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粵菜沒有過文化傳承 只是靠著近百年國難 依靠香港 一時風浪才有些許名聲

味道也是模稜兩可 甜咸不分 膩寡不勻 無論是早茶還是晚宴吃起來總是差些意思

近代粵菜貌似名聲越來越大 總覺名不副實


問題很奇怪。

應該是想博人眼球吧,口味這東西基本都是因人而異的,要是題目是為什麼喜歡粵菜,感覺討論出來才有那麼一番滋味呢!

吃這個話題真的是非常典型的因人而異的事例,比如我很喜歡吃的話題,遇到同路的人可以唧唧呱呱聊不停歇,不感興趣的一句可能都嫌多。但是,

既然是提到喜不喜歡,那就是吃的問題了,那就是要喜歡關注吃的人來說一說了:

我確實願意回答這個問題,是覺得題主用意不純,要是理解失誤就怪我多嘴了。粵菜好不好,基本無需任何人去肯定或者否定,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飲食文化,這是多年沉澱下來的,不因個人喜好而轉變。若是不喜歡,也是因為地域口味區別而導致,這個不值得深究,但要是地域攻擊,那顯得太小雞了……

而且,粵菜應該算國菜重要一員,屬於響策海內外那一種,人民的眼睛應該是雪亮的吧!要是偶爾一兩次粵菜體驗不合規不合口味,我覺著可以無所謂,愛吃不吃,但是真不用反感,粵菜真有那種吃後讓你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菜式,多去嘗試嘗試,寶藏無限,當然,其他菜系亦是如此!

所以,我算運氣不錯的,碰到了不少好吃的,那種感覺帶來的愉悅,無法言表,所以,也祝大家好運。


粵菜的起源

粵菜歷史悠久,起源可遠溯至距今兩千多年的漢初。早在中原的移民到來之前,嶺南先民就已有獨特的飲食風格。廣東物產特別豐富,唾手可得,烹而食之,由此養成的喜好鮮活、生猛的飲食習慣。隨著歷史變遷和朝代更替,中原移民不斷南遷,帶來了「燴不厭細,食不厭精」的中原飲食風格。

漫長的歲月,使廣東既繼承了中原飲食文化的傳統,又博採外來及各方面的烹飪精華,再根據本地的口味、嗜好、習慣,不斷吸收、積累、改良、創新,從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調考究、質優味美的飲食特色。近百年來已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響的飲食文化之一。

粵菜的形成

粵菜不斷吸收外地特別是中國北方烹飪技藝和西餐烹飪技藝,靈活善變,貫通中西。粵廚們秉持著廣東人那種靈活多變的發散性思維方式。他們具備一種素質,就是對一切可吃的東西,總是無休無止地進行研究,怎樣才能把它們加工得好吃,更好吃,以滿足人們「常吃常新」的飲食要求。

粵菜具有海納百川的根基,善於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常學常新。粵菜的移植,並不生搬硬套,乃是結合廣東原料廣博、質地鮮嫩,人們口味喜歡清鮮常新的特點,加以發展,觸類旁通。由北方的「爆法」演進為「油泡法」;由整形烹制的「扒」改進為分別烹制分層次上盤的「扒」,擴大了用料範圍;引進西餐的焗法、吉列炸法、豬扒、牛扒,改造為自己的烹調方法和名菜;借鑒西方的SAUCE(調味汁)做法,首創了粵菜的醬汁調味法等,無不體現出粵菜的創新性。

粵廚們還敢於對傳統大膽否定,不斷進行過濾、篩選。例如粵菜的烹調理論,有「豬不落姜、羊不落醬」的說法。意思是說烹調豬肉、羊肉時,不能加入生薑與醬油,否則會使肉類的鮮味丟失。年輕一代的粵廚們,勇敢地突破了前輩們留下來的戒律,通過不斷探索與研試,一批諸如薑汁爆肉片、醬燒羊蹄、XO醬羊排等創新菜肴被推出應市,並深受消費者歡迎。

除了正式菜點,廣東的小食、點心也製作精巧,而各地的飲食風俗也有其獨到之處,如廣東早茶,潮州的工夫茶,這些飲食風俗已經超出「吃」的範疇,成為廣東的飲食文化。

粵菜的發展

廣東的飲食文化與中原各地一脈相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上曾有多個另立王朝的內地人。歷代王朝派來治粵和被貶的官吏等,帶來了北方的飲食文化,其間還有許多官廚高手或將他們的技藝傳給當地的同行,或是在市肆上各自設店營生,將各地的飲食文化直接介紹給嶺南人民,使之成為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代以後,廣州成為中西海路的交通樞紐;唐代外商大多聚集在羊城,商船結隊而至。當時廣州地區的經濟與內陸各地相比,發展較快。

