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政策的搅屎棍。

美国目前主要的全球政策之一就是石油美元,通过石油定价锁定美元价值。

可是这里有一个孤岛,那就是伊朗,伊朗拥有及其庞大的石油储备,优质的石油成分,是各国石化产业首选的品种之一。

可是伊朗这一切都与美国全球石油政策相悖,美国一直用石油来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通过操纵石油价格,架空苏联经济,成为苏联解体主要诱因之一。

伊朗庞大的石油产量与地缘格局,一直在间接破坏美国全球石油政策。

每当美国拉高石油价格的时候,伊朗就趁机低价出口石油;每当美国拉低石油价格的时候,伊朗就会在霍尔木兹海峡制造点事端,刺激石油价格,大家去搜索相关新闻,就会发现每年这样的事情都在轮回。甚至发展的更加复杂,真真假假已经让人眼花缭乱。

第二就是伊朗一直用自己的石油优势,来破坏石油美元,美元坚挺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元锁定石油,所有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

但是伊朗一直私下里与欧洲各国私下用其他本币交易,待欧元区形成后,直接以欧元交易,在2019年终于依托于欧盟机构INSTEX,开始和欧盟各国用欧元交易,这严重破坏了美元的垄断性,而且提高了欧元的世界地位。

当然伊朗也用人民币和中国进行石油交易,中国也很开心。

但是破坏了美国的美元全球地位,这是动摇美国的国策。

第三,伊朗是什叶派国家,这与逊尼派当家的中东情况不同。

无论逊尼派还是什叶派国家的政治权利掌握在政治人物手里,逊尼派宗教权利掌握在阿訇这些人手里,而什叶派宗教权利掌握在教士、伊玛目手里。

问题出来了,逊尼派那里,阿訇一般服从于政治人物。而什叶派这里,教士则通过各种博弈并且控制政治。

所以大家会看到逊尼派国家出政治强人,什叶派国家出宗教强人。

萨达姆当年屠杀什叶派教民的原因是,教士控制了什叶派话语权,是不听政治强人招呼的,并且还试图争抢领袖权利,所以什叶派在伊拉克惨遭萨达姆屠杀。

而伊朗大家都知道是什叶派国家,在伊朗真正领袖都是哈梅内伊这些教士,所谓的总统最后还是听从宗教权利机构指挥。所以伊朗无论总统怎么变,权利还是在教士手上。

所以萨达姆带领逊尼派屠杀什叶派,表面上宗教教派之争,背地里其实是是对自己权利结构的维护,因为教士在和萨达姆争抢政治权利,而逊尼派阿訇往往容易依附于政治强人,并且能相互依附生存。

所以大家看所有中东出政治强人的国家,大部分时候,什叶派都是处于被打压的状态,原因就是领袖对于政治权利的维护,必须打掉不听话的什叶派。

而什叶派教士地位,是可以不用通过世袭得到的,而且获得尊重不用像阿訇那样经过艰难的成长,教士体系容容易把精英吸引进去,并且快速成长,前赴后继源源不断,而这又对政治强人来说是比较头疼的问题。

所以而逊尼派国家好控制,什叶派国家不好控制。但是伊朗一直在积极的影响中东政治格局,并且积极扩张什叶派影响力。

如果什叶派在中东扩张,这样会渐渐让美国中东政策失控,而前几天什叶派控制的伊拉克议会通过决议,驱逐驻伊拉克美军,就是伊朗显现自己控制力的手段。

所以伊朗就是美国中东和欧洲政策黑洞,美国必须把伊朗置于死地,但是目前来看,美国没有决心与伊朗开战,可是伊朗政策必须依靠反美提高国内凝聚力,真是一条畸形的不归路。


一个是伊斯兰宗教运动,另一个是古代帝国的遗产。

1.什叶派。

伊朗是什叶派里面最重要的国家,全国七千万人口是什叶派穆斯林,占绝对统治地位,会成为什叶派国家里的宗主国,伊斯兰革命以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权共和国,宗教(什叶派)成了维系国家机器的凝结核,相当于布尔什维克之于苏俄、天皇之于旧日本、宪法之于美国。

