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知乎的答案,好像没人再提根据兴趣/热爱选专业的事了,难道大学不应该选自己一直心心念念想学感兴趣的专业吗?如果不是那么多年书读下来岂不是很辛苦还有点可惜?


说得好像你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一样。


其实也还是有的,只是真的不多了。我家楼上的一个高三小朋友,说自己特别喜欢理工科,所以虽然理科不行,高考还是选了化学(上海是6选3)。我也有认识同学特别喜欢编程,于是选了应用统计。所以这样的也不是没有,只是在少数。

为什么在少数呢?因为高考选填志愿的过程本来就不是选专业的过程,高考填报志愿,有很多不同的考虑因素,城市,大学,专业。有同学会无论怎样都要选择上海,北京,广州的学校也不要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但是很少会有人因为喜欢一个二线城市,就放弃一线城市同等大学的机会去二线城市学校就读。学校也是同理,有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进入985211也不要选择一个普通的一本学校。如果有了财经类的院校就不要理工类的院校,否则也不会上财在上海的分数线直逼交复了。

只有不考虑城市,不考虑学校以后,才会考虑到选专业的问题。就算如就算如此,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是会以热门的专业,好就业的专业,毕业薪资较高的专业为主。而这之后剩下的那一小部分人,才是真正因为喜欢而选择专业的。

而你要选择你喜欢的专业,首先你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而且得在18岁以前就知道。可是绝大多数孩子们18岁以前在干什么呢?一门心思准备高考。而高中知识说的是什么,是产业结构转型,第三产业至上。什么是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Marketing就是第三产业,管理学就是第三产业。有渠道了解不同的专业,尝试不同的东西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已经不多了。在知道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以后,在很多情况下,还得应对父母和社会的考验(如果不是那些热门赚钱专业的话)。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愿意让孩子去尝试「走弯路」的父母,又删除掉一批。


从小,我就在心里默默地想,我将来去了大学一定要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但,我直到长大了,高中毕业了,看著志愿指南,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初中高中教科书,辅导书,作业,已经把我所有的课外时间占据了,我再也想不起来小时候的梦了。

相信很多高中刚毕业的学生和我一样,我到底该学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

我当时浑浑噩噩,脱离了高中一下子很不适应,我的世界从语文英语物理化学一下子变成了花花绿绿的世界,迷茫一直是我的主调。

后来,有人跟我说,你选择某个专业并不是一直要从事与这方面有关的工作,你可以在大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再换专业,你也可以选择跨考研究生。

也有可能,你阴差阳错的进入了某个专业又阴差阳错的喜欢上了它,这便是正真的缘分。

没有人敢轻易的说,我就喜欢一直这个专业,也有可能你了解的,你所喜欢的,仅仅是表面。

祝好。


主观上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所喜欢的专业是什么样 没有深入了解 三年的时间有的人可能在一个月前树立目标有的人可能三年前 七年前或者更久就定下来梦想 分不清梦想与自己的同学在高考战役后终于可以放松 心态会松懈 至于专业开什么课程 关心度下降更谈不上关注会有什么教授

再就是客观亲戚在报志愿的时候懂不懂都会插上一脚 其实大多都是自以为很懂 你跟他说南开大学他会反问你向哪边开

报考志愿本著对自己负责 要知道你能否为这个专业奋斗 能否立足 酒香不怕巷子深 终有你期待的一天

如果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趁年轻趁著还是学生 自考个别的专业 能不复读就不复读 心理生理上太过煎熬 不仅是自己 父母也承受太多压力 实在接受不了复读一年 也许可以

祝你好运


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专业,而且现实很残酷,喜欢不一定能录取的上,喜欢的以后的前途可能不太好。


首先,你喜欢的专业,你的父母不喜欢,他们会让你选择他们认为有前景的专业。(重点)

中国式父母最喜欢的就是打著不干预你的名义,通过一系列为你好的方式对你进行劝说,实在不行就道德绑架,最终你选择了他们心仪的专业。最民主的过程,最专制的结果。然后对外宣称他们没有干预你的选择,都是你自己愿意的。

其次,你不了解报考指南上的那些专业到底学的是什么。

最后,你达到了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你喜欢的专业,它的分比较高,填专业服从,学校会给你调剂的其他专业,填专业不服从,平行志愿你就会卡档,没有大学可上。即使后来有补录,那些专业都是很少人选择没有招满的。

最后,在周围人的解说下,你自己也开始考虑所学专业毕业后的就业与收入情况。

喜欢败给了现实。


不要说大学专业不提喜欢爱好,就是日常生活中真正为了爱好而学习的也不多了吧。

爱好固然好,陶冶情操,但是不能当饭吃也是真的。在现下这个物欲横流,社会,没有面包,一切都是空的。

生活生活,必须得先谋生再活出彩。大学学习的专业关系到以后的工作方向,且不谈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专业的选择与日后工作的前景收入密切相关,大部分也都是家人帮忙一起商议决定的,几乎都不可顺应自己的爱好,大部分都顺应了前景发展。好的专业真的也算很重要了。


有一说一,未曾了解的话何谈喜欢。

感觉大多数人还是属于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的,可能最后看了一堆,只是选了个不讨厌的吧。


专业大类

先说说专业大类吧。专业大体上分为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是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社会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实践岗位性的属于应用学科,例如:工程类,管理类,设计类,技术方面的(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财会,金融、贸易、旅游、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技术、工业工程、农学、临床医学、空腔医学等专业);

基础学科:以学科知识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偏学术性的属于基础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历史等专业。

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比较难

例子当中的这些专业,是大家普遍都知道的。但对于大多数而言,仅仅是知道而已,而对于了解不深入的东西,是很难有兴趣而言。

高考之前所学的学科,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是高考生们日常接触与熟悉的,但大学专业远远不止于此,可是很少有对接的一个平台,告诉高考生们,那么多专业可以干嘛,课程有哪些。大多数高考生,都是根据高考分数和排名选择符合条件的学校,在了解其中可以报考的专业。但真正和自己最合拍的专业,很有可能没那么幸运可以遇到。

我们最后选择的,首先一般不是自己排斥的,然后是略有兴趣的。之后就算有兴趣,也是建立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上的。

毕竟,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想要什么的人,真的不多。

如果自己真的是,那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专业兴趣」很脆弱

为什么说兴趣这件事看起来很脆弱呢?它本来应该是一个学习的最大动力啊?!!

