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比北京差在哪儿,到底是哪些地方


答主是个江苏人,沪宁线上,离上海很近,但偏爱北京胜过上海。在我看来北京独特在文化的冲撞吧,从这个方面讲北京更像纽约伦敦,上海更像东京。北京的文化源头在哪里,很难定义。北京没有强势的本土文化,但上海很明显就是江浙地区文化。北京的本土文化与强大的政治官僚文化,学术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相比,已经衰微,但这却给其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在西城讲政治,在东城讲老北京,在五道口讲学术,在西二旗讲互联网,在朝阳讲明星八卦,在798讲先锋艺术,在金融街谈世界形势。。。这个城市能满足一个年轻人的所有冲动,关于财富,关于权力,关于艺术,关于生活。这个城市的文化如此多元,以至于没有主导文化,海淀的码农,西城的金融民工,五道口的phd,三里屯流浪的艺术家,大隐于市的四合院主人,谁才是这座城市的赢家,谁站在了这座城食物链的顶端?不同的文化对幸福和梦想有著不同的定义,因此北京没有绝对的赢家。在不同的语境下,北京拥有全中国最具个性的居民群体。某种意义上北京不存在北京人这个大群体的概念,我们要下沉到一个个更小的地理单位去寻找更为具象和鲜明的『北京小群体』。四九城内的老北京嘬一口豆汁,自豪的向外地人说这是只有老北京才懂得的口味;西二旗上地曾经的荒凉之地,聚集著全中国市值最高的几家公司,他们高调的向金融街的人炫耀纳斯达克上市的传奇神话;学院路上的学子们在雕刻时光和lush里面挥洒青春,豪言壮语之中说是要星辰大海,征服世界;后海和地下酒吧的乐手们厌恶墨守成规的生活,他们的声音让空气开始躁动和反叛;朝外望京通宵的制片编剧们,目睹著娱乐圈的秘事,心中也还梦想著红地毯和小金人;西城金融街的精英们,觥筹交错间上演著一场场和世界高手的交锋;当然最难忘的永远是散落在1.6万平方公里上的计程车司机,各个能说会道,玩弄著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这些小群体自负,傲慢,时长有冲突。就像老北京口中的略带鄙视的外地人,程序员口中的金融民工,金融精英眼中的搬砖码农,国贸白领口中的naive应届生,学子口中的社畜,四合院主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当然这都逃不过计程车司机的一顿编排。。。我听说过无数种桥段揶揄嘲笑著对方群体的粗鄙和庸俗,但谁都不曾胜过,谁都不曾认输,我们存在在北京即是一种合理,这种对合理性的不同认知和坚持让群体文化产生碰撞,诞生了异常斑驳多彩的京城文化。我由衷的喜欢这种北京小群体们天真的自负与傲慢,因为势均力敌,才能百花齐放。

我的很多朋友和亲戚们认为北京是个political city,沉闷乏味,单调无聊。这种想法也许有根据。毕竟流行文化起源于港台,互联网文化发源于上海,华南和长三角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开拓者,自然而然带来文化上的多元。但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流行文化,都在北京得到了发扬光大。如今的北京不再是改开前那个刻板的政治中心形象,它同时拥有保守和反叛的精神,甚至它在重新定义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创新。我们坚持的开放和西化难道就一定是创新?我们坚持的一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就一定是保守?互联网企业自认是创新的代表,难道它所代表的精神和制度就没有鄙陋之处?制造业被归类为落后产能,难道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很多冲击给北京带来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痛苦和焦虑。1.6万平方公里终究还是容不下几百年的跨度,从故宫到西二旗只有20多公里,明代时就有的殿宇和21世纪才繁荣的互联网要在这20公里内合理的分配资源真的太困难了;西方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和我们全新的社会主义理念如瀑布般冲击著我们稚嫩的大脑,撕扯著我们本不牢固的信仰;前卫艺术无时无刻不敲打我们的灵魂,质问我们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做的有意义嘛?北京是个尚在分娩的城市,还没有ready,还需要很多中国人的探讨思考。只是思考必然带来痛苦,文化的多元必然也会带来摩擦,这些都反应在北京的城市肌理上-混杂的交通,拥挤的人群和凌乱的建筑。很多人觉得是北京的城市管理模式效率低下,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方面的问题。正如我之前所说,北京横向尺度上需要连结东西方,纵向尺度上需要连结古今,时空交错在这里,抽丝剥茧无疑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智慧的事情。同样的问题伦敦纽约巴黎也并没有处理的很完美,我们应当对北京有更高的要求,但也别忘了给予应有的宽容。

