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為我們知道這個世界,其實不知道。

1.

我們其實在一個保護圈裡,或者也可以叫舒適圈。

這個圈子是由學校家庭這些環境,父母老師同學這些角色組成的,還包括你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在自己漸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影響你,學校老師會教育你,與同學的談天聊心會改變你。

這個過程,就是你思維形成的過程。

你對世界的看法,

對金錢的看法,

對生命的看法,

怎樣為人處世,

遇見問題怎麼思考並最終做出什麼樣的決策,

面對艱難困苦你會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

很多很多……

這些都是你的思維。

2.

突破自身思維的過程也就是走出舒適圈的過程。

什麼時候你會走出舒適圈?

有以下幾種情況:

  • 家庭面臨重大變故(父母/配偶/子女出現變故)。自身面臨極大威脅(天災人禍)。自身慾望的驅動(金錢/理想/知識/好奇)。

前兩種是意外性強,概率性極低的。遇見這兩種情況,你會發現你腦袋裡的常識經驗都不管用了,你必須在極短的時間裡,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兩種情況中,你是極其被動的,但你的成長是非常快的,你會迅速變得成熟,堅忍,眼界也會變得開闊,心境變得更加平和。

後一種情況是最常見的,通過學習和實踐等方式來提升自己,突破自我,走出舒適圈。

這種情況時間跨度長,方式緩和,沒有危險性,靠自己的自覺。

3.

我來講一講具體的方法:

NO.1 閱讀

我始終認為,讓人完成思維轉變的最好最快方式就是讀書。

讀書建議:

  • 網路小說,可以適度,但不要淪陷。
  • 讀好書,想要讀什麼種類的書籍,可以上知乎上找找。
  • 讀書要循序漸進:由簡單到複雜,不要貪快。
  • 要堅持讀,有精力要做讀書筆記。

有人說讀過的書都會忘掉,不如不讀。

但是我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歷史人文,思維邏輯,社會心理之類的書籍,當你將它們真正讀過之後,你的知識水平,眼界格局,思考方式都會到達一個新的層次,你的言行舉止都會透露出你的才華和自信,你會活的更好。

NO.2 找到基本盤

根據你的興趣愛好,學習一項生存技能,這就是基本盤。

喜歡設計,就去提升自己PS、AI等軟體的技能。

喜歡音樂,就可以在PR、Audition下功夫。

對電腦感興趣,就去嘗試涉獵C語言、Python。

愛好讀書,那就把寫作技能磨練好。

不過要記住:

做自己熱愛且擅長的事情,你才會更容易持續和成功。

持續深耕,專而精。畢業後的工資能甩開你舍友10倍。

NO.3 旅行

記住,是旅行,不是旅遊。不是花大錢出去喫喫睡睡,也不是報團去和景點合照。是用最少的錢去領略這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歷史淵源、民族特色。現在有些人說到旅行還覺得自己在自我提升,其實很多人都只是花錢出去玩了一圈,哪裡有什麼開闊眼界,純散心而已。既然是純散心,那何必把它自洽成自我提升?

別人說飯堂很難喫,於是你四年都在喫外賣;別人說旅行很危險,於是你半生都窩在熟悉的城市裡;別人說分離很痛苦,於是你一輩子都在抗拒交往。他們的經歷的不是你的經歷,他們的感受不是你的感受,不要完全聽信別人說的,你要自己去體會,那纔是屬於你自己的回憶。

定期旅行

旅行是人類潛意識中的一種品質,旅行可以讓我們遇見不同的事,不同的人!旅行可以讓我們跳自己常見且固定的生活環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去。我們的眼睛需要階段性新鮮事物的刺激才能給大腦傳送不同的成像,這些新鮮的成像是保持大腦不鈍化的重要因素。我們的耳朵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才能讓聽覺系統變的更加敏感,這些聽覺訊息也同樣會傳達給我們的大腦,也同樣是大腦保持活躍的重要因素。

旅行中所見所得能更好的佐證我們在書本的中所遇見的世界,常年的旅行會讓我們逐漸對一個較大的區域擁有尺度感。曾經我用了四個月的時間走完了絲綢之路,那種西北有多大的概念在腦子中第一次產生了一個模糊意識。往後十年時間裡因各種原因基本遊走了全國的每一個省份,而如今牆上的那張中國地圖終於已經可以在心中呈現。那麼這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好處就是你能迅速的建遇到人或者事定位到一定的地理空間,迅速的架構起一個認知環境,比起另一些對那時那地沒有任何儲備信息的人,你可以更加迅速的獲得一些信息。這些信息有可能很重要。

NO.4 學習

NO.5 健身

因為一些急事,我先寫到這裡,明天再補充。

如果這個答案對你有幫助,請點一個贊,這個贊會讓我開心一整天,謝謝。


思維不是坐地空想,而是一個人的實踐經驗總結。

所以除了「讀書」、「學習思維模型」等等腦力工作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去做打破自己邊界的事。」

具體地說:如果日常宅在家裡打遊戲,那就選個時候出去走走;如果長期只穿運動風格的衣服,那就換一次正裝試試看。

我有一張列表:「我現階段不想去做的事」。

這張表上列舉了:唱歌、查某個資料,深度思考某個問題等等項目。

當我覺得自己不該停滯不前的時候,會掏出這張表來看一看,然後選擇一個不想去做的事,立馬安排。

「定期反思」——「看見邊界」——「打破它」!

