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個介紹物價關聯上漲的視頻,豬肉漲價會讓水果也漲價,因為賣水果的人要吃豬肉,要轉嫁成本,水果漲價會讓衣服也漲價,因為賣衣服的人也要吃水果,要轉嫁成本,之後衣服漲價,反過來更助推豬肉漲價,因為賣豬肉的要穿衣服,還是要轉嫁成本,然後循環下去形成一個閉環。。這樣會導致物價陷入上漲的死循環中。。不知道這樣分析的對不對。。


@SpringFiled 說了後凱的見解,那我就補充一下新古典綜合的看法吧。

是否會出現螺旋價格上漲主要取決於物價上漲的類型:短期不利供給衝擊or貨幣原因通貨膨脹。

a.短期不利的供給衝擊:

若此次豬瘟是近期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對生豬的大量撲殺導致豬肉供給萎縮,進而推高豬肉價格。然後由於人們增加了對豬肉替代品的消費(假設替代效應超過了收入效應[1]),其他食品就會出現需求拉動的物價上漲。但是隨著不利供給衝擊的結束,豬肉供給恢復,價格下降,那麼同樣在替代效應下,其他食品價格也就會隨之下降,物價水平逐步回落。

注1:交叉價格彈性根據斯拉茨基方程,可以分解成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而且這兩個效應變動方向相反。這裡假設替代效應超過了收入效應,所以針對的就是那些豬肉的總替代品。這並不排除有些商品的價格隨豬肉價格上漲而下降的可能。具體商品要具體分析其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的相對大小。

b.貨幣原因的通貨膨脹:

如果是貨幣擴張引發的通貨膨脹。由菲利普斯曲線,[公式] 可知,實際通脹與預期通脹緊密相關,正向變動。物價普遍抬升,提高了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這個預期會在下一期經濟行為中由預期變為現實。如果人們認為貨幣擴張還將持續,那麼人們的預期通脹就會保持在高位並且不斷抬升,物價水平就很可能進入預期-實際的螺旋式上升中[2]。

注2:這裡注意,即使出現了螺旋式價格上漲,這種螺旋也並非是由豬肉引致的,而是由人們對貨幣持續擴張的預期引致的。同時這個螺旋還必需建立在預期持續提高的基礎上,沒有持續的話,那就是一個一次性的增加進入不了循環。舉個例子,假如明年政府又貨幣收緊了,那麼人們對後年的預期就又降低,那麼到大後年 [公式] 就又恢復了過去的低水平。

p.s.題主所說的「轉嫁成本式的價格上漲」我個人理解為一種加入了稟賦考慮的收入。但實際上食物消費在消費中的比重並不高,豬肉在食物中的比重也不很高,疊加下來豬肉消費在預算中的份額就比較小。因此如果只面臨單一的豬肉價格上漲,消費者的預算約束事實上收縮很小,因此也就沒必要通過抬升自己稟賦的價格來擴充自己的預算。


2019.9.3 深夜更新

@木仙 提到了另一種可能,即通脹導致價格螺旋上升。這種可能性從根本上依賴於人們對未來價格的預期判斷[1]。然而,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的統計數據[2],這種可能值得懷疑。

此次豬瘟疫情的第一例報告發生在2018年8月1日[3]。下圖羅列了幾種重點農產品自疫情爆發以來的價格走勢:

價格走勢:2018.8-2019.8

豬肉用紅色標記。可以看出自今年5月開始,豬肉開始明顯上漲。

粉色線和紫色線分別代表牛肉和羊肉。牛羊肉擁有同豬肉最多的「相似或一致的商品特徵」。因此,牛羊肉是豬肉的主要替代品。從圖裡也可以看到,牛羊肉價格從今年5月開始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這意味著替代效應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雞蛋(黃色線)也是個受到關注的商品。相比於蔬菜和水果,雞蛋的商品特徵更接近於豬肉這種肉製品。然而,這種特徵上的相似性又低於牛羊肉。因此,雖然雞蛋今年5月也開始上漲,但是這種上漲的幅度小於豬牛羊肉[4]在這裡,替代效應較為消極地發揮作用。

蔬菜怎麼樣?它們雖然沒法提供肉質,但是它們蘊含的纖維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同樣可以用來果腹。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大白菜還是土豆,這兩種蔬菜的價格幾乎保持不變。替代效應可能幾乎沒有起到作用!

