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得最好也就跟真的一樣,而照片在人們看來就是真的呀。


難以置信的LOW問題,題主上的網站界面,用的手機外殼UI,電腦裏看的電影,身上穿的衣服,追的新番看的電視劇都是要以繪畫作為基礎的
因為繪畫從出生到現在主要職能就不是描繪現實。原始藝術畫畫是為了施行巫術,後來記錄神話,紀錄事件,用於墓葬等等,你能想像在皇帝墓裡面掛張照片嗎「哦好,我把婢女護衛的照片掛著了哈,你就在下面爽著吧」未免缺乏儀式感吧。確實古典主義時期在追求寫實,用肖像紀錄等等。但是那只是繪畫的職能之一,攝影術發明瞭之後繪畫終於不用幹這個了,大家很開心,誰說繪畫沒用了。

進入現代當代以後顯然大家都在做和以前不一樣的事,像不像真實不真實已經無所謂了。當然也有很多人仍然在古典呀;寫實繪畫上面奮鬥人家顯然也沒被餓死混的還挺好的,只能說繪畫永遠不會被取代,無論他的那種職能都不會。

只不過在某個時期某個職能顯得尤為重要而已。

對美的擁有


1.


在與美邂逅的那一刻,我們會有一種強烈的衝動,就是一種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將它佔為己有,並使它成為自己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們有一種迫切地表達的慾望:「我曾在這裡,我看見了它,它對我很重要。」


但是美是短暫的,它常常在那些我們無緣再見之地被發現,或者是在一定的季節、光線及天氣情況下才能形成的難逢之景。那麼,面對飄浮的列車、哈爾瓦式的磚塊或英國的山谷時,我們如何才能緊緊把握其中的美呢?


照相機提供了一種選擇。拍照可以稍稍滿足那種擁有的渴望,這種渴望是被一個地方的美麗所激起的;我們對將要失去一幅珍貴的圖景的焦慮,會隨著快門的每一次閃動而逐漸消失。也許我們還可以嘗試著讓自己完全置身於一個美麗的地方,希望通過讓自己更加接近於這地方而使它們在我們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亞歷山大港,站在龐培石柱前,我們可以將自己的名字刻在花崗巖上,就像福樓拜那個來自桑德蘭的朋友湯普遜(「只要你看到了龐培柱,你必然就會看見『湯普遜』的字樣;自然,你就會聯想到湯普遜其人。這白癡已成了紀念柱的一部分,並使自己同龐培柱一起萬世留名。……所有白癡差不多都有桑德蘭的湯普遜這德性。」)。一種更加合適的方式也許是買一些紀念品——一個碗,一個塗漆的盒子或者一雙拖鞋(福樓拜曾在開羅買了 3 塊地毯),用以提醒我們已經失去的東西,就像是我們從分離的愛人那兒剪下的一縷髮絲。


2.


約翰·羅斯金 [1] 出生於 1819 年 2 月的倫敦,他大多數作品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即如何擁有美景。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羅斯金就不同尋常地敏感於視覺世界裡最細小的特徵。他曾回憶起自己三四歲時的情形:「每天,我盯著地毯上的方形圖案和不同的顏色,仔細研究原木地板上的木節,或是細數對面房舍的磚塊數目,便會覺得心滿意足。」對羅斯金的這種敏感,他的父母是鼓勵的。他的母親引領他進入自然,他的父親,一個富有的雪利酒進口商,則在下午茶後讀古典作品給他聽,並且每週六都會帶他去一家博物館。在夏日的假期裏,全家人環遊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他們並不是為了娛樂或是消遣,而是為了美;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大致地瞭解了阿爾卑斯山的美、法國北部及義大利中世紀城市的美、尤其是瞭解了亞眠和威尼斯的美。他們坐在馬車裡慢慢地遊覽,一天從不超過 50 英里,並且每隔幾英里就停下來觀賞景色——一種羅斯金終其一生都在實踐的旅遊方式。

