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種杞人憂天,隨著越來越多的旋律被寫出來,以後會不會新歌越來越少,寫起來越來越難?


藝術這種東西難道不是越發展越好嗎,怎麼可能走到「無旋律可寫」的地步。

就像美術一樣,隨著藝術家發展與開拓,會有各種各樣的流派湧現,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產物,有不同的藝術理念與體系。音樂也是一樣的,只要有創作者去開拓,就永遠不會有枯竭的一天。

就算是從數學角度,0到9十個數字隨機組合,長度不限,能組出來的數也是無窮多個啊。音樂的七音符光是隨機組合就有無數種變化,更何況音樂創作中還有其他的講究(不是專業的,也不懂這其中的奧妙)

所以啊,不用怕旋律有寫盡的時候,怕的是音樂人故步自封墨守成規,沒有敢於開拓的人。


新歌會不會少我不清楚,但我覺得不必太憂慮,每個時代都需要音樂,都有特定形勢,浮躁的社會風氣可能會顯得音樂沒有靈魂,但那也只是商業下音樂的一部分。總會有人在時代中寫著好歌,在燈光下,角落裡。真正意義上的新歌可能會少,但不會一直少,更不會沒有。而且新歌就算少了,也並不是因為歌多,可能是被商業影響的浮躁氣息讓一部分寫歌的人把音樂作為商業。但是不用擔心,真正想寫自己的歌的人不會被沒有靈魂的音樂所影響。


應該問時代的才子到底有多少 電視劇都無腦翻拍了 在這個沒有創新的年代 尋找一些老歌作為新歌的替代品也是不錯的


從數據上來說,確實。12個半音階組成一段旋律或組成一首歌,越來越多的旋律被創作出來,可創作出來的旋律理論上會越來越少。但藝術不僅僅是這麼簡單的數據的堆砌。藝術是在不斷的發展的,每種新藝術都是舊時代所不能允許的,所無法想像的。就拿音樂來說,現在環境音,白噪音都是音樂形式的一種。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現在的音樂設備越來越平民化,越來越便宜,大家的物質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互聯網的大量普及,讓音樂教育音樂資源越來越遠,容易的獲取。相信未來做音樂的人會越來越多。所以新歌是不會越來越少的。


會,會越來越少,且真正達到那種歌詞應景,不亂押韻,編曲動人的那種會越來越少。甚至有也難以被人接受或發現。現在不難發現,火起來的歌要麼就是口水歌,要麼就是無腦跟風要麼就是冷炒飯拿出來熱一遍。大部分喜歡音樂的人只能選擇純音樂或電音。


樓主所說並非杞人憂天。跟小說這種動輒幾十上百萬字的作品不同的是,大部分歌曲比較短,也就幾百個字。雖然有旋律,但是常用的音調和音長也就那麼多種,這樣一排列組合,得到的數量應該比20萬字以內的小說的數量要少很多;當然,目前來看短期並不需要這樣擔心。不過用完是一回事,能不能用又是另一回事了;可能很多人已經發現了,很多不同歌曲之間有雷同的地方。這是很自然的,畢竟排列組合的可能性是有限的,部分重合的現象應該說非常常見——比如說我們認為連續5個音(包括音調和音長)相同的話就叫做相似,那麼這樣的例子可以找出一大堆。在幾十年前的話,這應該不算什麼問題;但是現在版權意識加強了,能夠「聽出來」的相似處需要獲取版權,而要取得版權的話意味著創作成本增加。這樣下去,可以想見的是,新歌確實是越來越少。

除非,歌編得越來越長,或者在同一段時間裡塞入更多的信息(比如多一些奇怪的音;或者2分鐘的歌搭上2分鐘的背景音樂,這樣信息量增加了大約一倍),或者以後版權的保護變得更加地靈活。


數量不知道會不會少 質量肯定越來越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