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就不能跟別人一樣?」

題主您好,您這個問題太大了,不是一本書能說完的……

從過往的文史資料上對比來看,帶來的變化很多,從人人自危的時代和明哲保身的風氣中打了幾十年的滾後,犬儒、畏縮、不注重邏輯、缺乏科學精神、傳統文化斷代,功利主義、不敢強調個人自我……等等都是。

您的標題裏提到的「一種集體文化」卻不明指,本身也是一種變化。但實際上這些都是細節內容,從大面上來說,我們丟的是信仰。

信仰怎麼丟的,我胡亂講講,您隨便聽聽。

信仰不是指宗教,通俗來說就是人總得信點什麼,有個什麼準則。可是祖宗的傳統被打翻了,又被潑污抹黑了幾十年,臭了大街確實是信不得了。可新樹立起來的「信」又不太牢靠,時時反轉,難以盡信,又不得不裝作信的樣子。久而久之,書上報紙上的東西都是假的,都是某種目的的,現實生活中完全不是這樣的,這種觀念在人們心中紮了根。這是教材、影視、文學、新聞等多媒體共同長時間作用下產生的結果。既然很多東西都是假的,那「我」就更不能跟人家玩真的了,大家一起揣著明白裝糊塗,放棄尋求信仰,悶聲求活命。

上面說到的那些變化幾乎都跟這個有關係。所以現在街面上物慾日盛,無他,除了物慾還能追求點啥呢?

以上不要當真,我喝醉了。

中國人如果能被集體文化塑造一下那真是再好不過了,人格和素質都會有極大的提高,社會公德本身就是集體主義的產物。

可惜目前中國人仍然缺少集體主義觀念,這也是當今一切亂象的根源。


不是說一個中國人是條龍,

一羣中國人是條蟲,

不是說中國人最個人主義?

咋又被集體文化塑造了?

本來個人與集體是社會運行的兩條腿,

現在是想把中國人的兩條腿都忽悠瘸?

算了吧.....


你的問題大體上是一個偽命題,給你推薦一本書《烏合之眾》,這是一本重塑三觀的作品,看完之後你的世界觀會有質變,不長。


大家都能看出來啊,價值觀單一,思維僵化,缺乏個性...還好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有自我意識了。
題主的問題是基於文化與人格學派的基礎上的一個猜想,文化與人格學派認為文化是一種信仰和價值觀念體系,文化有別於社會但是作用於社會,社會是文化價值的體現,一個社會會反映在社會成員的基本人格上。基本人格是一個社會成員所具有的,表現出來的相似的人格,包括做人和是非判斷的標準。文化塑造了各民族的基本人格,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正是由於基本人格的差異造成的,文化是抽象的,而個人才是真正的客觀現實,因此,研究每個民族的文化必須從研究民族的個人開始。。。。。

所以思考一下當下的集體文化關鍵詞,或是被鼓吹起來的關鍵詞,你大概就有所領悟了,比如說以前說的大齡剩女到現在的單身文藝女青年,之前人們對大齡剩女的不夠寬容到現在的主張個性解放。

集體文化對人當然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你從小受的教育,接受的薰陶,以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對了,這些影響相對來說就小了。
我不同意提問者用的」微妙「這個形容詞。請去看看文革對中國人的人格和素質的影響,就不會用」微妙「這個詞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文革結束後的幾年,社會宣傳居然要教民眾說」你好「"不好意思」」謝謝「」對不起「」抱歉「等辭彙來作為日常禮貌的表達。那個時候在中國人嘴裡聽到這幾個辭彙是相當罕見的。
或許,只有細心的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看眾生百態,古今對比,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涉世未深的我們,討論這種話題,太過天真
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法不責眾。一羣人犯事,一羣人鬧事,就沒有人來用法律制約他們,甚至還會好喫好喝伺候他們。而關於羣體,推薦《烏合之眾》,集體(羣體的)缺陷都寫的很透徹。
看下《一九八四》和《動物農場》吧

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