由於他對美和擁有美的興趣,羅斯金得出了 5 條主要結論:首先,美是由許多複雜因素組合而成,對人的心理和視覺產生衝擊;第二,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傾向,就是對美作出反應並且渴望擁有它;第三,這種渴望擁有的慾望有比較低級的表現形式,包括買紀念品和地毯的渴望,將一個人的名字刻在柱子上的渴望和拍照的渴望;第四,只有一種辦法可以正確地擁有美,那就是通過理解美,並通過使我們敏感於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的和視覺上的)而達到對美的擁有。最後,追求這種敏銳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嘗試通過藝術,通過書寫或繪畫來描繪美麗的地方,而不考慮我們是否具有這樣的才華。


這個問題就好比問:既然別人的人生已經活出模板了,我還活著幹嘛。藝術的存在價值本身就不是為了再現什麼或者描述什麼,當然很多缺少相關知識訓練和理解的外行從藝術的外在形式一定會覺得再現和描述是就藝術的本體,但那不過就是一種客觀載體而已,就比如說運動員為了奧運冠軍一輩子練習一個項目是為了什麼,是僅僅因為要取一個第一名嗎,因為我們只看到運動員成功以後的收益,覺得這些當然都是第一名帶來的了,所以會錯誤地把第一名和運動的意義聯繫起來。哲學裡對藝術的本體論就是它是一種表達「存在」的方式,如果說喫飯工作繁衍是我們表達「生存」的語言,那在解決了這個層次的需求之後,我們就不僅僅是生存,還是要尋求每個靈魂單獨的「存在」,這有點形而上學,但是道理其實並沒什麼深奧的。每個人其實都有畫畫的衝動,想要表現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想要闡述自己對世界存在形式的獨特看法,只不過畫家擁有良好的訓練讓他們有足夠的技能去完成這些,而普通人沒有,但是畫畫的根本目的是表達自己,並不是記錄什麼。

照相和畫畫在沒有美學素養的一般人認為還原人物景物的手段而已。

他們對結果的評價也只是:這個相片真清楚,解析度好高,景色真好看,哎呀把我照醜了!哎呀這個畫的好像!咦~這個一點都不像,呦喂,這畫的什麼玩意兒啊。

攝影和畫畫本都是一種美或者思考的表達方式。是作者對於景物人物的看法,情緒的激蕩表現出來的手段。

相同的情景會因個人修養的差異,美學素質的有無產生不同的情緒看法。即使普通人同時和藝術家按動快門出來的照片情緒也不一樣,藝術家會通過一切手段去記錄自己的情緒,光圈,快門,構圖等等。相比畫畫普通人覺得攝影更容易上手,因為不同於繪畫不需要經年累月的訓練只要調到單反AUTO檔也能出來清晰度不錯的照片。

但是我個人更喜歡繪畫,繪畫相比與攝影給人表達的空間更大,大到沒譜,素描速寫,油畫,水粉,水彩,這麼多途徑有時就為了表達心裡的一次悸動。

========================================

比如《向日葵》

普通人看了以為是哪個小學生畫的習作呢。但是《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國南方時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有人說,線條都好爛,花瓶也畫不好不勻稱。但是重點是顏色啊,是張牙舞爪興奮的花瓣啊。噥,畫得這麼看啊... ...

《晚鐘》

看到這對在田間默默祈禱的農民夫婦,我們彷彿也聽到了遠方依稀可見的教堂傳來的鐘聲:這「鐘聲」好象越來越大,傳得越來越遠…… 也許是這對佇立在農田裡剪影一般的農夫與地平線交叉的形式使人聯想到了莊嚴、神聖的「十字架」,從而,拉近了農夫、教堂與觀賞者的距離並強化了教堂鐘樓的「音響」感應;也許是由於日暮餘輝的籠罩、屏息靜思的農夫和靜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襯;也許是由於畫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虛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裏傳出的「鐘聲」可以融為一體,好象觀賞者為畫中人、畫中景、教堂及教堂鐘樓裏傳出的鐘聲也融成了一體…… 這濃鬱強烈的宗教情感,這凝重聖潔的宗教氣氛,這莊嚴、肅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貧樂道的基督徒形象,這深沉、悠遠、悲壯的詩意境界,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沒有在宗教境界修鍊到一定程度,沒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沒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眾的繪畫技藝,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傑作的。

