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阳患者是否如乙肝携带者一样具有长期传染性?现在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也可能成为常阳患者?


转自德国NDR(北德意志电台)4月14日连线采访 Christian Drosten教授的播客实录(柏林夏利特(Charité)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SARS病毒的共同发现者之一,并且首批研发出SARS病毒诊断方法PCR实验。)(详见微信公众号forca)


Q:对于复阳患者的报告,是否治愈的人还是很快会被感染呢?

Prof.Drosten:

1. 来自中国和韩国的报告显示,少部分患者在治愈出院后,隔了几天或者一周左右再次核酸检测发现呈阳性。所以人们怀疑对covid19而言,是否有些人无法产生足够抗体,并且会再次感染。

2. 我们需要更具体的患者治愈流程报告,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复阳患者在每一次诊断过程中是否都采用了咽喉PCR核酸检测方式还是血液检测。

3. 个人解释是这是由于PCR核酸检测原理造成的,PCR是根据其反应病毒的体量大小决定的,当超过一定限度,那么我们就说这是呈阳性。对于慕尼黑最早一批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患者被治愈之后,在连续多次的咽喉PCR核酸复测之中,PCR核酸阳性指标一直在阳性与非阳性的界限上下浮动,一段时间后才会消失(即反应量过小而无法检测到)。而检测出来的RNA都是死的病毒,无法传染复制的。

4. 对于PCR检测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把病毒比作鱼缸中的金鱼,当病毒很多的时候,也即鱼缸中鱼很多的时候,那么也许一盆捞上来就会有很多鱼(病毒)。当患者处于治愈之后,鱼(病毒)数量会大量减少,那么大多数时候一盆捞不上鱼(即我们判断鱼缸中没有鱼),但也许有时候一盆会捞起来鱼。所以个人觉得这些所谓复阳患者就是如上情况。

5. 在德国我们对于患者无症状且二次检测为阴性就判定为出院,而对于之后短时间内复查少部分患者出现所谓复阳的状况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只是个别例外而已。


Q: 对于上面提到的来自武汉的报告,您怎么看的?

Prof. Drosten: 有两个报告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55个样本中有5个复阳,但是这个实验细节非常不明确,所以存有疑点。另外一个报告则更加有趣,更加精确。一共调查了172名出院的新冠患者,其中25个在出院后的平均5.2天内复查呈现阳性。其中14个病人在粪便检测中呈现了阳性,但是并不具有传染力。其他的人在咽拭子中呈现阳性,但是有可能是咳嗽等方式让病毒从肺部进入咽喉导致的阳性。从报告中我们看出有不同方式的检测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同时基本上这些阳性都是曾经的重症患者,所以情况复杂,很容易混为一谈。我甚至怀疑作者自己都意识到这个报告具有瑕疵。虽然我没有不敬的意思,对于这种数据的」亚洲式的严谨性「 我认为是属于」文化差异「的范畴内的。


Q: 最后回到那个」金鱼「的话题,如果感染,会持续多久,什么时候可以康复,会不会复阳等等... ...

Prof. Drosten: 我举两个例子:首先是取样不准确,比如咽拭子穿过鼻腔却并没有采到病毒。还有可能是实验室发生了错误,比如实验室里某些试样受到污染也是可能的。这是一个可能发生错误的例子。另外一个例子是, 我有一个病人,貌似病毒已经消失,但是之后病毒在身体内又突然爆发的情况,但是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好。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如果在肺部的某个部位,它并不和呼吸道很好的相联系,可能会发生大量死去的病毒在黏液聚集的可能。之后随著病人的康复,以及呼吸变的顺畅,让肺部大量的病毒重新喷薄而出,但是这些病毒已经不再具有传染力。但是检测确实会呈现出极强的阳性。

当你看到的样本越多,越容易看到一些不常见的特殊的罕见的情况。医学上我们说」常见的确实常见的,罕见的确实罕见「 (H?ufiges ist h?ufig und Seltenes ist selten!)


常阳这件事情在病毒里面做到的其实不少,调侃为「一颗永流传」,例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乙肝病毒(慢性)等等

1.为什么能够「常阳」?

猜测:现如今原因还不明确,所以没有解释,需要等进一步科学研究。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常阳」的原因根据病毒的不同是不一样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因为它在原发性感染之后就会潜伏于脊髓后神经节或者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

乙肝病毒(慢性)是因为HBV的免疫耐受机制。

2.有没有传染性?