至於水果嘛(富士蘋果和鴨梨),水果的特徵決定了很少有人拿水果當正餐,它們的價格甚至還在上升之後降了一丟丟。。。水果的情況說明了通脹引起的價格螺旋上升沒有出現,無論這種通脹是由於木仙所說的價值符號超發(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更喜歡稱為「貨幣超發」),還是由於題主所說的成本轉嫁造成的。

為什麼同樣是食品,價格的走勢同豬肉價格的走勢並不一致?除了這些食品的特徵同豬肉的特徵的相似度不盡相同之外,我們還要考慮一點,那就是:儘管都是滿足食慾需求層次的食物,消費者在不同的特定情境下消費時,仍會對這些食物進行分類——例如用正餐時,很少有人會消費水果。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食材時,不會將水果納入到豬肉的替代品清單里。該原則也被稱為「需求分離原則」,同樣是後凱消費者選擇理論的七原則之一。

在需求層次原則基礎上,需求分離原則會進一步削弱新古典經濟學家所強調的和重視的替代效應的發揮力度和廣泛性。在同一需求層次內,消費者按照不同的情景和商品各自擁有的特徵進行需求分離。滿足同一個場景需求的、擁有相似或相同的商品特徵的商品將被歸納進同一個消費束內[5]。在同一個消費束內,一種物品的價格上升會導致對另一種物品的需求上升。這就是替代效應。然而,除非這個消費束內的價格普遍上升,消費者通常不會增加對其他消費束內商品的需求量。因此,現實世界裡往往是收入效應佔主導,替代效應在很多時候會被收入效應「淹沒」。

需求分離原則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何牛羊肉的價格走勢同豬肉最為相似,緊接著是雞蛋與蔬菜,最後是水果。我們甚至可以據此預言,如果肉類價格持續普遍上漲,將會有越來越多地消費者迫於收入的有限而拋棄肉類消費束,轉而加大對蔬菜消費束的消費量。因此,蔬菜可能在未來也會價格普遍上漲。

那麼,人們的預期會不會導致商品價格螺旋式地普遍上升?起碼從近一年多的數據來看,人們的預期並沒有導致這一現象。現實世界充滿了根本的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的展望也不會像新古典經濟學家說的那樣基於縝密複雜的理性計算。消費者遵循習慣、制度、快速而簡單的規則進行選擇才是常態(這就是「過程理性原則」)。這些因素都削弱了預期的力量。然而,人們的預期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恐怕還得繼續觀察。


2019.9.3 原文

謝邀。

非常有可能帶動其他肉製品的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其他肉製品有同豬肉較多的相似或一致的特徵。但不太可能像題主說的那樣導致全部商品的價格周而復始地螺旋式上漲,否則現實世界裡物價早就上天了。

這裡我提出一些同新古典不同的觀點,它們屬於後凱恩斯主義消費者選擇理論[6]

  1. 消費者消費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的特徵。通過消費商品特徵,消費者獲得效用[7](蘭卡斯特(Lancaster),1971)[8]
  2. 需求是有層次的(參考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金字塔形需求層次理論[9]」)。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消費者會先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如果有餘力,就會進而滿足較高層次的需求。

根據後凱理論,首先,賣水果的人可能不會堅持吃豬肉並通過成本轉移的方式提高水果的價格,普通人更有可能轉而尋求消費同豬肉有相同特徵的替代品(例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它們同豬肉一樣都是肉製品)。如果我們進一步考慮豬肉的特徵是滿足人的食慾,那麼,其他一些不具有肉製品特徵但是同樣可以滿足人食慾的商品,例如蔬菜、水果、穀類等食品商品同樣會成為豬肉的替代品。這樣一來,價格的上漲效應就會被分散到眾多的豬肉的替代品之中,進而價格上漲幅度會被(可能是大幅)削弱。