這外在粗陋、樸實,甚至木納、癡呆,而內心純凈虔誠、溫順善良的農民形象,不僅體現了米勒對農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體現了19世紀後半葉藝術家強烈的民主意識以及現實主義的求實精神。

我喜歡的作品都是情緒感很強的,氛圍感很濃,色彩是最能打動我的。如果看完這些題主還是說:為什麼看個畫看個照片還要學習一套你們的理論知識才能加入你們的賞析大隊累覺不愛,那我也沒的說的。其實普通人並不是沒有感覺只是沒有刻意提出來,我們看到黃昏也會感懷,看見朝霞日出也有莫名的希望和興奮,看見烏雲壓頂潛意識也會不安,夏天看穿紅色衣服的也覺得煩躁,穿綠色,藍色衣服的也會感到清爽。美學只是把大家潛意識裡的感受總結出來加強認識而已。

看到這個問題,我只能說樓主並不瞭解藝術的真正價值,也是典型藝術圈以外的人的一個典型無腦思維。

繪畫,是一個修養的過程,通過自己的筆墨功力和人生閱歷,為表現某個客觀真實或者自己的主觀思想,審美態度而創作的作品,其目的是為了博修養,端人品。其中「表現客觀世界」就是你們眼中常見的寫實繪畫。而樓主所說的照片,其實是一種功能性的東西,人類為了快速獲取和現實客觀的真實圖像,發明瞭相機(攝影藝術除外),讓我們能夠在一秒鐘時間就能迅速獲得需要的圖像,這是一種功利性的行為。以上就是「照片」和「畫的像的畫」的區別,前者只是為了快速獲取形象的方式,而後者花很久時間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受,形式和攝影效果相同,但目的卻是大相徑庭。如果還不明白,讓我說的更直觀:樓主的論點其實就是:現在汽車能跑一百碼,速度可快了,為啥還有那麼多人天天在操場用雙腿跑步?

因為人們開車是為了節省時間,以最小的體耗和時間到達目的地。而跑步愛好者並不是為了從起點快速到達終點,而是通過跑步,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畫得好的畫不是必須真實

拍出來的照片不一定都是真實的

你用單薄的邏輯就用一種藝術否定了另一種藝術。還企圖替換。其中一個答主給你配了食譜,你先嘗嘗再說。

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就像既然我們知道豬是食材我們為什麼還要用各種方法處理烹飪,反正都能喫啊。既然都跟人長得一樣我們為什麼還要做那麼逼真的雕塑不直接擺個人在建築裏。反正都能寫字我們為什麼還要用筆用紙不直接電腦上處理所有的編輯...我有鋼筋有混凝土有材料有人力物力為什麼還需要和我要做的房子一模一樣的建築製圖,拿著磚頭直接上啊....有PDF文檔幹嘛還要列印書還要賣書反正都能看...問題都很模稜兩可,以偏概全,抽象和意象混合,拿一個很膚淺的表象來研究一個廣袤的主題...

很顯然照片是將三維幾何空間二維化,將已存在的物體在肉眼所見的空間於某一個短暫的時間定格保存的產物,就像某一種東西的固有特性,一般是無法人為改變的,你可以說我在某個空間獲得某個特別的角度通過某些手段後期、添加物體增加照片構圖的創意而顯得某些攝影作品特別優秀,一張優秀有趣或者美麗照片的產生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繪畫,是將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腦海中的二維空間在紙面上三維化。這裡說的三維其實是一種趨向,它區別於文字元號,不是抽象而且需要人為定義的圖案,而是直接能夠引起人視覺共鳴的創作的產物。為什麼說我畫的一模一樣也能叫創作,我隨便拖一個我畫的素描

這是照著一張已存在的照片畫的,我為什麼要畫?為什麼不直接拿照片就好?第一,同樣都可以存在於紙面或者照片裏,一個是畫一個是本尊的照片,前者只有一份,我畫來送人,不僅表達了對偶像的喜愛也是對送禮對象的一種特殊的心意,我可以畫的像他,也可以不一模一樣的copy而是發揮創造力突出他的特點,畫得好的話人們就能夠認出來。我當然可以送同樣一張照片海報,當滿大街都是照片的海報或者被大家存到電腦文檔的時候我的禮物就會顯得廉價沒有新意。我花費了時間,花費了精力,這些間接轉化為了某些無形的價值,是值得收藏的。至少她自己要畫她畫的肯定跟我的不一樣她有她自己的風格,然而再給我一張紙照著畫一遍我也不可能畫的完全一樣。這也是一幅畫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

