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半夜看到这个新闻,太困了就不写了。现在工地刚搬完砖,简单说几句。

试验结果原文在这里,怕被添油加醋的报道误导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原文,英文不好的话就用翻译软体,不费事。

https://investors.modernatx.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moderna-announces-positive-interim-phase-1-data-its-mrna-vaccine/?

investors.modernatx.com

1. 这是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I期临床试验重点是观察疫苗的安全性,确定人体对不同剂量的耐受情况。志愿者的规模较小,一般不超过100人。但是I期临床试验也是最快的,通常3个月无毒副作用,便可进入II期。这次一共45人,每组15人,分别在上臂肌肉注射三种不同剂量,25、100、250ug mRNA疫苗(mRNA-1273)。每人接受两次疫苗接种,间隔28天。

疫苗临床试验的分期

2. 所有志愿者在接种完15天后均产生结合抗体,25ug组的结合抗体水平和新冠肺炎康复者相当,100ug组的水平则是明显超过。这是重点。在所有8名志愿者中发现了中和抗体,水平达到或者高于康复者的水平。

为啥是8名?因为只检测了25和100组前4名。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啥区别?一个是binding antibody一个是neutralizing antibody,简单的理解是结合抗体会去连接(binding)抗原并标记它,中和抗体则会中止抗原的作用。在临床试验中分开测两种抗体水平,比较严谨。

3. 另外一个I期临床试验的重点,安全性。45名志愿者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发烧、肌肉疼痛和头痛,这是疫苗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大多数症状在第二天小时。25和100ug组一共只有1名志愿者出现了3级皮疹,最显著的不良反应出现在250ug组,该组有3名志愿者出现3级全身反应。另外所有的不良事件都是暂时的,可以自愈。总体来说mRNA-1273疫苗的接种是安全的。

4. 5月6日FDA已经批准mRNA-1273进入II期临床了,基于I期的数据,II期临床不会用250ug组,只会用50ug和100ug,这是为III期确定最终剂量,III期预计今年7月开始。所以总体来说是很好的消息,股价飙升是正常的,不飙升才是不正常的。

5. 目前领跑新冠疫苗研究的是中国美国和英国,陈薇院士领导研究的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在4月12日已经进入II期了,据透露508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结果这个月会揭盲。

6. 最后说一下,新冠疫苗的研发难度其实很大,但这个疫苗可以说承载著全人类的希望。初步控制疫情,可以靠国家的严格隔离和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但长远来看,还是需要依靠疫苗。只有疫苗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群体免疫」,从而遏制病毒扩散。

另外几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以前回答过,就直接把链接放上来,感兴趣的自己去看。

为啥美国一月份就开始研发疫苗?

知乎今天有个热门问题,说「如何评价5月1…?

www.zhihu.com图标

如何看待美国第一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 3 月 16 日开始,首位志愿者已接种候选疫苗??

www.zhihu.com图标

如何看待中国第一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如何看待中国军队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www.zhihu.com图标

还有一个是昨天我发在丁香园上的。

他们将直接注射新冠病毒,测试疫苗效果:这可能是最危险的临床试验?

mp.weixin.qq.com图标


生物的世纪终于因为疫情到来了

两个月,19刀—&>80刀


【美股涨不涨不讨论,我不懂】简单谈一下这个临床试验。有些地方用英文是因为不知道中文是什么。

写在前面(来自FDA:mRNA-1273):

  1. 这个试验的重要特点:(1)非随机分配;(2)开放性;(3)连续分配;一般来说,这三个点都不是我们觉得最理想化最好的临床试验特点,但是用在mRNA-1273上其实还是合适的(为什么会在后面说)。
  2. 目标: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和致免疫性。
  3. 参与者:18-99岁的男性和未怀孕的女性,身体健康(很多细节的指标)。
  4. 有效血液样本条件:参与者抽血前要满足很多条件,总结一下就是要健康,没有什么急性或慢性病。
  5. 组:无控制组。总共9个干预组:(1)25mcg,年龄18-55岁,15人;(2)100mcg,年龄18-55岁,15人;(3)250mcg,年龄18-55岁,15人;(4)25mcg,年龄56-70,10人;(5)100mcg,年龄56-70,10人;(6)250mcg,年龄56-70,10人;(7)25mcg,70以上,10人;(8)100mcg,70以上,10人;(9)250mcg,70以上,10人。
  6. 结果测量(不放细节了):主要结果(副作用:数量和级别,AEs、MAAEs、NOCMCs、SAEs);次要结果(致免疫性:IgG的滴度升高程度(GMFR)、抗体的滴度(GMT)、血清转换的参与者的百分比(高于基准线4倍的抗体滴度)。

