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可摺疊手機:是噱頭還是終結平板電腦的開始?


我們先來視覺衝擊一下:

上面這兩個對比可以看出什麼?對,就是屏幕變得更大更清晰了。

這也是當下購買智能手機的消費者最在意的兩個點【大屏和便攜】

【大屏】現在很多廠商都能夠做到,屏幕界限已經不再是一項待突破的技術,越來越多的大屏手機被推出,接近平板的屏幕尺寸也開始讓很多消費者感受到大屏帶來的【便攜】難度。

在全面屏屏佔比不能出現大的突破的情況下,且手機同質化加劇的窘境中,大屏設計千篇一律大同小異,人們對摺疊屏手機越來越感興趣,消費者都希望在小手機上體驗平板一樣的大屏。

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在擁有大屏的同時也擁有不錯的便攜性呢?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可摺疊屏幕手機——柔派,其使用的屏幕是一塊完整的7.8英寸高解析度全柔性顯示觸摸屏,完全由柔宇科技自主研發量產。厚度與重量相對於LCD屏幕都有明顯降低,可從0-180度自由彎曲,並可承受超過20萬次彎折,相當於每天彎折100次,使用六年,且沒有摔碎屏幕的風險。

有了第一,就一定會有第二第三。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三點,三星新品發布會開始,首先亮相的就是三星Galaxy Fold可摺疊屏手機。這款手機在摺疊狀態下是一款4.6英寸小屏手機,展開後就變成了7.3英寸的平板。

華為的MWC新品發布會在北京時間2月24日晚正式召開。在發布會上,我們看到了新款MateBook X筆記本和5G CPE(客戶終端設備)發布,備受期待的可摺疊智能手機Mate X也如約亮相。

在摺疊狀態下,Mate X 正面擁有 6.6 英寸(19.5:9)的可顯示面積,背面則有 6.38 英寸(25:9)的可顯示面積;展開為平板狀態後,Mate X 擁有一塊 8 英寸、解析度為 2480 × 2220 的屏幕,無論是摺疊還是展開狀態下都擁有較窄的邊框及較高的屏佔比;官方稱在展開為平板狀態下,其最薄處僅有 5.4mm,而摺疊為手機模式之後,整機厚度則控制在了 11mm。

三星和華為先後發布自家的摺疊屏手機,三星的Galaxy Fold在摺疊狀態下只有4.6英寸,展開卻有7.3英寸,華為的Mate X在摺疊狀態下是6.6英寸,展開卻有8英寸,這兩款摺疊屏手機既顧慮到了便攜性,也沒落下大屏的衝擊。

可摺疊屏幕技術帶來的顛覆性理念,很可能會改變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

一方面是對攝像頭技術玩法的顛覆。例如,可摺疊屏幕手機由於柔性屏幕的摺疊特性,可以把有攝像頭的一面當作正面或反面,給拍照與視頻拍攝帶來更多的自由空間與新玩法——當一個攝像頭就能滿足前後拍照的功能,直板手機前後拍照的技術積累與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另一方面,對於AR、VR等需要立體畫面與三維空間設計的遊戲與應用來說,可摺疊屏幕手機也帶來了新的玩法。

摺疊屏手機還不能創造一個新的時代,但我相信這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當【大屏】和【便攜】都能被同時擁有之後,科技還會給我們帶來怎麼樣的新事物呢?我很期待。


我完全不知道研究這個東西它的意義何在

也沒有什麼應用場景的概念機宣傳視頻

實在不知道這是要幹嘛


手機行業需要一個能夠刺激市場的點,來引發新的一波換機潮。就像兩年前小米提出全面屏一樣。

對於用戶來說,可摺疊手機背後負責的技術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也不會去關心,用戶只在乎它能給我帶來什麼。

第一,能裝逼,儘管它會變的更厚重。

即使不用可摺疊手機,未來手機也會增加越來越多的感測器,也會變得厚重。可摺疊手機有更大的結構空間,到可以滿足。

第二,能裝逼。

第三,還是能裝逼。

說完優點,再來說說我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

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在一塊屏幕上同時進行多項任務。看視頻玩遊戲根本不會有人只用一半屏幕。

windows有個功能,可以在屏幕上同時顯示並操作多項任務,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用這項功能的人幾乎沒有。

