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部分答主的回答,深受启发,亦认为不冲突。

站在别人角度思考,就是同理心,了然对方的喜恶,从而游刃有余。

子非鱼,则是在同理心的基础上,不干预他人的想法,他怎么想,包括他的喜恶是他本人的事,我们无权改变,最好不要触犯其逆鳞,总之,他开心就好,只要没有侵犯到我们权益,就尽量不打扰。


不冲突。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是使用「同理」的思维方式思考,并非就已经获取到他人的意识内容了。所以即使站在别人角度思考,你依旧不是别人,但你可以做出一系列有现实意义的假设。


这两个都和界限感有关,不冲突,但有区别。

但如果理解有偏差就会有冲突。

举个例子:

比如,

孩子说:「妈,我真的不冷。妈,我真的饱了。」

妈妈说:「我不信,你就是冷,就是饿。不要嘴硬了。不用这么逞强。」

这里面的妈妈,有可能就是个人界限感缺失。可以说她,不明白「子非鱼」,有可能,有可能哦,她真的认为孩子就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是自己的一部分。

她理解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是把两个人变成一个人的共生模式。在她眼中,另一个人不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个体。

注意了啊,「站在别人的角度」,姐妹们,这里面说的是「别人」。

别人这个概念不简单。首先得把自己独立于他人,还得从思想层面意识到,别人不是物,而是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独立的个体。

这需要底层的心理发育成熟达到边界清晰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

如果达不到的话,在认知偏差下,呈现在她眼中的「站在别人角度思考」就会在不睱思索下,在她的直觉下呈现出一种共生?评判。

虽然是一种关心,但呈现在孩子眼中的,可能是一种精神暴力。

并不是主观恶意,有可能是曾经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过来,还有很多兄弟姐妹,那时候很多孩子都是如此懂事,不想让父母为难。

现在时代变了,他们看到孩子,很努力的回忆,他们小时候。结果她把自己和孩子混作一谈了。爱你胜过爱自己,用力的结果就是……拚命的补偿过去那个吃不饱穿暖的孩子,而不是眼下这个孩子。

能力不及,不知还可以把孩子当作另一个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个体。

……最后,只能呈现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的形式。

~~~~~~~~~~~~~~~~~~~~~

子非鱼,和那句有名的don』t judge差不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双标要不得)

己所欲 慎施于人(与「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可以一起理解。)

真正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真正的换位思考是——真正的共情。

真正大共情不是共生。不是让你变成别人,也不是让别人变成你,不是让你去评判别人,更不是让你去操纵别人,而是去看到,去接纳别人最真实的样子。

(刚才回来看一下,发现有错别字,稍稍润色了一下)


看是不是符合你的利益吧!不管什么道理,让你利益不得或者受损,就是不好的


个人觉得不冲突吧,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理解和认同是两个概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