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想法是男女都一樣,男女身體結構不同思想不同肯定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大家能給我分析一下嗎


外語能力,操縱輿論的能力,爭取權益的能力。


接著我神經科學的問題回答你

有!女性在一些事情上強於男性

1.記憶力,女性善於機械記憶,或者說,在搞科研之前,女性的學習能力都要強於男性,包括考研這種背書的事,所以直到碩士這個級別,正常穩定的社會都應該是女性多

2.穩定性,你可以理解為男性相對多動症,比如看錄像,觀察無人機畫面,都是女性來做

3.安全性,女性面對威脅會迅速遠離,而且反應極強,相反男性往往忽略一些小的威脅,甚至還會主動試試,作死的事一般是男的來,這也是人類需要一個性別進行冒險發現導致的…所以安全檢查員女性也很多

4.教育性,女性面對晚輩往往更有耐心,所以老師也是女生多

5.同感能力,護理行業


有一些回答提到女性更擅長考試。公務員考試我不知道,但從高考和考研看,這個說法肯定是不正確的。

滄海月明迎朝陽:1.從本質論看學習成績中並不存在的「男孩危機」--破除女權教育神話論?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019年:

985男生比例接近60%,211男生比例接近54%,合計約為接近56%。如果江浙滬的考試製度沒那麼特別偏向女生,歧視男生(這才是真正的歧視)的話,2019年985-211院校男新生這個比例應該會更高(強調一下,六普數據看20-29歲男女比例1.01沒有失衡,出生性別比被誇大是因為躲罰款的瞞報,到成年辦身份證才會顯示)。

但本次統計沒有找到延邊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央音樂學院,第二軍醫大學,西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內蒙古大學的確切數據。我已經儘力了。不過遺漏的幾所211大學除了軍/醫大學,分數都不高,整體上男生比例可能低一點。怎樣計算學歷通脹?擴招以來的高教在校男女比例可能是一個風向標。我們計算得到的結果是,全部的985-211院校在2019年錄取的學生男女比例大約是56:44。

我們大致將985-211院校視為2004年的所有本科院校,普通一本視為2004年的專科院校。如圖所示,2004年本科女生比例43.89%,專科女生比例47.82%。本專科女生佔比為45.65%。

2004年的本科男女比例與2019年的985-211院校錄取新生男女比例大致相當。也就是說在擴招發生後的2004年,其本科含金量=2019年重點院校的本科含金量。 問題是2004年的985-211院校招生才占本科院校招生人數的幾成?如果可以,進一步查找到2004年重點院校的本科錄取人數,對應2019年985-211院校招生人數,就知道學歷通脹的量化指標數據了。15年時間就通脹了好幾倍是肯定有的。

滄海月明迎朝陽:2.聽說女生更會考試?從男女考研成功率與就業成家說開去?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018年考研系統報名統計,女生報名人數佔據62.74%,男生報名人數僅佔37.21%。顯然女生對於「過度教育」是非常熱心的,男生就業機會多,對考研沒那麼熱心。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2016年考研系統報名統計。女生報名佔據六成,男生僅佔四成。

那麼錄取情況如何呢?見下圖,從2007年到2016年,研究生錄取人數中女生佔比為47.99%,49.44%,50.79%,51.04%,51.77%,51.64%,51.48%,52.50%,53.38%,54.75%。注意一下2016年,女生占研究生錄取比例的54.75%(則男生佔據錄取比例的45.25%),而報名人數中女生佔據60%,女生考上研究生的「可能性」(姑且這麼說)為54.75/60=91.25%,男生考上研究生的「可能性」(姑且這麼說)為42.25/40=113.13%,顯著高於女生。所以說左媒經常愛宣傳的「女生學習更好」「女生更擅長考試」是假的,他們僅向你灌輸女生考研考上的人數多,卻從不告訴你男生報名的人數少。更擅長考試的,是已經擺脫了年少時發育落後期的男生。與擴招之前的高中成績,高考情況相似,這就是民間長期流傳的「男孩有後勁」的量化解讀。如果有人拿保研已經篩掉了一部分優秀學生,保研生裡面有可能女生多來說事,那麼好,請別忘記不需要參加高考的競賽保送生絕大多數都是男生。假如保研生裡面女生比例高,那麼高中保送那一方面同理,全部都不應該納入我們的研究視野,更何況保研男女比例到底是多少,這個數據我們作為公眾都沒有看見過。