因为这种绝对的神权共和国的性质,伊朗可以对世界上其他所有什叶派世俗国家、社区、教团输出自己的影响力。因为谁都比不上伊朗清真。

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原本是逊尼派,结果被美国灭掉了。如今的伊拉克是松散的联邦,其中央政府中占优势的是南方什叶派势力,什叶派人口占伊拉克的54.5%,他们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南部和巴格达西部地区。

控制叙利亚的阿萨德父子政权,属于阿拉维派,虽然人口不占多数,也是什叶派的一个支派。

托美国的福,萨达姆倒台后,伊朗就能对伊拉克施加控制,进而连线到叙利亚。以伊朗为主导的什叶派国家势力连成一片,地缘战略上伊朗的路要越走越宽了,他们原来的势力范围只局限于波斯湾和印度洋,现在到了地中海(大西洋)........

要知道,当年莫斯科公国就为了搞到一个不冻港的出海口,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浴血厮杀、励精图治、战斗以及惨败,东向西伯利亚、西向欧陆,硬生生把自己打成世界最大的陆权国家沙俄帝国,结果还是没有通向大洋的不冻港出海口(里海、黑海、北冰洋、白令海)。伊朗就轻轻松松两大洋.........

2.古波斯帝国

亚欧大陆上还剩下三个国家继承了、或者自认为继承了、被外界认为继承了古代大帝国的遗产。俄罗斯继承旧沙俄帝国,中国继承明清帝国,伊朗继承古波斯帝国。这个意义上来看伊朗和中俄是一个位格的。

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一旦兴起,民众就会回忆起祖先的荣光,或者虚构出荣光让民众来回忆(某棒),一种关于想像共同体的遥远回忆会弥漫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说到底,谁祖上又没阔过呢?

古老帝国的遗产,有可能,会带来自身无力承担的野心和领土主张。中国其实还挺好,古代帝国的领土绝大多数都在,对于外界而言,相对安全,比较让其他国家放心,没有入侵别人的意愿。但是即便如此,美国还是觉得中国有可能会染指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这些古代朝贡秩序里的国家。亨廷顿有个2010年战争假设,就是关于中国吞并越南然后中美世界大战爆发的设想。

现代俄罗斯比起当年旧沙俄帝国可就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民族发源地乌克兰不在,红沙皇的家乡乔治亚也不在,毛子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一起来,其扩张意愿不容小觑。更不用提伊朗,它别说和古波斯帝国相比,就算和萨珊波斯比,都差了老远,它的扩张意愿只会更强。

伊斯兰宗教和波斯民族主义对于伊朗来说,其内核不一定重叠,甚至还会互斥。但是无论是什叶派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宗教运动,还是民族主义的兴起,都会促使其扩张,或者至少是产生扩张势力的意愿。

总而言之。

根本原因,美国自认为维护世(大)界(陆)和(均)平(势),对于有可能破坏地缘平衡的存在,必须要严防死守的。

美国对待如今的亚欧大陆颇有种当年英国对待欧洲大陆的架势,不愧是盎格鲁撒克逊一脉相承,那就是你们谁也不要扩张,自己嚷嚷两句可以,国内鼓噪宣传一下也可以,真敢动手或者表现出动手的意向,就往死里怼。有扩张潜力的,也必须提防。

要说直接原因的话,那就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革命军抓了美国驻伊朗的五十多名外交官,电影《逃离德黑兰》就是根据这个事件拍摄的。伊朗要求美国拿已经逃到美国的巴列维国王来交换人质,且不说美国会不会这么做,但是巴列维没两年就在美国病死了,拿什么换人质?人质事件爆发以后美国朝野哗然 ,据说最后还是里根上台以后用一些武器换了回来,超级大国很少有这么被打脸的时候。要知道外交人员拥有外交豁免权,扣押外交官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相当于准宣战行为,普京和西欧国家怼的最激烈的时候也不过是互相驱逐外交官,不至于把人抓起来,伊朗革命军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刚掌握政权的愣头青不懂规则,又或者是太过狂热导致非理性的缘故。美国政府后来至少有两次,是真的对伊朗动了杀心,已经快到动武的边缘。


互相较劲的利益关系。或许可以从历史上的「伊朗人质危机」看出一些端倪。

1

1981 年 1 月 31 日这一天,整个美国都进入了一种激动的状态。


从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到纽约的华尔街,美国人用鲜花、掌声还有眼泪,欢迎 52 名美国人的回归。


时任美国副总统的乔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这样评价:「这是我所见的最大事件。」


为何布希会有这样的评价?