当然一座城市最难忘的永远是人,生活在北京的人都会有一个特点:unready。我前面说到的那种自负,小气也源于这种unready。对比之下,香港上海可能要更成熟一点,世故圆滑之下是对人生目标的攻城掠地,他们都是如此的ambitious and aggressive,令人钦佩。那为何京城的人总是unready?因为每个人灵魂的成长都需要一座城市来引领,而北京是一座不擅长引领的城市。我见过大学学电子的突然间去玩摇滚,见过本来从事文字工作的突然间想去当码农,见过本来学历史的突然间想去当导演。答主自己也是毕业后突然间想去闯荡下北京互联网圈,才放弃了上海和杭州的机会。不得不说,北京这座城不大会教你如何成功,甚至都不告诉你什么是成功。纳斯达克的敲钟夜,上亿的成交合同,指点江山的魄力,时代最前沿的风潮还是千万的点击流量,哪个是成功?那些自负的脸庞都相信自己语境下的成功和幸福,告诉你加入我们吧。你踌躇满志,随便挑了一个,心中暗想『要不试试呗』,于是就在unready的状态下进入了一个领域。然后在某时某刻,突然觉得好像我还没有开计程车的自由呢,还没有搞摇滚的酷,有那么点姿色和才华好像可以去做个网红。我们是如此的不成熟,也许被斥责为不学无术和朝三暮四,但并不因为我们真的缺乏毅力,而是想著我还没长大应该多试试呢。在北京,我感觉自己又变回一个孩童。它让你意识到自己多无知,毕竟成府路上的秃头大叔都可能是教授;也让你意识到自己多贫穷,毕竟那些连马桶都没有的胡同老宅都是寸土寸金;让你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走过金融街你也走过了几万亿的财富;更让你意识到自己有多愚蠢,在家乡学到的雕虫小技在这儿完全行不通。但是,做孩童也有很多好处,最难得的还是在北京即使你如此愚蠢无知贫穷,总会有个人相信你还是有那么点小牛逼,也相信有一天你会神采飞扬,万众瞩目,毕竟这儿最不信三岁看老这句话。只有在这里,unready能得到最大的宽容,用江浙人的话说我还没有来得及拎得清呢。

答主从小生活在江浙,也曾以为江浙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paradigm,上海更是典范。但意外去了北京工作后,才认识到人是可以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任何的模式和榜样都不过是在削弱人的潜能。北京这个地方容易让人复杂起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复杂是unready状态下自我探索的过程。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正义和邪恶,善良和狡黠,傲慢与谦卑,冷酷与热情,自我与无私等很多互相矛盾的品质,这些品质形成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在个体身上的复现呢?这里没有绝对的胜利,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完整起来,博采各种文化之所长。成长大抵如此,刚来时我是一个孩童,然后我开始变得矛盾不安,开始焦虑,然后开始拥有互相撕裂的性格和品质,直到最后我才拥有完整且丰满的灵魂,但我知道大部分人到不了最后一步。

来上海,你认识了长三角,来北京你才认识了全中国。从一贫如洗到纸醉金迷,从放浪形骸到汲汲营营,从心潮澎湃到心灰意冷,无数的对立冲突铸造了这座城的梦幻与肮脏。上海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好莱坞大片,工业化的流程符合一切现代都市的典范,但北京是艺术家灵光一线的舞台剧,粗糙的外表下藏著北京群体们喷薄欲出的浓烈情感。我看著来来往往的北漂,他们如同一个半成品,有的很原始,有的很另类,有的则一丝不苟,但每个人只能选择雕琢自己的那一块,但无论如何这里没有judge,只有audience。我们彼此不负责评判只负责观察。

我相信人是塑造城市的源动力,活在上海的人像一次时装秀的model,我愿意给你我所有的眼神和掌声去赞美你,你也从不让我失望。而活在北京的人像一个storyteller,我知道13号线和4号线上9点后的每一个疲惫面容都是一段段故事,如果时间允许,没有喧嚣,没有华丽,没有礼节,可否给我讲讲你的故事?