  • 专业和就业直接挂钩。我的一位好友,很喜欢历史学呢,但是历史学在父母和很多人眼中,是很难找到一份具有上升潜力的好工作的。她父亲当时因为她想报考历史学骂了她好久。而反观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是金饭碗,是热门专业。好工作,好收入,更好的家庭生活质量。虽然看起来很功利,但的的确确是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都不得不追求的东西呢。而和金钱比起来,兴趣和喜好,真的很脆弱呢。

  • 也许感兴趣的冷门专业没有你想想的那么有趣。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都是需要熬过枯燥漫长的理论知识的。而当你力排众议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却发现很难,父母和身边人又不支持,想要坚持下去的,真的需要难能可贵的勇气与毅力呢。

但我认为,如果真的喜欢一个专业,就应该努努力去学,因为,热爱可抵漫长岁月。


我始终认为选专业还是要选自已最有兴趣的专业,将来最愿做的工作的专业,自已先天就有特长的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已的才智,才能尽快做出更大的贡献。祝你早日成才。


首先,这个问题得建立在考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基础上。

可是当下的现状就是竞争太激烈,以至于大部分考生及其所在家庭相对喜好,更在乎分数。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大量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盯紧专业,而不是盯紧学校和分数。

另外一方面,目前的就业压力也实在是大,很多家长为此非常著急。

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所选的专业是毕业后能赚大钱的或者基本待遇优于平均水平的。

所以现实的环境是需要迁就现实,但理想也是要的,否则人就是工具而不是人了。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点和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所以真正好的教育是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认知、自我鞭策、自我更新,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不问为什么要做,也不问自己喜欢做什么。

可惜的是咱们国家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所有考生都希望鲤鱼跃龙门。

北京和上海的初高中教育在平均水平上要远胜于边疆省份,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所谓素质教育的口号是抵挡不住教育体制中永恒的竞争诱惑的。

为了争夺最好的高等教育资源,所有人都会削减了脑袋往前冲,不问为什么。

如果承诺某个考生进清北,但不给他喜欢的专业,他会去吗?

还是选择另外一所高校中喜欢的专业?

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平台而不是专业,只有那些尖子或者倔驴会反其道而行之。

逆风而行是有风险的,不管是忤逆家人的劝告还是社会的大环境。

但有的人愿意冒风险,有的人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有的人愿意按部就班,自有他一套处事哲学,也不妨碍他取得成功。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但咱们首先得搞清楚自己志在何处?

我记得清华有一句话:不要让成为清华的学生变成你人生的高光时刻,这是起点,不是终点。

以上是大概意思,不过核心就是要攀高峰,而攀登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而是天赋和毅力。

毅力恰恰来自对专业深厚的热爱。


因为现实和梦想不光有差距,而且差距还很大

有时候我们所喜欢热爱的,不能够支持于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或者说是找不到好工作,工作不稳定。总不能为了梦想没饭吃吧。


理是这个理,关键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啥专业啊,还有很多人的喜欢纯属叶工好龙,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人提喜欢了……

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可能因为喜欢不能当饭吃吧,大家都越来越急躁越来越功利,想著先挣够钱再谈喜欢,所谓的情怀也被当做了矫情。

所以在这个时代,如果有人坚持著自己喜欢的,就会被大家称为英雄,就像前段时间一个家庭很困难的女孩考入清华考古专业,一下上了热搜,我想就是大家佩服她的勇气和坚守吧,毕竟现实中很少有人敢于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

其实我个人觉得,如果真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并且真的全心投入,未尝不能闯出一片天,可能这片天不是世俗认为的成就,但于自己而言却是成功了。就像我自己,当初选择做辅导员,就是因为一种向往和喜欢,家人并不赞成,社会评价也有很多争议,在高校里社会地位不是很好,但我就是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喜欢陪著他们一起成长,我坚持了下来,现在也硕果累累,不管社会怎么评价,我的家人已经认可了我,我的学生也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丰衣足食,理想和现实很好的平衡了起来,这就够了。


要钱还是要命?

什么?你觉得我在抬杠?

那你选喜欢的吧 你如果没能力 看到后面要不要你的命


毕竟喜欢不能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个太难了。我很赞成一句话,以事业养理想,最后才有可能喜欢真正变成喜欢。


有呀,我现在还是会提喜欢呀


首先,人们基本上喜欢钱。

其次,考生们对各专业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少有在就读前就已经爱上某专业的。

人们的爱好,大多是在文艺方面的,比如音乐、文学、电影、舞蹈,而非艺术类考生无法选择这些专业。

至于宇宙、星空、军事、生命,这些在孩提时代的兴趣早已被拜金的现实冲刷干净。


因为喜欢的东西并不能养活自己


你都不知道这专业是什么,怎么谈喜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