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如何评价大陆游戏圈内诸多的鄙视链,在欧美游戏圈有类似的鄙视链吗?

如题,第二个问题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



有的。PC玩家是很看不起家用机玩家的。

再转一次CRPG Book中上古卷轴4一节对上古卷轴4历史地位的概述。非常精彩的英文讽刺。

Oblivion is and shall remain a controversial title. The wonderment of console players first exposed to a massive living world proves the game worthy of praise. But just as genuine was the bitterness of CRPG fans that hold Oblivion (along with Fallout 3) as the seminal example of the trend to mutilate CRPG design into palatable slop for the console mass market.

还是给个译文(这段是真的骚,我非常喜欢):

《上古卷轴4:湮灭》是且应该是一部充满争议的游戏。它让家用机玩家们第一次踏入了这样一个辽阔且充满生机的世界,并因此而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惊喜感觉。仅凭这一点它就对得起它所受到的赞誉。但另一方面,和家用机玩家们的惊喜相对的,是经典角色扮演游戏粉丝们那同样真实的苦涩感受。在他们看来,上古4(还有辐射3)一样,都是为了迎合庞大主机市场而制作出的美味猪食,是阉割经典角色扮演游戏设计成果这一趋势流毒深远的例证。



欧美游戏圈内部鄙视现象比中国也就严重几百倍吧,不多。

这图是澳大利亚玩家做的,你可以想像一下欧洲和美国本土是什么情况。

NGC版任天堂大乱斗被中国人叫做美国97,是说美国很多玩家只玩NGC版大乱斗,所以被大乱斗玩家反感。这仅仅只是美国人在一个公司的一个游戏IP上的鄙视链。


欧美PCMR的地位是比国内高不假,但是也未必真的高到哪里去了,毕竟当年那个console玩家拿著大表哥2钓PC玩家的图也不是国内的做的。你在游戏圈子里或许有地位,主流社会还是把你当怪胎。家用机玩家玩点打枪开车打球的游戏没啥,你整天坐在电脑前什么历史题材策略啦,什么DD规则啦,一般人肯定把你当怪人看。

只是说,如果你经常上各种老害游戏论坛,那你会觉得PCMR简直高到天际了,尤其RPG Codex啊,Strategy Gamer啊。去年RPG Codex搞历史上最伟大的RPG评选,你们可以自己去看看哪个表格,然后还搞了一个非RPG的PC游戏评选。国内哪个游戏论坛或者媒体胆敢选出来这两个排行,其受到的冲击估计不亚于机核的「奇迹」事件。

当然其实欧美PCMR内部也是不太平的,这就要说欧洲玩家和美国玩家之间的互相不对付了。《尘埃》这个系列算不上多正统的PC游戏,但是PC市场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在AMD还不是主机晶元供应商的时候就是AMD当时展示自己PC硬体的御用游戏。《尘埃3》当年觉得纯粹拉力竞速不够吸引人,和美国的车手也是运动潮牌DC滑板鞋创始人之一的Ken Block合作,搞了一大堆特技赛在里面,所谓Gymkhana,也就是开放场地开著车完成比如转圈啊、漂移啊、飞跃等等特技动作,然后给你打分。

自打Gymkhana一出来,《尘埃》系列在欧洲玩家群体中的口碑急剧下降。欧洲人觉得拉力赛是很纯粹的:量产车型——低调但强大,自然路面——返璞归真,就是那种内秀的运动。欧洲本身是拉力运动的主要受众所在地,传统美国红脖子也不理解开个Polo有什么意思,NASCAR多好;欧洲人偏爱小型车、小钢炮的汽车文化,也一直瞧不上美国人那种浮夸的肌肉车文化。所以Gymkhana模式一搞出来,大家就都怒喷——关键是游戏里这种模式的比赛还不能跳过,进游戏后还得听标准的美式潮牌DC滑板鞋的创始人之一的Ken Block讲一大段话——连肌肉车都觉得浮夸的欧洲汽车运动爱好者对DC滑板鞋这种品牌是什么态度也是可以想见的。

当然,《尘埃3》最大的问题是当年在PC上的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用的PC游戏分发平台之一——微软自己搞的Games for Windows Live,你们现在这些玩家用个早期版本的Epic Game Shop和烂橘子就骂街,你们都得试试这个;这个IP在家用机上又没有太大的号召力。之后Codemaster推出了变本加厉的,只有碰碰车和特技赛的《尘埃:Showdown》,遭遇了重大的商业失败后把《尘埃》这个IP雪藏了好几年。

