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利扬人长胫[原注:又名虎爪]往诣薄伽梵,到达时顶礼,坐于一边。坐下后对薄伽梵说:『我们身为居家人,享受感官之乐、生活于成群的妻儿之间、享用喀西布料与檀香、饰以花环香水油膏、受用金银。愿薄伽梵对我们这些人传法,使我们的此生有幸福与安宁,使我们的来世有幸福与安宁。』

[薄伽梵说:] 『虎爪,这四种素质,使居家人此生趋向幸福与安宁。哪四种? 主动性具足、警戒心具足、可敬的友谊(亲近善知识)、维持生计平衡。

『何谓主动性具足? 有此情形,一位居家人,凡所操生计——务农、经商、牧牛、箭术、王家随从、或其它手艺——灵巧、不倦地钻研,对该技艺有明辨,足以担当、胜任。此谓主动性具足。

『何谓警戒性具足? 有此情形,一位居家者有正当财产——来路正当,来自他的主动性、奋斗、努力,以臂力积攒、以汗水挣得——他带著警戒,设法保护它,[想著:]「我的这宗财产,如何不让国王、盗贼夺走、不让火烧尽、不让水冲走、不让恨心子孙拿走?」此谓警戒性具足。

『何谓可敬的友谊?有此情形,一位居家人,无论住哪个村镇,去亲近戒德高严的家主或家主之子,长幼不拘。与他们谈话,邀他们讨论。他效仿[对业力原理]信念具足者、也达到信念具足,效仿戒德具足者、也达到戒德具足,效仿布施具足者、也达到布施具足,效仿明辨具足者、也达到明辨具足。此谓可敬的友谊。

『何谓维持生计平衡? 有此情形,一位居家人,了解他的财产的收入与支出,维持生计平衡,既不铺张、也不小气,[心想:]「这样做,我的收入超过支出,我的支出不超过收入。」正如一位过磅者或其学徒,在执秤时,了解:「它下倾如许,上翘如许,」同样地, 一位居家人,对他的财产的收入与支出,维持生计平衡,既不铺张、也不小气,[心想:]「这样做,我的收入超过支出,我的支出不超过收入。」

假若一位居家人收入少,却维持豪华的生活,关于他将会有谣言:「这位族人吞噬他的财产,如一位食果树者[论藏指摇落多于饱食之果者]。」假若一位居家人收入多,却维持困苦的生活,关于他将会有谣言:「这位族人将死于饥馑。」不过,当一位居家人了解他的财产的收入与支出,维持生计平衡,既不铺张、也不小气,[心想:]「这样做,我的收入超过支出,我的支出不超过收入,」此谓维持生计平衡。

『耗尽财富有这四种方式: 堕落于性事、堕落于饮酒、堕落于赌博、与恶人作朋友、伙伴、同侪。正如一座有四个入口、四个出口的大储水池,有人关闭入口、打开出口、又无天降阵雨,池水只会耗尽,不会上升。同样,此为耗尽财富的四种方式: 堕落于性事、堕落于饮酒、堕落于赌博、与恶人作朋友、伙伴、同侪。

『积累财富有这四种方式: 不堕落于性事、不堕落于饮酒、不堕落于赌博、与善知识作朋友、伙伴、同侪。正如一座有四个入口、四个出口的大储水池,有人打开入口、关闭出口、又有天降阵雨,池水只会上升,不会耗尽。同样,此为累积财富的四种方式: 不堕落于性事、不堕落于饮酒、不堕落于赌博、与善知识作朋友、伙伴、同侪。

『虎爪,这四种素质,使居家人此生趋向幸福与安宁的。

『这四种素质,使居家人来世趋向幸福与安宁。哪四种?信念具足、戒德具足、布施具足、明辨具足。

『何谓信念具足? 有此情形,一位圣者的弟子有信念,坚信如来的觉醒: 「薄伽梵真是一位正等正觉者、明行足、善逝者、世间解、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薄伽梵。此谓信念圆满。」

『何谓戒德具足?有此情形,一位圣者的弟子离杀生、离偷盗、离不当性事、离妄语、离导致失慎的醉品。此谓戒德具足。

『何谓布施具足?有此情形,一位圣者的弟子,他的觉知已经洗清了悭吝之染、居于家中、慷慨大方、宽宏大度、有求必应、乐于供养钵食。此谓布施具足。

『何谓明辨具足?有此情形,一位圣者的弟子有明辨,拥有了对生与灭的明辨——尊贵、透彻、趋向苦的正确止息。此谓明辨具足。

『这四种素质,虎爪,使居家人来世趋向幸福与安宁。』

——AN8.54(增支部)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勤修。何等为十。所谓

布施 勤修。悉舍一切。不求报故。

持戒 勤修。头陀苦行。少欲知足。无所欺故。

忍辱 勤修。离自他想。忍一切恶。毕竟不生。恚害心故。

精进 勤修。身语意业。未曾散乱。一切所作。皆不退转。至究竟故。

禅定 勤修。解脱三昧。出现神通。离一切欲烦恼斗诤。诸眷属故。

智慧 勤修。修习积聚一切功德。无厌倦故。

大慈 勤修。知诸众生。无自性故。

大悲 勤修。知诸法空。普代一切众生受苦。无疲厌故。

觉悟如来十力 勤修。了达无碍。示众生故。

不退法轮 勤修。转至一切众生心故。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慧勤修。


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里不断地坚持完善


善待自己的身语意就是修行.


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的智慧、佛性显现出来,把自己本有的道搞通、搞清楚。

我们首先要知道:修行的主体是什么。

大家会在不同的修行场所,听到各种关于修行的开示,接触到各种开发智慧的培训,然而,多数时候,修行和智慧的主体是什么却被忽略了。

说到修行,通常人们都会理解为修智慧、修佛、修各种神通,以及灵修等等。

这是悖论!

因为智慧是本有的,佛是不生不灭的,神本身就是通的,这些哪个用修呢?

如果非要说个修佛,修神通,我就会问什么是佛?什么是通?大家的回答可能又是一大堆理论。

既然佛、神、智慧都不需要修,那修什么呢?

这就又回到了「修行和开智慧的主体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来了。

首先大家要清楚,修行不是修别人。

好比吃饭,睡觉,呼吸,如厕别人不可能替代一样,修行也是无可替代的。

所以不要妄想找个大师替我们修行,修行永远都是自己的事情。

无论大家面对多少名词、法门、法派和知识,其实最终要面对的一定是自己,所起用的一定也是自己,要修行的一定也是自己。

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的智慧、佛性显现出来,把自己本有的道搞通、搞清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