所以它就是個黑科技,僅此而已。


首先,華為給出了一個「完整但是不成熟」的摺疊屏,三星給了一個「成熟但是不完整」的摺疊屏。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華為的交互邏輯和設計邏輯都是有邏輯的,即華為的摺疊屏很可能是最終形態,但是有些元件比如屏幕耐用性還是不夠;而三星的顯然就是為了實現摺疊屏各種折騰,給了一個副屏,摺疊屏缺一塊……這顯然不大可能是最終形態,雖然耐用性和副屏實用性都是要明顯好一些的。

然後說一下摺疊屏本身:摺疊屏其實就一件事——屏大

因為無論是超高解析度比如4k,或者刷新率120fps等特性,都和大小關係不大,所以說摺疊屏唯一的差別就是屏大。屏大,看著就更舒服。先不說有些老年人老花眼,光是看電影有需求的,屏幕大就比小更震撼。至於多任務處理這個,我現在覺得還是稍微華而不實,畢竟生產力還是比不過筆記本電腦,有這功夫不如買個macbook之類的超薄本帶著。如果以商務人士來看,他們一般也會帶著文件包出門。

最後說一下我能想到的場景:閑職員工、老花眼的有錢長輩。

首先閑職的一些人,拿著ipad上班是不像話的,galaxy tab這種手機又是上古時期的東西了,那麼摺疊屏對他們來說比較合適。另外一批老年人,他們老花眼,又不缺錢,這個時候拿個摺疊屏對眼睛要好一些。至於其他使用場景,都是比較小眾的情況。多任務我覺得是扯淡,從一個app能把東西拖到另一個app或許有這種小眾需求,但是肯定不是什麼很廣泛的需求。

如果我們再加一小段,未來的手機形態,那麼其實也很難想。

如果屏幕真的像摺紙那樣的摺疊,皺皺巴巴的屏幕很難看的。另外屏幕成本是否能降低到幾塊錢?如果可以的話,大家自備一疊「屏幕紙」然後接到手機上用似乎也是可行的。只要不跳出眼下這種顯示方式,那麼其實屏幕沒什麼太多能做的。現在就是「拿在手上的主動發光屏幕」,變種一下就是學習google glass那种放在眼鏡上。如果說什麼空氣投影那可以說連原理都不知道怎麼弄,或者更玄幻的讓人眼直接看到視覺信號的那些就更遙遠了,還不如腦機介面現實一些。而腦機介面的問題就更多了,黑客帝國已經討論過了。

其實在iphone發布之前,大家也知道把屏幕要做的大一點(相比之前2寸屏幕),也一直在這麼做。儘管電容屏是iphone的眼光獨到,但是這個原理在筆記本觸摸板上用了也很多年了,印象中在電腦128mb內存時代就已經有觸摸板了,而那個時代的筆記本電腦也能算是一種日常可以見到的產品了。但是眼下我們沒能看到任何成熟的技術還沒有被用在手機上,尤其是我們日常能見到的技術幾乎都用在了手機上。如果說接下來還能有的進步那恐怕是液滴鏡頭了,或者更大的電池?我看了屋子裡的東西,燈泡(手機有)移動硬碟(手機也有)pc、mac(手機性能電池和尺寸都比不上)音箱、midi鍵盤、印表機(手機沒必要)各種藥材、沙發板凳、電源插排(什麼玩意兒?)——我的房間完全不存在什麼東西或者技術值得整合到手機上了。

可能距離下一次像iphone這種變革,又要二十年。


補充1:現在,科技產品的發展趨勢就是能用更小的體積帶來更大的信息承載力,所以,當硬體發展到一定程度,我認為也就是3年左右,軟體再進行適配,一定會有令消費者驚艷的摺疊屏幕產品。

*******************分割線****************

可摺疊手機,不能取代平板電腦

因為,手機,永遠會受限於體積和設計

而平板電腦,只要不是一個大盒子,我相信消費者都可以接受。但是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只是一個大屏幕罷了,所以,隨著屏幕封裝技術的進步,我相信可摺疊手機還會給萎靡不振的平板電腦市場帶來衝擊。

看心情補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