏家的技巧,就需要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这真的很难三言两语,包括每个人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最终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你不了解那个你不了解的东西。。。。

这是句废话。。可是就导致了你并不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物是什么。。

不论信息或者互联网再怎么进步提高信息知识传播的效能,都无法改变认知永远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这一事实,而这是人类认知论上最深刻的一个BUG,衍生出过洞穴囚犯,虚无主义等等。

要掌握某些文化内容,就必须要有文化的基础知识,但是文化的基础知识不是绝对的,我们不能用一秒钟弹多少个音来评判技术的好坏优劣,看起来手指跳动,音符紧密,比如野蜂飞舞,月光第三乐章,还有钟都是。。但当他失去了对节奏的精准度那也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没有对力度的理解,那也是毫无意义的。。

在不具备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素养之前,就不知道听一首曲子该听什么的时候,那么认知注意力就不会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扩大认知的盲区。。别人可能在这方面继续讨论,发展出新的东西。。。。这些问题都属于文化现象没有价值观判断,并不一定是某些人不知道某些信息,或者不赞同某些问题就一定是低级的。除非在讨论一些后续问题的时候,那个人架空了基础知识,那么讨论起来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聊不下去。。。。

那么这些技巧的意义,音乐如果说是音符,力度,在时间上的排列,那么这种排列组织,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智慧创造。。打个浅显的比方,有一个钉子一根棍子。一种可以钉在墙上弄成一个杠杆,但它就无法移动了。也可以作为把钉子钉到棍子上做成一个勾。也可以分开单独用在不同的用途上。物尽其用,就是对上述问题的概括,前提是我们知道钉子和棍子是什么,还有各自的特征。音乐的组织方式就是另一种非功能性的智慧创造,同样的前提也是在了解声音的音高,强度,节奏变化等各种基本元素以及其文化含义。掌握得越多,那么久理解的越深。。。。

到那时这都是文化问题,也是一种个人行为,意思就是,你掌握了解的再多古典乐,当你接触爵士乐的各种花里胡哨时依旧是一脸懵逼。。反之亦然。。。。

还有演奏炫技是在贝多芬之后一直到拉赫马尼诺夫之间所产生的,跟整个音乐美学的演变有著密切的关系。。但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整个音乐美学问题。。甚至如果一直抱持这种观点,就很难去接受20世纪以后的音乐了。。。。现代人看待问题更倾向于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然而这种理性思维并不能涵盖人类的所有知识,甚至有不少时需要进行一定文化训练之后才能进入讨论。。


先回答下问题:

  1. 「欣赏音乐也只停留在最直接的感受情绪「,这就足够了。作为真的学了20年音乐的我跟你也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在于我会更具体地去感受。
  2. 也许你可以试试去弹弹钢琴,学学视唱练耳,这样你对音乐的感知会更具体。
  3. 深层次理解音乐技术,听出不同版本优劣,这个比我这种理科白痴去写量子力学研究性论文还难。
  4. 或许你实在是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看看我写的文章(知乎上没发太多):

Rax Xu:可能是你见过的最精确的曲目分析?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一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俗肖邦夜曲,这么长的篇幅我就聊了4小节,差不多能说明古典音乐有多复杂艰深了吧。

还有这是什么鬼:

一个没学过任何音乐的,平时稍微多翻翻鱼龙混杂惨不忍睹的知乎钢琴板块,都不至于说出这种话吧。

音乐需要高超的技术去表现细腻复杂的情绪与思想,所以技术当然非常重要但是重要不过先理解人,重要不过先理解音乐;比如一个完善的钢琴演奏者首先需要明白「该怎么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技术」。

而且演奏技术也不全是你搁这儿讨论的「手指机能」。

连业余钢琴考级评委的都知道评判标准不能只看什么「更高更快更强」,你这私下开玩笑的老师是来自大井山子村音乐学院的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