吸引公眾注意的能力


一些細緻的工作上,女性相比男性仔細。

另外在兩性情感上,女性也相對男性善於操作輿論。


體能、瞬間爆發力、瞬間抗壓力沒有優勢的話,才會更重視平時,才會在平時認認真真做備份,反正人生就這點路,要走完靠的也不全是力氣,至少還有運氣。對時間的感知力很好。毅力也不是突然逼出來的,而是一點一點續上的。知道擅長的事不多,就更能審美萬事萬物成功不了、抵達不了、重頭做起也沒什麼的美感。滴水穿石(還沒穿),聚沙成塔(還沒塌),跬步與千里(我有個室友就花了很多年論證線是不是點組成的……記不清了哈哈)。我養的仙人掌也很認真在奇怪的時候開很好看的花。我知道它還在,我可以等,等的時候順便干點別的。


很多人說的細心什麼的,但這些無法排除是後天社會影響的品質,我還是主要說生理差別吧。

因為女性比男性更矮更輕,所以需要的空間和載重更小。所以更適合當宇航員/飛行員/駕駛員/塔吊操作員。現在選拔坦克兵都要個子矮的,以後讓女生開坦克就能解決了。唯一的問題是生理期,不過選擇生理期接近的車組的話每個月大部分時間還是有戰鬥力的。

女性手指更細,所以更適合精細的操作。比如縫個衣服,修個手錶,做個手術。

除此之外,女性不會面臨雄性脫髮。如果捐贈頭髮算是個領域的話也許能有優勢。

女性體毛更少,所以散熱更好,所以……更適合在大草原上奔跑?好像扯遠了……

總之,男女之間天生的差別真不多,更多的差別來自於後天社會的建構。而為什麼社會會給兩性安排這樣的角色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


依我這幾年的管理經驗看來

女性比男性更不容易做出出格的 奇葩的事情出來

女性害怕改變,喜歡沉溺在熟悉的環境里,適合做固定的每日沒有變化,極少需要緊急處理的工作。當然前提是需要不斷的施加壓力,她們才有動力,因為女性對工作普遍缺乏熱情和激情。

她們的優點在於不敢打破規則,喜歡服從權威,缺點在於沒有自主能力,抗壓能力差。

女性還有一個獨特的優點就是行使權力的慾望比男人大,叫男人去完成一些稽查工作,男人總會因為面子和熟人等問題不能嚴格稽查,而女人則會拚命行使權力,有時候熟人反而會首先受到檢查。

充分發揮這些特點,在一些具體事物上 女性比男人更恰當。


沒有,很長一段時間也不可能

原因很簡單

  1. 古希臘有個詩人叫薩福,是個女人,地位如何自己百度。被輿論打壓,聲名狼藉
  2. 數學女神希帕提婭,被剮
  3. 中世紀擅長醫學藥草學的女性,因為過於優秀被當做女巫燒死。
  4. 女性長時間不能求學,很多手藝全世界通行傳男不傳女。修女要受神父管轄,比丘尼地位比和尚低。道教「女真人是什麼東東?」
  5. 喬治桑時代女性要改成男性筆名才能發表文章,論文
  6. 簡奧斯汀在世時,同時期不少女性作者都要忍受寫作只能作為娛樂,無法索取稿費,所以那時候大部分女作家都是家境無憂的。
  7. 很長一段時期女性幾乎沒有工作的權利,也沒有繼承嫁妝的權利。而進入大學學習,幾乎是痴人說夢。那時候女性唯一的體面工作,就是家庭教師。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教育家和天才的特殊教育專家,可是不受認可。
  8. 很多二十世紀末期之前的女科學家都是「沒有名分」的,她們當中的大多數,只能作為「助手」而存在。科研成果可以隨意被褫奪,只有部分導師大發慈悲正義感爆棚的,才會給爭取個名分,特例開個博士,還基本上是導師自己掏錢給付工資。。。而且很多這種博士只是名譽,學校學會不承認,有個女院士就是,只能是榮譽的。。。大部分可能都著書立說了,也可能等到垂垂老矣,才趕上哪個圈內人大發慈悲給個遲到的博士。。。
  9. 皇家科學院等各學會不收女性。很多女科學家要掛到別人身上(老公,兄弟,男性親戚),甚至把自己成果讓出去(讓一個科室男性同事名字做第一作者,明明自己的成果,只能當第三四),還有的乾脆取個男性筆名。
  10. 大學向女性開放後,那些男性認為科學王冠上的明珠的專業,依舊限制性別。
  11. 女性可以發表論文之後,學會依舊會按照姓名判斷性別搞歧視。以至於當時不少女性學者開始化名,取中性化名字
  12. 程序員最早是女性,因為當時普遍認為這類統計的,記錄的,錄入的工作是女性工作。後來發現了其中的前景,就慢慢變成了今天的局面
  13. 很多工作,原本認為女性做的,只要前景一好,就被性別洗牌。很多原來主要是男性的工作,女性做的越來越多了,就會貶值,降流
  14. 很多單位招聘,對女性的要求比男性好高一塊。甚至有單位限制女性。
  15. 很多導師不願意招女博士,往往比同期來的要好太多才錄用。而且提供的平台和資源,培養用心程度會差很多。工科院校尤甚。
  16. 女性晉陞面對的競爭和挑戰,至少是男性五倍,同事,領導意願,老公,懷孕生產的時間,和子女。
  17. 老年女性相對男性普遍活的久,病的少,傻的少,身體好。為什麼還是早很多年退?不是照顧女性,而是當年組織上要培養新鮮血液年輕幹部,所以先拿女性來讓位。

