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您要逐漸引導寶寶。家長要在夜晚寶寶睡前讓其排盡尿,如果寶寶睡前喝水較多,就要在寶寶睡後2個小時左右為寶寶一次,以後在寶寶每次翻身比較勤時,再為寶寶把尿1~2次,也可在每次要把尿前問寶寶是否小便,這樣可以使寶寶知道排尿的感受,並逐漸養成習慣。寶寶每次沒尿床時,要鼓勵寶寶,在寶寶尿床後,不要責怪寶寶,要告訴寶寶尿床很不舒服,要告訴她要養成有尿時要叫醒大人的習慣,逐漸養成解小便的習慣。


首先感謝邀請啦!

關於三歲寶寶尿床的問題,從我自己帶娃的角度來看,首先要看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是不是飲水量比較大,一般孩子睡前喝水量比較大的話,尿床的幾率也會大一點,因為他們還沒有那麼明確的起床尿尿的意識。

再一個想知道您家寶寶大概的尿床頻次,還有就是完全不穿紙尿褲的時間,如果您家寶寶脫紙尿褲的時間比較晚的話,那麼晚上也可能會出現頻繁的尿床現象,這種就需要家長經常的提醒孩子,有尿的話要起尿尿,同時可能需要家長多辛苦一下,就是晚上起來叫孩子一次,這樣會明顯的減少尿床的頻率。

還有就是家長可以嘗試去孩子溝通,避免在孩子尿床後責罵孩子,以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利影響。


三歲孩子尿床屬於功能性遺尿症,一般需要從飲食上,起居上加以注意。養成良好排尿習慣,慢慢就不尿床了。我建議:禁喝飲料,酸奶,果汁橙汁,奶製品飲料。禁止吃西瓜和葡萄,荔枝等。晚飯後不喝水,不吃水果,不吃零食。晚上睡覺之前一定要去一次廁所。晚上睡覺之後,孩子有尿了來回動的時候,叫醒他,讓他自己上廁所,鍛煉鍛煉,慢慢就不尿床了,試試吧。


兩周治癒的「神秘方法」靠譜嗎?

最近收到一位媽媽標明「十萬火急」的緊急求助,她說自己家娃5歲多了還時不時地尿床,而且,不管家長威逼利誘還是循循善誘都沒啥效果。

這位媽媽急得不行:眼看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了,萬一「走漏了消息」讓孩子遭到小夥伴的恥笑,再帶來心理壓力,豈不是更糟了?

「難道我還要默默地再買點紙尿褲給他戴上嗎?」

這位媽媽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其實,大孩子尿床這件事,好多人都遇到過。對此雖然美國的醫學專家建議早點干預,還提出了一個兩周內治癒尿床的「秘方」,但教育專家則建議順其自然,畢竟約有1/4的孩子都出現過5歲多還尿床的情況

孩子為啥會出現尿床、尿褲子倒退現象?

遇到這種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這個話題。

本文乾貨:

孩子為啥會尿床?腦部、肌肉發育不足,膀胱容量有限,大腦向膀胱傳遞信息不暢,這些都是原因

超過5歲的孩子還尿床,醫學專家建議積極干預,提出兩周內治癒的「神秘方法」,而教育專家則認為應該順其自然;該聽誰的?

無論是尿床還是尿褲子,家長都不必過度緊張

孩子為什麼會尿床?

1)嬰兒期腦部發育不足,無法控制膀胱+膀胱容量有限

聊這個話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的膀胱能儲存多少尿——歲數加2就等於孩子膀胱可以儲存尿液的盎司數量(1盎司30毫升)。也就是說,3歲孩子的膀胱可以儲存5盎司尿液,即150毫升;5歲孩子,就是210毫升。

當膀胱的大小儲存不了尿液時,就需要排尿了。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尿液裝不下就自動外排的話,人豈不會隨時尿濕褲子?

這就不得不提人體的一塊神奇的肌肉——Urinary Stopper Muscle (止尿肌)。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膀胱里的尿液在達到警戒線時不會直接排出來。

打個比方,膀胱就像吹大的氣球,止尿肌就像捏住氣球嘴防止漏氣的兩根手指。膀胱里的尿液達到儲存極限時,就需要「止尿肌」控制不漏尿

嬰兒隨時隨地尿尿,一是因為腦部、肌肉發育都不足,無法控制膀胱的排尿節奏;二是因為膀胱容量有限。

那到底孩子多大時止尿肌開始工作呢?研究發現,約27個月大的孩子,止尿肌就有能力工作了,一般可以控制2個小時左右的排尿量。

2)大孩子了還尿床,可能是「信息傳遞不暢」

大腦和膀胱是靠神經連接的。大一點的孩子會夜間尿床最重要的原因,是潛意識無法告訴「止尿肌」控制住膀胱。這種潛意識不受大腦控制,就像你現在閱讀時,你的潛意識也同時在工作,控制「止尿肌」不準膀胱隨便放尿。

