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P 社玩家認為二戰起源於「我要但澤,波蘭不給」。如果波蘭割讓但澤,英法繼續綏靖政策,能否將二戰爆發推遲到 1941 年以後甚至轉移爆發點?


在獲得但澤和走廊通行權之後,德國很可能放棄對波蘭的進攻(可能在西里西亞等少數地區進行邊境修正,但希特勒應該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提出對波茲南這種純波蘭人聚居區的領土要求,雖然1914年前那裡屬於普魯士——在打敗蘇聯後也許會提出用波蘭獲得更多的東部領土以交換),波蘭將成為一個與霍爾蒂匈牙利類似的德國僕從國。

但希特勒隨後很可能會提出盧森堡問題,並以此在40年開始對英法的戰爭。


看了很多回答,基本可以斷定多數人是隻看歷史教材而不看歷史書的,所以對希特勒只有一個符號化的理解,比如」流氓外交「等等。

事實上,膨脹前的希特勒可謂是歐洲最傳統的政治家,在吞併捷克之前(而非蘇臺德),他的外交行動追求的都是」師出有名「,站在道德高地上,不但把事給辦了,還把名聲給掙了——這就是他與燈塔國領袖川普最大的區別。考慮到很多人可能很反感我的這種表述,我就以希特勒下令拍攝的36年柏林奧運會官方紀錄片的幾張截圖做一個說明——這些截圖都是關於那個在歷史教材中聲稱被希特勒多次羞辱的黑人運動員傑西歐文斯的(納粹官方紀錄片《奧林匹亞》62分鐘左右開始):

注意運動員膚色與名字

注意這位白人運動員的眼神,接下來的視頻顯示他的目光追隨著傑西歐文斯的起跳過程

給了歐文斯整個動作的特寫

歐文斯最後一跳後歡騰的美國觀眾

字幕給出歐文斯這位黑人運動員打破白人創造的記錄——這就不僅僅是記錄奪冠那麼簡單了,它還給出了打破記錄的信息

給出隨後的頒獎儀式,美國國旗在德國國旗之上。

也即希特勒在歷史教材所謂的」彰顯種族主義正確性「的奧運會時拍攝了部官方紀錄片(導演之前拍攝過宣揚納粹黨代會的《意志的勝利》,堪稱德國」國師「),而這部官方紀錄片裏完整記錄了劣等民族打破白人紀錄的全過程——這就是所謂的」瘋狂而愚蠢「的希特勒嗎?

而根據維基百科,」歐文斯回憶道:「當時我經過主席臺時,他(希特勒)起身向我揮手致意,我也向他招手。」他還說:「當年拒絕和我握手的並不是希特勒,對我不夠尊重的恰恰是羅斯福先生。他甚至拒絕發電報表示祝賀。」

理解了這個希特勒,我們再來看一下他的政治觀和外交觀(41年以前):比如上臺後第一件大事——重整軍備,希特勒雖然在大選中像川普一樣再三承諾要讓德國再次偉大,從而引發周邊國家的恐慌。但上臺後的希特勒卻像變了個人似的,絕口不提擴軍的事,反而在外交上與他最鄙視的國家之一——美國進行互動(另一個是俄國,前者代表純粹的資本主義,後者代表純粹的共產主義,而歐洲國家則多數走的是第三路線,比如英國在24年開始出現了社會主義傾向的執政黨工黨,法國則在34年上臺了左翼人民陣線(一大原因是33年納粹上臺後莫斯科下令法共改變政策與左翼聯合沖票),德國在18年開始就是第二國際核心力量德國社民黨執政,所以納粹是既反共也反資)。羅斯福在大西洋那邊提出和平口號,希特勒則進一步提出裁軍請願,表示德國熱愛和平,希望歐洲國家一起裁軍營造一個更適合發展的環境——當然這裡並不是希特勒突然良心發現,而是一個純粹的政治手段,因為此時的美國德國一大特點就是陸軍實力極弱,所以哪怕裁軍90%,德國由十萬國防軍下降為一萬,那也沒有本質區別,都約等於沒有陸軍的國家,但對法國波蘭而言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所以法國波蘭等必然反對裁軍——於是道德足球就踢給了法國,」熱愛和平「的德國在國際上楚楚可憐,而法國則成了個強勢的惡棍——於是可憐的德國只能」被迫「重整軍備以自保,在眾人同情的目光中正式走上擴軍之路。