因为这 52 名美国人,在过去的 444 天里,一直被关在伊朗做人质。

2

故事,要从 1979 年的伊朗说起。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他统治期间,伊朗被称为「伊朗帝国」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他统治期间,伊朗被称为「伊朗帝国」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他统治期间,伊朗被称为「伊朗帝国」

这一年的 4 月 1 日,在海外流亡长达 15 年之久的伊朗什叶派领袖霍梅尼,终结了伊朗的「君主立宪制」,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本人在不久之后成了伊朗的「最高领袖」。


而霍梅尼推翻的,是巴列维政权。


说起巴列维这个人,也是有点意思。他是伊朗的国王,1941 年登基,在英国和美国的帮助下,赶走了苏联的势力,随后彻底倒向了美国。


巴列维虽然是君主,但因为他年轻时一直在西方留学,所以在伊朗的统治还算开明,伊朗的经济也还算不错,妇女的社会地位也算不错。但问题在于,巴列维有两个大问题:


第一,他个人极度奢华腐败,而且搞得尽人皆知;第二,他把伊朗境内的石油权益都交给英国和美国操控,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1 年,同样是伊朗贵族出身的议员摩萨台通过全民投票,成为伊朗首相,掌握了大权,而巴列维则被软禁在皇宫。


摩萨台在伊朗历史上是一个广受好评的领导人。他上台后,解放佃农,提高社会福利,建立失业补偿金制度等,这一系列渐进式的社会改革,让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


但是,摩萨台在任期间,铁了心要把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这大大触动了英国和美国的利益。

在几经谈判和阻挠不成的背景下,美国的 CIA(中央情报局)直接介入,在 1953 年策划了一场政变——将摩萨台推翻收监,让巴列维重新上台。(2013 年,美国解密文件显示,确实是 CIA 全程介入和策划。)


而巴列维重新上台后,又开始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至于石油国有化,自然是不会再提了。


这样的形势,一直维持到了 1979 年,霍梅尼将巴列维政权推翻。


摩萨台也曾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他被政变搞下台后一直被监禁,直到逝世

摩萨台也曾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他被政变搞下台后一直被监禁,直到逝世
摩萨台也曾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他被政变搞下台后一直被监禁,直到逝世

3

1979 年,确实是个多事之秋。


霍梅尼之所以能获得大家的拥戴而建立政权,一方面是因为巴列维统治下的伊朗,到了后来贪污腐败横行,通货膨胀严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巴列维对国家进行的世俗化引发了保守派的不满,他们认为西方势力各种腐朽的文化会玷污伊朗,而巴列维已经成为非穆斯林西方势力的傀儡。


而伊朗人认为领衔「西方势力」的,正是美国。


霍梅尼政权一直认为,美国一直是伊朗政局动荡以及走向腐化的幕后黑手,所以从上至下,整个伊朗陷入了强烈的仇美情绪中。


而正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美国不顾伊朗当局的强烈抗议,允许之前已经流亡海外的巴列维,经墨西哥前往美国治病。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伊朗人。


霍梅尼

霍梅尼
霍梅尼

11 月 1 日,霍梅尼号召伊朗人民向美国和以色列示威——他将美国政府称作「撒旦」和「伊斯兰的敌人」。伊朗人开始走上德黑兰的街头进行反美示威游行,而数千名德黑兰的学生将美国大使馆团团围住,每天高呼口号,要他们滚出伊朗。


整个仇恨的情绪一直酝酿到 1979 年 11 月 4 日,终于迎来了一次大爆发。


那一天,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透过玻璃窗惊恐地发现:一直围聚在围墙外示威的伊朗学生,居然爬过了铁栏杆和围墙,直接往大使馆冲了过来。


