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它們的頭很不同,而且網上的視頻,圖片里有關吃的蝙蝠(我看到的)全是後面一張圖裡那樣的啊?

另一問(單純問問沒有危險想法)也沒見生吃啊(我看到的)都是燉、烤為什麼還是傳染了病毒的呢?


詩曰:

肉翅形如飛燕,

毛頭狀似鼱鼯。扁身兩耳眼睛無,雙足緊生小肚。

這首詩的作者叫蘭茂[1],是明朝的一位生活在雲南的醫生。

鼱長這樣:

鼯長這樣:

所以,從你提供的圖片看,吃的那種正是蘭茂這首詩里描述的這一種,腦袋偏小,睾丸較大,傳說可以壯陽——這當然只是一種訛傳,是謠言,我指的是,民間有著此種迷信。

而中華菊頭蝠雄性具陰莖骨,睾丸並不大,因此其壯陽的功效不夠理想(當然這也是迷信!)。

我是根據什麼來判斷這兩種蝙蝠的睾丸大小的呢?看頭。

對雄性蝙蝠來說,要想有令人羨慕的性能力必須付出代價-大腦得長的小一點兒。義大利錫拉庫扎大學生物學家斯科特-皮特尼克率領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在各類蝙蝠中,如果某個品種的雌性蝙蝠「性濫交」,那麼同品種的雄性蝙蝠睾丸越大大腦越小;如果某個品種的雌性蝙蝠「忠貞不二」,那麼同品種的雄性蝙蝠睾丸越小大腦越大。

皮特尼克的研究成果發表在2005年12月份的義大利皇家學會學報《生物科學》上,他說:「這證明大小確實關乎緊要。」英格蘭埃克塞特大學生態和守衡中心生物學家、著名的蝙蝠交配行為研究學家大衛-霍斯金斯說,該研究證明,至少在某些物種當中,智力和性能力之間存在某種進化平衡。

皮特尼克稱,生殖系統與腦部相對量之間的關係很少有人進行研究。蝙蝠是僅次於嚙齒類動物的第二大哺乳動物群,大約有1000個已知的品種。由於蝙蝠有出色的導航和飛行能力,前人留下了很多關於蝙蝠的研究數據,這對皮特尼克和他的同事-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凱特-瓊斯和馬里蘭大學的傑拉德-魏金森很有幫助。

他們對334種蝙蝠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關於睾丸大小的對比關係。雌性單配的蝙蝠品種,雄性的睾丸占自身體重的比例從0.11%到1.4%不等。但是雌性雜交的品種,雄性的睾丸占自身體重的比例則從0.6%到8.5%不等。皮特尼克說:「如果雌蝙蝠同不止一個雌性交配,那麼就產生了一個精子的競爭。能射出最大量精子的雄性蝙蝠就贏得了競爭,因此有很多蝙蝠長出大的令人驚愕的睾丸。」

皮特尼克的研究還發現,雌性雜交的蝙蝠品種,雄性身體更多的能量要用於睾丸,因此大腦發育得到的能量就相對要少。雌性單配的蝙蝠品種,雄性蝙蝠的大腦平均佔到自身體重的2.6%,而雌性雜交的品種,雄性蝙蝠的大腦平均只佔到自身體重的1.9%。

至於蘭茂詩里提到的那種蝙蝠具體叫什麼學名,很抱歉,由於蘭茂的著作大多數散佚了,所以我也沒有查到!

我只能把蘭茂小說《續西遊記》里提到的關於蝙蝠的描寫轉述如下,希望對題主有所助益:

大鼯精笑道:「孫行者若知,取了去挑經趕路,何必又追捉我們?我們且在此等著,看有何人來便知去向。」方說未畢,只見半空半霧來了三個妖魔,鼯精看那妖魔生的:

肉翅形如飛燕,毛頭狀似鼱鼯。扁身兩耳眼睛無,雙足緊生小肚。三個妖魔飛空而來,見塔上有兩個妖精在內,隨變了三個惡吒吒的人形走入塔門。鼯精見他變成人形,忙也變成兩個兇狠狠的漢子,叫一聲:「入塔門的何怪?」那三個妖魔答道:「你是何精?怎把我平人稱怪?」鼯精道:「乘空飛入,登上石塔,非怪而何?」妖魔道:「你見我貌,隨變了形,諒你必是精也,到此何干?實實供來!免得我魔王取了寶貝來打你。」鼯精說;「我非別個,我乃久修成道的大小二鼯,只因遇著取經西還的僧人,三番兩次把挑經的禪杖打我,為此竊取了他的藏於此無人往來塔頂,今來尋不見。你是何精?到此何干?」妖魔說:「原來你是我一種幻化,實不瞞你,我乃多年蝙蝠,只因在此石塔寺聽聞長老住持課誦功果,得了長生靈氣。近因此寺荒廢,遷移寶象國東一座五蘊廟中。昨偶到此,見三條木杖,不知何人放在此塔,今既是你之物,可在塔下取去。且問你藏此禪杖,那和尚們將何挑經前去?」鼯精道:「正為他無物挑經,住在道院不能行,我兩個要竊取他經,無奈那小和尚叫做孫行者,神通本事,識破我三次計策。如今又添了道院老道,手段玄靈,恐終被他加害。不如將此禪杖還了他,與他挑經擔去,這叫做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蝠妖聽了笑道:「我聞得當年有東土取經僧路過此地,有個孫行者神通廣大,變化多能,降妖捉怪,真惹不得。但你們有五技之能,怎麼到此一籌莫展?」