這些不解決,別說擅長的領養超越了,就平等競爭都遑論。


做HR的時候,就那股不管不顧立即執行、不問原因直接扣錢的勁,一般男的真學不來。。。


emmmmm……非要說的話,肯定是存在的,但是題主你的意思是大多數女性超過男性還是女性在這這個領域更有天賦呀?我覺得紡織類的工作,或者縫紉類這些女性傳統工作女性比男性更有天賦應該沒什麼問題,另外護士,幼師也是女性居多,整體上應該也超過男性。


我感覺很多領域,都是女人自動放棄了。

例如,我是學機械的。

在機械的班級裡面,三十個人,只有一個女生。

機械是什麼?

國之基石。

機械苦,機械累,國家機械不能費。

從小到修理單車,大到航空航天,都是機械密切相關,你打開電視,裡面是機械,你去坐高鐵,裡面是機械,你拿起手機,裡面密密麻麻的零件還是機械。

從機械衍生出了無數的行業,小到工廠操作,修理,維護人員,上到各個企業廠長,負責人,領導。都是機械相關。

他們的領導,都是男的,就像是在一個工廠裡面,作為一個精英操作人員,你總得懂些機械吧!

作為一個維護人員,總得懂一些機械吧!

還要有做老黃牛的覺悟,不累死不離場。

所以,這些一線人員,都是男的。

一線人員之上,組長,班長,領班,這些人,從哪裡挑?

還是機械的,從一線提上來的,女人沒有機械的技能,沒有一線的本事,誰上去都不能夠服眾。

然後,更高一級的領導,廠長,經理,從哪裡挑?

還是從下面提上去,下面的崗位,就沒有幾個女人,就算是有,都是搞一些統計會計什麼的,真正的核心崗位,都是從下面上來的男人。下面的人累死累活,就看著那個位置呢,讓一個女人空降?不可能。

所以,在機械這個國之重器裡面,根本就看不到女人。

一個是要能吃苦,天天扛著幾十斤重的大扳手大鎚子,一個是要有技術,從下層做起。

那些女人逃離了機械機械下層,就不可能有機械上層,那麼,中國大部分重要的行業,基本就跟女人無緣了。

像華為,蘋果,這些大企業,涵蓋是機械,軟體,信息,這幾個行業,哪一個是女人的目標了?女性少的可憐,就算是進去了,也是一些不核心的工作。

因為沒那個本事。

然後,信息行業。

那些當碼農的,依舊是沒有幾個女人。

當碼農的,三十來歲,頭髮就掉完了,將頭髮讀禿是什麼概念?絕對不是天天喝茶插花插禿的。

然後,還有軍工。

一個軍,一個工,女人聽見就跑開了。

女人第一逃避了機械,第二逃避了信息,天天想要做的,就是事少活少離家近的行業,這個行業,只有服務業了。

只是,服務業,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說到底,就是為了其他產業服務的。

服務業,只要是一個人就行,沒有什麼太大的技術,那些女人選擇了這個行業。

像什麼心理師,諮詢師,老師,烘焙師,酒店經理(男的多),服務員(高級低級),什麼的,都是服務行業。

說到底,就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真正有技術含量的,還是男人。

就像是廚師,環境臟點,工作累點,結果,又變成全是男人的了。

去五星級飯店後廚一看,裡面的全部都是男人。

就像是伏波娃說的那句話,女人,在二十歲的時候,掌握了一個重大的資源,被這個資源看花了眼。

機械?太累了,那裡是我這樣的小仙女做的。

廚師?太髒了,我一個小仙女,是為了給那些臭男人做飯的嗎?

