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餐前,餐後2小時血糖監測,以及睡前監測(這裡最好使用動態血糖儀來進行監控全天血糖,),如果是成年人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5-8mmol/l血糖區間內。

每3個月去監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成年人最好控制在7%以下。

每年進行一次大體檢,包括1次眼底的檢查(如果沒有出現病變兩年一次,)


糖尿病有可能會牽涉到全身多個器官,因此涉及的檢查也比較多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有必要做的幾個檢查:

  1、血糖

手指血糖:能反映實時的血糖水平,用來發現高血糖或低血糖,以及飲食、運動、藥物、情緒等對血糖的影響。

糖化血紅蛋白:則能反映近 2~3 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用來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

空腹血糖標準: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為3.9~6.1mmol/L;血漿血糖為3.9~6.9mmol/L。

②空腹全血血糖≥6.7mmol/L;血漿血糖≥7.8mmol/L;2次重複測定可診斷為糖尿病。

③當空腹全血血糖在5.6mmol/L;血漿血糖在6.4mmol/L以上,應做糖耐量試驗。

④當空腹全血血糖超過11.1mmol/L時,表示胰島素分泌極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顯著增高時,不必進行其它檢查,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非空腹血糖標準:

餐後1小時:血糖6.7-9.4mmol/L,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

餐後3小時:第三小時後恢復正常,各次尿糖均為陰性。

  2、血脂

糖尿病和高血脂也是「一家親」,糖尿病患者通常也是合併高血脂者,如果長期未控制的高血脂,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冠心病、腦梗塞或者引發胰腺炎。血脂正常者,每年至少檢測 1 次。如果存在血脂高的情況,應 3 個月到半年監測 1 次。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理想的血脂水平應該是以下數值:

總膽固醇&<4.5 mmol/L

甘油三酯&<1.5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如存在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更應&<1.8 mmol/L

  3、血壓

糖尿病患者常合併高血壓,而且高血壓、高血糖都會損害血管、心臟、腎臟和眼睛,均不能忽視。

一般來說,血壓應該控制在 140/80 mmHg 以下,80 歲以上老年人血壓不宜超過 150/90 mmHg。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最好每天晨起後、臨睡前各測量血壓1次。家裡最好能備上一個電子血壓計,方便實用。

  4、腎功能

糖尿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就是危害腎臟的尿毒症,而這個病症是防治越早越好,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是診斷腎臟受損情況的重要指標,醫生可通過腎功能進一步評估腎臟健康與否。

一般來說,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應小於30毫克/克,無腎臟病變者,每年至少做1次腎臟檢查;有腎臟病變者,每3~6個月做1次檢查。

  5、眼底檢查

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是監測的重要意義。確診Ⅱ型糖尿病後,就應儘快進行首次眼底檢查,排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1~2年進行一次複查;輕度病變者每年1次,重度病變者每3~6 個月1次。

  6、下肢動脈檢查

糖尿病容易促使下肢動脈形成硬化斑塊,引起下肢動脈「塞車」而缺血缺氧,引起下肢乏力、發涼、疼痛、破潰等。通過下肢動脈超聲可及時確診,並進行積極幹預和治療。50歲以上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或合併心腦血管疾病、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者,應該每年至少進行1~2次下肢動脈超聲檢查。

  7、體重和腰圍

超重或肥胖讓血糖變得難以控制,還會與心腦血管疾病、痛風、腎病等其它疾病狼狽為奸。這裡要注意兩個指標,體質指數和腰圍。體質指數是體重(kg)與身高的平方(m)之比,其數值在18.5~24為好。

男性腰圍應小於90釐米,女性腰圍應小於85釐米。要注意的是,體質指數正常,腰圍超標,也同樣屬於肥胖。這一項比較容易檢測,建議至少每個月測量 1 次體重和腰圍。


糖尿病患者最應該做的檢查是測量胰島素含量。


最基礎的

空腹以及餐後血糖,這個是當前血糖狀況的評估,檢測條件也最底京東買個血糖儀自家就可以搞定

當某一天發現上面的數字不太對勁或者有明顯三多一少癥狀那麼是時候去醫院檢查了

然後醫院通常測的東西

靜脈血糖——即血常規中的葡萄糖含量,指尖血上位替換更精確

酮體——血液中酮體含量,血糖長期失控副產物,過高有酮症酸中毒直接讓你進icu的風險,能反應你當前危機程度

糖化血紅蛋白——一定程度上能反應出你幾個月以來平均血糖水平,如果是剛剛確診,大概能讓你知道是不是其實很早就中招只是沒注意,如果是早就確診則是評估前幾個月控制水平的不錯參數

如果不幸確診那除了上面基礎檢測外,接下來會有針對性測試

首先是糖耐測試俗稱饅頭餐,不過現在大多是喝糖漿

然後幾個小時內陸續抽幾管血分別檢測

除了靜脈血糖這裡還會追加一些測試內容

比如:胰島素分泌量—顧名思義,自身胰島素分泌量的檢測,評估自身胰島細胞狀況

以及c肽測試——本質上還是胰島素分泌水平的測試,c肽是自身分泌胰島素的副產物,作為評估指標的優點是可以排除外援輸入胰島素的幹擾(因為如果你是被抬進醫院的很可能被靜注胰島素救急了)

上面兩個可以作為當前胰島細胞健康程度的評估以及初步分型的預判,如果自身胰島素和c肽已經基本清零那這裡就通常直接敲一型了

然後當需要詳細分型時,可能還會測個糖尿病抗體5項or3項,根據結果判定是1型2型還是Lada


主要分三大塊

一.血糖指標

二.檢查可能導致糖尿病的臟腑功能受損如胰島功能受損或脂肪肝,甲狀腺功能,膽囊

三.再檢查是否因糖尿病引起血管硬化 腎損傷 神經損傷 微血管等

1.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

看是否存在空腹血糖受損或者糖耐量受損;

2.胰島素分泌量和C肽值(空腹 口服葡糖糖1小時 2小時)

看胰島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明顯高於正常值,提示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即胰島素不敏感;

如果明顯低於正常值,提示胰島功能受損,可以再繼續檢查血液相關自身抗體,如穀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素抗體、胰島細胞抗體。

看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病,以區分出1型或2型糖尿病,抗體陽性可大致判定為1型糖尿病,屬於免疫性疾病,胰島功能被自身免疫系統攻擊。

3.糖化血紅蛋白 臨牀檢查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也可據此判定治療方案是否起效。正常值4-6%,反映近3個月總體血糖水平。血糖與血液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結合產物,比例過高說明,近3個月血糖控制不佳,該值與糖尿病併發症高度相關。另外,高比例的糖化血紅蛋白造成血液黏稠。

4.大生化 可以看出血脂 尿酸 肝腎功能情況,血脂高與血糖高相互促進影響。

5.肝臟B超 看是否存在脂肪肝,脂肪肝也是產生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6.頸動脈B超 下肢靜脈B超 看是否存在動脈硬化,可以提前防範中風 心梗 肺栓塞風險。

7.酮體

看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這個是高度危險事件,可能與節食或過量運動大量消耗脂肪相關

8.尿常規 看是否存在尿蛋白或者白細胞,觀察是否有糖尿病腎損傷

9.其它檢查 如血壓 肢體麻木 觸覺減退 視力 性功能 甲狀腺功能等


檢查空腹糖化血紅蛋白,這是一個硬性指標。


隨便找個內分泌科,500塊錢,糖尿病查個底兒掉。


謝邀,不過確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這事建議還是尊醫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