但英國人也不是傻子,於是希特勒又開始了對英國人的精彩表演。英國政府為了明確納粹的實際戰略,派出了以一戰勝利首相勞合喬治為首的代表團前往德國調查。而希特勒這位德國民族主義者在接見勞合喬治時第一句話就是」見到您是我的榮幸,世界大戰的勝利者。「在希特勒的政治偽裝下,勞合喬治這個老狐狸被完全欺騙,認定納粹無意與英國為敵,並親自在《每日郵報》上撰文稱讚希特勒為」德國華盛頓「,強調德國的對英友好政策並指責政府在」放棄良機「(不過在納粹吞併捷克後這位發現上當後的老狐狸轉為對德鷹派,並在推選丘吉爾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於是英國在1936年與德國簽訂了《英德海軍協定》,規定德國海軍上限為英國的30%——這紙條約看似在限制德國軍備,但這個30%的上限遠高於《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限制,故而這個條約的本質是粉碎《凡爾賽條約》體系,公開為德國有限度擴軍進行背書——英國人的」寬大「令希特勒完全無法相信,而認定這紙條約的功勞是前往談判的外交部官員裏賓特若夫的能力所致,最終將其提升為德國外長。從英國的這系列操作也可以看出,」禍水東引「政策的本質是英國受希特勒表演欺騙,誤以為納粹威脅遠小於蘇聯,於是傾向於把納粹當看門狗,與波蘭一併成為西歐對共的緩衝帶——而在納粹吞併捷克這個非德意志人居住區域後,英法才發現納粹這條看門狗變成了喫人的虎,於是開始了與蘇聯的漫長合作談判,最終迫使希特勒這位全球反共第一人被迫與蘇聯簽訂合作條約——當然一般歷史教材宣稱英法此時仍在綏靖,但我想希特勒對蘇的」反應過激「就能證明很多相反的觀點了。

以上兩大政治表演很能說明希特勒的外交觀:在道德牌的掩護下把事給辦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認為川普給希特勒提鞋都不配的核心原因。但希特勒的外交道德牌還不止如此。我們再看看為什麼英法能容忍希特勒的一系列領土兼併——直到希特勒對捷克動手(注意,不是蘇臺德,而是吞併捷克之後)。一戰之後歐洲有個新潮流——由美國的一戰勝利總統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自決「,基於」民族自決「,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實現了獨立。而希特勒的一系列吞併之所以沒有引起英法等國的足夠警惕,正是因為希特勒也看中了這張牌的威力:進軍萊茵蘭,那是因為這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區;德奧合併,那是因為奧地利人在公投中傾向於併入德國——事實上一戰結束後由列強淪為小國的奧地利定國名為」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迫使英法再次開會規定」德奧永不合併「——但這本質是違反民族自決這一政治正確的;而蘇臺德問題的核心在於,該地區95%以上的人口是德意志人,捷克獨立是因為」民族自決「,那麼蘇臺德問題上玩雙標自然就是捷克的錯了。所以以上政治行為的外交負面影響都被希特勒打出的政治正確牌(民族自決)給吸收了,張伯倫在簽訂《慕尼黑協定》後還打心底裏認為這紙協定製止了捷克人的蠻橫行為,保證了歐洲和平——直到希特勒吞併捷克這個非德意志人地區。但即便是吞併捷克,在德國方面看來也並非完全無理,因為這張牌雖然不是民族自決,卻也是」固有領土牌「——捷克地區長久來就屬於德意志第一帝國神羅,布拉格還在盧森堡王朝以及部分的哈布斯堡王朝期間擔任神羅首都,波西米亞乾脆就是個德語詞(所以有種說法是去捷克要稱對方捷克人,而不能是波西米亞人,因為後者是在提醒他們那段屈辱歷史)。

而現在的但澤問題,跟蘇臺德問題類似,這個地區90%以上的人口是德意志人,於是此處希特勒打的還是」民族自決「牌。

以上我說的那麼多,核心觀點就是:有別於川普,41年前的希特勒本質上是個傳統政治精英,對希特勒的理解絕對不能符號化,因為希特勒玩的根本不是歷史教材上所謂的流氓外交,而是正兒八經的傳統政治手段——打」道德牌「。所以如果波蘭交出但澤,那麼希特勒的牌庫中就會少一張能夠立刻使用的牌。當然希特勒遲早要對波蘭下手,因為納粹的殖民理念就靠殖民俄國來彌補不與英國爭奪亞非拉的損失從而減少與英國的衝突(類似普奧戰爭失利後奧地利人把殖民方向轉向巴爾幹,也即所謂的補償性的」東方政策「,這也是希特勒自以為能達成英德和談的重要原因,因為他認為德國和英國並無衝突必要),而如果不拿下波蘭,則在俄國的殖民地就會成為飛地,所以納粹必然要拿下波蘭(但澤走廊的另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沒有但澤,東普魯士就成了一塊飛地,也即沒法在陸路上與本土相連的領土)。但以希特勒的外交觀,他在失去但澤牌之後就必須要再等待一次機會,以另一張道德牌來開啟對波蘭的戰爭。故此,波蘭移交但澤必然能延緩德國對波蘭的入侵,從而延緩二戰的爆發。