大使馆的警卫稍作挣扎,就放弃了抵抗。大约 400 名愤怒的伊朗学生如潮水一般冲进了美国大使馆——很多美国工作人员根本来不及完成机密文件的销毁工作,就成了学生们的「俘虏」。


挂在大使馆的美国国旗被伊朗学生撕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写著「真主伟大」的白旗。


在大使馆内来不及逃出的 66 名美国官员被扣押起来,学生们提出要求:「拿巴列维来换这 66 个人!」


整个行动,霍梅尼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干预。

4

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公然被冲击,被占领,使馆的工作人员被扣押作为人质,用来作为交换条件的筹码。


这个大使馆,居然还是美国大使馆。


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立刻做出了回应。


11 月 12 日,美国宣布终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作为回应,伊朗也在当天宣布: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


11 月 14 日,大约 80 亿美元的伊朗人在美资产被冻结,一些伊朗人被美国驱逐出境(其中包括不少和伊朗人质危机或伊朗新政权并没有关系的人)。


而伊朗也毫无惧色。


虽然伊朗官方一开始坚决否认冲入大使馆的行动是官方指使的,但后来这种声明就再也看不到了。占领美国大使馆的「革命者们」宣称这样的行为是完全正当的,这是对美国之前干涉伊朗以及支持巴列维的一种报复。


两名被扣押的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

两名被扣押的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
两名被扣押的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

伊朗人带著一名美国人质游街。因为每天都要报道美国人质的情况,美国新闻开始出现了每日追踪报道的形态

伊朗人带著一名美国人质游街。因为每天都要报道美国人质的情况,美国新闻开始出现了每日追踪报道的形态
伊朗人带著一名美国人质游街。因为每天都要报道美国人质的情况,美国新闻开始出现了每日追踪报道的形态

1979 年 11 月 20 日,大批伊朗人在被占领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游行抗议美国武力威胁伊朗。此前,美国总统卡特下令海军部队开往印度洋

1979 年 11 月 20 日,大批伊朗人在被占领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游行抗议美国武力威胁伊朗。此前,美国总统卡特下令海军部队开往印度洋
1979 年 11 月 20 日,大批伊朗人在被占领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游行抗议美国武力威胁伊朗。此前,美国总统卡特下令海军部队开往印度洋

他们声称:如果要赎回这些人质,美国就必须交回巴列维,以及对之前那些幕后策划政变的行为道歉。


在这期间,一些当时被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用碎纸机处理的秘密文件,被重新拼好后对外展示,以证明美国对伊朗一直从事著各种幕后活动。而一些人质经常会被蒙著眼睛带到电视镜头前或游街,伊朗人警告美国:只要有任何营救行动,他们将立刻处决人质。


1979 年 12 月,这场人质危机似乎出现了一丝缓和的迹象:在霍梅尼的授意下,伊朗革命者释放了被扣押的 13 名妇女和非裔美国人,以及一名生病需要治疗的人员。


但是,剩余的 52 名人质,伊朗坚持不放。


1980 年 4 月 7 日,卡特政府失去了耐心,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一天后,伊朗同样宣布和美国断交。


双方终于走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饱受国内舆论批评的卡特总统,决定武力营救。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41 篇内容

盐选专栏

历史的细节:大变局下的生与死

张玮 复旦新闻系新闻学硕士

¥13.99 会员免费


1伊朗原来巴列维王朝是亲美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国王统治;新政府反美反以色列反沙特,美国自然不喜欢。

2 伊朗新政府政教合一,影响太坏;伊朗输出革命,扶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黎巴嫩真主党,叶门胡赛武装等什叶派武装,致力于打造连接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与黎巴嫩的什叶派走廊,这是挑战美国的中东秩序,美国不能接受。

3 伊朗是中东大国,八千多万人口,有独立的军事工业,甚至能搞核武器,有能力;伊朗地理位置重要,控制霍尔木兹海峡——中东波斯湾石油出口通道。


因为伊朗以后会坐大。历史和当前两个角度分析一下。

一、伊朗所在的中东,地缘环境和历史

地缘政治学派自建立第一天开始,就极其重视研究中东。不仅是英法德等当时列强,在这个地方都有争霸需要,而且也是因为中东的地理条件,作为分析范例实在太经典了。中东地理范围看似很大,其实很有限,就像下面这个图。

