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歷史上大多是將軍統治的,天皇卻能一直存在?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早在平安時代,外戚藤原氏通過壟斷皇后人選, 在天皇年幼時擔任攝政,成年後擔任關白,總攬朝政,天皇就已經是傀儡一個了。藤原家擷取最高權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藤原南家,藤原式家都曾經輝煌過,而北家笑到了最後。大約在清和天皇時,藤原良房的權力已經凌駕在天皇之上。良房的養子藤原基經廢陽城天皇時完全沒有遇到任何阻力。政府官員已經把效忠對象改為藤原家。天下莊園也都掛在藤原家名下,享受免稅待遇。和藤原家沒有血緣關係的三條天皇雖然又取回了名義上的最高權力,但此時地方上的武士勢力已經做大,並逐步介入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天皇的權力又一去不復返了

再往前,蘇我馬子專權那段時間,天皇也是被完全架空的。


1185年,源賴朝在鎌倉建立鎌倉幕府,也有一說他1183年奪取東海道之後就建立了。1192年源賴朝就任征夷大將軍,標誌著日本由中央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台。

不過準確說,在平安末期,平清盛就已開始逐步架空貴族的實力,源賴朝完成了最後一擊而已。但是從NHK2012日劇《平清盛》來看,日本人認為貴族把平氏一族同化了,源氏才是真正從草根起家建立武士社會的人。

其中在1324年,後醍醐天皇曾試圖恢復皇權,密謀推翻幕府,但計劃泄露而流產了,史稱正中之變。1331年這位天皇又試圖再次倒幕,還是失敗了。從此似乎沒再見過天皇的反抗。

不過天皇的權力雖然被架空,依然被大名所尊奉。大名間有重要事情裁斷還是會「上洛」(進京面聖),至今和日本人提起天皇他們都是一副虔誠的樣子。

二戰後,日本被美國為首的同盟國佔領,本欲廢除天皇制度,但美國為控制日本,允許天皇作為國家元首象徵性保留了下來,不過昭和天皇裕仁發表了《人間宣言》,承認天皇是人而非神,天皇從此走下神壇。

依照《日本國憲法》,現今日本天皇的主要職責是任命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儀典等。
1947年5月「和平憲法」生效實施起,日本天皇就不再具有實質的統治權,而只是一個虛位國君了。

在古代日本很長的一段歷史中,一直是由天皇掌握國家實際權力。但日本歷史上有幾百年的時間由幕府統治,天皇淪為一個傀儡。傀儡並不是日本皇族自願當的,這中間少不了和各派政治勢力的明槍暗箭。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中央政府機構,擁有實權,且一度凌駕於日本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稱為」幕府將軍「,又稱」征夷大將軍「,此時的日本天皇幾乎形同虛設,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在日本歷史上,前後出現了三個幕府,分別是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就比如鎌倉幕府;鎌倉幕府(1185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權的開始,建立者是武將源賴朝,他於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在其弟源義經的協助下,消滅了中央貴族實權派平氏,掌握國家實權,從此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台,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天皇逐漸成為傀儡,幕府掌握國家實權。

天皇作為日本的實際最高統治者,時間並不長。自公元6世紀大和國征服本州島和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後,天皇的權力達到頂峰。但是從10世紀開始,日本經歷了攝關政治、源平相爭、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時代、江戶幕府,天皇就成了聾子的耳朵,被架空了將近一千年的時間,直到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權。

二戰後, 1889年2月21日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的第一條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第十一條:「天皇統帥陸海軍中,規定軍令屬於帷幄大權,在一般國務大臣許可權之外,由天皇直接把持。」二戰後,日本戰敗,天皇裕仁本該以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但美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沒有統一絞死裕仁而是大幅度消減了天皇的權利,藉以轉移視線,所以,簡單的說,應該是二戰後


由於日本歷史上真正掌握實權的天皇四五個巴掌幾乎可以數的完,因此這個問題,不能光以「天皇」來定論,而應該以天皇所出身的家族「天皇家」作為主體來討論更為有意義

先把結論下在前面,天皇家真正有實權的時候,是645-858、1068-1221、1333-1392,以及明治維新、二戰結束之前的,總共加起來不到五百年的時間。

首先是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從大和王權真正有可靠記載開始,天皇及天皇家就一直沒啥實際權力可言,大伴氏、蘇我氏先後壟斷朝政。在中臣-藤原一族及部分皇親的支持下,天皇家於645年除掉權臣蘇我入鹿,此後,中大兄皇子開始逐漸掌握實權,這才標誌著天皇家真正掌握朝權,而中大兄皇子,亦成為之後為數不多的實權天皇——天智天皇。

爾後,天智天皇、天武天皇等平安時代前期乃至中期的相當一部分都是有實權的強勢天皇,天皇家也一直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此時,藤原氏一族雖然已經逐漸滲透進入朝廷並在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是依然沒有到能夠完全壓制天皇家、主宰朝政的地步。藤原氏的勢力擴大是一個逐步的、而非一蹴而就的過程,藤原氏通過不斷與皇家聯姻、壟斷文書等一系列手段擴大一族權勢,到了藤原良房時期終於通過擔任清河天皇的攝政(9世紀中葉後左右),初步完成了對天皇家的架空。當然,天皇家此時也並未完全淪為傀儡,天皇、皇親對於朝政仍然是有些許影響力的,天皇家的經濟地位也遠沒有像之後那般一落千丈,天皇家在平安時代真正被藤原氏徹底壓制,也就10世紀中後葉、十一世紀前半部分的百餘年左右。