在做一些打破舒適圈的事之後,我們會對事物有新的看法。

為什麼實踐可以幫我們突破自己的思維?

——因為大腦喜歡穩定,在沒有外力推動的作用下,傾向於選擇固有的思維模式。

大腦是喜歡穩定的。

試想一下,我們為什麼總是不停地逼迫自己學習、更新知識體系、突破思維方式?正是因為我們身處一個競爭壓力很大的外界環境,我們選擇「提升自己」作為保持個人競爭力的一種方式。

如果一個大叔家裡有十棟樓收租,他開個小店也就很開心,輕易想不到要去「突破自己的思維」。

外界力量、實踐經驗,就是我們突破自己思維的推動力——足以抗衡大腦對「穩定」的偏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其實是「被蛇咬」這件事教會我們「小心地面上的長條狀物體」這件事,效果拔羣印象深刻,記憶深刻甚至可保留十年。

更加極端的例子是:有的人在遭逢大變之後,性格、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因為現實教會了大腦:「以前的行為模式是錯誤的」,從而逼迫我們改換了思考問題的方式。

而自己創造實踐條件,是主動改換思維方式的最好方式。

好在哪裡呢?

好在高效。

讓自己置身於不穩定的環境裏,有外界的力量時刻逼迫我們去思考問題的十八種解決方式。

——保持覺察,保持思考,去做事。


突破自己的思維,這個話題有意思呢!

使用思維的環境有很多種,根據環境來選擇適合的思維模型。

例如:

投資/人脈/只是用的就是複利思維,積累的越多爆發出來的威力就越大。

遊戲/抖音用的就是斯金納獎勵機制,不停的用獎勵來刺激大腦,讓你不自覺的點點點,刷刷刷!

天馬行空:刷抖音你不知道的事...細思極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快速瞭解一件事情,就是用的黃金圈思維 what-how-why

天馬行空:黃金圈思維?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還有很多思維模型,思維導圖-分而治之,SWOT分析模型-分析企業優略勢,28法則。。。

天馬行空:swot態勢分析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相信你也看到了,提升自己的思維就是掌握更多的思維模型,這樣在未知的事物上用我們已知的思維模型,快速的看清事物的本質,這樣就是所說的思維突破。

另外再擴展下,掌握哪些能力有利於我們的生活。

1.健康。這個不用說了,健康第一。

2.批判性思維-讓我們有一雙辨別是非的眼睛。

3.情緒控制-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應對挫折。

4.一技之長-愛好發展為技能,然後就可以幫你掙錢了。比如:健身教練。

我也一直在尋找思維模型,以便於更容易看清陌生的事物,以及世界的本質。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提升自己每一天,或者知乎號,經常分享思維模型。

如對你有幫助,請點贊或者收藏,方便在需要的時候找到。


去闊寬視野


首先請你要想一想,哪方面讓你產生了思維的困境想要突破他? 其次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突破了當前的思維模式。

我是這樣理解的:「當我對自己現在所處環境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時,就覺的思維方式在改變。而不是我是否又瞭解到了一個新的思維模式」


謝邀!

這個也是我個人在嘗試和追求的突破點。

首先要突破舒適區,我一直定義的是人是懶惰的動物,大腦能不記憶絕對不會記憶,多數時候安享在舒適區的。如果不主動思考出擊,就老老實實成為思維的奴隸了。

那麼如何突破舒適區?

要「狠」,對自己一定要狠一點。狠絕對不是盲目的狠,一定是要有正確的方向和架構,就像公司戰略一樣,沒有戰略,你集合多少路英才都白搭。都是在走重複路!

明確自己的方向和架構就不在這裡討論了!需要自己明確目標和方向。

要從今天開始養成行為習慣,今日事今日畢,立即動起來,想到的就立即去做,要不然會忘記哦!

我現在的努力方向就是有問題隨時記錄,隨時記憶,堅決不能把大腦靈光一現的靈感丟掉了。這樣既有助於突破舒適區,又有助於能夠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去做。

要做到日清日結,據說豐田寫工作清單,工作做的細緻,記錄做的詳細,既可以訓練文筆,又可以訓練思維。多記錄,多輸出,多評價!

我個人在嘗試,但執行的不是特別好。

要結構化分解工作,沒有無內容的結構化,基礎信息和基礎數據一定要多收集,收集後要多總結,利用結構化的思維去總結。這就有助於你能訓練好的思維,而且還久久不能遺忘。

要訓練表達,你不說出來,沒人知道你的所思所想,積極表達出來,積極互動。讓不確定無處可逃!讓思維更清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