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付出就有回報,在決定付出或者躲開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日後的關係了。這是作為成年人應該想到的,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做了決定並且付諸於行動的時候就應該有心理準備了。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強調一個不經常來看他,甚至在他生病住院時也要出去旅行的人,跟另外一個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他需要就一定在他身邊的人,對他有一樣的愛呢?這不是欺騙嗎?我會告訴他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很愛他,因為我想讓他知道他是值得被愛的,但是我絕對不會強調奶奶和外婆一樣愛他。愛與不愛,愛多愛少,他自己有感覺,無法準確表達至少身體給了最誠實的反應,就是跟經常照顧他的人最親近。孩子只是縮小的我們,並不是什麼都不懂,如果你堅信孩子什麼都懂,那麼他真的都能體會。


孩子願意跟爺爺奶奶最主要原因是爺爺奶奶對孫子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愛。如果姥姥對外孫也是發自內心真愛外孫也會願意跟姥姥的。我舉兩個發生在我的鄰居家的兩個真實例子。例一,鄰居家的女兒住在城市,由於她的女兒心臟不好,使女兒的孩子提前四十天早產。孩子生下只有四斤,大家都認為這孩子沒救了,可是現在的醫學很高,把孩子方在保溫箱裏,孩子的姥姥去照顧的。在孩子姥姥親自照顧下這孩子活了下來,後來姥姥又把外孫領到家裡照顧,這孩子現在六歲了,體質很好。去年這孩子媽媽得了尿毒症死了,於是孩子的爺爺想接這孩子回爺爺家,可是這孩子就是不去爺爺家,一心跟著姥姥。例二,我的另一個鄰居家的女兒也是住在城市,女兒經常把孩子送在姥姥家照顧。可是農村家的亂活也多,孩子的姥姥也沒有時間經常給孩子換洗衣服,臉也沒有天天給洗,聽說孩子的爸爸媽媽哪天來看孩子,才把孩子收拾的乾乾淨淨的,這是真事。象這樣的姥姥孩子還能喜歡嗎?從以上這兩個例子來看孩子親奶奶不親姥姥並不是天生的。誰對孩子發自內心的真愛,孩子就跟誰。平時從很多這些姥姥們嘴裡經常聽到她們說,外孫是人家的孩子,親了也白親。話由心生,心裡沒有這種想法嘴裡能說出來嗎?可是我從來沒聽到爺爺奶奶說孩子是人家的,就算是媳婦和婆婆之間鬧了很大矛盾,爺爺奶奶還是照舊愛他們的孫子。農村條件也差,爺爺們自己有病也不願意去醫院看病,可是孫子有點頭疼腦熱的就是借錢也要打車把孩子送到醫院。有很多東西自己捨不得喫也要留給孫子。自己家養的笨雞蛋給孫子喫,自己喫買的養殖雞蛋。走一步也要抱著,那真是含在嘴裡怕熱了,捧在手裡怕涼了。孩子雖小可是誰對他好壞孩子們是知道的。孩子從老人的眼神裏也能看出來誰對他是慈善的眼神。如果姥姥們也做到了這些孩子還會跟他不跟你嗎?還有另外一種願因就是孩子媽媽對待雙方老人不公導致孩子親近奶奶。現在人都知道媳婦和婆婆之間關係很難相處,大多數媳婦都是向著自己的媽家,這是不爭的實事。然而現在十歲左右孩子已經有辯別是非能力了,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媽媽平時所做的孩子都看在眼裡,有的孩子為媽媽對雙方老人不公還和媽媽吵過。這樣事情從電視裏也看到過,在現實當中也發生過。這種做法會使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態,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孩子的心靈是美的。


讓孩子做自己,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最好的父母是教育好自己的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能學會。


為什麼要平衡?孩子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為什麼要平衡,有的老人重男輕女。有的老人並沒有長期跟子女一起生活。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當然要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呀。


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我小的時候一起住,後來又生了弟弟,奶奶不喜歡我,也不喜歡媽媽,我到現在都記得媽媽懷弟弟的時候奶奶說的,咱們家馬上就要有小主人了。一輩子都忘不了。還有好多事,導致我雖然從小成績好,會幹活,但是特別自卑,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什麼好事都不敢往自己身上想。所以即使奶奶帶大了我,我也不和他親。我現在自己有孩子,因為工作原因住在媽媽這裡,一般情況自己帶,媽媽在我有事的時候幫忙,至於孩子以後和誰親那是他自己的事,真的不需要平衡。