西北部是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

东北部是伊朗高原——伊朗

西南部是撒哈拉以北非洲——埃及

南部是阿拉伯半岛——海湾合作组织六国

中东的正中央——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以色列

在历史上,中东正中央是两河流域,是新月沃地,是整个地区核心,也是两大经济中心之一——另一个是埃及、尼罗河流域。这两个地方水土肥沃,有大河流利于灌溉,粮食充足,气候温和,人口集中,便于建设高度发达的文明。其中的两河流域,不仅经济和生产力发达,而且位置居于中东枢纽,战略地位最为突出。两河流域/新月沃地就像中国的中原一样,四方势力狼奔豕突。西北、东北、南部、西南再加上中央的两河流域,五个区域竞相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中国,大部分时间是稳占中原者得天下,而中东就是稳占两河者得天下。

得两河者,得天下!

下面是两河流域争夺历史的范例/套路——

公元前30世纪,也就是5000年前,完备的苏美尔城邦文明,就出现在今天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

公元前20世纪,闪米特军队自阿拉伯半岛北上,导致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了;

公元前15世纪,埃及新王国北上,占据整个地中海东岸;

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从小亚细亚半岛南下,占据半个叙利亚,和埃及打得你死我活;

公元前13世纪,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中亚述帝国」崛起,击败赫梯帝国和巴比伦,一度占领整个两河流域;

公元前12世纪,中埃兰王国从伊朗高原南部下山,攻占大片两河流域地盘;

公元前8-7世纪,「新亚述帝国」再次崛起,占据整个两河流域,进而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超级帝国;

公元前6世纪,波斯从伊朗高原下山,占据两河,进而建立起东至印度河平原、西至希腊边界的超级帝国;

公元前3世纪,帕提亚/安息帝国从伊朗高原下山,占据两河,进而基本继承波斯帝国衣钵;

公元3世纪,萨珊波斯从伊朗高原下山,占据两河,推翻并继承帕提亚/安息帝国;

公元7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军出阿拉伯半岛,北上击败萨珊波斯和东罗马帝国,建立地跨三洲的超级帝国;

公元15世纪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之后南下占据整个中东,帝国地跨三洲。

另一方面,中东地区与外界世界,并没有称得上可观的地理隔绝。中东地区两面临海,西北与欧洲仅隔著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北方为高加索山口连接东欧和北亚(今俄罗斯),东方连著中亚,西方连接北非。区外国家无时无刻不惦记中东巨大的利益、财富,以及战略意义。因此,中东极易被区外强权入侵,届时将形成全部或部分沦陷的严酷状况。以下为范例与套路——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帝国军统一希腊,进入中东击垮波斯帝国,占据两河,继而建立地跨三洲超级帝国;

公元前1世纪,庞培率领罗马帝国军队入侵中东,将叙利亚和埃及变成行省,攻占中东核心区;

公元11-13世纪,十字军九次大规模东征,入侵中东并攻占部分核心地区,但最终被赶走归于失败;

公元13世纪,旭烈兀率蒙古军西征,由中亚攻入中东地区,很快消灭哈里发等主要国家后,占据除埃及外整个中东,为巨大的蒙古超级帝国增添了一份战利品;

公元19世纪,英国、法国分割占领两河流域,并经济控制埃及等中东重要区域,大大削弱了作为宗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所以,中东地区从上古时期,就极易处于动荡之中——区内势力逐鹿不止,区外势力侵入不断。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交界之处,尤其其中两河流域,历来就是各种势力必争之地。

二、今日伊朗实力和中东格局

结合中东地区动荡的一般性套路,看到伊朗今日的强大潜力,不能不让相关国家仔细思考历史经验,尤其是从伊朗高原下山的各路大军——

公元前12世纪,中埃兰王国从伊朗高原南部下山,攻占大片两河流域地区;

公元前6世纪,波斯从伊朗高原下山,占据两河,进而建立起东至印度河平原、西至希腊边界的超级帝国;

