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生活中我們也是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以章顯素質或冷靜分析。但克制自己的情緒,不代表一味的忍讓,以至於讓人當成傻瓜。那麼我們忍讓的限度是什麼呢?就像一個人,他必須保留自己的爪牙,即使平常可以將其縮於掌內,但必要時也要露出爪牙,以保護自己利益。


脾氣不可隨便發,否則傷人傷己。但一般有兩種情況下應該發。第一,有目的地發。這種不是真發脾氣,而是把發脾氣當成一種手段,要讓對方知道你有脾氣,不是人人都可以捏的軟柿子。發這種脾氣要有技巧,要耐心等待機會,發多大的脾氣,怎麼發?都要講究火候,方式。一般提前打好腹稿,時機一到,借題發揮,不損傷形象,達到目的為標準。第二,如果一向以和為貴的人,某事讓心堵的慌了,不發脾氣感覺就能生病了,那就發出來,以保護自己身體為前提,該發就發


我的老師說「接納的前提是對方有反思的能力。」

同樣,如果對方是願意考慮你的感受的,那麼你的忍讓壓抑就是有價值的。

如果對方無視你,自我中心,那麼,你的忍讓就是沒有價值的,只能讓他更自我中心,更無視別人的存在。

比如,你的權利被侵犯,我主張開始的時候,我們好好說話,心平氣和講道理。這時候,對方情商高的話會馬上關注你的需要,為你解決事情。

但是,有的時候,你心平氣和的說話,對方還是無視你,你有被逼生氣的感覺。那麼,你需要讓自己看起來不好惹,就像斗架的公雞,脖子的毛會立起來一樣,給人的感覺是很有氣勢,可以震懾住對方。這樣做,其實是讓對方知道,如果他繼續無視你的合理需要,他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從「心平氣和」到擺上「死磕到底,惹不起」的架勢,其實是了解對方值不值得我們忍讓的過程。

該憤怒的時候憤怒,不是情緒失控,是恰當地使用情緒。


想成長自己,你可以預約個體諮詢,也可以加入我的心理社群:

微信:dmyxinli


如你自己所言,界限就是沒傷害到自己的利益。

其實,憤怒這個情緒,除了代表破壞性,還代表力量。


想避免受欺負,並不一定非得通過表達憤怒來實現。一個人可以不動怒,但是依然給別人威嚴感。

其實不必把問題複雜化。界限就在於,你內心可以接受的程度。 你認為是有情可原的,或是處於某種原因,你願意忍讓的,就忍讓。凡是你心裡很抵觸,不願意忍讓的,就明確表達自己。 無需動怒。

敢於說不,敢於表達自己的限界的人,在長期與他人相處後,別人自然而然不會越界。


謝謝邀答。

首先,很簡單的,如果你的需求沒有被對方適當地關注,只是一味地反擊,那你就要適當地表示你的憤怒。憤怒不是不好,有時候確實能讓一些不懂尊重的人知道不尊重人的後果是怎樣。

但憤怒也不是意味情緒崩潰,只要你的情緒,需求表達到點上了,就可以了。要張弛有度,收放自如,適可而止。

要懂得用嘴巴表達你的情緒,比如,我很不開心,我很生氣,我很鬱悶,要讓對方知道你的情緒狀態,總比憋著不說要強。

一個人不應該控制自己的脾氣,控制的意思是壓抑,你只能壓抑脾氣,你無法控制他。

只要是壓抑就是不好的,你的心情會不好,身體也不舒服。

同時發脾氣會給他人造成傷害,也會讓你的關係受到影響。

明智的做法是看清這些,每一次被惹怒了,你都對自己說,我現在如果發脾氣是不理智的,我需要找個地方發泄一下,於是你可以找一個無人的地方,猛烈的跺腳,跳起來跺腳,心裡狠狠地辱罵他,辱罵是為了發泄,不一定是你真的想罵他。