我偏向有(猜想而已)。你要我给出肯定答案,我真的不知道,这个肯定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进行研究。即使已知一些能够常阳的病毒往往都是依旧具有传染性的,也不代表这个病毒就性。

但是估计暂时这些常阳者也不会被放出来,所以没必要有恐慌情绪,专家都在那边要比我这一个小菜鸡想的更全面。

新闻里面只说那些还有可能是真就没研究完,那你也不能章口就来吧。


《柳叶刀》子刊:那些康复后又「阴转阳」的COVID-19患者,后来都怎样了?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对新冠病毒以及它导致的COVID-19疾病有了很多深入的了解。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有很多和COVID-19相关的谜题尚未得到解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的问题。人体对新冠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是保护人们未来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也是所有新冠疫苗开发的基础,那么人体对新冠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能够保护我们不受新冠病毒感染么?这种保护作用又能够延续多久?

日前,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了一支联合研究团队的评论。研究人员对今年1月11日到4月1日之间,在武汉肺科医院出院的651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随访。他们发现在这些符合出院标准,经过两次核酸检测确认阴性的患者中,23名(3%)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核酸检测结果再度转阳。那么这些患者核酸检测结果「阴转阳」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体内的抗体是否起到了保护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研究人员给出的详细结果。

「阴转阳」患者概况

23名核酸检测「阴转阳」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27.0-89.0岁),其中包括12名女性和11名男性。这些患者因为COVID-19上一次住院时,12名(52%)患者为中度患者,9名(39%)为严重患者,2名(9%)为危重患者。从出院到核酸检测再度转阳的中位时间为15.0天(4-38天)。

▲出院患者核酸检测再转阳的时间线(*,无症状患者,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患者的抗体水平,COVID-19症状和临床后果

在核酸检测转阳时,患者同时接受了检查新冠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这一血清学检测是基于胶体金的免疫层析试纸检测。检测结果表明,7名(30%)患者的IgG和IgM抗体都呈阳性,5名(22%)患者的IgG抗体呈阳性,而IgM检测结果为阴性。剩余11名(48%)患者两种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这一患者群中,15名(65%)患者在重新接受检测时没有症状,然而8名(35%)患者表现出至少一项与活跃COVID-19相关的症状,具体来看6名患者出现发烧,两名患者出现咳嗽,一名患者报告疲惫,一名患者呼吸困难,一名患者出现胸部紧迫感(chest tightness)。

截至4月4日最后一次随访时,所有23名「阴转阳」患者都还活著,其中18名(78%)已经康复并且再度出院,4名患者仍然住院接受医疗护理,一名患者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

一些讨论

研究人员在评论中表示,康复患者核酸检测再度转阳的原因尚未得到完全澄清。虽然在无症状康复患者中出现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可能与残余的非致病病毒成份相关,但是在表现出症状的患者中出现的阳性结果意味著疾病复发的可能。

鉴于在这一患者群中52%的患者携带抗病毒的IgG抗体,30%的患者携带IgM抗体,这意味著他们的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产生部分免疫识别。然而由于35%的患者出现一项或几项COVID-19相关症状,抗病毒抗体在清除COVID-19方面的效用仍然是需要解答的问题。患者在出院之后能否继续传播病毒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为了防止第二波的COVID-19感染,研究人员建议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至少进行14天的临床观察。

点击文末这里即可浏览报告全文。

参考资料:
[1] Mei et al., (2020)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ho tested positive for COVID-19 after recover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0)30433-3

?新冠病毒相关内容推荐

  • 席卷全球,D614G突变真的增加了新冠传播性?事实其实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 无症状感染人数到底有多少?我们离「群体免疫」还有多远?《柳叶刀》最新研究的答案是…
  • 细思恐极……《细胞》发现,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产物比我们想像中复杂得多
  • 等出现症状就已经晚了!《自然》新冠病毒论文引起热议
  • 不是人造病毒!多国科学家发表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的多个证据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觉得内容不错,欢迎关注!或者点赞、评论分享给其他读者吧!


2020年7月10日补充

在知网上查到一篇重庆的论文

《COVID-19恢复期病毒核酸检测复阳与阴性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形态学特征比较研究》

其中指出在出院随访中的复阳患者相比阴性患者的部分淋巴细胞亚群L,cd8+T,B,NK明显减少,推测被感染细胞未能被全部杀灭,导致病毒潜伏。

武汉同济和武汉肺科7月初在lancet ID在线发表了复阳患者的随访统计文章,651位患者中23位复阳。

以下为2020年4月25日回答

参考李兰娟论文中的zju11病例,阳性45天。

该病例的基因组变异包括

s蛋白的22303位点变异,该变异在多个其他病例上也出现了。s蛋白就是刺突蛋白,用于「攻击」ace2细胞的主要工具。

ORF7b蛋白上的四个相邻位点27772/27775/27776/27777变异。

个人猜测第二种变异可能帮助病毒更容易逃逸,从而无法被抗体彻底根除,持续在人体内少量复制。由于人体已经产生抗体,一旦发现病毒后就会严厉打击,所以患者呈现常阳且无症状。


贴我以前一二月的回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新冠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