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明星的電影又要大年除夕上映了,我也挺喜歡他的,小時候看VCD的時光,還有老家電視臺都會放他搞笑經典的電影,的確給我們80,90後帶來很多的歡笑。時光易逝,也發現他老人家滄桑了。但是他平均3-4年一部電影,每次電影出來,我都發現微博、豆瓣等關於他電影宣傳的,都是「我們欠他一張電影票」,這樣他每一部電影上映宣傳,看到這樣「水軍」注水,反而反感。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營銷方式。


看個電影還碰到討債的。
講真,略反感。。

《西遊降魔篇》上映的時候就是「我們欠他一場電影票」,現在還欠??

不可否認他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樂的觀影體驗,更帶給我們觸及成長、青春、夢想的思考,而很可惜那個時代沒有趕上內地電影市場的繁榮時期,他的影像只存在於泛黃模糊的DVD畫面中,存在於我們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我們是欠他一張電影票,但是不好意思,我已經還了,所以這次如果還想讓我拿出銀子去支持你,麻煩你先拿出好作品。
欠的電影票在大話西遊重新上映的時候已經還了,現在我想說,星爺,您欠我一場自己演的電影,準備啥時候還啊?


我覺得無所謂,主要還是年電影本身,是不是自己想看的,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唄


年年都說欠,都已經連著三年了。這種營銷方式無論是否是自發的都讓人覺得噁心。

從未看過周的盜版電影,沒欠過他一張票。
不一定是營銷策略,更多的一開始是網友自己發出來的話語,隨著廣泛的傳播,知道的人越來越多,跟風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並不一定是營銷策略吧。
觀眾從來就不欠任何導演或演員的電影票,拍的好就看,拍的爛就罵,哪來那麼多情懷讓你們揮霍?


《西遊降魔篇》看的IMAX,但電影開場第一個畫面我就感覺上當了,這畫質你跟我說它是IMAX?滿屏的顆粒感讓我找到了小時候在村裡看下鄉放電影的感覺。

不過話說回來,裡面一響起一生所愛的音樂我就想哭。

很反感「欠某某一張電影票」、「欠某某一臺手機」的營銷模式。從不覺得自己欠某某電影票,不可否認他以前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歡樂,但是我看不看新上的電影,去電影院看還是在網上看,那是自己個人的選擇,很討厭別人以這個為藉口安利你去看一部電影,你喜歡並不代表我也接受,自己覺得欠別人電影票或者手機的,請自覺多刷幾遍,多買幾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