这个IP是怎么复活的呢?《尘埃:拉力》搞出来,Codemaster承诺再也不搞Gymkhana之类的幺蛾子了,就是拉力赛,纯粹的计时拉力赛,一开始别的啥也没有,后来加了标准的Rallycross和hillclimb,整个竞速游戏就这三个模式。于是这个纯粹的即时拉力赛游戏获得了重大的商业成功,Codemaster也因此重启了《尘埃》这个IP。《尘埃:拉力》刚推出的时候,还是Early Access,Reddit上有个帖子,提了一句现在游戏模式还比较单调啊,都不敢提Gymkhana这个词,要用「G-word」。Steam上游戏评测里一大堆认为这游戏好啊,好就好在没有Gymkhana和Ken Block这种劳什子「美式汽车文化」。Steam discussion里面偶尔有几个呼吁要加Gymkhana的人,也被大量的反对声音淹没。甚至福特因为参与拉力赛的赛车欧洲血统更重,很多玩家也视之为欧洲企业。

随便来几个玩家的批判:

连Americanization都出来了

当然也并不是说这游戏没有美国玩家了,有也是美国玩家中比较「高端」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欧洲化」程度更高的那一部分。

其实欧洲玩家对美国玩家的矛盾从桌游时代就开始了。但那个时候只是游戏理念的对抗,还没有升级成鄙视链,我觉得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的这种对立是健康的、良性的。但自从PS2时代后,家用机市场蓬勃发展使得欧美的轻度玩家和非玩家都被家用机裹挟了,而这种情况再美国又尤其的严重,这种对立才升级成鄙视链。


实际上欧洲PC玩家和美国PC玩家都来自于PS2世代大迁徙的遗老及传承,相对来说他们有极客精神、愿意折腾,要求游戏除了肾上腺素外还能有别的刺激点。而美国离资本近一些,PS2世代后的新生代家用机玩家人数就更多一些,而欧洲情况略好。所以整体来看,欧洲人喜欢的游戏,相对美国人更PC,更小众。

国内有的家用机玩家认为PCMR应该比照国内的家用机用户,这就属于强行联系了。国内依然存在相当硬核的PC玩家,当年《仙剑奇侠传》的销量,《盟军敢死队》官方国行正版的销量难道是家用机玩家贡献的吗?只是说3dfx时代开始玩PC硬体的这批国内PC玩家的先驱,已经不会上网和别人打嘴炮了。后来游戏机禁令其实不仅严重伤害了家用机市场,也伤害了传统PC游戏市场,不过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但就现在来看,国内也不缺少PC为主力平台的硬核玩家,谜之声,稚嫩的魔法师,这都是为小众游戏在国内的传播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的主力平台都是PC,论绝对数量可能真不比国内的硬核家用机玩家少多少,只是他们不喜欢用PC玩家来标榜和区分自己罢了。

国内的核心玩家市场并不是欧美市场的倒置,而是日本市场的延续:这群家用机玩家和欧美的PCMR也并不是一路人,而更像是日本玩家;中国的纯粹的美式家用机玩家真的非常少。中国的PC玩家两极分化严重,头部的玩家更像是欧美PCMR,而普通PC玩家则像是韩国玩家——毕竟中国网游市场几乎是学习韩国模式来的。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的游戏市场是:欧美的PC单机玩家+日本的家用机玩家+韩国的PC网游和电竞玩家+日本的手游玩家。大概就是这样。


如果说在互联网游戏圈子里最大的悲哀是什么,那无非是成为一个坚定的年轻的中国的PC单机游戏玩家,比如我吧。在PC玩家中,单机是小众;在单机玩家中,PC是小众。国内家用机玩家把PC玩家不当人看的时候也同时把你不当人看了;国内游戏企业把单机玩家不当人看的时候也同时把你不当人看了。各种各样的嘲讽、以偏概全你都得受著,你还不能还口。

「PC玩家」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大的概念,其跨度远远比「家用机玩家」大得多。从小众独立游戏,到CRPG,到历史题材策略游戏,到拟真模拟飞行、模拟驾驶,到模拟经营,战术射击,再到MMO玩家,MOBA玩家,页游玩家,甚至页游玩家里的策略页游玩家,贪玩蓝月玩家等等,这都是「PC玩家」——这些人之间的隔阂和差别甚至比PC玩家和家用机玩家的差别都大。有一个家用机玩家敢说模飞玩家低端吗?敢说DSC world是没有品味的低档游戏吗?但他们也都是「PC玩家」。我自认自己玩的游戏就算是比较杂了,但是至今,卡牌类游戏我依然是玩不了的,天生不适合玩卡牌游戏;所以那些杀戮尖塔的大佬,那些万智牌的大佬,他们的世界我就完全不懂。

我在知乎上算是心平气和的想给很多普通的家用机玩家科普PC游戏的历史、乐趣、核心价值等等,我在机核上也写过几篇文章,但是往往也只能吸引到同样是被各种伤害的PC单机玩家抱团取暖,经常是热脸碰冷屁股。后来我也想通了,作为鄙视链底端的人对鄙视链上层的人来说,你到底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而你在鄙视链底端才比较重要

不过好在我也不年轻了,希望过几年就会彻底佛系下去,不再参加这种没有营养的斗嘴更好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