碼農?不行,我十點鐘要睡覺,不能夠熬夜。

所以,男人去干機械了,男人去干廚師了,男人去當碼農了。

女人,則是跑去了各種輕鬆的服務業,還感覺各種高大上。

只要有什麼工作,工資高點,待遇好一點,做起來輕鬆,那麼,這個行業,就會被男人湧進來。

男人進來了以後,那些原本在這個行業裡面的女人,頓時紛紛被淘汰,打不過,打不過,我小仙女怎麼可能加班,怎麼可能熬夜?

女人跑到服務業,一天烘焙插花,覺得自己很高大上

但是,也是很無奈,為什麼我工資這麼低?為什麼那些男人這麼有錢?為什麼這個社會都被男人給掌控?

因為,很多行業,男人只要選擇苦一點,累一點,就能夠超過無數的女人

說起來,只是鏡花水月而已。

另,男人也不是該天生受苦九九六零零七的,男人也不是受虐狂,只是肩膀上的責任,停不下來


向社會無條件伸張權益的能力比男人強

現在社會一旦提出性別平等話題,一般指的還是提高女性的待遇


這個問題,後天,社會的影響比較大,而就現實來看,女性擅長超過男性的不多。不過先天優勢可以扯下。

首先把人類能力分成身體和心智兩塊。

身體分成體格和協調兩塊,心智分成邏輯智力和情緒智力兩塊。

首先看體格,這塊分成運動能力,和抗壓能力,運動能力的先天因素是骨密度,體型大小,肌肉發達程度,心臟搏出量,肺活量等。這一條,男性具有壓倒性的顯著優勢。

抗壓能力是身體對抗負面環境的能力,包括免疫,代謝,恢復等等。這條女性先天略有優勢。在免疫,抗疲勞方面先天略好於男性。但是從先天的痛苦敏感度,和後天社會要求影響上,女性多數更為「怕苦」,反而表現不如男性。但總結果,例如壽命長短,女性仍然佔據優勢。

然後是協調,協調包含感官能力,感官與肢體配合能力。這條男女各有所長,但優勢都不明顯。男性感官能力更專註,動態視覺,空間追蹤更好一些,女性感官的信息收集能力更好一些,比如辮色,辯音,但是因為後天教育原因,和個體差異較大,女性在繪畫,音樂上的總體成就還未驗證這個優勢。

然後是邏輯智力,這條肯定很多人認為女性顯著不如男性,實際並不是這樣,有研究表明,男女在邏輯智力上無明顯差異。但後天表現確實不如男性,除了社會化,教育等影響之外,還有個問題影響女性表現,這條類似感官能力,女性情緒敏感度高,所以更難專註使用邏輯智力來決斷問題。

最後是情緒智力,包含情緒認知力和情緒控制力,這條還包括語言能力,本條女性明顯好於男性,但優勢遠沒有體力差異那麼大。


醒醒,在逼乎提這種問題,除了一堆女權黑的狂歡之外你什麼也得不到。

最基本的,只要讀過初中的人都懂得進行對比要控制變數吧?

不同性別從小到大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受的社會規訓不同,外界的期望不同,佔有的資源不同,所處的平台不同……

你拿什麼比較誰在哪些領域的擅長程度超過誰?

嚴謹一點,目前男性大多數方面做出的成就更高是客觀事實。

但如果比較實際能力的話,

對不起,沒法比。


我不是專業調查員,只是說一下生活中的印象,視角有限,應該有主觀性。

全球頂尖歌手:從小甜甜,艾薇兒,到泰勒連續幾代巔峰歌手都是女性,其他的lady Gaga,A妹...也有不凡表現。中國創作型歌手也有些陰盛陽衰的表現。

配音:雖然男配音演員粉絲多,但女性還是占多數,男性動漫角色也會找女演員配。

寫作:這麼多年來版權費最高的是3500萬的楊紅櫻。女作家在兒童文學、青春文學上應該是碾壓的。其實,80年代以後,各個文學領域男女都是勢均力敵。科幻領域男作家強,但 《北京摺疊》 也是優秀作品。

新媒體行業:不用說了,女網紅真的佔優勢,李子柒 papi醬...都頂級流量了 。

銷售:你可能覺得李佳琦是第一,但實際上是薇婭,他是唯一一個男主播,肯定顯眼些。看總排名,女性也是占絕對優勢。

漫畫:快看漫畫的CEO是個92年的小姐姐。國內女漫畫家也多,夏達...豬樂桃...小時候很喜歡。

教育行業:女教師多,不用說了。關鍵除掉建國前,教育學家很多女性。

還有電視劇編輯,醫療行業,一堆女性獲得頂尖頭銜。

......