3)孩子夜間尿床,基本有兩種可能

情況一:

大腦「憋住尿」的消息發出去了,可還沒傳到膀胱就丟了。年齡太小的孩子神經連接不牢固,而神經自由生長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情況二:

孩子處於深度睡眠,大腦「憋住尿」的消息根本無法發送。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夠成熟,常常處於深度睡眠中,這時候大腦想要給膀胱發一個「憋住!」的信號,但又困得無法發出這個消息。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常睡眠會變得越來越淺;這樣大腦在睡眠時依然可以感知到膀胱並且發信息溝通,從而控制排尿。

基於此,如果超過5歲的孩子睡覺時經常尿床、打鼾,建議做一個兒科睡眠檢查,排除「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

此外,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英國有學者研究發現,壓力大的孩子、常被家長指責注意力和控制力差的孩子,晚上出現尿床的頻次是普通孩子的2倍。也就是說,如果家長過度關注孩子的尿床情況,反而容易使他情況惡化。

而如果家長中有一方有尿床經歷,那麼孩子被遺傳的概率大約是20%。如果雙方都有,孩子被遺傳的概率大約是40%。

醫學專家提出「神秘方法」,兩周內治癒尿床靠譜嗎?

(美國兒童泌尿科專家Joeseph Barone針對孩子尿床專門寫了一本書《這不是你的錯》)

在《這不是你的錯》這本書里,美國兒童泌尿科專家Joeseph Barone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了尿液如何形成、孩子為什麼會尿床之類的問題。

可是這本書也提出了一個我難以接受的觀點。

Joeseph Barone認為,乾等著順其自然地解決尿床問題是一個「美好的傳說」。如果孩子5歲多了還在尿床,就需要干預。如果不干預,孩子之後再接受治療的話,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但也不能太早干預,因為整個大腦和止尿肌尚未發育完全。5歲左右是一個比較穩妥的干預時間。

在書中,Joeseph Barone給出一個「神秘方法」,如果5歲後的孩子還會尿床,家長可以使用尿床報警器,2周內搞定90%的尿床情況。

使用報警器的目的就是人為訓練讓大腦準確向膀胱發送「憋住尿」的消息,並且通過反覆訓練,讓這一路大腦神經更加強壯。

具體做法是在孩子的內褲里放一個濕度探測器,只要探測到內褲里有濕的環境就會報警。這時候家長叫醒孩子,並問三個問題:你的名字、媽媽的名字、我們在那裡,以保證孩子處在醒的狀態,告訴他一個類似蘋果、雞蛋的秘密辭彙。如果濕度探測儀探測到孩子已經尿完了,可以讓他繼續睡覺,不一定非要拖到廁所;如果只尿了一點,則讓他去廁所繼續尿完再睡。

第二天早晨醒來,問孩子是否記得昨晚你叫他,是否還記得秘密辭彙。

這樣堅持兩周,孩子的這部分神經就會被激活。以後大腦能更加敏感快速的給膀胱發送「憋尿」的消息,或者讓孩子更清醒地去上廁所。

這一方法在美國兒科學會的《育兒百科》一書中被稱為「尿床鬧鐘」,並認為生效時間可能要4個月,需要嚴格遵醫囑。

我對「尿床報警器法」的方法比較排斥。我覺得,這種訓練機制一旦形成,會讓孩子非常依賴「尿床提醒器」,對「尿尿」產生恐懼和壓力。但兒科專家說這個方法在臨床上非常好用。

教育者:九成尿床的孩子可以「自愈」,

耐心等待比什麼都強

關於尿床這件事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兒童發展中心主任Karen給出的建議是家長不必過度的擔心。

相對於醫學專家積極干預的看法,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兒童發展中心主任Karen Stephens認為,尿床情況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如果過多地關注反而容易給孩子造成壓力;如果孩子在7歲還尿床才需要就醫,並不是醫學專家說的5歲。

這幅圖記載了約10%的孩子會在5歲左右依然尿床,這個數字在到15歲時降到了1%。

Karen 認為,大孩子「尿床」的背後隱藏著大量兒童發展學的知識。比如對於有些孩子是因為深度睡眠無法讓大腦給膀胱發消息的說法,Karen認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無法區分夢境和真實世界。他們可能在夢裡已經讓大腦發了消息,但這件事情沒有被轉化到真實世界裡。這是年齡導致的,需要孩子自行慢慢發展,而不是過早訓練。90%的孩子尿床都可以不藉助任何任何藥物、人為干預,僅通過生理上的發展而治癒。(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與其把心思花在如何人為干預上,不如準備一些更加方便清理的床墊,並且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平時在家是如何處理孩子尿床的,讓老師可以和家裡做的保持一致。

