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1個月了,體重18斤,身高估計70左右,每天早上10點左右一個蒸雞蛋,中午和晚上一頓輔食正餐,每天再3-4頓母乳,每餐輔食量還可以,母乳的話不知道具體吃了多少量,反正每次吃幾分鐘就不吃了。之前有段時間不用夜奶了,最近突然又要起來夜奶才肯睡。餵養還算規律,可是就是不長肉也不長個,我都懷疑是不是我的母乳沒什麼營養,好糾結要不要給她加奶粉啊?而我大姑子的兒子比我女兒小2個半月,卻比我家女兒重了2斤,身高也高了2公分,她家寶寶輔食餵養很隨意,基本沒吃過米粉,大都吃的大人的稀飯,偶爾還給吃大人的飯菜,春節在家聽我說1歲前的寶寶最好不要吃鹽和糖,才沒怎麼再喂大人飯菜。我都懷疑我各種注意細節,也盡量按照科學的餵養方式來,結果反而養得小小個的,老被旁邊的人比較,說隨便養隨便吃就好,不用那麼講究,再看看身邊一點兒不長的臭寶寶心裡確實不是滋味,倒不是攀比,只是心裡很怕寶寶是不是吸收不好,發育不良,懷疑是不是我哪個餵養環節出了錯。


沒有對錯,只有適合。你所追求的完美,很可能在他人眼裡毫不在意。

人生很漫長,後面的路還很長,糾結這一點幹什麼。

再說照書養也當不了比爾蓋茨,粗放養也不一定變成壞人。


幾個想法供參考:

1、選好參考書和公眾號,精選。然後堅持科學育兒的原則:(科學育兒和精細粗放,好像不是一個維度上的問題……)

強烈推薦2本書: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發展心理學-從生命早期到青春期》(上冊就可以)。

2、參考生長曲線:(兒保有,APP也有,很方便)

嬰幼兒成長的對比應該是縱向的,就是和寶寶自己不同月齡比就好。符合生長曲線的趨勢,無論胖瘦高矮,過度偏差就需要注意。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真的沒有意義,遺傳不一樣、環境不一樣,孩子發展的節奏也不一定意義,沒有可比性。

3、育兒是個漫長的過程,父母需要持續學習也需要堅定自己的信心,如果一路都和人比較、或者各種親戚朋友的意見建議都要放在心上,那就太累了。而且,個案經驗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比較起來有可能原因太多,而且個人的經驗常常是主觀又短視的,比如說幼兒看電視,有的家長認為方便還有教育意義,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幼兒看電視的危害會影響到青春期,這是有科學實證的。

4、把握原則吧,比如2歲內低人工糖、不添加鹽,是保護嬰幼兒的代謝系統,短期當然看不出區別,但從醫學角度來說就是從長期發展和大概率事件中得出結論的,所以我看做是原則問題。但是,一天吃幾頓,什麼時候從泥狀過度到顆粒狀、到米飯麵條,這是要結合寶寶的發展程度的;食物的多樣性和漸進添加新食材(避免過敏)也是要看寶寶的耐受力的。

5、寶寶成長發育是複雜的過程,遺傳和環境交互影響,寶寶的成長也是階段性的,比如有時長牙會導致睡眠倒退,飲食也受影響;有時又會猛長一段時間。所以保持佛系一點的心態吧,給寶寶提供安全而自由的養育方式,真的都會開心很多。

祝好,育兒路上和寶寶一起加油成長呀

以上


題主光看如何如何精細餵養,不看生長數據。

身高、體重生長數據算正常範圍,男女有差異

題主女兒體重9kg,身高70cm

1.11月齡的女孩體重中位數是8.7kg,大概在50%線,12月齡的中位數是9kg,體重中等,在正常範圍。

2.11月齡的女孩身高中位數是73cm,題主孩子是70cm,大概在15%線,身高中下等,但也算正常範圍了。

題主提到小姑子的孩子(男孩)小2.5個月,體重高2kg,身高高2cm,那就是月齡8.5個月,體重10kg,身高72cm。

3.8.5個月的男孩體重中位數是8.8kg,10kg已經超過85%線,體重上等,在正常範圍。

4.8.5個月男孩身高中位數是72cm,小姑子的孩子正好是72cm,在50%線,身高中等,在正常範圍。

綜述

1.題主的女兒身高、體重目前都在正常範圍,但是身高偏矮。

2.需要明確知道孩子母乳攝入量,可以通過吸出來測量產奶量。

3.繼續保持規律餵養,考慮到身高偏矮,應該增加蛋白質輸入量。

4.看兒保醫生,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餵養。

生長曲線圖

  1. 0-3歲女童身高/年齡、體重/年齡百分位標準曲線圖,圖上是我家女兒數據。

2. 0-3歲男童身高/年齡、體重/年齡百分位標準曲線圖

參考內容:

北京市母子健康手冊-宣教手冊:2006年WHO兒童生長標準


他家的孩子是母乳還是奶粉。

我娃一直母乳的,九個月前小區第一壯,後面也是反而被不喝母乳的趕超,因為母乳的很挑嘴,這不吃那不吃,不合意的飯菜碗一推反正有奶。不喝母乳的吃飯會好得多,什麼都吃,不然餓啊。

我還是一直喂,到後面長得就差不多了。我還練就了一手好廚藝。


我是找書然後粗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