如果你覺得這樣很蠢,或者害怕別人看到,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把脾氣發泄出來。

如果你發脾氣了,那一定不是你失控了,是你覺得我應該發脾氣,否則他會得寸進尺,這時候發脾氣是一個工具,脾氣不再是主人了,這個就是你問得界限。


自己不反感排斥


初心易得 始終難守


我也不是很會控制脾氣,不過關鍵時刻記住,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就好,吵了半天什麼都沒解決,純為撒氣的事情,應該是越長大越少為好。


通過表達憤怒讓對方知道自己不開心不好惹,其實往往得到的是更多的傷害,傷害了自己傷害了別人,但是前提是別人要尊重你,如果遇到一些不知尊重為何物的人,那麼我覺得也沒有必要繼續忍讓下去


發脾氣不過是個自我保護策略,怎麼發都無所謂,前提是,是自己在玩發脾氣的遊戲,而不是自己認同於情緒,被脾氣所左右!


我很少發脾氣,因為總是怕傷了他人也傷了自己!所以,一般都能剋制住!


既然題主都已經知道了「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這個道理,那為何還要如此發問?

既然這樣問了,那就說明你還是沒有深刻理解「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

…………

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而「能忍」則是一種境界!……

祝福你!


以不傷害到自己的尊嚴為底線,如果被傷害到,不一定要以發脾氣的方式表達,但一定要表達出來。告訴對方要有界限感。


如果事前就知道了自己發脾氣的限度,一般也就不會發脾氣了!

都說發脾氣不好,不僅傷人也損害自己,但也不盡然吧……這裡面的關鍵,在於能伸能屈。有些無名之火,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消散,而又無處釋放,久郁成結,就是萬病之源。所以,某些國家或城市,當高速發達之際,會有一些機構設置專門散發壓力或怨氣的地方。其實,文藝的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如果不是理解歪了,原本是緩解不同年齡人群、各種思想境界、千差萬別生活理想的最好緩衝劑。


不傷己,不傷人。

另,小不忍則亂大謀說的不是脾氣,而是耐受性。


我覺得應該是自己的底線叭,還有就是要明白這個脾氣的點,該發脾氣不該,然後的話就是,你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一下,有時候會發現發脾氣也不是必要的


控制住自己說的話做的事不傷人


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剋制,忍耐,不悅,憤怒,都是必須的,一味的剋制忍耐和隨意的發怒發脾氣都是極端的,你的問題「忍讓的度怎麼找到?」問的非常好。

這個度就來自於以包容,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尊重,既不貶低對方,又不委屈自己,不讓自己的合理合法權益受侵犯的原則衡量下的對事態的判斷。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每個人基於自己的脾氣性格,人生經歷,教育學識,修養,家庭環境,父母教誨的灌輸,對以上這個原則的理解與實踐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一個在這個度的把握上都是有區別的。

事實上,文字語言能夠描述得出來的度,只是個理想狀態,在現實當中是不存在的;現實當中很多事情的判斷是無所謂對錯的,無所謂是該強硬一點好,還是退讓一點更好,對這些的判斷完全取決於當時的具體情況和具體互動的人。

社會是由人群組成的,人群又是由人與人的互動構成的;人與人間的互動,雙方的邊界是兩人協商出來的,你進一點,對方就會退一點;你軟弱一點,對方就會強勢一點;究竟邊界在哪裡,沒有清晰的界限。

我們只能越來越通過學習,自我提高,不斷接近這個理性狀態的度,但是永遠也無法完全準確無誤的達到那個度。

希望我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謝邀。

生氣發怒都是必須的,關鍵是何時發,怎樣發,要把脾氣發到對的地方,但有時候脾氣必須要控制住。

涉及到原則問題,底線問題,必須發飆。

同時要看對方是怎樣的人,根據其素質來思考是否需要發脾氣解決。

真正的大佬,都是從小事情慢慢分析,不知察言觀色了多少次才擁有的能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