最後還要時刻關注周圍是否有人在嘲笑自己的孩子尿床,如果有必須制止。並且時刻要告訴孩子,媽媽爸爸相信他再長大一點就能非常獨立的上廁所了。

小妙招:

美國著名育兒問答網站stack exchange,有幾個媽媽提到的應對孩子尿床的方法我想大家分享一下。

1)與孩子一同遵守固定的睡前習慣。無論幾點睡覺,堅持與孩子一起睡前上一次廁所。

2)孩子尿床了,家長調整好情緒、不責怪,讓孩子知道這個情況是正常的。家長可以說,「Hey, this happens. It』s cool. Let』s try to not let it happen tomorrow night.」 (嘿,沒關係! 這種事情時有發生。我們試著明天不尿床唄!)

尿褲子更尷尬?定時上廁所+每次排空尿液

比起尿床,白天尿褲子可能更讓家長擔心,原因是尿褲子的行為很可能嚴重降低孩子的自尊,甚至增大他被人欺凌的可能性。孩子白天尿褲子,依然是前文提到過的3大原因——

  • 腦子尚未發育完全,還不能完全控制膀胱反射
  • 膀胱未發育成熟,容量有限
  • 「止尿肌」還比較弱,不足以止住尿液

4歲左右的孩子中仍有10%會白天尿褲子,10歲仍有2%。從數據來看,這不是極個別孩子才有的特殊情況,而是很多孩子都有。如果孩子到了5-6歲依然會尿褲子,說明當初如廁訓練並未全部完成。因此需要一定回爐重造,主要做兩件事情。

1)給孩子減壓

給孩子減壓,並且制定父母與孩子雙方認可的上廁所時間。

首先不給孩子施壓;其次和孩子一起商量一個時間固定間隔。比如兩小時去一趟廁所,讓膀胱每2個小時清空一次,同時鍛煉止尿肌定時收縮。形成習慣後,慢慢擴大時間間隔,讓孩子大腦更好適應膀胱反射。

養成定時上廁所的習慣,教會孩子每隔幾個小時就應該去小便一次,而不要等到尿急了再上廁所——這時候往往已經太晚了。

2)不著急,慢慢來

讓孩子上廁所千萬不著急,慢慢來。

泌尿科專家提醒家長,每一次上廁所,都要把尿液全部排乾淨,讓膀胱有更大的儲存空間;另外讓大腦清晰地感知到膀胱空和滿的兩種狀態。如果膀胱一直處於「不多不少,還剩一點」的情況,大腦對於膀胱「全滿」的狀態感知會不靈敏。

遇到以下幾種情況,你需要請教專業醫生——

1)7歲以上還持續尿床、尿褲子

2)孩子已經連續6個月沒有尿床了,突然出現持續的重新尿床情況

3)孩子白天和夜裡上廁所的頻次突然增多

4)孩子尿液的量突然變化(無論變多還是變少)

5)孩子的尿床已經對他的社交產生影響(同伴嘲笑,沒法去別人家睡,沒法去夏令營)

寫在最後

可以看到兩個專家從不一樣的角度在解釋「尿床」這件事情,我個人更喜歡的是教育者的做法,不去給孩子更多的壓力。對待這個問題,跟養孩子的心態一樣,你緊張,孩子就放鬆不下來,如果過於關注大小便的問題,還有可能帶來其他更多不必要的麻煩;你不緊張,孩子就不會當回事,很快放鬆下來回歸自然狀態。

當然,我也理解醫生提出的提早干預背後的步驟,只是覺得他沒有考慮到如果這麼做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壓力。


三歲尿床也是正常的,早期有訓練如廁的話,一般尿床次數會少一點


戴上尿不濕,發現一晚上乾爽在戒除


謝邀

查了幾個資料,才三歲不用擔心啊,五歲以上尿床才需要關注。

我家兩歲7個月,現在午覺和晚上睡覺都是穿著尿不濕,就是睡一兩個小時起來尿不濕也是有尿的,說明他還沒準備好脫了尿不濕睡覺。我就慢慢等著就好了,現在強行讓他脫了睡覺,尿床我要收拾,難免生氣遷怒於他,反而影響他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做個佛系母親,靜待花開挺好的。

來源:丁香媽媽公眾號
別讓孩子尿床這事兒,毀了他的一生?

mp.weixin.qq.com圖標

來源:歐茜媽媽公眾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