其次,即使出現題主所說的這種螺旋上升式的價格普遍上漲圖景,這種圖景也是不可持續的。在收入大致不變的情況下,由於購買力下降,價格的普遍上漲會導致滿足各個需求層次的商品的有效需求普遍下降。最終,所有人都將被迫減少較高需求層次(例如精神滿足需求)的消費,轉而用自己的有限收入滿足一些較低需求層次(例如食慾)的需求。這樣,供求規律將導致旨在滿足較高需求層次的商品的價格下降。最終,較高的價格水平可能只會在旨在滿足較低需求層次的商品中普遍存在。

參考

  1. ^從經濟學上看豬肉漲價會帶引發循環式漲價嘛? - 木仙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131018/answer/812079807
  2. ^http://zdscxx.moa.gov.cn:8080/misportal/public/agricultureIndexRedStyle.jsp
  3. ^https://news.sina.com.cn/o/2018-08-04/doc-ihhhczfa1050040.shtml
  4. ^今年5月至8月,羊肉和牛肉漲了大約3塊多,雞蛋則約是2塊左右。
  5. ^這樣,一個需求層次會有多個消費束。
  6. ^不過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認為後凱關於該問題的基本理論同框架樣可以被馬克思主義接受。
  7. ^商品特徵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裡又通常被稱為「使用價值」。
  8. ^Lancaster, K. (1971) Consumer Demand: A New Approach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9. ^需求層次從低至高的順序: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物價上漲的原因比較重要,如果是因為豬瘟導致豬肉價格上漲,那麼這上漲的價格會在需求鏈中被稀釋的,但是如果是貨幣現象那麼豬肉價格上漲僅僅可能是消費品價格上漲的一個開端,我們為什麼如此的關注豬肉價格,因為豬肉是副食品價格指數統計中的重要物品,豬肉有著標誌性的意義,他反映的是副食品價格的趨勢,如果是前者因素導致的價格上漲,那麼國家會增大放量很快就會平抑價格。如果是後者,那麼…………


要說漲價,油價才是更有決定性作用的

豬肉人均消費不過80斤,每斤漲10元,就有足夠多的人縮減消費量,實際導致人均每年支出增加很少,遠低於800元,因為支出多個幾百塊,就要漲水果的價格,難道不怕反而影響銷量?

所以豬肉很難引起循環漲價

相比之下,石油消費不僅存在剛性,很難縮減,而且消費量巨大,直接就是成本,油價漲了,必然所有的東西都得漲

通脹的決定因素是成本,惡性通脹決定因素是供求;豬肉是成本嗎?基本不是

所以別看豬肉蘋果蹦得歡,家電和汽車卻都跌成狗了

但是,為什麼物價開始普漲了呢?究其原因,只能說收入上漲&>物價上漲的好日子怕是一去不返了

未來,米面糧油以及各種工業品,價格會繼續在較低區間浮動

而一旦牽扯到人工,價格就會居高不下

因為假設物價上漲&>工資上漲,就必然引起物品總銷量下降

原先一年吃80斤豬肉,100斤蘋果,200斤菜,以及300次吃飯館

現在要縮減消費,說個極端情況,以上消費都減半

那飯館老闆養著同樣的服務人員,交一樣的房租,來消費的人減半了,你說他不漲價是不是虧出翔

別看豬肉漲這麼歡,賣肉的老闆卻沒幾個高興的,銷量大幅下降,要利潤就必須再漲,再漲銷量更降。

資本主義根本矛盾:資本家日益上漲的生產力,和工人不夠用的錢包。你造的東西多,奈何工人買不起

所以資本家想了幾個秒招,國內市場不夠,我出口;工人錢包不夠,我發信用卡我往外貸款鼓勵消費

但是當出口也陷入瓶頸,工人也一個個都負債纍纍的時候,就只能大眼瞪小眼,就大概率大夥一起過過苦日子吧,什麼叫苦日子,可不就是收入不漲物價漲么

以前的時候,美國大蕭條,苦日子是伴隨一批人失業和破產;現在大夥都聰明了,通過各種手段,把損失攤平,想辦法讓每個人都攤點,別搞出一批失業破產的人,不穩定


這個當然會啊,豬肉貴了,吃牛肉,牛肉需求增加,供給不變,價格上升,很簡單的道理。經濟學上講就是2個概念,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