要理解二戰,首先要理解希特勒不是個瘋狂的符號。至少在41年前,希特勒的政治行為走的都是傳統政治精英的路線.

再引用段挪威戰役時期希特勒的表現做一個結尾:

「4月15日,德軍情報部門得知英軍重兵已經抵達納爾維克附近的羅弗敦羣島,希特勒非常慌張,都已經打算命令迪特爾將軍放棄納爾維克,後撤到特隆赫姆了。但是由於約德爾將軍的力諫才作罷。」

「同一天(4月17日),元首再次打算命令迪特爾將軍率部向東退入瑞典境內。在撤退前要毀掉鐵路,以避免在一段時間內為敵人所用。命令已經讓參謀發出,但是有兩位遠見卓識的德軍軍官 Bernhard von Lossberg 和 Alfred Jodl 沒有執行這個命令,von Lossberg 沒有讓電報發出,而 Alfred Jodl 則電令德軍堅守待援。這種事情真是冒著殺頭的罪。可惜這兩位都沒有獲得騎士十字勳章,他們是最應該獲得的。約德爾將軍也再次強調,撤退會極大影響迪特爾的信心。唯一可行的上策就是堅守待援。元首在恢複信心後,收回了命令。」

此處希特勒與名段《元首的憤怒》裏完全不同,多次希望德軍撤退,反倒是《元首的憤怒》裏那個挨噴的約德爾(就是電影中的那個光頭高級軍官)一直在要求堅持抵抗。所以拿1945年的希特勒去理解41年前的希特勒是完全錯誤的。

順便提一句,事例二裡面兩個抗命的德國軍官一個拒絕發送希特勒的電報,另一個則直接修改了希特勒的電報……這也是納粹式專制與《1984》式專制的一個區別。

還有一個歷史教材沒有強調的重要細節是:在擊敗波蘭和入侵法國期間,希特勒卻先在挪威這個並未對德宣戰的國家與英法幹了一仗,這是因為英法雖然在西線靜坐,但是在北線頻頻破壞挪威這個保證了德國鐵礦石進口的中立國(德國失去洛林後就出現了50%左右的鐵礦石缺口),比如進入挪威領海扣留德國船隻甚至是進入挪威領海布設水雷。所以英法在遭到德國入侵前是綏靖政策?還是以掐死挪威這個點迫使缺鐵的德國撞死在馬奇諾防線上?當然最後德國使用閃擊戰衝垮了法國,但本質上英法的失敗是因為政治上的綏靖,還是軍事上對閃擊戰這一全新作戰形式的不理解?畢竟真正能理解並對抗閃擊戰的也就只有42年後的俄國了——前提還是有充足的空間換取足夠的學習試錯時間。


二戰爆發的根本標誌不是德國閃擊波蘭,而是英法對德宣戰..

閃擊波蘭是英法對德宣戰的理由..

如果閃擊了波蘭,但英法不宣戰,,那不叫世界大戰.

閃擊波蘭之前,,英法宣戰了,二戰該打的照樣開打.

邏輯夠清楚了沒,,,本質在於英法對德宣戰...

英法對德的矛盾纔是二戰初期最根本的東西,勢均力敵才叫世界大戰..德國蘇聯打波蘭不叫世界大戰,那叫瓜分波蘭.

直接回答問題,波蘭割讓但澤能否延緩二戰爆發?

不能

不割,開打了≠割了,就不開打.

因為二戰爆不爆發與波蘭無關,波蘭做任何選擇都起不了作用,就算假設波蘭真的割地了,也真的沒開打..這兩者之間也沒有決對的因果關係..

起決定作用的是英法的選擇,賣了捷克,就可能賣波蘭,,英法的選擇纔是關鍵.


不能,不過要是波蘭堅決支持捷克,而不是乘火打劫,肯定可以延緩二戰爆發。


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