公元前3世纪,帕提亚/安息帝国从伊朗高原下山,占据两河,进而基本继承波斯帝国衣钵;

公元3世纪,萨珊波斯帝国崛起,从伊朗高原下山,占据两河,推翻并继承帕提亚/安息帝国;

所以,历史上的伊朗,西进两河流域多次,每次都让周边为之瞩目/心惊肉跳。

那么如今已经西进和南下,并建立「什叶派之弧」的伊朗,再次把影响力大大扩展到两河流域,在中东地区内早已经是一言九鼎的重要角色。其实力来源于几个方面。

第一,众所周知的是,伊朗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虽然饱受美国制裁,但潜力依然很大。最显著的当然是丰富的油气资源。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已探明储量达到1578亿桶,中东排名第二,仅次于其对手沙特的2684亿。GDP方面,沙特是7825亿美元,土耳其是7750亿美元,而饱受制裁的伊朗是4523亿美元。

但是,伊朗的经济主体产业,并非仅仅石油勘探开发,其发展基础比较全面,是中东区内不次于土耳其的工业强国。其产业还包括制造业、水电气供应和建筑业,具体除石油采掘,另外还有炼油、石化、钢铁、电力、纺织、机动车装配、摩托车装配、食品加工、建材、机械加工、地毯、家用电器、化工、有色、冶金、造纸、制药、水泥和榨糖等。例如其汽车产业发展较快,年产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在中东地区非常难得。另外,伊朗矿产资源丰富,也不仅仅是石油,已探明矿产品有60多种,例如已探明铜矿储量已达33亿吨,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已探明储量为2.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已探明储量为1500万吨,煤炭储量21亿吨,铁矿储量47亿吨,2014年伊朗铁矿石总产量约4500万吨,居世界第九位。

第二,伊朗核心军力在中东地区内算得上强大。首先是人口密集且规模巨大的,社会发展程度上,比沙特等「海湾合作组织」成员要强,动员能力也就强得多。伊朗8200多万人口和是中东第二大人口大国,仅次于拥有9900万人口的埃及,略超过土耳其,世界排名第18位,比其对手沙乌地阿拉伯3400万人口多得多。其次,伊朗常备武装力量规模大。其伊斯兰革命卫队兵力约12.5万人,陆军、海军、空军及防空军四个军种,总兵力约52.3万人。再次,伊朗军事工业能力强大。其能够自行生产第3代坦克(俄罗斯引进T-72C坦克,以及自研的「佐勒菲卡尔」)、牵引和自行火炮、护卫舰、导弹艇、轻型攻击机,以及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等战术导弹。

而真正重要的是,伊朗可自行生产中远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卫星和较先进的水雷等战略武器,并于2003年初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引发伊朗核问题和制裁。同时研制这些战略武器的能力,除了以色列意外,在中东地区就再没有别家了。

第三,伊朗作为中东大国,背后有许多国家支持。伊朗与俄罗斯关系一直比较稳定,虽然俄罗斯也不希望伊朗迅速坐大,但目前土耳其和伊朗都与俄罗斯保持关系,这种格局比较符合俄罗斯预期。预计伊朗一直谋求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德法为龙头的欧盟而言,《伊核协议》也有特殊意义,保证伊朗一定的核权益,有助于从伊朗进口石油,并最终建成贯穿中东,从伊朗经土耳其到达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输油管线,退而求其次的话,欧洲谋求建成自伊朗经叙利亚至地中海的管线。

美国作为世界霸主,一直在压制所有可能危害其一超地位的任何国家或国际联盟,名为「盟友」的欧盟,也在其列。土耳其至伊朗管线,经过土耳其境内库尔德人聚集区,美国就一直大力支持土耳其库尔德人的活动,阻止管线修筑。在管线改经叙利亚后,美国直接在叙利亚驻军,名为反阿萨德政权,实际上为搅混水,打压欧洲再起油管的企图。

