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内环境中自然光下,人和物亮面的色彩是冷的,阴影面的色彩是暖的。虽然最冷的可能是灰面明暗交接线附近。

室外的话相反,亮面较暖,阴面较冷。当然还和物体本身颜色有关。

过多刻画细节加大画面信息量有让画面看起来越来越不真实的风险。有时候细节量少反而看上去更加真实。

油画里面有些颜色与黑色混在一起,不会影响黑色的暗度。例如 Alizarin Crimson, Altra Marine Blue, 与 Ivory Black混在一起不会影响暗度,反而因为给黑色增加了一点色彩而让暗部显得更有深度。

人的肤色里面有很多绿色,灰色,蓝色。

要让画面充满光感,让物体有发光的感觉,秘诀是让暗的地方暗到底。不能用太多的亮色,留纯白给最高的高光,其他地方压暗,用黑暗描绘光明。

视频里面的人比照片里面的人更真实,更贴近本人的真实长相。完全对著照片画的,画照片的,人有时候反而不像那个人了。


色彩画的脏,和你调的颜色本身脏不脏没有关系。


谢邀

1.著名画家通常都很有钱,绝大部分都是活著的时候出名。

2.绘画不是一件纯感性的事情,它非常需要理性思维。

3.中国绝大部分美术教材直接屏蔽了非常多的当代优秀画家。

4.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

5.超现实主义和超写实是两回事。

6.看不懂的画不一定就是「抽象」,抽象不是随便涂鸦。

7.画「梅兰竹菊」并不一定就是品格高雅,相反它很有可能是俗不可耐的行画。


不知道魔术算不算艺术专业?

说1个魔术上反直觉的知识

1,手不可能有眼睛快

观众总是在看完魔术之后,说「你的手太快了」,实际上手再快也不能无法被眼睛所捕捉到,最起码会有残影,而之所以观众常常说这句话,是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无法得知答案的时候,我们会在内心合理化得出一个解释,为自己找寻一个心理安慰。

用逻辑推理结果的话,会得出:

1,魔术师很厉害,让我不知道如何做到的

2,他太快了,以至于我没有看到

在一个表演中,魔术师和观众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博弈状态,假如魔术师的引导不够好,观众很难从心底认同魔术师,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输给魔术师,于是合理化出这个唯一答案」你手很快,我没看见「


所有的学问,不管是艺术还是科学,都不可能完全靠直觉,也不可能完全靠理性分析,都是两者结合的。

艺术往往侧重直觉感受,其背后的支撑全靠理性的学习积累。

科学呢则侧重理性论证,但是开拓性的东西也需要人的想像力和直觉,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不就是从一个有蛇的梦境受启发发现的吗。


谢邀

说些传统戏曲中的反直觉的知识吧。

1.戏曲舞台上的「韵白」并不是刻意而为之的艺术化语言,其发音的很多规则就是湖北河南地区的发音,比如尖团、上口等等。

2.京剧舞台上说「京白」的,往往都是「番邦外国」,比如铁镜公主之类的,都是「胡人」;抑或是一些幽默的桥段会突然蹦出一句「京白」。

3.其实京剧舞台各地白口的使用很带有「地域歧视」的色彩,除却韵白,其余会在京剧中使用的方言都带有鲜明的色彩。比如一般说「苏白」(苏州口音)的都是酸腐书生,说「怯口」(山西、河北方言)的都是社会底层或是反面人物,说「京白」的都是「蛮夷」等等。

4.戏曲舞台上有一些程式动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傀儡戏。比如演员坐椅子,分外场椅(桌子前面的)和内场椅(桌子后面的),坐外场椅是先向左转(向外)再向右转(向内),坐内场椅则反之,这是与直觉相违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傀儡戏有吊线,不这样吊线会缠住,之后的戏曲也就继承了下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