為什麼要平衡呢,孩子更親誰,取決於孩子自己的感受。父母首先要做到孝順雙方老人,父母做好了榜樣,孩子一定也懂得孝順。至於更親近誰,來源於孩子自己對於雙方老人的感知,順其自然就好。


雖然我不是太明白為啥經常被家庭內的題目邀呢

大概三歲那會兒,我媽生我弟弟,把我送到我外婆家待了很長時間。外婆很疼我。有一次帶我上街,那會兒正愛美呢,非要穿裙子,可正好前一天裙子洗了,沒幹透,可我就非要穿。外婆拗不過我只好給我穿了,當時她說如果是我姐姐(她親孫女),她早就動手了。傳說中的能動手就不BB。。。

外婆有四個女兒,有很多外孫,可在身邊的只有我這一個外孫女。會給我買小裙子,買紅色的花衣服。後來我弟弟出生,我爸把我接回家,我哭喊著不要回去。接了兩次才成功。

漸漸長大,我慢慢忘卻了在外婆家的日子。但只要我去,外婆總是很歡喜。前年,外婆去世,我沒有參加葬禮。過年的時候,總覺得外婆還是在的。

而後來慢慢長大的日子裡,是奶奶帶大了我和弟弟,奶奶比外婆兇,買的衣服也不好看。我忽然懷疑,如果我從小在外婆家長大,性格會不會開朗一些呢。。。

可惜一切都不可知了。

外婆和奶奶,我覺得就一個母親的私心來說,會不會希望孩子和外婆親一些呢。我覺得不管是跟奶奶親,還是跟外婆親,長大了都是非常好的回憶啊


從我自己小時候的感受說,父母要做的就是把長輩對孩子的愛告訴孩子,孩子會自己感受到,也會積極回應老人的愛。

我的爸媽是同一個村子的,奶奶在我家隔壁,姥爺距離稍微遠一些,叔叔家和舅舅家都在這個村子。

爺爺在我三歲去世,奶奶看我長大,她很疼我,而且會不斷告訴說出來愛我疼我,周圍的人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說奶奶疼我想我之類的。從小我就跟奶奶很親近,很依賴她。

姥姥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姥爺自己生活。在我印象中,小時候我會跟著媽媽隔幾天去姥爺家一次,姥爺也是很疼我,但是他從沒有說想你了之類的。在我真正懂事長大之前(大概初中以後),我對姥爺一直無感。

初中前,家裡從農村已經搬到城市生活,每逢節假日我都回奶奶家住一段時間陪她,如果媽媽回去我會跟媽媽一起去姥爺家,要不我基本意識不到我去姥爺家住幾天陪陪他。

後來,懂事了才理解姥爺的那種表達愛的方式也是愛,可惜之前媽媽很少跟我聊姥爺,也很少提醒我。一直到我上高中後,我才從內心對姥爺十分親近了。

大學期間,姥爺和奶奶都離開了。內心裡,對姥爺我有更多的遺憾,因為想姥爺的時候發現跟姥爺之間美好的回憶太少了。

現在我也有了寶寶,四個老人對孩子的愛滿滿的看在眼裡,我會告訴寶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愛你疼你。有這些疼愛陪伴寶寶長大,對寶寶會是特別幸福事情。


孩子有自己判斷世界的標準。自己判斷誰對自己好。而且這種判斷一旦形成,可能是根深蒂固的。

唯一的公平,或許是讓老人給予同等分量的愛吧。

講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吧。我愛奶奶超過了姥姥。儘管奶奶已經離我而去七年了,我依然無法和我姥姥親近,或者用我媽的話說是把對奶奶沒完成的愛給姥姥。

其實親疏遠近是一點點積攢起來的。小時候,和舅舅家的弟弟一起在姥姥家過年,明顯感覺到外姓被歧視。弟弟把我頭磕到櫃子上,姥姥在旁邊看著笑,沒有任何關心,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我哭了也沒人管。後來發生很多我忍氣吞聲的事,我不敢對弟弟發火,因為會有人說我不懂事,不讓著他們。直到今天,媽媽跟我說我對姥姥冷淡沒良心,她依舊說我要懂事,要對老人尊敬。我的內心想法:不好意思,你爸媽,你自己盡孝。奶奶對我是真的很好很好。一直懷念,一直愛。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同樣非常非常愛我的兒子們,但是處於各種原因兒子們都是和外公外婆生活 很少接觸爺爺奶奶, 感覺他們對爺爺奶奶比較生疏,不喜歡過多接觸,可能現在太小了 等大一點它自己就會明白了吧。 而我一直灌輸的都是爺爺奶奶很愛你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