评价:没有控制组,主要看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剂量的效果、副作用和差异,没有随机分配加上开放性可能会对主要结果(副作用)产生影响(Bias),因为不同组的参与者分布非常可能不同(尤其是这个试验是连续分配,也就是一边招人一边进行,不清楚研究者是否使用了Block来减少误差)而且大家都知道自己在哪个组(可能会有反安慰剂效应,就比如250mcg组的人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剂量很大而有更多副作用)。但是,对次级结果影响应该不大,因为研究测量的是IgG滴度和抗体滴度(出现安慰剂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吧,但也有可能。免疫学的东西不够专业,如果错了还请指出来)。目前,这个试验还在招募,说明其实一些组的人数还不够。

关于mRNA-1273试验(一期临床)的结果:

我找到了Moderna公司公布的报告(PDF)。这份报告里提到的主要结果大概总结一下。

  1. 25mcg和100mcg两个剂量年龄18-55岁(两针)以及250mcg年龄18-55岁(一针)的参与者构成了这份报告的结果。只有这部分数据目前可用。也就是每组15人。
  2. 43天时,25mcg组(15人)的参与者,结合抗体水平和感染新冠并康复者的结合抗体水平基本一致,而100mcg组(10人)的参与者,结合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感染新冠并康复者的结合抗体水平(质疑:结合抗体不能阻止病毒的感染力,所以这结果单从致免疫性上意义还没那么大,得看一下中和抗体水平;100mcg少了那5个人咋回事没交代,不知道是那5个人不符合标准没抽血,还是结果不理想?;康复者咋选的?康复多久了?都啥情况呢?没有交代。报告没有给CI或p值,不清楚这个「显著」是什么统计学意义,不过样本也小)
  3. 43天时,只有最早参与的8个人(4个在25mcg,4个在100mcg)有可用的中和抗体数据。这8个人的中和抗体水平基本等于或高于新冠康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这提到中和抗体了。其他人之所以没有有效数据,有大可能是入组时间晚,只产生了足够的结合抗体,还没产生足够的中和抗体。但也可能就是没产生。这个还要看后面的结果。现在也不好瞎猜)
  4. 整体安全,可耐受。有一个参与者出现3级副作用(100mcg组的),主要是出现在注射区域周围的3级红斑。250mcg组有3位出现3级系统性症状。这些副作用后来都自己消失了。没有出现4级副作用。
  5. 小鼠的结果我懒得放上来了,毕竟连临床试验还都不算。报告里说,疫苗防止了小鼠肺部的病毒复制。而小鼠的中和抗体滴度水平和临床试验中25mcg和100mcg那8个人的水平一致。

后面的结论以及后期研究调整啥的我就不说了。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想看的东西基本都没看到。不过,也能理解吧。人家临床试验还没完,况且文章也没发呢。这报告里面很多结果没有给出详细且坚实的数据。结果就是,我只能瞎猜它没提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可能。总体来看,也还算有些「漂亮」的结果。

至于股市大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懂这种科学性技术性的东西。这报告一出,就甩出这几个结果,基本上不少人就觉得成功板上钉钉了。但其实,后面真的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个人是等著看后面的结果,毕竟这研究还没完,不是吗?


我就想知道会不会有这个问题—— 一种疫苗只对新冠病毒当前的特定单倍型起效,如果病毒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异呢?那岂不成了引狼入室,可能会导致ADE效应,这还不如不接种疫苗吧!?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苗接种也要全球一盘棋。新冠疫苗问世后,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在全球普及,最终将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多麻烦,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如果疫情得不到遏制,长期肆虐,势必会加速病毒变异,那么即便部分国家都接种现在非常有效的疫苗,也无法免疫未来更新的新冠病毒,甚至导致ADE效应,那么一切都会功亏一篑,适得其反。


这种离疫苗能用至少还有一个年

两个月,19刀到80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