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0日,News Poll關於美國民眾對特朗普防疫手段的支持投票出爐,投票顯示55%的民眾支持特朗普的防疫手段。

這背後折射的問題有哪些?


這一套調查的方法早就被上世紀的人玩爛了。

你看,短短几個回合,就可以讓一個對問題(是否支持服兵役)毫無思考的人,傾向於回答是。

然後再隨便幾個回合,讓對方不支持服兵役了。

而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最不缺的就是沒有動過腦子思考過的問題了。


可能那些不支持的人在病房裡努力與病魔抗爭中沒時間去投票吧。

有個梗不就是,登山繩索的淘寶店裡沒有差評麼,因為想給差評的人再也上不了淘寶了。

大家好 我是芳芳·菲克紐斯

這是美國日記第49篇

《 瀕死之人無法投票,除了相信政府,美國人別無選擇 》

今天一個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一對老夫婦感染新冠肺炎後手牽手離世,相隔僅50分鐘

79歲的柯蒂斯·塔普利(Curtis Tarpley)和他80歲的妻子貝蒂·塔普利上週在得克薩斯州哈里斯衛理公會醫院過世。他們已結婚53年,並育有兩個孩子。

這對老人所在的得克薩斯州的疫情正在爆發增長,

德克薩斯州目前在全州報告159,986例,其中72,744例為活躍病例。

在連續三天下降後,該州週二記錄了6,975例創紀錄的病例。

得克薩斯州州衛生服務部還表示,目前有6,533人住院,比周一的5,900人有所增加。

在這對夫婦健康狀況惡化後,醫護人員將他們轉移到了同一個病房,以便他們能夠互相陪伴。最終,兩人牽著手、相隔50分鐘離世。

人間悲劇,莫過於如此。

兩位老人被新冠病毒折磨致死之前,應該沒有人會到病房裡去問他們「是否支持特朗普的抗疫政策」吧。

想起有個國家,在首都的大街上攔人就問,你幸福嗎?

現在在美國也如出一轍,街上攔下一批不遵守居家抗疫政策,健康的還能出門的人問他們說: 你支持特朗普的抗疫措施嗎?

你問這些人,能得到55%的支持率也就不奇怪了。

我聽一個紐約的醫生朋友說,他們醫院3月底就改造成全部收納新冠患者的專門醫院了,就算這樣,也基本上是超負荷運轉。

「根據現有的檢測政策,基本上被醫院收治的時候,已經瀕臨重症了,患者連舉起手機的力氣都沒有了」他在朋友圈這樣說道,後來這條朋友圈就沒了,也不知道又觸碰哪個在FBI賺美分的大爺的神經了。

美國現在有277萬確診,但已經有了13萬人死亡,死亡率逼近5%

但是如果你把養老院死亡率單獨拎出來

美國養老機構死亡率的中位數為17% 圖自紐約時報

這高達17%的死亡率的背後,是一個個曾經活在美利堅最高光的20世紀下半頁的那一代人。

這羣人是沉默無聲的,他們不知道到哪裡去投這個該死的民意調查。

5月23日,紐約時報首次提前釋出次日頭版。

只見清晰的版面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人名,

這篇佔據紐約時報最顯眼位置的報道題為:《美國死亡將近十萬人,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篇報道列出了近1000名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的人們的年齡、姓名和一句簡短的生平。

美國在新冠病毒疫情大爆發中迅速走向嚴峻的形式。紐約時報所列出的死者並非全部,而只是冰山一角。

正如這篇報道開篇的導語那樣,「他們不僅僅是名單上的名字,他們也曾是我們」。所有數字背後代表的是失去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這些逝去的每一個人,都曾在今年新年與家人一同歡笑。」

用冰冷的數字永遠無法準確地表達個體命運,無法表達那些近十萬逝世者曾經經歷過的世間美好。

逝者已去,但倘若再不重視起新冠病毒,那「我們」也會成為下一個。

紐約時報的報道用極盡悲傷的語調悼念著新冠病毒逝世者,同時也用事實冷靜的告訴所有人,必須要重視起新冠病毒,不要讓死亡率再度上升。

然而作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在美國國民沉重哀悼的同時,他在幹嘛呢?

他TM打高爾夫去了!

但是,即便這樣,美國人也別無選擇,

看似每四年美國人能民主地選舉總統,但其實呢……

有個美式政治笑話你看過嗎?