南宋以後,粵菜的技藝和特點日趨成熟。這同宋朝南遷,眾多御廚和官府廚師雲集於粵,特別集中於羊城有關。唐代開始,廣州成為我國主要的進出貿易口岸,是世界有名的港口。宋、元之後,廣州成為內外貿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業日益興旺,帶動了飲食服務作為一個商業行業發展起來,為粵式飲食特別是粵菜的成長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和場所。

明清兩代,是粵點、粵式飲食真正的成熟和發展時期。這時的廣州已經成為一座商業大城市,粵菜、粵點和粵式飲食真正成為了一個體系。鬧市通衡遍布茶樓、酒店、餐館和小食店,各個食肆爭奇鬥豔,食品之豐,款式之多,世人稱絕,漸漸有「食在廣州」之說。

以上就是你所謂的「沒有文化傳承」的粵菜,希望這搜狗百科的複製黏貼可以幫到你理解。


沒吃藥吧,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不很正常嗎,別說有的人不喜歡粵菜,喜歡吃粵菜的人都有吃不慣和不喜歡吃的粵菜


作為一個廣東人,我什麼菜都愛吃,川菜,湘菜,徽菜等,日料,韓料,東南亞,都愛吃,都能發現各種美食的優點。

很多湖南的朋友不愛吃粵菜,主要是他們吃慣了辣椒,而且菜炒的比較干,而粵菜燒油,多汁,不辣,往往不合適他們的口味。只要是湖南的朋友,問一句:吃叉燒包嗎?不吃的基本都不愛吃廣東菜的甜味。

我喜歡湖南的剁辣椒,咸辣咸辣的,能理解吃習慣辣椒的人不吃廣東菜的原因。這些有好也有不好。廣東人沒胃口時可以吃些辣的開胃,腸胃不好時吃些白粥養胃。但是我的湖南朋友,沒胃口吃東西時,就是沒胃口吃辣的,其他的也不想吃。所以廣東人選擇種類較多。

作為一個吃四方的廣東人,真的真的很幸福,什麼都愛吃,什麼都能接受,什麼美食都能get到它的美。


公司幾千人,來自五湖四海,尤其是下面的分包,幹活的民工,天南地北都有。公司在廣州。干工程,應酬太多了,每個月基本上都是天天在外面吃飯喝酒搞關係,公司每個月報銷的單子太多太多了,但是,就算是在廣州,每個月是粵菜館報銷的單子都很少很少。一上桌子,基本上川菜湘菜魯菜沒跑。我個人而言,吃過幾次粵菜,也吃過廣州最有名的早茶,北京路上下九那一片很出名的美食都去吃過幾次。然而,對於江湖人來說,粵菜是真的不下飯,不下酒,味道太淡,真不怎麼好吃。首先是白切雞,這玩意吃著那叫一個膩啊,幾塊下肚就膩的反胃,而且沒啥味道;早茶還可以,但是僅僅是還可以,叉燒好吃,鳳爪好吃,各式各樣的糕點好吃,但是大部分都一個樣子;潮汕牛肉火鍋,專門帶女朋友去吃過,但是僅僅是還行,不如重慶火鍋那麼過癮;我們辦公室的自己出去吃飯,也是湘菜,燒烤居多。對於我一個四川人來說,吃慣了火鍋,串串,烤魚,芋兒雞,麻辣燙,麻辣香鍋這些重口味之後,是真不覺得粵菜好吃。一想到四川的那些美食,會不由自主的流口水,但是粵菜吃過一次就不會很想再吃了。粵菜太淡了,吃過一次,就不會再很想吃第二次,想起也不會流口水之類的。無比想念四川的那些美食,尤其是狼牙土豆,蛋烘糕之類的。唉。


太膩了太膩了太膩了真的太膩了。

廣東人,做飯不加醬油和糖不會死的!


實在是太淡了,而且沒顏色看起來沒食慾,感覺所有的東西就只有鹹味和甜味,香氣不夠,你說偶爾吃一頓換換口味還行,讓我天天吃我會死的!

來自一個離不開豆瓣和花椒的重慶人,真的無法想像沒得豆瓣兒的世界還有什麼樂趣


嶺南兩廣,廣府順德 潮汕 客家會沒文化傳承是在講笑話的。粵菜確實清淡,但味道絕不是臨摹兩可的,不知道您哪裡人,但建議多去試試不同區域不同的館子,如果您還覺得不行的話,只能說眾口難調您不適合粵菜!!


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粵菜都不愛,能愛什麼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