說更直白點,那些喜歡畫水彩臨摹植物的孩子們,你問他們為什麼有照片還要畫下來,得到的答案不就是我喜歡畫畫,有趣,好玩兒,你看不懂那是你的事我畫我的要你管哦(╯°□°)╯︵ ┻━┻

這種打發時間的填色書還這麼火...你可以拿個植物照片讓我解解壓先....

第二,畫是可以改變的,你可以畫的像某個人,某樣東西,當你畫東西都跟實物沒什麼差別的時候進階版你就可以開始創作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我喜歡隨便編啊所以真存在這樣的妞嗎

(只是舉個栗子)不然你以為那些Xman鋼鐵俠的科幻背景炸天的人物機甲還都是導演組自己給你做的然後又給你炸掉啊?(這個問題簡直讓美國ACCD搞場景設計的人無地自容啊他們畫的太像真的了...)畫的比照片真實就是可以騙過類似題主這些人的眼睛然後在有用的地方賺題主的錢啊...你消費的新聞電影藝術歷史沒有什麼可以脫離畫的...

你以為你看些照片就能讀懂新聞,讀懂歷史,可那都是過去式範圍如此有限,就像你知道一個已發生的歷史事件然而你並沒有讀懂也沒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學到什麼分析出什麼來...看過Firenze聖瑪利亞教堂的穹頂照片你沒看過它的平立剖肯定說不出來它哪裡牛叉...看過和理解是兩碼事...

世人知道的達芬奇很多設計手稿,發現他有研究過飛行器有設計過橋樑和運河,如果沒有手稿他拿什麼做,那些設計存下來的成品很少你又怎麼知道他也是個工程界奇才...第三,不得不說,只有照片的世界未免也太單調?同樣是一個人我想給他換什麼顏色我樂意哦你照片辦得到?(雖然後期ps可以)照片能照出每個人心中完美無瑕的那個偶像?

反正我是不能.....

「畫得最好也就跟真的一樣,而照片在人們看來就是真的呀。」

我假設題主僅僅指的是寫實類繪畫方面。隨便百度了一張,比如這種:

似乎就是真的一樣,但是照片能夠直接秒殺這個畢竟於真實的作品,因為照片是百分之百還原真實的。

但實際上,即使是寫實繪畫,他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百分之百還原現實,因為,通常情況下,現實是不夠完美的,甚至是醜陋的,就上面的那幅寫生作品,我幾乎可以保證現實的場景一定要醜的多。。

很有可能是類似這樣場面。。。。。

更何況很多寫實繪畫並不是寫生繪畫,而是根據想像畫出一幅看似真實的繪畫。

如果拿寫生舉例,站在景物面前繪畫的過程可以大致看成是人肉PS的過程,但是這個人肉PS的過程相對與電腦PS是十分混沌而智能的。

以下兩幅圖是本人在2014年夏天嶗山的北九水做的一幅寫生,拿我自己做舉例不是因為自己畫的好,是因為恰好電腦裏有這兩張,而且我說明的時候會更清楚些。。。還是請大家多多指點。。

第二張是景物通過大腦在紙上的表現。(像素渣抱歉。。本想重新掃描的,可惜原畫已經被老師收到找不到的地方了)

你可以看到,第二張畫即使是偏向寫實的,但實際上和真實的景物有很大的偏差,石頭的顏色更加的豐富,後面的樹叢形體被有意的弱化等等,這些都是和攝影的區別,當然攝影可以通過後期彌補實際景物的不足,但其自由度遠遠小於手繪。 而且,你們不覺得畫出來的景物比實景要好看。。。。。。吧。。。

總而言之一句話,繪畫並不是為了逼近現實而存在的,即使是寫實繪畫也不是為了逼近現實景物,而是為了讓繪畫符合現實景物的規律從而看著既好看又逼真。

以上是一個半吊子建築學學渣胡逼逼。。。
藝術來源於真實卻高於真實

感覺你的認知裏繪畫等同於寫實,然而並不是啊。

難道畫得不像嗎?但是你能用不經過處理的照片表達線條的魅力嗎?