说了很多,最后说说我自己。我最终带著些许愤懑,些许遗憾,些许不甘,离开了北京,选择来到欧洲与它极为相似的另一座城,当新的工作环境需要我做自我介绍时,我突然发现我好像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个Beijinger,即使我的语言习惯是个江苏人,但事实上北京充实了我的情感和理想,让它们成长了起来。来到欧洲后,这里的绿化环境远胜北京,但我再也没找到一个公园,呆在那里能让我拥有当时呆在景山公园万春亭远眺京城的感觉。那是何种感觉?一种宏大的悲伤。那一刻宁静的景山公园徜徉著退休老职工的合唱声,肃穆的故宫博物院,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北海公园的游人,妙应寺的香火,逐步远眺过去历史就这样展开,宁静之中藏著巨大的喧嚣,肃穆之中有著紧张的对抗。那一刻我感觉历史如潮水般冲进我的内心,所有关于国家和世界的命题砸进我的脑袋。我终于感觉自己和北京城心灵相通,它的荣耀,苦恼,愤怒和焦灼都传递到我身上。那一刻我感到悲伤,甚至有些彷徨,好像从北京诞生一来,它就出在斗争之中,无形的,有形的。新与旧,混乱与秩序,东方与西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创新与传统。它们把京城当作斗兽场,在这里角逐对抗。我悲伤它从未安宁过,我恐惧下一场的斗争将摧毁这里。幸运的是,京城演化出远超中国其它城市的新陈代谢能力,用互联网的话说便是用快速的迭代应对客户疯狂的需求。这也许是上海香港深圳都不具备的禀赋吧.。

写下这个答案,不断回首北京的往事,从时间中撕开一条裂缝,饱满的回忆挤出来一滴久违的泪水。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苍老了十岁,但又年轻了十岁。有时在阴雨连绵的时候走在拥挤窄小的道路上,也会怀念傍晚骑车在宽阔的长安街上,看夕阳落在中国尊上,朝那个方向望去,便觉得心胸开阔许多,好像可以装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14亿人所有的情感。


在北京待过半年,在上海待了快3年。其实不太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要了解一个城市,要深入地在这城市就业,租房或者买房,生孩子,看病等等,才能感受到其管理水平,发展程度等等……

这个我也只是感受到了上海,因为在这里租了房,办了居住证积分,生了一个娃。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市政管理确实很人性化,很精细,任何政策基本都能兼顾到当地人和外地人的需求,也都能想到居民的前面。

城市建设比较合理,基本住到上海任何一个地方,衣食住行看病都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

北京,太久以前去的了,只是记得无论是干啥事,都要耗费大半天,乃至一天,很浪费精力和时间,不知道现在如何。


这就是一个伪问题吧,上海比北京差?没有吧,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上海比北京强太多了,因为一个普通人要的是生活的便捷性和生活的舒适性,首先在上海是没有市中心这个概念的,而是每一个小区域都可以自成一个中心主体,有购物中心、影院、银行、学校、公园、便利店,这些都是你在上海任何地方步行半个小时之内可以达到的,而在北京我想这不是的,很多区域位置的便捷性真的不如上海,甚至比不过广州 深圳,北京的贫富差距也很大其他很多四环路外的地方真的很不像个首都。第二点北京的雾霾和春天的一刮风就是土的感觉真的让人难以接受。所谓的金融、文化这些和这座城市关系真的不是很大,因为这些东西在哪里都是可以的,你喜欢这座城市在你心里就是第一


北京的摇滚民谣真的很多。

北京的灵山 海坨山 每一座山都很美,上海只有佘山(海拔99米)。


北京比不上上海,谢谢。不要上来就下结论好不好。从人口,交通,港口,经济,金融,各个方面都比北京强不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