1068年,後三條天皇即位,此時的藤原家攝關因暫時脫離外戚關係而影響力下降,後三條趁機頒布莊園整頓令,並退位成為上皇,此為院政的序幕。之後的百餘年裡,天皇通過退位成為上皇、法皇,與武士、寺社及中下級官僚、地方豪族聯合,設立院廳,繞過藤原氏把持的朝廷直接施政,從而終於挽回了在藤原氏壓迫下一落千丈的皇家權威,天皇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支配力都恢復到了平安時代中前期的水平。然鵝,天皇家並不珍惜好不容易回到手裡的權柄,內部又開始分化、內鬥,在院政時代,又爆發了崇德天皇與後白河天皇、後白河天皇與二條天皇等皇族內部夾雜著內外、上下勢力的諸多鬥爭。最終在之後的多次內外紛亂當中,武士階級逐漸奪權。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取得全國主要地區的武裝警察權,標誌著武士勢力正式開始掌握全國的軍政支配權,但此後,後白河天皇的院廳仍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日本全國進入平氏幕府-上皇院廳並立的二元政治時代,直到1179年平清盛因與後白河關係破裂、從福原上京,廢止後白河的院政。之後的四年,為平氏獨裁的時代。

1180年,以仁王舉兵反平家,受坂東武士支持的源賴朝、受越後豪族支持的源義仲等武家勢力皆開始蠢蠢欲動,並於同年掀起了全國反平家的大潮。平清盛死後,繼任平家家督的平宗盛昏聵平庸,無力彈壓反亂,於是,早就失盡人心的平氏一族終於在1183年退出京都、1185年覆滅於壇之浦。平氏退出京都之後,後白河法皇於1183、1184年兩度重開院廳(1183年曾被源義仲廢黜),在各個勢力之間輾裝騰挪,努力維護天皇家的利益和權威。1185年,源賴朝在全國設置守護地頭,基本確立了鎌倉幕府的架構。儘管關東武士已然掌握全國兵權,但後白河的院廳仍然有較大影響力,此時全國又進入院廳-幕府並立的二元政治當中。1189年,奧州藤原氏被剿滅,源賴朝統一全國。1192年,後白河去世,親幕府的攝政九條兼實掌握京都朝堂實權,天皇家持續一百多年的上皇院政到此算告一段落,源賴朝也真正意義上掌握了全國的支配權。然而,這不代表著天皇家政治影響力的徹底終結。後鳥羽天皇在九條兼實去世後親政,並於1198年退位為上皇、重新開設院廳,天皇家的院政勢力再次復甦,並在日本的西國地帶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支配力。而在院政、天皇家的勢力抬頭的時候,鎌倉幕府這邊卻在為了權力斗的不可開交——源賴家為了鞏固將軍及源氏的權力,與母親北條政子、外祖北條時政的北條一族較勁,卻最終失敗,1203年,源賴家被廢,鎌倉幕府的實權落入以北條氏為首的十三人御家人合議制會議當中。之後,源實朝被立為傀儡,又經過一系列殘酷的權力鬥爭,幕府實權最終完全被北條政子、北條義時姐弟掌握(約莫可以算從1205年開始)。1219年,源實朝被侄子源公曉殺害,北條政子、義時等北條氏一族以此為借口,不但處死了源公曉、暗中在京都殺死了公曉的弟弟源禪曉,還疑似在全國範圍內發動了一場針對整個河內源氏一族的「整肅」(注意,從1219年公曉被害,到1220年禪曉不明不白的死去,以及源氏一族許多旁系人員也莫名其妙的死去的一兩年時間裡,鎌倉幕府的有關史料《吾妻鏡》等資料關於這一段歷史的記載幾乎是完全空白的,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猜測,借著源實朝被害,北條氏發起了一場對河內源氏一族無分嫡流、庶流的肅清運動,將其在鎌倉幕府內的影響力徹底根除)。趁著北條氏、源氏旁系及御家人勢力斗的不可開交的關口,院廳發動了對鎌倉幕府的討伐,但因實力差距過大而旋即敗亡。1221年,北條義時、泰時父子起兵十八萬自關東上洛,廢黜院廳政治,將後鳥羽上皇一系的皇族全部流徙各地,至此,天皇家自1068年後三條天皇親政開始重振的權威終於煙消雲散了。往後,北條氏通過擁立旁支、操縱天皇兩統迭立,以及設立西國探題、六波羅探題等職務控制京都等手段,徹底架空朝廷,全國權力到此總算是徹底掌握在幕府的手裡了。

先到這裡,有空再更。


後白河天皇,日本第77代天皇后白河天皇(在世1127-1192)(在位1155-1158)(院政1159-1180,1181-1192) 他死後,日本進入了幕府時代。
幕府時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