參考

  1. ^蘭茂的父輩從河南洛陽入滇,落籍楊林。據蘇石《蘭茂評傳》考析:蘭茂的父輩可能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被征往雲南,後編籍屯戍楊林千戶所的河南洛陽人。蘭茂有弟二人,名廷俊、廷瑞。 廷俊在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早逝。 從歷史背景看,蘭茂父輩很有可能與名將藍玉有關係,不是兄弟、叔侄也是朋友、黨羽。他是個大孝子,「蘭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餘年」(見《滇南本草》務本堂序)。而對父親卻諱莫如深。從有關資料上可以知道蘭茂兄弟及子孫的名字,卻查不到其父的姓名甚至隻言片語。蘭茂祖籍洛陽,其父輩於1381年隨傅友德、藍玉、沐英帶30萬大軍進雲南。後來明太祖以謀反罪誅殺功臣,入滇的三位將領無一倖免。其中單「藍獄」牽連致死者達15000人。他早年隱居,出於避禍,避開了藍胡案件的牽連。 蘭氏生於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卒年有兩種說法:其一,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蘭茂祠堂記》、康熙五十九年編撰的《嵩明州志·隱逸》、光緒十三年刻行的《續修嵩明州志·人物》均說「年八十卒」。其二,在蘭茂卒後40年成書的明正德《雲南志》說他「年七十四而卒」。民國《嵩明縣誌·人物》亦說他「年七十四卒於家,崇祀鄉賢」。按最早的史籍記載,明正德《雲南志》所述較為可信,蘭茂卒年應是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享年應是74歲。 蘭氏13歲時,才華初露。清康熙《嵩明州志》說他「性聰穎……年十三通經史」;明正德《雲南志》說他「年十六時,凡詩史過目輒成誦」。在青年時代,除經史外,涉獵廣泛。清康熙《嵩明州志》記云:「長益嗜學,於濂、洛、關、閩之學煥如也」。蘭氏「恥於利祿,自匾其軒,曰:『止庵』」。後因母病,潛心本草30餘年,於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完成了《滇南本草》及《醫門攬要》兩部中醫藥學名著。《滇南本草》是雲南歷史上最早的、價值最大的中草藥專著,它早於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42年。雲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將《滇南本草》整理出版,現仍繼續使用。《醫門攬要》分上下卷,上卷專論脈法,淺顯明透;下卷專論方症,治療方法得當。 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蘭氏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著成了《韻略易通》和《聲律發矇》兩部聲韻學名著。在《韻略易通》中,蘭氏把過去107箇舊韻部縮編為20個新韻部,並用一首「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的《早梅詩》予以高度概括。《韻略易通》是中國古漢語聲韻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蘭茂「沖淡簡遠,以著述自娛」,著作甚豐,於陰陽、地理、丹青、文學亦皆通曉。由於歷代兵燹和社會變遷,蘭氏著作大部散佚無存。景泰五年(1454),蘭茂寫成南曲劇本《性天風月通玄記》。全劇通過一道人修行悟道的故事,表達自己厭惡現實,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全劇文辭優美,音韻和諧,反映了雲南的山川風物,閃爍著雲南高原的獨特光彩。堪稱雲南最早的劇本。 正統十四年(1467年),兵部尚書王驥奉命親率十萬大軍前往麓川征討土司思任發叛軍。因不諳邊地山形路勢,加之兵將水土不服,士氣不振,兩征麓川,皆師出無名。到三征麓川時,由於謹遵蘭茂「若要麓川破,船往山上過」的錦囊妙計而行,果然大獲全勝。由此,蘭茂成了軍事家,並撰有《安邊策條》這樣的軍事文著。


煲湯的那種蝙蝠是東南亞吃法,中國幾乎沒人吃蝙蝠。蝙蝠有兩種路線,簡單來說就是夜晚超聲流和白天視覺、嗅覺、變大流。所謂菊頭蝠就是鼻子部位形似一朵菊花,這是定向超聲模塊,狐蝠沒有這個結構。詳細看我這個回答。

為什麼蝙蝠長得有些像狗??

www.zhihu.com圖標

蝙蝠身上攜帶大量病毒是毋庸置疑的,雖說煲湯、燒烤後病毒基本能殺死,但是清洗、宰殺的環節中,人還是要接觸的,如果隔絕不得當,不小心沾到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碰到碗筷乃至於空氣傳播,都是無法避免的。另外蝙蝠是病毒的老巢,而還有一些其他野生生物可以作為中間宿主,人吃這些中間宿主,同樣可以感染病毒。

大多數病毒是不會人畜共患的,也不致命。所以傳染病的出現還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規範野生動物保護,禁止接觸、食用野生動物,總是很有必要的。


蝙蝠種類很多,中華菊頭蝠屬於小型蝙蝠,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鼻腔特化,這是專門對付難纏蛾子的。

而另一幅圖裡,湯里泡的是大型蝙蝠狐蝠,狐蝠特點是耳朵和發聲器官並沒有那麼發達,它們白天行動,吃水果。

……可能就是覺得狐蝠肉多吧。


應該不是吃菊頭蝠引起的吧,不是說有中間宿主嗎,估計是吃其他哺乳動物野味感染,那個蝙蝠湯只是後來有人找出來的。

而且一般不是吃的人感染,是抓捕、處理野味的人感染。


病毒傳染途徑不只宿主被食用,不然會人傳人啊!

野生動物捕捉中的接觸,比如觸摸到動物和動物撕咬狩獵者。運輸過程的近距離接觸,狹小空間一頓動物和動物排著物。宰殺過程的血液體液接觸。那些中的被傳染率個個都不低。

現在網上都整出了蝙蝠刺身的「新聞」,把我整蒙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