如果繪畫的意義只在於寫實……那麼

這麼可愛的胡巴從哪裡來的啊!!!

這麼帥的大聖怎麼來的啊喂……

對,我是這兩部電影的自來水(掩面遁走……)

怎麼說呢。。。攝影和繪畫不是一樣的東西,所以不能取代,只能說攝影可以取代繪畫中的記錄功能,卻不能完全取代繪畫。還有就是繪畫的最高境界不是畫的跟真的一樣,具體怎樣還是靠大師,我就不說了。

舉個例子

攝影拍背影的時候,總會有人說你屌絲視角,但繪畫畫個背影,總不見得有人說你屌絲吧。

來自《向大師學插畫》

1.我不想批評照相技術,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即使有最完美的成像技術,照片的真正價值還是在於攝影師的個人觀察,而不是成像技術本身有多高超。如果藝術僅僅是追求細節的精緻完美,那麼照相機完全可以將藝術家取而代之。然而實際上,除非照相機有情感和獨立觀察能力,還要有區別關鍵點和無關緊要部分的能力,否則藝術家會永遠處於優勢地位。不論事物是好是壞,照相機都只能全盤接受。

2.我希望每個讀者都牢記這句話:插畫是你所看到的以及你所理解的生活。

3.可以肯定的是,繪畫的最大價值正是一切照相機做不到的東西。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圖案和畫畫的錯落有致,繪畫技術表現的自由,人物的塑造,戲劇性,佈局的創意性,邊緣的得與失,畫畫主次及重點強調等等問題之上。

4.繪畫並不是物體的實際輪廓,而是對物體的輪廓進行優雅的,個性化的和充滿魅力的解讀。如果一個畫家不考慮線條,不考慮他想要的表現方式,那麼他就不比放大器,投影儀或其他器械設備高明多少。

5.一個畫家如此依賴這些器械,還怎麼期待他有創意?用工具代替繪畫作為表現手段就等於承認他對自己的繪畫能力沒有信心。他必須明白,自己的闡釋,即便並不完全準確,仍然是他獲得原創性並勝過一千個只會使用器械設備作畫的人的唯一機會。


用繪畫複製一件攝影作品是一個不入畫品的事情,我小時學素描時看見街上有一個用炭精畫照片的作坊,老師說繪畫不是攝影,如果追求這個方向等同於迷路了!


相機拍不出的美,畫家會讓他更美


首先更正一個錯誤,畫得像和畫得好沒有必然聯繫。

我們有照相機,也有各種圖像處理軟體,而且藝術微噴也解決了列印出來的圖片無法長久保存的難題。在今天如果只是為了呈現某個圖片,做出某種效果,或者為了能夠保存上百年而畫畫是沒有必要的,畫畫必須找到一個其他的目的,以今天的科技無法實現的目的。那麼這個目的是什麼呢?需要畫畫的人自己去摸索。
但這個問題其實我到現在才稍微明白一點。 前幾天老師總說我們畫頭像是抄照片,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1.照片是顏色的深淺形狀,而我要畫的是理解後的立體的體塊結構。 2.照片是相機的理解方式,如果相機有自主意識,那麼它應該更理解照片。人有人的理解方式,(′?ω?`)減少了不必要的信息,強調了突出的信息,讓觀看的人能夠理解。
畫的像可不是畫的好哦。畫畫就是為了畫出照片達不到的效果和內容,比如抽象畫,你看格爾尼卡。照片是對生活和現實的升華,其實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應,而畫畫則可以超越現實存在的東西,甚至能做到凌駕於生活和思維。畫畫和音樂一樣,都是表達人們內心強烈的願望和對世界的思考。畫的像是一種好技術,畫的好則是一種好能力和好頭腦。愚見一則,如有誤區請指出
如此說法,君將置寫意派、印象派於何地?
繪畫的作用在於自我的表達,宣洩,有主觀的描繪和個人色彩在裡面。畫得像只是其中的一個技術指標,不影響繪畫的藝術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