主要最近年的表現比較,要論總歷史,女性肯定沒發言權。

一些行業,男女已經區別不大,甚至某些領域女性更突出。只是行業小,沒有引起大眾注意。尤其簡單體力勞動在逐步被機械替換,女性受到的社會歧視只會越來越小。

我想,中國建國70年了,拚命發展科技,能拿出手的牌就是5G、硅土、高鐵...還是趕不上西方。

中國女性真正有受教育權,受到父母的物質支持也就二三十年的時間,能取如今成績很了不起了,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向前看,未來是我們的!


說一個社會領域和一個家庭領域。

社會領域:考試。

作為我國參與面最廣的考試,近二十年來女生高考錄取人數不斷增加,好幾年前已經超過了男生。高考狀元中女生比例也超過了男生。

不僅如此,女性碩士研究生人數也在10年代超過了男性。當然這一點可能受到不少社會因素的干擾,不如高考那麼純粹。

家庭領域:女性在撫養後代的細膩性和專註性上強於男性。

在和嬰幼兒的交流溝通和處理繁多的瑣碎事宜時,女性的耐心和專註力更強,相對於男性而言不容易被焦躁、煩惱的心態所控制,在育兒方面擁有絕對的優勢。

當然這是長期進化心理學的選擇結果,並不代表道德的好壞,男生們也不必糾結。

順便提一句:現在的知乎雖然沒以前那麼精貴,好歹是個正經問答社區,想回答問題就好好答,不想回答可以圍觀,凡事碰瓷抖機靈煽動矛盾騙贊,這是low穿地心的低菊行為。


如果指的是「在一個領域做到全世界同齡人的頂級水平者女性first-order stochastic dominate男性」,我認為小提琴(1955-1990出生,目前處於成熟期的這一代)可以算一個。這一代頂級小提琴家女性有Hahn、Mullova、Jansen、Fischer,同齡的男性小提琴家應該從質量和數量上都不如(我真的沒想出來能和Hahn和Mullova一個檔次的男性,也有可能是我孤陋寡聞了?)

  • x first-order stochastic dominates y 如果任意百分位的x都比相同百分位的y強


女性比男性擅長的領域還是有很多的,而且還能從人類祖先哪裡找到原因。

1.表達交流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女性大腦比男性大腦半球之間連接神經更多,信息傳遞更充分,將情緒通過語言表達能力更快更強。這就是為什麼男人總吵不過老婆(當然也有可能是包容),某些女性吵架就像機關槍。從進化上看,原始人類的男性往往負責打獵,盯著獵物需要保持鳥悄的,話癆男人容易打不著獵物留不下後代。而女性往往聚集在一起採集果實照顧幼兒,需要高效的信息處理和傳遞能力,因此溝通能力更好。

客服、公關、教師等需要較強表達能力的工作,往往女性更能勝任。

2.情緒洞察力

這也是所謂的情商,肯定不少女性抱怨過男朋友或老公情商低。一方面情緒洞察力是溝通能力的輔助技能,女性傾向於聚集在一起的習性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另一方面,女性擇偶方面更慎重,只有更強的洞察力才能篩選出適合(真心)的雄性配偶,幫助她照顧後代,還能提前判斷出其他雌性競爭者。缺乏洞察力的傻姑娘往往被渣男騙,還競爭不過族群里其他女性。這就是為什麼女人往往能察覺哪個男人對自己有意思,哪兩個人背後有一腿,更能一眼看出誰是綠茶婊。

3.多線程處理能力

現實中很多女人需要一面工作一面照顧孩子,還要提防老公出軌,大腦可以說是多核多線程CPU,而男人往往是單核單線程,同時處理這些事情往往力不從心。還是和上面的原因差不多,原始男人需要打獵,專註力最重要,做事快准狠更容易留下後代。而女人負責一邊採集一邊照顧幼兒,更需要同時處理多任務的能力。放在現在表現為女性在商場買東西可以逛一整天,能判斷哪家更實惠哪家出了新款,而男人往往是看準買了就走。據我觀察,工作中更能把各項任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往往是女領導。

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問什麼時候歧視男性,有一個回答(抖機靈)很亮眼,說是「裸貸」的時候。不知道這個算不算。


魅惑男人,在兩性交往中令男人付出遠遠大於獲得的能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