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需要太多人,會不會大家都不生了 地球上慢慢就沒有人了


機器達到的智能水平決定了是否還有人類、人類在那個社會裡還有什麼用。

20世紀中葉科幻風格的「到處都是機器人在幹活」對應的機器智能基本還在弱人工智慧的範圍內,管理、創作、科學探索等任務仍然需要人類或至少是人腦的參與。一個人腦的計算力約為天河二號的29%,作為高性能硬體值得弱人工智慧計算機網路使用。在較光明的社會圖景里,人可以白天享受生活、晚上睡眠時將腦接在網路上出賣計算力換取報酬、讓機器幫助維護身體與腦的健康。較黑暗的社會圖景則是像《黑客帝國》表現的那樣,人被圈養起來當做硬體——在第一部里考慮到觀感之類因素,對觀眾介紹為並不科學的體熱電池。人的體熱連自己的維生艙的供電都負擔不了。

強人工智慧在各個方面的智能表現都勝過人腦,其硬體在單位價格的計算力這樣的效率方面也超過人腦。在那樣的社會裡,人必須找到其他的價值,例如在各種問題上提供與機器不同的思路、作為研究生物文明的對象。這隻需要很少的人口,大部分人可以和機器融合。那絕不是「到處是機器人」的好萊塢式甚至鐵臂阿童木式的世界。阿西莫夫雖然寫了很多披著機器皮的人的故事,但在《最後的問題》等幾個作品裡探討了這樣的世界:機器越是強大,醒著的人類就越是無用,最後所有人都與機器融為一體。

超人工智慧如果存在,人類不太可能繼續以自然的的肉體存在。人類將被它授予永生或者滅絕。而100年內超人工智慧出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它能夠出現的話。對於永生的烏托邦是什麼樣,科幻作品表現得不多,但其它領域有類似的想法:

伯爾納德·舒茲認為,玩一場遊戲意味著自願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舒茲對玩遊戲的價值做過這樣的高評價:想像一個衣食無憂、心靈滿足的烏托邦世界,活在其中的人類早已心想事成,對客觀世界已經無事可做,剩下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玩遊戲,玩遊戲將變成人類存在理想的全部。「遊戲是未來的線索;趁現在認真培育遊戲,或許是我們唯一的救贖。」

歸根結底,人類從相當遙遠的過去以來追求的是隨心所欲地存在並實現任何願望的力量。可以簡寫為永生與力量。這種力量當然包括「在任何時候都讓世界上存在值得人去做的事」的能力。

在打算教給人工智慧來防止它們將來毀滅人類的各種概念里,人類的追求被Elierzer Yudkowsky表述為連貫的外推意志,其內容是這樣的:

我們的連貫外推意志是我們想要知道更多,思考得更快,變成比我們所希望的更好之人,能一起更遠地成長。外推是彙集的而不是發散的,我們的願望是連貫的而不是被干擾的;我們想要外推的被外推,我們想要解讀的被解讀。

你只要堅持連貫的外推意志,就算機器創作藝術與探索科學都比你厲害百萬倍,也不妨礙你創作藝術或探索科學。


人分六種:

1,自然人,超越勞累和疾病,滿足現在,像現在一樣,自然的生活,追求自給自足,不過,沒風險,不必工作,勞動是興趣、

2,生化人,超越基因限制,滿足於生物屬性,用生物化學技術,提升自我,可能已經實現了永生

3,機器人,超越碳基生命,但滿足於地球屬性,人和機器融合,能力超強,改造地球。

4,太空人,超越地球,滿足於物質宇宙,不斷的探索外太空,為地球文明備份。

5,虛擬人,超越物質宇宙,滿足於現實精神世界,進入虛擬世界,通過小說,虛擬體驗,一輩子體驗幾十幾百輩子的喜怒哀樂。甚至會採用加速夢境技術和大腦多核並行技術。

6,修行人,超越宇宙,只有智慧和涅槃能滿足,色不異空,追求超越今生本宇宙的大智慧。

這麼多事情要做,機器人只是人類進化到下一個階梯的工具,就好比2000年前看到鐵器,弓箭,水車,一樣驚嘆。

理想國,拈花笑,朝聞道,逍遙遊,川上曰,

人類進步源於內心的永不滿足,文藝復興起於《浮士德》的慨嘆:

我只匆匆奔走在這世上,

  任何歡樂都抓緊嘗一嘗,

  不滿意的立刻將它拋棄,

  抓不住的乾脆將它釋放。

  我只顧追求,只顧實現,

  然後又渴望將人生體驗,

  用巨大心力,先猛衝蠻幹,

  而今行事卻明智、謹嚴。

  對於塵世我已了如指掌,

  對於彼岸我不再存希望;

  只有傻瓜才會盯著雲端,

  以為有同類居住在上面!

  強者應立柱足,放開眼,

  世界對他不會默默無言。

  他何須去永恆之境悠遊!

  凡能認識,便可把握擁有。

  他該如此踏上人生旅途;

  任鬼魅出沒而我行我素,

  與行進中尋找痛苦、幸福,

  他呀,沒有一瞬感到滿足!


你倒是說說,哪種機器成本這麼低?

硅基生物:硅基生物的理想國——碳基設備的生產與使用指南?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一直以來,人類都試圖擺脫勞動束縛。

鈴木大拙在《禪與心理分析》裡面提到過一個莊子的寓言故事,很有意思,就是講的一個老人,抱著水罐,吃力地澆地。

別人告訴他:你用水車不就好了嗎?一上午就給你澆一大片。

誰知道抱瓮老人回應說:你以為我不知道這些機械嗎?只是心裏面裝著這些機巧的事,就沒法自由了。

人不要想著取巧,反而生活得很自由。

我們洗衣服有洗衣機,做飯也電飯煲,走路有汽車、高速公路,但我們要乾的活,卻越來越多。

1、

更有人指出,我們為了開車,要去考駕照、買車、養護,加上堵車的時間,我們花費在上面的精力,其實是一樣多的。

汽車並沒有幫我們節約時間。

況且,你節約來幹嘛?能用在什麼地方?

還是不如接受其不便。

2、

同樣,機器的便利,並沒有解放人。

我們現在的機器,比第一次工業變革,多多了。但現在維護機器的人,更忙了。

當中的環節細分,不是專門的工作人員,基本上不可能搞懂。機器也沒法創造出新的東西來,沒法更新換代。

我們可以搞出無人駕駛的汽車,但你別以為,這節約了駕駛員,我們又可以睡大覺了。不信你等著瞧。這些精巧的東西,只會產生更多的工作崗位,比如,程序員,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這個程序員,將會繼續脫髮。

3、

你有可能說,我們的繁忙,畢竟轉換為了物質文明

雖然說,汽車、機器、房子,並沒有讓我們的生活達到「自由」這個目的,但我們至少有了空調、熱水器、下水道……沒有人願意住在山洞裡。

而我們要想自由,卻不能達到。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游。


當初大夏天讓幾個宮女瘋狂扇扇子的皇帝也是這麼想的。有了空調,這些不再需要扇扇子而多出來的人手幹嘛去了呢?

維修空調去了


人類也許都沉浸在虛擬現實遊戲中,爽到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