第四,伊朗作为伊斯兰教什叶派领军者,拥有巨大的政治和信仰号召力。这些年,伊朗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尤其建立了「什叶派之弧」。现在的伊拉克政府是什叶派,也是受伊朗支持,境内还有大量伊朗驻军;半个阿联酋是什叶派,尤其以给饱受制裁的伊朗走私而富起来的迪拜附近;卡达和巴林是什叶派人口居多,卡达已经公然与伊朗发展关系,完全不顾海合会其他国家的打压;黎巴嫩真主党、叶门胡塞武装都是什叶派,尤其胡塞武装直接受伊朗支持。另外叙利亚阿萨德政府也多亏伊朗和俄罗斯,才扛住不断涌入叙利亚的,西方召集的30万雇佣军,并得以存活。

媒体报道不多的是,现在俄罗斯三分之一新生儿也是穆教徒,其中也是什叶派占据绝对多数。而沙特等国,因为人口少,石油多,需要劳动力,也招募了大量长期劳工,其中什叶派也很多。所以,什叶派人口比例,在整个中东乃至俄南部地区都是迅速提高的。这都是伊朗扩展其影响的基础。

三、未来走势

如今第三次技术革命结束,世界经济形势持续走向低迷,石油输出不畅,需求不振。所以经济上,中东地区「一山不容二虎」的势头更盛。意识形态上,逊尼派,什叶派,互相视作异端,敌视上千年。因此,逊尼派领导者沙特,就是伊朗现实对手,潜在敌人。对比伊朗四大优势,沙特只是在国际支持和石油输出方面较好。其既没有完备的工业力量,也没有足够的人口规模,社会发展程度甚至也明显不如伊朗。更糟糕的是,现在的沙特,没有了外围的伊拉克(原萨达姆政权),也逼反了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其战略处境非常糟糕,很多时候,必须直接面对伊朗了。连续多年的战争,也暴露了沙特军队不禁一战的薄弱实力。除了继续花大价钱买武器,其实就是缴纳保护费,以寻求大国庇护外,还必须紧靠中东的人口和军事大国埃及。目前,沙特甚至已经和以色列结盟,依靠中东第一军事大国和核大国——以色列,这是过去几十年都没有过的。在俄、土、伊三国达成谅解,军事存在已经逼近沙特家门口的情况下,以色列不仅被美国宣布,拥有戈兰高地主权,还对叙利亚境内是一天三炸。以色列此时不出头,沙特顶不住。

沙特军M-1坦克被叶门胡塞武装击毁

为此,美国在持续挑起和延续中东各种斗争之后,看到其驻军、代理人没能达到理想效果,反而俄、土、伊政治影响和军事影响大大增加。目前世界和中东局势,美国暂时还不想抛弃「海湾合作组织」,尤其沙特等国对美国而言,尚有利用价值。所以美国终于要亲自出手了。目前形势,战争风险大增。

伊朗经常宣传的「封锁波斯湾」,的确,伊朗海军拥兵23200人,21艘潜艇和67艘近海水面舰艇;伊斯兰革命卫队海上警卫队20000人,126艘近海水面舰艇;空军和防空军总共30000人,334架作战飞机,514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但其装备不够先进,重要的是组织、训练也不够先进,总体能力面对美军还是过于弱小。

?

所以,一旦美伊开战,那么伊朗主要靠囤积的弹道导弹和水雷作战,其他力量都只承担牵制任务,以及掩护核心力量。以此跟美国持续对抗。伊朗囤积的弹道导弹,外界估计在4000-6000枚左右,包括「流星」系列液体燃料弹道导弹,以及「泥石」系列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另外伊朗还在研制「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射程300公里)。这些弹道导弹单位隐藏在伊朗腹地山区,可对美国前沿军事基地和部分舰船,进行远距离打击。另外,伊朗还有数千枚各种水雷,新老混杂。这些才是真正的封锁作战主力,易布难扫,可对波斯湾的航运造成至少数年的影响。

综其上述,不管美国打不打伊朗,中东地区的局势总体都会继续严峻,甚至更为恶化。以、伊、沙、土、埃这5个剩下的区内大国,相互之间大量矛盾和冲突不会减弱,只会增强。各区外大国对中东格局的影响,也会持续加深。中东已经经历了20年的持续动荡,但未来动荡甚至更大战乱在所难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