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27日,「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在北京召開。11月25日,在「全球經濟挑戰與產業鏈重構」的討論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面對這樣一個新形勢的戰略轉型,不要把雙循環理解為自力更生,更不要曲解為閉關鎖國,而是在發展中,在開放環境下的一個雙循環,是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一個戰略的轉型措施。「李揚說。

  在李揚看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對外依存度也不能太高。而轉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李揚也提出了幾個要點:

  1.它應當是一個深化改革的進程,是一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是一個要依賴市場化手段里展開的進程。

  「絕不能又變成新的產業政策,政府說要幹什麼幹什麼。地方政府廣泛存在著發債的資金不能使用的問題,它的項目庫已經枯竭,必須靠企業來解決。「李揚表示。

  2.要循環暢通。

  「現在又回到了政治經濟學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這幾個環節都存在著需要疏通的堵點。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需要發揮企業的作用,要高度重視非國有企業的作用,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甚至對小微企業,對於地攤經濟,也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李揚說。

  3.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特別是(降低)體製成本。

  「雙循環戰略提出之後,我們已經很痛苦地發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它自己的雙循環,省裏面也要自循環,縣裡面也要自循環,這絕對不是我們的目的。在這個過程重要加強產權保護,因為發展格局的轉變其實意味著資源配置格局的轉變,而現在資源配置最主要是在生產要素層面上。」李揚表示。

  4.金融。

  在李揚看來,金融是載體,「兩頭在外」到雙循環為主,就意味著資源配置格局的調整,而這個調整的載體是金融,所以金融的深化要作為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有兩個要點:一,要為整個配置提供條件。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三率」,利率、匯率、國債收益率曲線。如果市場調整的參數不準確、不靈敏,談何有效配置?這個問題要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5.機構和市場需要調整。

  「我們需要有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體系,特別重點發展保險、養老基金和各種飛銀行機構。我們要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們要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我們尤其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李揚說。

  6.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肯定是其中應有之一。我們面對非常大的調整,好在我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非常有效的應對戰略,我們希望這個戰略一定能夠發揮作用,中國經濟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李揚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