有一天特朗普和彭斯走在華盛頓大街上,一起視察華盛頓復工復產情況,

看到一個老農開著皮卡賣著土豆和茄子,但天氣炎熱,都快壞掉了。

「哦,兩位先生,新鮮的土豆和茄子」那人說,「您們選一個吧。」

「可這一整車都是爛掉的啊」

「4年前我們選您的時候就是這樣。

對啦!一直以來呼之欲出的【美國日記視頻版】開始在B站上開播了,新晉Up主,求關注求一鍵三連哈

破四舊、極端政治正確蔓延下的美國版的文化革命 【美國日記】?

www.bilibili.com

我將在留學生日報這個號裏連載美國日記,爭取寫滿60篇,還剩11篇

註:特約作者 芳芳·菲克紐斯,早年在紐約港當過裝卸工,1978年考入紐約大學文學系,畢業後分配到NBC電視臺工作。現任布魯克林作協主席,聯邦作協委員,一級作家。代表作品有《View》《Soft Bury》。從3月開始,她開始創作美國日記。和國外某個作家不同的,她寫的故事裡都有相關正規媒體的報道作為證據。美國的作家都是講究真憑實據的。


這個統計數據有些問題,結合美國民眾實際反應分析如下:

一、新聞本身

3月20日,News Poll關於的特朗普防疫措施民眾調研報告出爐。

問卷關於這一點所設計的問題是:「對於目前特朗普對新冠狀病毒的防疫措施,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調研結果顯示,有55%的民眾對特朗普的防疫措施表示支持,反對的只有43%。

二、調研數據背景

這個調研數據與上週相比,支持的比例從43%上升到了55%。

主要原因在於特朗普改變了前期光打雷不下雨的抗疫腔調,開始落實防控措施,為此民眾支持率有所上升。

三、美國民眾的兩種典型反應態度

第一種是:對美國民眾的此次投票中,高達55%的支持票,表示完全無非理解。

第二種是:強烈自豪,美國民眾團結在以特朗普為核心的美利堅政府領導下,眾志成城一致抗疫。

四、我的觀點1:統計調研充滿漏洞

如果要問大學裡所學的統計學對我有什麼啟發的話,我覺得最大的啟發就是:調研的統計結果是可以定製的。

比如這個調研報告看起來很唬人,但其實參與調研的人數僅僅只有512人

也就是說,只有281.6個人,對特朗普的政策表示支持。

五、我的觀點2:政治中沒有統計學

在政治中,所有調研的統計結果是可以被誘導的。

如果需要的話,完全可以得到另一種完全相反的調研結果:

比如:你想讓民眾支持恢復服兵役的制度。

比如:你不想讓民眾支持恢復服兵役的制度。

通過設計一系列的誘導問題,誘導被採訪者說出問卷想要答案,然後再把引導的問題抹去,只留下最後的答案。這樣,被採訪者以為自己是自由飛馳的列車,只是沒有意識到早就有人鋪好了軌道。

在政治上,調研報告從來都是先有結論再有數據支持。如果調研的結果無論如何也不符合呢?那就出於國家安全問題不予發布

六、我的觀點3:新聞報道里沒有統計學

「不規則動詞」現象的啟發。

「不規則動詞」來源於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伯蘭特·羅素設計的一個徵稿遊戲。遊戲規則很簡單,分別用「我」、「你」、「他」這三個人稱,以褒義、中性和貶義三種形式表述同一個意思。

比如,羅素用「我堅定,你倔強,他呆板」開了個頭。

類似的可以有:

「我活潑,你多話,他絮絮叨叨」;

「我熱血,你積極,他衝動」;

「我重新考慮過,你改變了主意,他違背了諾言」

他們其實描述的是同一個事,僅是換了表述的辭彙。

比如在英劇《是首相》裏有這麼一幕:一個調研小組的專家負責調研一個化工廠,原先的調研報告中的結論是:化工廠的產品符合安全標準,無安全問題。

但是,因為民眾的反對聲,首相暗示調研組專家改變一下調研結論,使得化工廠無法開設。

於是最後的調研報告寫著:經過初步的調查,暫時還未發現安全問題,但因為該化工產品面市不久,不排除未來可能存在目前無法預料的安全隱患。

後來新聞報道便變成了:該化工廠存在無法預料的安全隱患。

同樣,對於此次特朗普的民眾調研結果,我們也可以採用另一種表述方式:

調研顯示:近半數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防疫措施不滿!

對民眾調研越瞭解,就越容易對調研結果產生懷疑。這真是一件諷刺的事情。

希望有所幫助。

Lonely Planet

2020.03.24

如何看待特朗普稱「若死亡人數控制在10萬到20萬,說明我們乾的很不錯」??

www.zhihu.com圖標

川普那麼優秀,支持率才55%,你們全都誤解了,天才總是那麼孤獨!

川普世界難得一遇的天才你也太可愛了吧的視頻 · 48.6 萬播放

另一方面,紐約市確診病例突破一萬例,紐約市長怒懟川普

你的擔心太憂慮了


大家似乎都覺得是神片,那我發一下神祕字元串,幫下想要的朋友吧/s/1WrszRg6BfSR8oiXfjei_Kw

5u50

ps:yes,minister和yes,prime minister是兩部片,前者有三季,後者有兩季

-----------------------

pm不會遲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